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二種行相
【名數】此行相有俱舍唯識之異義。俱舍以許直緣心外之境,故心外之境為所緣,心內之行相即所緣也。唯識不許直緣心外之境,必於心內現影像,以之為所緣更起能緣之相,申言之,即心內有能緣所緣之二相,所緣名相分,能緣名見分,而此見分即行相也。然則由唯識觀之,則我為見分行相,俱舍為相分行相也。唯識論二曰:「執有離識所緣境者,彼說外境是所緣,相分名行相。(中略)達無離識所緣境者,則說相分是所緣,見分名行相。」述記三本曰:「行相有二:一者見分,如此文說。二者影像相分,名為行相。」俱舍光記一之餘曰:「若依大乘,此行相當相分,此相分是境攝,隨變色等,即色等攝。」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二行相
【名數】四諦各有示動證三行相,合成十二行相。見三轉法輪條。
參照:三轉法輪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諦十六行相
【名數】觀四諦一諦各有四種之行相,合為十六行相。見十六行相條。
參照:十六行相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如實修行相應
【術語】其所修所信相應於法之實義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行相
【名數】觀苦諦之苦,空,無常,無我之四種行相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六行相
【名數】於苦集滅道之四諦各浮四種影像於心而解了之也。見俱舍論二十六,法界次第中之下。
【名數】略云十六行。亦云二八行。見見道條。
參照:見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轉十二行相
【術語】見三轉法輪條。
參照:三轉法輪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行相
【術語】心識各自固有之性能,謂之行相。心識以各自之性能,遊行於境相之上,又行於所對境之相狀,故名行相。唯識論二曰:「識以了別為行相故。」心識對於事物之境時,必現其影像於心內,如鏡之於物指其心內之影像而謂之行相。唯識述記三本曰:「相者體也,即謂境相,行於境相,名為行相。或相謂相狀,行境之相狀,名為行相。或行境之行解相貌,然本但是行於相義,非是行解義。」又為行解事物之相貌,故云行相。俱舍光記一之餘曰:「言行相者,即是行解相故,名為行相。」同四曰:「有所行境界相,故名行相。又解,行謂行解,如了別等;相謂相貌,如影像等。行家相故,名為行相。」俱舍寶疏四曰:「能緣心法,於所緣境品類不同。行解心上,起品類相,如鏡照物類於鏡面上,有種種像差別之相。」頌疏三曰:「如緣青境心及心所,皆帶青上影像,此識上相,名為行相。行謂行解,即能緣心也。相謂影像,即行上相也。行解之相,名為行相,依主釋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解行相應
【術語】解與行相應也。見解行條。
參照: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