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不空羂索觀音
【菩薩】梵名阿牟伽皤賒Amoghapāṣa,譯為不空羂索。胎藏界觀音院之一尊也。或列為六觀音之一。此尊持不空之羂索,鉤取人天之魚於菩提之岸,以此標幟而得名,羂索譬菩薩之四攝法,其羂索必有所獲,故云不空。陀羅尼集經四曰:「阿牟伽皤賒,唐言不空羂索。」大日經疏五曰:「羂索是菩提心中四攝方便。」玄奘譯之不空羂索咒心經後序曰:「題不空等者,別眾經之殊號也。至如擲羂取獸,時或索空。茲教動桴罔不玄會,故立斯目也。」演密鈔五曰:「四攝是法,羂索是喻,諸佛菩薩以四攝法攝取眾生,無空過者。世間羂索索取諸獸少有所失,故以為喻。又此羂索名不空,世間羂索索取獸時,或中或不中,四攝羂索攝取眾生無不中者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威德觀音
【菩薩】三十三觀音之一。左手持蓮華,坐於巖上之像也。配於法華經普門品所謂:「可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現天大將軍身為說法。」此將軍身之威德,廣大而勝,故名為威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八大觀音
【名數】真言宗所立,據大本如意經之說。一圓滿意願明王菩薩,二白衣自在,三髻羅剎女,四四面觀音,五馬頭羅剎,六毘俱胝,七大勢至,八陀羅觀音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句觀音經
【經名】太平廣記,宋太原王玄謨爽邁不群,北征失津,軍法當死。夢人謂之曰:汝誦觀世音千徧,可得免禍。謨曰:命懸旦夕,千徧何日可得。授云:觀世音,南無佛。與佛有因,與佛有緣。佛法僧緣(僧誤作相),常樂我淨。朝念觀世音,暮念觀世音。念念從心起,念念不離心(念念不離心之念字誤作佛)。既而誦滿千徧,將就戮,將軍沈慶之諫,遂免,歷位尚書金紫豫州刺史。按此事又見南史卷十六王玄謨傳。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青頸觀音
【菩薩】青頸觀自在菩薩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水月觀音
【菩薩】世間所繪觀水中月之觀音,謂之水月觀音。真言曰:尾瑟多(清淨)鉢怚麼(蓮華)薩怚縛(薩埵)係多(畿)莎訶(成就)見大疏五十卷鈔。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一面觀音
【菩薩】六觀音之一。具十一個顏面之觀音也。依三部經軌,其影像有三種,一耶舍崛多譯之十一面經曰:「善男子善女人!須用白栴檀作觀世音像,身長一尺三寸,作十一面,當前三面作菩薩面,左廂三面作瞋面,右廂三面似菩薩面,狗牙上出,後有一面作大笑,頂上一面作佛面,悉向前後著光,其十一面各戴華冠,其華冠中各有阿彌陀佛。觀世音左手把澡瓶,瓶口出蓮華,其右手以串瓔珞施無畏手。」二玄奘譯之十一面經曰:「若欲造立此神咒者,應當先以堅好無際白栴檀香刻作觀自在菩薩像,長一磔手半,左手執紅蓮華軍持,右臂以掛數珠,及作施無畏手。其像作十一面,當前三面作慈悲相,左邊三面作瞋怒相,右邊三面作白牙上出相,當後生一面作暴惡大笑相,上一面作佛面,像諸頭冠中皆作佛身。」三不空譯之十一面經曰:「若欲成就者,以堅好無隙白檀香,彫觀自在菩薩身,長一尺三寸,作十頭四臂。右邊第一手把念珠,第二手施無畏;左第一手持蓮華,第二手執軍持。其十一面,當前三面作寂靜相,左三面威怒相,右三面利牙上出相,後有一面笑怒容,最上一面作如來相,頭冠中各有化佛。」右三經中,崛多玄奘之二譯為二臂,不空所翻為四臂也。案左面之瞋相表金剛部,當前之菩薩面表寶部,右面似菩薩面而出利牙者,表蓮華部(其利牙表彌陀之六自在勇猛),後面暴惡大笑之相,表羯磨部,頭上之佛面,表佛部,其左中右之三面,表胎藏界之三部也。其數珠表金剛部(其圓者為菩薩之圓明也),軍持表寶部,蓮華表蓮華部,施無畏手表羯磨部。完具此四部者,即佛部也。胎藏界蘇悉地院八尊中之第八尊,以字為種子,以賢瓶為三昧耶形,金剛號為變異金剛也。見胎曼大鈔五。梵Ekādaśamukha。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羂索觀音
【菩薩】不空羂索觀音之略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持蓮觀音
【圖像】三十三觀音之一。乘蓮葉,兩手持蓮花,顯現童男童女之體。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音玄
【書名】觀音玄義之略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音三昧耶形
【術語】八葉之蓮華也。大日經疏十一曰:「蓮華者,以金作八葉蓮華等。此中持誦,若成即同觀音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一葉觀音
【菩薩】三十三觀音之一。為乘於一片之蓮葉中故,而有此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音籤
【物名】於觀音之前,引竹籤以卜吉凶者。釋門正統三曰:「又有菩薩一百籤,及越之圓通一百三十籤,以決群迷吉凶禍福。禱之誠者,纖毫不差。敘其事者,謂是菩薩化身所撰,理或然也。」依此說則有一百籤與一百三十籤之兩種:一百籤者從天竺寺之觀音院起,一百三十籤者從越之圓通寺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音經
【經名】法華經卷第八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一品別行者,稱為觀音經。法華傳記一曰:「唯有什公普門品,於西海而別行。所以者何?曇摩羅懺,此云法豐,中印人,婆羅門種,亦稱伊波勒菩薩。弘化為志,遊化蔥嶺,來至河西。河西王沮渠蒙,歸命正法,兼有疾患,以語菩薩。即云:觀世音此土有緣,乃令誦念,病苦即除。因是別傳一品,流通部外也。」案河西沮渠蒙遜與姚秦並立為王,是本經譯出(姚秦弘始八年羅什翻譯),不久即別行也。各家疏註如下:觀音玄義二卷,隋智顗說,灌頂記。觀音玄義記四卷,宋知禮述記。觀音義疏二卷,隋智顗說,灌頂記。觀音義疏記四卷,宋知禮記。觀音經玄義記會本科一卷,觀音經玄義記會本四卷,隋智顗說,宋知禮述,日本實乘分會。觀音經義疏記會本科文一卷,觀音經義疏高會本四卷,隋智顗說,宋知禮述,日本實乘分會。釋普門品重頌一卷,宋遵式述。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膚說一卷,靈耀說。觀世音經箋注,丁福保註。觀音經持驗記二卷,周克復集。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白身觀音
【菩薩】Svetabhagavatī,胎藏曼荼羅觀音院中之一尊也。秘藏記末曰:「白身觀自在菩薩淺黃色,左手持蓮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六觀音
【名數】有二種:一種:一大悲觀音,二大慈觀音,三師子無畏觀音,四大光普照觀音,五天人丈夫觀音,六大梵深遠觀音也。一種:一千手觀音,二聖觀音,三馬頭觀音,四十一面觀音,五准胝觀音,六如意輸觀音也。大悲等六觀音為天台之義立。摩訶止觀二曰:「大悲觀世音破地獄道三障,此道苦最重,宜用大悲。大慈觀世音破餓鬼道三障,此道飢渴,宜用大慈。師子無畏觀世音破畜生道三障,獸王威猛,宜用無畏。大光普照觀世音破阿修道三障,其道猜忌嫉疑,宜用普照。天人丈夫觀世音破人道三障,人道有事理,事伏憍慢稱天人,理則見佛性,稱丈夫。大梵深遠觀世音破天道三障,梵是天王,標王得臣。」(三障者惑業苦)。或謂天台引用陀羅尼雜咒,案陀羅尼雜集七曰:「吉祥神咒,南無觀世音,能施無畏力,一切和雅音,勇猛師子音,大梵清淨音,大慈妙法音,天人大丈夫,能施眾生樂,滅除無明使,濟度生死海。」較諸今之六名,無大悲及大光普照,多和雅,且無對破六道苦之明文。或謂係引七佛八菩薩神咒經一所:「南無觀世音,師子無畏音,大慈柔軟音,大梵清淨音,大光普照音,天人丈夫音,能施眾生樂,濟度生死岸。」然是僅為五觀音,無大悲,且無對於六道之文。可決為天台之義立也。迨千手等六觀音,盛傳於密部,遂見種種之觀音,密教之徒,舉此六觀音,附於止觀之文。或言唐道邃六字經驗記中列此六觀音,然未得此本,不能詳之。一說,千手等六觀音,與大悲等六觀音相配,出於日本真言宗。二種之六觀音及六道之分配如圖。古德之頌曰:「大悲千地獄,大慈正餓鬼,師子馬頭畜,大光面修羅,天人准泥人,大梵如意天。」其中第二之聖觀音為觀音菩薩之正體,無千手馬頭等異相,故但謂之聖觀音,又云正觀音。新曰聖觀自在菩薩(又作正),是乃法華經普門品所說之觀音,胎藏界右方蓮華部之部主是也。胎藏界中總有四觀音:一為中臺八葉院之觀音,二為觀音院之觀音,三為釋迦院之觀音,四為文殊院之觀音。皆聖觀音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音懺法
【行事】向於觀音之懺悔法也。自梁武帝始,今之法式,為宋遵式所治定懺法小序曰:「梁武帝,修此法,救后妃死為巨蟒。(中略)大宋咸平年中,天台遵式,治定請觀音經消伏毒害懺儀,今所流布天下者是也。其文者,或用經疏止觀等全文本意,或取其意而略其言辭,或文意共自作,以終卷也。」
【修法】宋咸平年中,天台遵式治定請觀音經消伏毒害之懺儀,現今所流布之觀音懺法是也。所述正意,為勸請觀世音及一切三寶,懺悔三業。以成就現當之二利也。其文或取經疏止觀等全文本意,或取其意而略其辭,或文意皆自作。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千手觀音曼荼羅
【圖像】第一內心地有九淨月輪,中央之月輪中安置施無畏觀音(是二十五觀音中南大洲之觀音但今取千體之總本尊),妙色超三界,具金色暉曜,首戴髮髻冠,自冠下垂紺髮,頂上有十一面,諸頭之寶冠中,安住化佛身。菩薩身上具足四十手。一一手掌中各有一慈眼,隨諸眾類而執持雜寶物,住蓮華臺,放大光明。左手持日輪,右手持月輪,又左宮殿,右五色雲,左戟槊,右錫狀。左羂索,右寶劍,左寶弓,右寶箭,左紅蓮,右紫蓮,左白蓮,右青蓮,左軍持,右胡瓶,左玉環,右金輪,左寶篋,右[月*古]經,左鐵鉤,右鉞斧,左金剛杵,右三鈷,左寶螺,右蒲桃,左白拂,右楊柳,左寶鐸,右寶印,左如意珠,右施無畏,左化佛,右頂上化佛,左寶鏡,右髑髏,左榜棑,右珠數,左寶缽,右合掌。各各妙寶臂猶如尼瞿枝,臂上懸環釧,天衣及瓔珞,莊嚴大悲之體,圓光有微妙色,跏趺右押左,次前當月輪,金剛觀自在,南方之月輪中,與願觀自在,西方之西輪中,數珠觀自在,北方月輪中,鉤召觀自在。以此本尊及四尊表五智五部。次除怖觀自在(即施無畏),在東南月輪,寶劍觀自在,在西南月輪。寶印觀自在,在西北月輪,不退轉金輪觀自在,在東北月輪。是四大觀音也。表法利因語,已上九月輪以五鈷杵為界云云。亦有四月輪,是為內院。金剛舞菩薩等住於是。次為第二院,金剛鉤等住於是。已上八供三攝菩薩之本形如金剛界。亦於東西南北四門之兩邊,各有四觀音,合三十二尊,此為第三院。除內院中之本尊,合其餘之八尊,即五八尊也。次為第三院,置伊舍那,帝釋等十二天。其內院之地為紺青色,散金色花,自內至第二院間,以獨鈷杵為界。第二院之地為淺黑色,散銀色花,至第三院間,以白銀之三鈷為界。第三院之地,即青色。第四院之大地,以蓮華莊嚴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千手觀音
【菩薩】具名千手千眼觀世音,又名千眼千臂觀世音Sahasrabhujasahasranetra,六觀音之一。兩眼兩手外左右各具二十手,手中各有一眼,四十手四十眼配於二十五有,而成千手千眼。表度一切眾生有無礙之大用也。為伽梵達磨譯之千手經所說。通途之千手觀音是也。若依智通及菩提流支譯之千手經,則面具三眼,體具千臂,掌中各有一眼。又秘藏記曰:「千手千眼觀世音具二十七面,有千手千眼,黃金色。」按楞嚴經。觀世音菩薩,以修證圓通。無上道故。能現眾多妙容,由一首三首乃至一百八首,千首,萬首,八萬四千爍迦羅首。由二臂四臂乃至一百八臂,千臂,萬臂,八萬四千母陀羅臂。由二目三目乃至一百八目,千目,萬目,八萬四千清淨寶目云。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不空鉤觀音
【菩薩】梵名曰央俱捨Amoghānkuṣa,與不空羂索觀音同體。在胎藏界之觀音院,謂之不空羂索,在虛空藏院謂之不空鉤觀音。鉤者,標幟之意,同於羂索。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所謂清淨蓮華明王央俱舍是也。
參照:不空羂索觀音
參照:羂索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請觀音法
【修法】依請觀音經祈禱觀音之法也。於疫病之時修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魚籃觀音
【菩薩】即馬郎婦觀音也。為三十三觀音之一,手持魚籃因有此名,又有水上乘大魚之形像。宋濂魚籃觀音像讚序曰:「予按觀音感應傳,唐元和十二年,陝右金沙灘上,有一美艷女子,挈籃鬻魚,人競欲室之。女曰:妾能授經。一夕能誦普品者,事焉。黎明能者二十。女辭曰:一身豈堪配眾夫耶?請易金剛經。如前期。能者復居其半。女又辭,請易法華經,期以三日。唯馬氏子能。女令具禮成婚。入門,女即死。死即麋爛立盡。遽瘞之。他日有僧同馬氏子,啟塚觀之。唯黃金鎖子骨存焉。僧曰:此觀音示現,以化汝耳。言訖,飛而去。自是陝西多誦經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合掌觀音
【菩薩】三十三觀音之一。以虛心合掌,故有此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能靜觀音
【菩薩】三十三觀音之一。佇岩向海,示靜寂相之觀音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千手千眼觀音
【菩薩】即千手觀音。
參照:千手觀音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罥索觀音
【菩薩】不空羂索觀音之略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不空罥索觀音
【菩薩】梵名阿牟伽皤賒Amoghapāṣa,譯為不空羂索。胎藏界觀音院之一尊也。或列為六觀音之一。此尊持不空之羂索,鉤取人天之魚於菩提之岸,以此標幟而得名,羂索譬菩薩之四攝法,其羂索必有所獲,故云不空。陀羅尼集經四曰:「阿牟伽皤賒,唐言不空羂索。」大日經疏五曰:「羂索是菩提心中四攝方便。」玄奘譯之不空羂索咒心經後序曰:「題不空等者,別眾經之殊號也。至如擲羂取獸,時或索空。茲教動桴罔不玄會,故立斯目也。」演密鈔五曰:「四攝是法,羂索是喻,諸佛菩薩以四攝法攝取眾生,無空過者。世間羂索索取諸獸少有所失,故以為喻。又此羂索名不空,世間羂索索取獸時,或中或不中,四攝羂索攝取眾生無不中者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琉璃觀音
【菩薩】三十三觀音之一,又曰香王觀音。乘一蓮華,浮於水,手持香爐。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音玄義
【書名】二卷。天台說,灌頂記。觀音經之玄義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白衣觀音
【菩薩】Pāṇḍaravāsinī,又曰大白衣,又曰白處觀音。以此尊常著白衣,在白蓮中,故就其被服名為白衣。以其住處名為白處。白者,表淳淨之菩提心也。梵名半拏囉嚩悉寧,胎藏界觀音院之一尊,蓮華部之部母也。大日經疏五曰:「半拏囉嚩悉寧,譯云白處,以此尊常在白蓮華中,故以為名。亦戴天髮髻冠,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華,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故此三昧名為蓮華部母也。同十曰:鉢頭摩,白花也。摩利儞以波頭摩為鬘,因以為名也。即是此摩利儞,是處義住義也。(中略)白者,即是菩提之心。住此菩提之心,即是白住處也。此菩提心從佛境界生,常住於此,能生諸佛也。此是觀音母,即蓮華部主也。」蘇婆呼經下曰:「半拏囉嚩徙寧,此云服白衣。」不空羂索經二十二曰:「半拏羅婆徙儞白衣觀世音菩薩,手執蓮華。」秘藏記末曰:「伴陀羅縛字尼是白衣觀音也,此為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楊柳觀音
【菩薩】三十三觀音之一。以楊柳為三昧耶形之觀音也。楊柳取其柔順,不知起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千手觀音小咒印言
【真言】無量壽儀軌曰:「即結觀自在菩薩印,加持四處所謂心額喉頂,其印以二手外相叉,二頭指相拄,如蓮華葉,二大指並竪,即成。即誦觀自在菩薩真言曰:唵(歸命),嚩日囉(金剛),達磨(法),紇哩(觀音種子)。由結此印及誦真言加持心額喉頂故即自身等同觀自在菩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音淨土
【界名】謂之補陀落山Potalaka,在印度之南海岸。千手經曰:「一時,釋迦牟尼佛,在補陀落山觀世音宮殿寶莊嚴道場中。」十一面觀自在菩薩儀軌經上曰:「一時,薄伽梵,住補陀洛山大聖觀自在宮殿中。」八十華嚴經六十八曰:「於此南方有山,名補怛洛迦。彼有菩薩,名觀自在。」西域記十(秣羅矩吒國南印度境)曰:「秣剌耶山東,有布呾洛迦山。山徑危險,巖谷欹傾,山頂有池,其水澄鏡,流出大河,周流遶山二十匝,入南海。池側有石天宮,觀自在菩薩,往來遊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德王觀音
【菩薩】三十三觀音之一。趺座岩上,左手按膝,右手持綠葉之枝。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音頂戴彌陀
【圖像】觀無量壽經述觀音之相曰:「毘楞伽摩尼寶,以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大日經一曰:「北方大精進,觀世自在者。光色如皓月,商佉軍那花。微笑坐白蓮,髻現無量壽。」龍樹十二禮曰:「觀音頂戴冠中住,種種妙相寶莊嚴,能伏外道魔憍慢,故我頂禮彌陀尊。」般舟讚曰:「天冠化佛高千里,念報慈恩常頂戴。」往生禮讚曰:「西方阿彌陀佛,觀音頂戴冠中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遊戲觀音
【菩薩】三十三觀音之一。乘五色雲。左手安偏膝,遊觀法界之相。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千手觀音二十八部眾
【名數】千手觀音造次第法儀軌曰:「其尊之正面天冠上有三重。(中略)第三重有二十八部眾,有各各本形。一、密迹金剛士,二、烏芻君荼央俱尸,三、魔醯那羅達,四、金毘羅陀迦毘羅,五、婆馺婆樓那,六、滿善車缽真陀羅,七、薩遮摩和羅,八、鳩蘭單托半祇羅,九、畢婆伽羅王,十、應德毘多薩和羅,十一、梵摩三缽羅,十二、五部淨居天,十三、釋王三十三,十四、大辯功德天,十五、提頭賴吒王,十六、神母女,十七、毘樓勒叉王,十八、毘樓博叉王,十九、毘沙門天王,二十、金色孔雀王,二十一、二十八部大仙眾,二十二、摩尼跋陀羅,二十三、散支大將,二十四、難陀跋難陀,二十五、修羅、乾闥婆、迦樓羅王、緊那羅、摩睺羅伽,二十六、水火雷電神,二十七、鳩槃荼王,二十八、毘舍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請觀音經疏
【書名】一卷,隋智者大師說,灌頂記。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被葉衣觀音
【菩薩】在胎藏界曼荼羅觀音院第三行第一位。裹於蓮葉中。故名。密號曰異行金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音印
【印相】大日經四曰:「以定慧手合,散舒五輪,猶如鈴鐸。以虛空地輪,和合相持作蓮華形,是觀自在印。」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阿耨觀音
【菩薩】三十三觀音之一。其像作坐於巖上觀海之狀。蓋以配法華普門品所謂「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也。阿耨之名,以巨海及龍魚,於阿耨達池有因緣,故稱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九面觀音
【圖像】有九個頭面之觀世音菩薩像也。大佛頂首楞嚴經說觀音之圓通,而現眾多之妙容,有一首二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中略)八萬四千爍迦囉首云。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五尊觀音
【名數】一、正觀音,二、千手觀音,三、馬頭觀音,四、十一面觀音,五、准胝觀音,六、如意輪觀音,七、不空羂索觀音,八、白衣觀音,九、葉衣觀音,十、水月觀音,十一、楊柳觀音,十二、阿摩[齒*來]觀音,十三、多羅觀音,十四、青頸觀音,十五、香王觀音。見諸尊真言句義抄中。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聖觀音
【菩薩】又作正觀音,新作聖觀自在。六觀音之一。無六觀音中千手等之異相,故但稱為聖觀音,尋常之觀音菩薩也。見觀音條。
參照:觀音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十三尊觀音
【名數】二中歷三云:「頌曰:不空羂索、不空勾、夜輸多羅、忿怒勾、阿魯利迦、如意輪、圓滿意願、大隨求、利樂金剛、滅惡趣、一髻羅剎、多羅女、蓮華發生、披葉衣、千手千眼、十一面、大吉祥明、水吉祥、大吉祥變、大勢至、大明白身、毘俱胝、大吉大明,及豐財、馬頭、白身、白處尊,又加六大三十三。」(六大為台宗所立之六觀音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悲觀音
【菩薩】三十三觀音之一。兩手覆於衣垂於前,立丘上之相。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音無畏
【雜名】觀音有施無畏者之別號,放略云觀音無畏。法華經普門品曰:「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離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音品
【經名】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之略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正觀音講
【行事】講讚聖觀音之法會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音洞
【地名】普陀山志一曰:「洞口峭壁危峻,石色青黝,高三四十丈,陡劈兩崖如門,洞深廣百餘丈。禮佛求現者,拜不絕踵。康熙三十八年御書梵音洞額賜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七星如意輪觀音
【菩薩】如意輪觀音為本尊,七星為眷屬故名。即如意輪王菩薩也。見七星如意輪秘密要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救苦觀音經
【經名】高王觀世音經之異名。續高僧傳第三十九、法苑珠林第二十五有救生觀音經,又曰高王觀音經。佛祖統紀有十句觀音經,經文只有十句。佛祖通載,稽古略有救苦觀音經,此偽經也。觀音慈林集中云:「救生經非今偽造救苦經。」可以為證。見高王觀世音經條。
參照:高王觀世音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香王觀音
【菩薩】此菩薩為觀音之部屬,故於十五觀音中為香王觀音。在第十五數。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眾寶觀音
【菩薩】三十三觀音之一。坐地上,右手按地,立左手安於左膝,現長者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音堂
【堂塔】安置觀世音菩薩像之堂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音授記經
【經名】觀世音菩薩授記經之略。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音圓通三真實
【術語】文殊就觀音之耳根圓通,舉三真實而稱贊之。一、眼不見障外,乃至意亂而不定。是通真實。二、十處打鼓,同時聞之。是圓真實。三、聲有息時,亦不失聞性。有時聞為有,無時聞為無。是常真實。愚案是一往之說也,論實理,則六根皆有三真實。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一如觀音
【圖像】三十三觀音之一。為乘雲飛行之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蛤蜊觀音
【菩薩】三十三觀音之一。坐於蛤蜊中,故有此稱。又,唐文宗食蛤蜊,有擘而不開者,焚香禱之,俄變為大士形。帝召終南山惟政禪師問之。師曰:夫物無虛應,此蓋陛下信心廣耳。經云:應以此身得度者,即現此身而為說法。帝曰:大士雖現,末聞說法。師曰:陛下覩此,常耶?非常耶?信耶?非信耶?帝曰:希有之事,焉得不信。師曰:已說法竟。帝大悅,即詔天下寺院立觀音像。見佛祖統紀四十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准提觀音
【菩薩】見准提條。
參照:准提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請觀音經
【經名】請觀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咒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音本地
【術語】觀音之本地,乃既開正覺之正法明佛也。為濟度眾生,今現菩薩之身,又於未來現成佛之相焉。伽梵達摩譯之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羅尼經曰:「觀世音菩薩,不可思議威神之力,已於過去無量劫中,已作佛竟,號正法明如來。大慈願力,安樂眾生故,現作菩薩。」法華嘉祥疏十二曰:「觀音三昧經云:觀音在我前成佛,名正法明如來,我為苦行弟子。」此中之我者釋迦如來也。然悲華經三云:於西方極樂阿彌陀涅槃之後,觀音成佛,名徧出一切光明功德山如來,又觀音授記經云:阿彌陀佛滅度之後,補處而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蓋均為方便示現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灑水觀音
【菩薩】三十三觀音之一。右手持瓶作灑水之相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青頭觀音
【菩薩】三十三觀音之一。其像坐斷崖之上。左手置於巖。右手置於膝。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光普照觀音
【菩薩】七佛八菩薩所說神咒經所說六觀音之一。天台以之為修羅道之能化。道邃六字經驗記,配之於十一面觀音。見六觀音條。
參照:六觀音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十三觀音
【名數】三十三體異形之觀音。見三十三身條附錄。
參照:三十三身
【名數】圖畫普門品所說三十三身為三十三觀音。其典據不明。三十三觀音者:楊柳觀音、龍頭觀音、持經觀音、圓光觀音、遊戲觀音、白衣觀音、蓮臥觀音、瀧見觀音、施藥觀音、魚籃觀音、德王觀音、水月觀音、一葉觀音、青頸觀音、威德觀音、延命觀音、眾寶觀音、岩戶觀音、能靜觀音、阿耨觀音、阿麼提觀音、葉衣觀音、琉璃觀音、多羅尊觀音、蛤蜊觀音、六時觀音、普慈觀音、馬郎婦觀音、合掌觀音、一如觀音、不二觀音、持蓮觀音、灑水觀音是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音義疏
【書名】二卷,天台說,灌頂記。解觀音經之文句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音聰明咒
【經名】陀羅尼咒經有觀世音說咒藥服得一聞持陀羅尼,又觀音聞持不忘陀羅尼,又續觀音感應集有觀音智慧咒,殆所謂聰明咒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施樂觀音
【菩薩】三十三觀音之一。左手置膝,右手置頰,為見蓮花之形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都表如意輪觀音
【菩薩】此為如意輪觀音入於日輪三昧之尊。如意金輪之德勝於餘尊,故名。見都表如意輪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馬頭觀音
【菩薩】梵名何耶揭梨婆Hayagriva,胎藏界觀音院之一尊,六觀音之一。以配止觀所說六觀音之師子無畏觀音,為畜生道之教主,是無量壽之忿怒身,以觀音為自性身,以馬置於頭,故曰馬頭觀音,亦曰馬頭大士。為大忿怒威猛摧伏之形,故稱為馬頭明王。乃五部明王中蓮華部之明王也。戴馬者,如轉輪聖王之寶馬馳驅四方而威伏之,表跋涉生死大海摧伏四魔之大威勢力大精進力也。又噉食無明重障之意。大日經疏五曰:「何耶羯梨婆,譯云馬頭。其非黃非赤,如日初出之色。以白蓮華為瓔珞等,莊嚴其身。光焰猛盛,赫奕如鬘。指甲長利,雙牙上出。首鬘如師子頂毛,作極吼怒之狀。此是蓮華部忿怒持明王也。猶如轉輪王寶馬巡歷四洲,於一時一切處去心不息。諸菩薩大精進力,亦復如是。所以得如是威猛之勢,於生死重障中不顧身命,多所摧伏者,正為白淨大悲心故。故以白蓮瓔珞而自嚴身也。」大日經義釋七曰:「蓮華部眷屬以馬頭為忿怒明王。」義軌曰:「馬頭明王,賀野紇里嚩,噉食無明諸障盡也。」秘藏記末曰:「馬頭,無量壽忿怒,自性輪觀音。」又曰:「馬頭觀音菩薩,赤肉色,大忿怒之相,并三面,牙在唇上,頭有白馬之形如輪王寶馬。」經軌有訶耶揭唎婆觀世音菩薩法印咒品(出陀羅尼集經第七),何耶揭唎婆像法,何耶揭唎婆觀世音菩薩受法壇,各一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七觀音
【名數】見觀音條。
參照:觀音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准胝觀音
【菩薩】即准提觀音。
參照:准提觀音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二面觀音
【菩薩】經軌無十二面觀音,是誌大士等之化現也。佛祖通載九曰:「梁武令僧繇寫誌公像,公以指[(改-己+牙)/力]面門分披出十二面觀音妙相。」山谷外集十四曰:「十二面觀音無正面,注僧伽至臨淮,嘗臥賀跋氏家,現十二面觀音形。其家欣慶,遂捨宅歸焉,即今寺也。見宋高僧傳。」臨濟錄曰:「問十二面觀音阿那面正。」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音頂上十一面
【圖像】千光眼秘法經曰:「頂有十一面。當前三面為菩薩相,右邊三面白牙出上相,左邊三面忿怒相,當後一面暴笑相,頂上一面如來相。」見十一面觀音條。
參照:十一面觀音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音勢至授記經
【經名】觀世音菩薩授記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延命觀音
【菩薩】三十三觀音之一。補陀落海會軌第三院東門之延命觀音曰:「頂上大寶冠,其中住佛身。身相深黃色,慈悲柔軟相。救世二十臂,引接群生類(云云)。」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圓光觀音
【菩薩】三十三觀音之一。背負火燄之觀音也。逢刑戮時念之。取法華經普門品:「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之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悲觀音
【菩薩】台家所立六觀音之一。千手觀音之異名。見千手觀音條。又,觀音之總名。
參照:千手觀音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白處觀音
【菩薩】又曰白住處菩薩。白衣觀音之異名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蓮臥觀音
【菩薩】三十三觀音之一。趺座合掌於池中蓮華之觀音。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高王觀音經
【經名】高王觀世音經之略。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音應現日天子
【雜語】文句二下曰:「寶光是寶意日天子,觀世音應作。」嘉祥法華疏二曰:「有經云:觀世音名寶意,作日天子。大勢至名寶吉祥。作月天子。虛空藏名寶光,作星天子也。」玄贊二同之。安樂集下曰:「須彌四域經云:阿彌陀佛,遣二菩薩:一名寶應聲。二名寶吉祥。即伏犧女媧,是此二菩薩,共相籌議,向第七梵天上,取其七寶,來至此界。造日月星辰二十八宿,以照天下。」證真私記一曰:「十一面經疏云:天地本起經云:阿彌陀佛,遣應聲吉祥二菩薩為日月。應聲是觀音,吉祥是勢至。」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音衲
【衣服】僧史略上曰:「昔唐末豫章有觀音禪師,見南方禪客多搭白衲。常以瓶器,盛染色,勸令染之。今天下皆謂黃衲為觀音衲也。」以白衣為戒律所嚴制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音觀
【術語】觀經十六觀之一。觀念極樂之觀音菩薩身相也。觀經曰:「見無量壽佛,了了分明已,次當觀觀世音菩薩。此菩薩身長八十萬億那由陀由旬,身紫金色,頂有肉髻。(中略)其餘身相,眾好具足。如佛無異,唯頂上肉髻,及無見頂相,不及世尊。」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音院
【術語】胎藏界曼荼羅十三大院之一。又云蓮華部院,在曼荼羅右方(即行者之左方)第一重,為司大悲之觀音部類集合之院,故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葉衣觀音
【菩薩】被葉衣觀音之略。被葉衣,為喻著八萬四千功德衣之意。密號為異行金剛。三昧耶形為未敷蓮華。其形像如葉衣觀自在菩薩陀羅尼經所說:「其像作天女形,首戴寶冠,冠有無量壽佛,瓔珞環釧,莊嚴其身。身有圓光,火焰圍繞。像有四臂:右第一手,當心持吉祥果。第二手作施願手。左第一手,持鉞斧。第二手持羂索,坐蓮華上。」秘藏記曰:「白肉色,左手取羂索,右手執未敷蓮華。」胎藏界曼陀羅鈔二曰:「問:何故名被葉衣耶?答:不明,若是葉色色云心歟。衣慈攝受,被著歟。私案云:被著之義可然,葉者八萬四千諸相好外繁茂義歟。衣,法華云:柔和忍辱衣矣。」梵Palāśāvalin。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岩戶觀音
【圖像】端座於岩窟內之觀音,三十三觀音之一。配於法華普門品所謂:「蚖蛇及蝮蠍,氣毒煙火燃,念彼觀音力,尋聲自迥去。」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如意輪觀音
【菩薩】Cintāmanicakra,六觀音之一。此觀音,手持如意寶珠,以表滿眾生祈願,持輪寶,表轉法輪,故名如意輪。密號名持寶金剛。觀世音菩薩如意摩尼陀羅尼經曰:「觀世音蓮華如意摩尼轉輪心陀羅尼。」此菩薩有六臂。右第一手捧頰為思惟之相。觀自在如意輪菩薩瑜伽曰:「手持如意寶,六臂身金色,頂髻寶莊嚴,冠坐自在王,住於說法相。第一手思惟,愍念有情故。第二手持意寶,能滿眾生願。第三手持念珠,為度傍生苦。左按光明山,成就無傾動。第二持蓮手,能淨諸非法。第三手持輪,能轉無上法。六臂廣博體,能遊於六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毘俱胝觀音
【菩薩】八大觀音之一。毘俱胝天女,從觀音額上生之忿怒身也。見毘俱胝條。
參照:毘俱胝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音曼荼羅八大菩薩
【圖像】一、金剛觀自在菩薩。二、與願觀自在菩薩。三、數珠觀自在菩薩。四、鉤召觀自在菩薩。五、除障觀自在菩薩(亦云施無畏)。六、寶劍觀自在菩薩。七、寶印觀自在菩薩。八、不退轉金輪觀自在菩薩。見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音院三十七尊
【雜語】胎藏界曼陀羅之第三院云觀音院,中有三十七尊。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音
【菩薩】舊云光世音,觀世音,略稱觀音,新云觀世自在,觀自在。梵音Avalokiteśvara,觀世音者,觀世人稱彼菩薩名之音而垂救,故云觀世音,觀世自在者,觀世界而自在拔苦與樂。觀音有六觀音,七觀音乃至三十三觀音,但常稱之觀音,指六觀音中之聖觀音。如法華普門品之觀音,觀無量壽經之觀音是也。此為觀音之總體。是與西方彌陀四菩薩之最初法菩薩同體。顯教以為阿彌陀之弟子,密教以為阿彌陀之化身,與大勢至菩薩皆在阿彌陀佛之左右(觀音左勢至右),而贊其教化。故稱彌陀之二脅士。梵號禮懺,則阿彌陀佛之本名為觀自在王,觀依其本師之名而自稱觀自在王,猶如今之釋迦牟尼依久遠本師釋迦牟。」而得其稱也。日本安然之菩提心義十曰:尼此佛亦名無量壽佛。(中略)彼佛壽命無量、光明無量、眷屬無量、一切皆無量,故以立謚號。而本名曰觀自在王如來,眼如四大海,徧觀法界眾生,隨其機緣,拔苦與樂,故為名也。」依密教三輪身則阿彌陀為自性輪身,觀音為正法輪身,馬頭明王為教令輪身(仁王經儀軌意),依二輪身則阿彌陀觀音皆為自性輪身,馬頭明王為教令輪身(秘藏記),見五大明王條。大日經一曰:「北方大精進,觀世自在者。光色如皓月,商佉軍那華,微笑坐白蓮,髻現無量壽。」案觀音本作觀世音,唐人諱世字,故但稱觀音,後世遂沿用之。唐龍朔二年,洛陽龍門佛弟子彌偈造尊像一龕,即世尊像。避世字,與此例同。見陶齋藏石記。又莊岳委談曰:「今塑畫觀音者,無不作婦人相。攷宣和畫譜。唐宋名手寫觀音像甚多。俱不飾婦人冠服。太平廣記載一仕宦妻為神所攝,因作觀音像奉焉,其妻尋夢一僧救之,得甦。則唐以前塑像亦不作婦人也。」元僧譾陋無識,以為妙莊王女,可一笑也。
參照:五大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