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秘藏記
【書名】二卷,日本弘法大師在唐之記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閱藏
【雜語】閱者披閱,藏者大藏經之略,即披閱大藏經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阿毘達磨藏顯宗論
【書名】尊者眾賢著。顯揚自宗者。唐玄奘譯,四十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八萬法藏
【術語】八萬四千之法藏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藏師七佛
【菩薩】見七佛藥師條。
參照:七佛藥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秘藏寶鑰
【書名】一卷,日本空海撰。釋真言宗所立之十住心。秘密曼荼羅十住心論之要略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蓮華藏印
【印相】八秘密印之第三。梵Padmāsana。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耳三藏
【人名】唐代宗時,有西天之大耳三藏到京。云得他心慧眼。帝勅使與忠國師試驗。三藏方見師,便禮拜而立於右邊。師問曰:汝得他心通耶?對曰:不敢,師曰:道老僧即今在什麼處?曰:和尚是一國之師,何得卻去西川看競渡?師再問汝道老僧即今在什麼處?曰:和尚是一國之師,何得卻在天津橋上看弄猢猻?師第三問語亦同前。三藏良久而罔知去處。師叱曰:這野狐精他心通在什麼處?三藏無以對。見傳燈錄五忠國師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深藏
【術語】總稱詮諸法實相深理之大乘修多羅藏。安樂集上曰:「大乘深藏,名義塵沙。」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藏
【名數】見藏條。
參照: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妙法藏
【術語】貯妙法之庫藏也。千手經曰:「當知其人妙法藏,普攝一切諸陀羅尼門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調伏藏
【術語】三藏之一,毘奈耶藏也。義林章二本曰:「毘奈耶者,此云調伏。(中略)調和控御身語等業,制伏滅除諸惡行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空如來藏
【術語】如來藏者,真如之德名。真如之體性畢竟空寂,不止一切染淨之法,如明鏡內無一實質,故謂為空。非謂真如之體是無也。大乘止觀一曰:「此心性,雖復緣起建立生死涅槃違順等法,而復心體平等,妙絕染淨之相。非直心體自性平等,所起染淨等法,亦復性自非有。」起信論義記中本曰:「言如實空者,此以如實之中空無妄染故。云如實空,非謂如實自空。」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虛空藏念誦法
【經名】大虛空藏菩薩念誦法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千大千世界藏
【術語】勝鬘經之語。勝鬘經寶窟中本曰:「隔別故稱為界,三千苞含人物,目之為藏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石經山藏經
【術語】房山縣石經山,峰巒秀拔名小西天。隋大業間,僧靜琬。懼本教有難,不能流通,發願募工鑿石,刊造一大藏經。積於此山。至唐貞觀初,僅成大涅槃一部。靜琬沒後,其弟子處刊造餘部,歷遼金,始完一大藏。貯於巖洞者七。地穴者三。洞鍵以石門穴鎮以浮圖。自來兵燹不之及。見人海記上。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波頗蜜多羅三藏五教
【名數】一、四諦教,阿含經也。二、無相教,般若經也。三、觀行教,華嚴經也。四、安樂教,涅槃經也,謂說常樂。五、守護教,大集經也,謂說守護正法。見華嚴玄談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藏
【名數】佛滅後窟外大眾部之結集出五藏。西域記九曰:「於是凡聖咸會,賢智畢萃。復集素呾纜藏,毘奈耶藏,阿毘達磨藏,雜集藏禁咒藏,別為五藏。而此結集凡聖同會,因而謂之大眾部。」又分別功德論一說五藏:一、契經藏,二、毘尼藏,三、阿毘曇藏,四、雜藏,五、菩薩藏。此中前四藏為佛滅後阿難之結集,菩薩藏者佛在世時即有之云。文曰:「諸方等正經皆是菩薩藏中事,先佛在時已名大士藏,阿難所撰即今四藏是也,合而言之為五藏也。」又曰:「所謂雜藏者,非一人說。或佛所說,或弟子說,或諸天讚誦,或說宿緣三阿僧祇菩薩所生。文義非一,多於三藏,故曰雜藏也。」又小乘之法藏部亦立五藏:一、經藏,二、律藏,三、論藏,四、明咒藏,五、菩薩藏。見宗輪論述記。又密教立五藏似大集部所立之五藏。六波羅蜜經一曰:「一素呾纜,二毘奈耶,三阿毘達磨,四般若波羅蜜多,五陀羅尼門。此五種藏教化有情,隨所應度而為說之。(中略)此五法藏譬如乳,酪,生酥,熟酥,及妙醍醐。(中略)我滅度後,令阿難陀受持所說素呾纜藏,鄔波離受持所說毘奈耶藏,迦多衍那受持所說阿毘達磨藏,曼殊師利菩薩受持所說大乘般若波羅蜜多,其金剛生菩薩受持所說甚深微妙諸總持門。」
【術語】佛滅之年,安居時,大眾部之眾,在窟外結集法藏而為五藏。見藏條。
參照: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明藏
【雜名】明朝彫刻之方冊一切經也。明朝有南北二藏,南藏為太祖所刻,在南京之官庫,北藏為太宗所刻,藏北京城中。其後神宗萬曆年間密藏禪師發願初刻方冊大藏,爾來海內之緇素得閱大藏者,皆師之賜也,日本鐵眼禪師所翻刻者即此本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藏三摩地觀
【術語】是三種秘密儀軌所說,觀吾五藏為五大即五如來,而即身成佛之三摩地也。儀軌曰:「阿字(地大)者,金剛部,主肝;鍐字(水大)者,蓮華部,主肺;覽字(火大)者,寶部,主心;唅字(風大)者,羯磨部,主胃;欠字(空大)者,虛空部(虛空者佛之異名)主脾。(中略)阿字者東方阿閦如來,鍐字者西方阿彌陀如來,覽字者東方寶生如來,唅字者北方不空成就如來,欠字者上方毘盧那大日如來。」如是五臟即為五大,而五大即為五智如來,則依此五藏三摩地,而得即身成佛也。因而又名五輪(五輪者五大之德名)三摩地,亦曰五物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藥藏
【堂塔】阿育王於四門立藥藏,施藥於一切比丘。見善見律毘婆沙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藏殿
【堂塔】經藏之異名。置藏經之樓殿也。釋門正統三曰:「諸方梵剎立藏殿。」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金藏雲
【雜名】世界之初成時,金色之雲由光音天而起,徧布大空以降雨。因其色謂之金藏雲。原人論自註頌曰:「光音金藏雲,布及三千界,雨如車軸下。」佛祖統紀三十曰:「賢劫初成時,光音天,空中布金色雲,注大洪雨,猶如車軸。」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聖虛空藏菩薩
【菩薩】見虛空藏條。
參照:虛空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法藏碎金錄
【書名】十卷。宋晁迥撰。皆融會佛理,隨筆記載。亦宗門語錄之類。其曰碎金,取世說新語安石碎金義也。孫覿謂其宗向佛乘,以老莊儒書彙而為一。明嘉靖乙巳,迥裔孫瑮始從內閣錄出鋟板以行。改其名曰迦談。今仍從迥原名。見四庫提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集須彌藏經
【經名】大乘大集經之別名。六十卷,大集經之須彌藏分是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如來藏緣起
【術語】同於真如緣起。
參照:真如緣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智藏
【術語】智慧廣大,包含諸法故曰藏。五教章上曰:「一切諸法皆悉流入毘盧遮那智藏大海。」宗鏡錄十八曰:「一切眾生自心處內有八瓣,和合成蓮華,此蓮華中有正徧知海,是名毘盧遮那智藏,亦名蓮華藏莊嚴世界海。」
【人名】不空三藏之諱。貞元釋教目錄十五曰:「大辯正大廣智不空三藏和上者,南天竺執師子國人也,法諱智藏,號不空金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淨藏三昧
【術語】法華十六三昧之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常住藏
【術語】千手陀羅尼持誦者十二藏德之一。持此陀羅尼者得常住之樂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藏海
【譬喻】如來藏譬之海。秘藏寶鑰下曰:「藏海息七轉之波,蘊落斷六賊之害。」吽字義曰:「藏海常住,七波推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勝軍地藏
【菩薩】對於勝軍不動而有勝軍地藏。見地藏條。
參照:地藏
【菩薩】對於勝軍不動而說勝軍地藏。蓮華三昧經謂勝軍地藏者,頭戴畢竟空寂胃,身著隨求陀羅尼一鎧,佩金剛智大刀,標發心修行幡,執斬惡業煩惱軍劍,左右有掌善掌惡二童子。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胎藏界十三大院
【術語】大日經儀軌說胎藏界之曼陀羅劃十三院而安置諸尊。但現圖曼陀羅缺四大護院之一而為十二大院。見現圖曼荼羅條。(CBETA註:疑為見現圖曼陀羅條)
參照:現圖曼陀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藏持
【術語】五持之一。見五持條。
參照:五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蓮華藏世界
【界名】諸佛報身之淨土也。為寶蓮華所成之土,故名。略曰華藏世界。釋迦之華藏,華嚴經所說是也,彌陀之華藏,觀經所說之極樂是也,大日之華藏,大日經胎藏界密嚴經之密嚴國是也。見華藏世界條。
參照:華藏世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藏
【名數】小乘之大眾部立四藏。加雜藏也。雜藏者諸大乘經也。增一阿含經序品曰:「契經一藏,律二藏,阿毘曇經為三藏。方等大乘義玄邃,及諸契經為雜藏。」智度論四十九曰:「四藏者所謂阿含、阿毘曇、毘尼、雜藏。」分別功德論一曰:「阿難所撰今四藏是也。」智度論十一曰:「以四種法藏教人:一修妒路藏,二毘尼藏,三阿毘曇藏,四雜藏,是為法施。」小乘之犢子部亦立四藏於經律論之三藏加明咒藏。明咒者陀羅尼。見義林章諸藏章。
【名數】見藏條。
參照: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西藏佛教
【故事】西藏新志中曰:「周赧王二年歲在戊申,額納特克(中印度)有烏迪雅納汗者,為鄰國所敗。自印度逃至雪山,住雅贊塘,遂呼謂雅爾隆氏。其季子生有異表,眾人推為汗(王之意),尋為土伯圖國之王。其後七世,有奸臣隆納木者纂其位。不半載,前汗之子某汗恢復故位。又傳七世,至多里隆贊汗,得百拜懺悔經、多寶經、及金塔寶,敬慎供養,是為佛教入藏之始。時西歷四百七年,東晉安帝義熙丁未三年也。八世特勒德蘇隆贊年十六襲汗位,曾派大臣至中印度習音學,回國後使譯百拜懺悔經與三寶雲經,以為治國之助。又尚唐文成公主,當文成公主之至西藏也,攜帶經卷佛像。於是汗又聘中印度之桑吉刺必滿師及巴勒布國之錫拉滿祖師,及鄂斯達師,唐僧之瑪唅德斡等,使譯經卷,宣布國中。西藏佛教之盛自此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覆藏他重罪戒
【術語】八波羅夷之一。見波羅夷條附錄。
參照:波羅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藏教
【術語】三藏教之略。天台四教之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藏
【術語】蘊積之義,包含之義。經典能包含蘊積文義。故名為藏。善見律毘婆沙一:「藏者器也,何謂為器?器者能聚集眾義也。」大乘義章一:「包含蘊積名藏。」釋摩訶衍論一:「持其行法,隨意不失所以立名曰藏焉。」玄應音義五:「梵本名篋,以藏更之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藏經
【術語】隋書經籍志記梁武帝於華林園中,總集釋氏經典,凡五千四百卷。沙門寶唱撰經目錄,按此是佛經有藏之始。南史姚察傳遂有讀一藏經之說。開元釋經錄。列五千四十八卷。其後宋元明日本高麗公私刻板多至二十餘副。然存者無多。略舉存者:則一為高麗本,六千四百六十七卷,此本最古。一為宋本,五千七百十四卷。一為元本,五千三百九十七卷。日本天海僧正,由南宋藏翻刻六百六十五帙。一為明本,六千七百七十一卷。明萬歷年間密藏禪師,依當時北藏(當時明有南北二藏)初刻綴本者。日本黃蘗山翻刻之。清代重刻明本,且刊行績藏九十函又續藏三十函。日本弘教書院根據麗藏,校合天海本,元藏,鐵眼本,增以其國古鈔本,出縮印藏經四十帙,千九百十六部,八千五百三十四卷。其後藏經書院,又由鐵眼本,刊行卍字藏經千六百六十八部,及引續續藏經千七百五十七部。最近頻伽精舍主人羅詩氏,據弘教本,略加增減,益以清刊龍藏及乾隆續藏千一百二十七卷。刊行藏經四十帙,四百十四冊,凡一千九百十六部,八千四百十六卷。餘詳一切經條。
參照:一切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華藏八葉
【術語】謂胎藏界之曼陀羅,第一中臺八葉院也。是八葉之蓮華藏世界,九佛現於其上,是即吾人心蓮之標示。秘藏記鈔六曰:「一切眾生干栗多心,法爾有八瓣形,是八葉心蓮花也。是名花藏世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金剛寶藏
【譬喻】金剛寶之藏也。大涅槃及眾生心地之淨菩提心,皆譬以金剛堅固之寶藏。見大般涅槃經後分上,大日經疏一二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天宮寶藏
【雜名】經藏之異名。兜率天內院彌勒菩薩之處,收藏一切經,謂之天宮。佛滅後,法藏漸隱沒於二處:一天宮,一龍宮。釋門正統三曰:「今稱龍宮海藏者,乃約龍樹入海而言。又稱天宮寶藏者,乃附慈氏居處而說。」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執藏
【術語】阿賴耶識三藏之一。阿賴耶者,藏之義,以含藏一切法故也。而此藏識常恒為第七末那識所緣而被為我執,故名執藏。唯識述記三本曰:「我愛緣之,為執藏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法藏比丘
【菩薩】阿彌陀佛因位在世自在王佛所出家修行時之名也。無量壽經曰法藏。平等覺經曰曇摩迦留Dharmākara,譯曰法寶藏,大阿彌陀經曰曇摩迦,無量壽經云作法,如來會云法處,智度五十云法積。嘉祥大經疏曰:「能蘊畜佛法,故曰法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中胎藏
【術語】胎藏界曼陀羅之中臺八葉院也。此為大日如來之本體,由此出生四重之曼陀羅,故曰胎藏。胎藏界之名基于此。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藏教
【術語】天台所立四教之一。指一切之小乘教。佛入滅之年,大迦葉等結集經律論之三藏,而為該收小乘一切之教理者,故呼小乘謂之三藏教。大乘亦有三藏之別,然非如小乘之三藏,部帙整然而分之者,因以之為一摩訶衍藏,與彼小乘之三藏二者對峙。此智度論之意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受生藏
【名數】受生者,即生於如來之家也。藏即含藏之義,含藏所修所證之理也。善財童子在華嚴會上,第三十九參妙德夜神,問言云何修菩薩行,生於如來家?答言善男子菩薩有十種受生藏,若能修習圓滿,即入毘盧遮那如來無量之受生藏海,一切菩薩示現受生,我皆願與親近,是名受生藏。一供養諸佛受生藏。(中略)十入如來地受生藏。見華嚴經七十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藏理
【術語】如來藏之實理。止觀十曰:「實相即如來藏,無量客塵覆此藏理,修恒沙法門顯清淨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悲胎藏三昧
【術語】胎藏大日生出大悲胎藏曼荼羅之三昧也。大疏九曰:「如是三昧義,所謂大悲胎藏三昧也,此三昧是一切佛子之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盡藏
【術語】謂德廣無窮為無盡,包含無盡之德曰藏。大乘義章十四曰:「德廣難窮,名為無盡,無盡之德包含曰藏。」探玄記十九曰:「出生業用無窮,故曰無盡藏。」維摩經佛道品曰:「以祐利眾生,諸有貧窮者,現作無盡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刻藏
【雜語】刊刻大藏經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藥王藏
【雜名】良藥之庫藏也。千手經曰:「當知其人是藥王藏,常以陀羅尼療眾生病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莊嚴清淨藏三昧
【術語】是大日如來三世無礙力與如來加持不思議力之二力所依藏也。大日經三曰:「爾時世尊復住三世無礙力,依如來加持不思議力,依莊嚴清淨藏三昧。」義釋八曰:「如世間眾生種種身口意業皆依於心,毘盧遮那亦爾。一切三世無礙智力,一切神變加持不思議力,依莊嚴清淨藏也。」三世無礙力為自證,如來加持力為化他,莊嚴清淨三昧為字門菩提心之體,謂內證與外用之一切事業以為所依而轉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龍藏
【雜語】龍宮之經藏也。禪宗龜鑑曰:「庭前柏子話,龍藏所未有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藏主
【職位】司經藏者。大禪苑大藏經分二副,置於東西。因而有東藏主西藏主。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真言藏家
【流派】真言宗以真言藏為所依,故對於他家名為真言藏家。真言藏為六波羅蜜經所說五藏中之第五陀羅尼藏也。二教論上曰:「但真言藏家以此為入道初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真諦三藏
【人名】西印度優禪尼國人,梵稱波羅末陀Paramārtha。又曰拘那羅陀Guṇarata。梁大同十二年三十餘歲來支那,受武帝好遇,會逢國難,往北齊,赴東魏,流離間,述金光明經,攝大乘論,唯識論等譯,及世親傳等著二百七十八卷。大建元年正月十一日寂。歲七十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地藏二十八益
【名數】一、天龍護念。二、善果日增。三、集聖上因。四、菩薩不退。五、衣食豐足。六、疾疫不臨。七、離水火災。八、無盜賊厄。九、人見欽敬。十、神鬼助持。十一、女轉男身。十二、為王臣女。十三、端正相好。十四、多生天上。十五、或為帝王。十六、宿智命通。十七、有求皆從。十八、眷屬歡樂。十九、諸橫銷滅。二十、業道永除。二十一、去處盡通。二十二、夜夢安樂。二十三、先亡離苦。二十四、宿福受生。二十五、諸聖讚歡。二十、聰明利根。二十七、饒慈愍心。二十八、畢竟成佛。見地藏菩薩本願經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虛空藏求聞持法
【經名】虛空藏菩薩能滿所願最勝心陀羅尼求聞持法之略名。一卷,唐善無畏譯。說求聞持之修法。
【修法】見求聞持條。
參照:求聞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金剛藏法
【修法】明金剛藏王菩薩之修法者。陀羅尼集經七所說。指金剛藏大威神力三昧法印咒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金剛藏王
【菩薩】金剛藏者,是執金剛之總名,與金剛薩埵異名同體,金剛藏王即金剛薩埵之變化身也。又釋迦為金剛薩埵之變化身(金剛薩埵部釋之),故釋迦與金剛藏王,其能變之體,可謂同一。陀羅尼集經七,金剛藏威力三昧法印咒品說金剛王之本體曰:「爾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金剛藏。在大眾中即從座起,五體投地,頂禮佛足,白佛言:世尊!我有眷屬十四部眾,一一眷屬各有無量徒眾相隨現在會中,為我驅使。從昔已來,曾持咒法,深奧明了,嚴秘清淨。是故而共執成我法,稱我名為摩訶跋折羅波尼羅闍。」(譯曰大執金剛王)。次示畫像曰:「一切金剛藏菩薩像,通身黃色。而以左腳偏加,斜垂右腳,似欲下座而起形。在於百寶蓮華座上,如令斜身而面向右視而坐。頭戴七寶莊嚴華冠,身有重光。其像背倚寶繡枕上,其像左手屈臂覆左髀上,右手屈臂在右膝上。以手大指頭指相捻,而屈中指及無名指在於掌中,小指直堅。」楞嚴經七曰:「阿難當知,是咒常有八萬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剛藏王菩薩種族,一一皆有諸金剛眾而為眷屬晝夜隨侍。」胎藏界虛空藏院二十八尊中有一百八臂金剛藏王。以表對治一百八之煩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三藏
【術語】依智度論之意則三藏為小乘之特稱,而大乘為一修多羅藏。依攝大乘論之意,則大乘中亦有三藏,華嚴經等為經藏,梵網經等為律藏,阿毘達磨經等為論藏(阿毘達磨經此土不譯唯識論中往往引之),然是為一修多羅藏之分類,故名之為總部之三藏。小乘之三藏,稱為別部之三藏。玄奘譯世親攝論釋一曰:「此中三藏者:一素怛纜藏,二毘奈耶藏,三阿毘達磨藏。如是三藏下乘上乘有差別故則成二藏:一聲聞藏,二菩薩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寶德藏經
【經名】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藏塵
【術語】佛之劣應身三十二相,對於勝應身尊特之相而言。含藏塵垢之義也。法華經信解品曰:「即脫瓔珞細軟上服嚴飾之具,更著塵弊垢膩之衣。」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金藏經
【經名】大部補註五曰:「金藏經者,昔宇文邕殘酷釋氏時,有論師,采集眾經要義,流布於世,號為金藏。」義疏六帖中往往引之,今不傳。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藏司
【職位】藏主寮也。若呼人則曰藏主。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書名】十卷,唐慧立本等撰。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藏六
【譬喻】龜藏六處,免野干之難。以喻比丘藏六根而免魔害。見龜條附錄。
參照:龜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八位胎藏
【名數】小兒在母胎中之八時期也:一、羯羅藍Kalala,二、額部曇Arbuda,三、閉尸Peśī,四、健南Ghana,五、鉢羅奢佉Praśākhā,六、毛髮爪齒位,七、根位,八、形位,受胎後七日間曰羯羅藍,譯作凝滑。受胎二七日後其形如瘡疱,謂之額部曇,譯作疱。受胎至三七日則其狀如聚血,謂之閉尸,譯作聚血,或軟肉。受胎四七日則漸漸堅固,有身意二根而未具眼耳鼻舌之四根,謂之健南,譯作凝厚。受胎五七日,則肉團增長,四支及身分之相始現,謂之缽羅奢佉。受胎後六七日,則生毛髮爪齒,謂之毛髮爪齒位。受胎七七日,則眼耳鼻舌之四根圓滿具備,謂之根位。受胎八七日以後,在胎藏中,形相完備,此位謂之形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智藏海
【譬喻】智藏之深廣,譬如海也。宗鏡錄二十八曰:「毘盧遮那智藏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一百八臂金剛藏王
【明王】胎藏界之曼陀羅,位於第十虛空藏院之忿怒尊。有一百八臂,持各種之器杖。見胎藏界曼陀羅大鈔五。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迦膩色迦王結集三藏
【故事】王以如來涅槃後第四百年應期撫運,王風遠被,殊俗內附,機務餘暇,每習佛經,日請一僧,入宮說法。諸師各異其說,王頗惑於去就,以問脅尊者。尊者曰:如來去世歲月逾邈,師資部執,自致矛盾,不如及今隨自宗而結集三藏。王聽之,精選其人,得四百九十九人,皆阿羅漢也。後得世友菩薩以為上座,充為五百人。以迦濕彌羅國四周皆山為要害之地,物產豐饒,迦膩色迦王,率諸阿羅漢至此國,建立伽藍,使結集三藏。三藏各十萬頌,總為三十萬頌,稱九百六十萬言,是大毘婆沙論也。王遂以赤銅為鍱,鏤寫論文,以石函緘封,建塔而藏於其中,命藥叉神守衛其國,不使外出,求習學者,使就中受業。見西域記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付法藏因緣傳
【書名】六卷,元魏吉迦夜等譯。記迦葉等二十四人之付法因緣。明教大師契嵩准於小乘之禪經慧炬之寶林傳等,作定祖圖正宗記,定西天之二十八祖,謂付法藏傳可焚云。見釋門正統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神通藏
【術語】千手陀羅尼經所說十藏之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佛法藏
【術語】如來藏也,如來藏中藏恒沙之佛法,故名佛法藏,即真如之理體也。維摩經法供養品曰:「能令眾生入佛法藏。」無量壽經上曰:「入佛法藏,究竟彼岸。」同淨影疏曰:「如來藏中,過恒沙法,名佛法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無盡藏
【名數】功德林菩薩,於華嚴會上為諸菩薩說十無盡藏:一信藏,二戒藏,三慚藏,四愧藏,五聞藏,六施藏,七慧藏,八念藏,九持藏,十辯藏。見華嚴經疏二十一。
【名數】有十種之法,各含藏無盡之法海,故名十無盡藏:一、行藏,菩薩淨信堅固,解諸法空,心不退轉,生於如來之家,增長信解,聞持一切佛法,為眾生使所聞皆信解,故名信藏。二、戒藏,菩薩奉持三世諸佛無盡之淨戒,具足圓滿,無所毀犯,念諸眾生之顛倒破戒,我欲成菩提說真實之法,使離顛倒,同得此戒,是名戒藏。三、慚藏,菩薩憶念過去,不知慚於天,於諸眷屬備造眾惡,今為諸佛所知而生慚,是故發露懺悔,修行梵行,欲證得菩提,為諸眾生說真實之法,使之修慚,是名慚藏。四、愧藏,菩薩自愧往昔及諸眾生於五欲之境具行惡法,感垢穢之身,今為諸佛所知,而生愧,是故發露懺悔,修行梵行,欲速證得菩提,為諸眾生說真實之法,使之知愧,是名愧藏。五、聞藏,菩薩聞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故於諸佛菩薩緣覺聲聞之出現入滅皆能知悉,念諸眾生無有多聞,不知此一切法,我當持多聞藏證得菩提,為眾生說之,是名聞藏。六、施藏,菩薩稟性仁慈,常行十施,無有念悔恨之心,又不求果報,但欲利益法界眾生,是名施藏,七、慧藏,菩薩智慧具足,知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皆從業所造,悉是虛偽,無有堅固,欲使眾生知其實性,廣為演說,是名慧藏。八、念藏,菩薩捨離痴惑,得具足念,能憶知一生乃至百千生之成住壞空一劫乃至無數劫,一切諸佛出世說諸佛名號授記修多羅等十二部經及眾會根性悉能記憶,是名念藏。九、持藏,菩薩具大威力,於諸佛所說之修多羅法,文句義理,一生受持,乃至無數生受持,及諸佛之名號劫數授記修多羅等無盡無量,皆悉受持而無忘失,是名持藏。十、辯藏,菩薩具大辯才,廣為眾生演說諸法,一文一句,義理無盡,隨眾生之根皆使滿足,是名辯藏。見華嚴經二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功德藏
【術語】功德之寶藏也。無量壽經下曰:「具足功德藏,妙智無等倫。」新譯仁王經下曰:「滿功德藏,住如來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書名】十卷,唐慧立本,彥琮箋。玄奘三藏之傳記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法界胎藏三昧
【術語】周徧法界之大悲胎藏三昧也。大日經二曰:「住法界胎藏三昧,從此定起,說入佛三昧耶持明。」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信藏
【雜語】信心含藏一切之功德,故云信藏。華嚴經一曰:「信藏解脫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不空如來藏
【術語】二如來藏之一。亦云不空真如。如來藏,即真如之性,具足一切之萬德,德無不備,法無不現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地藏菩薩儀軌
【經名】一卷,唐善無畏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聖寶藏神儀軌經
【經名】二卷,趙宋法天譯。說祈禱聖寶藏神之儀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勒那三藏
【人名】勒那跋提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陀羅尼藏
【術語】六波羅蜜經所說五藏之一。為真言陀羅尼之法藏,五藏中此為最上醍醐之教法,據之而立真言宗。見五藏條。
參照:五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華藏與密嚴
【雜語】釋迦云華藏世界。彌陀云極樂世界。大日云密嚴世界。三名雖異其實為一處也。見密嚴條。(CBETA註:疑為見密嚴國條)
參照:密嚴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地藏院四菩薩
【名數】一寶處菩薩,二持地菩薩,三寶印手菩薩,四堅固菩薩。見大疏五。是地藏菩薩之眷屬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文殊現寶藏經
【經名】文殊師利現寶藏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入一切佛境智陪盧遮那藏經
【經名】證契大乘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藏法師
【術語】通稱則為法師之美稱,特稱則指唐之玄奘三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虛空藏觀經
【經名】觀虛空藏菩薩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法藏
【術語】又曰佛法藏,一名如來藏。法性之理也。法性含藏無量之性德,故曰法藏。無量壽經上曰:「行權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又曰:「受持如來甚深法藏,護佛種性。」又曰:「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同嘉祥疏曰:「名理為藏,解契宗源,故云入佛法藏。」同慧遠疏曰:「如來藏性,是如來甚深法藏,闇障既除,明現己心,故曰受持。」
【術語】佛所說之教法也,教法含藏多義,故名法藏。多法集積,故又曰法蘊,其數有八萬四千,釋之者有多義,法華經序品曰:「此妙光法師奉持佛法藏。」同寶塔品曰:「持八萬四千法藏,為人演說。」賢劫經曰:「佛初發至分舍利凡有三百五十度門,一一皆有六度,合二千一百,又對四分,合八千四百,一變十合八萬四千。」俱舍論一曰:「有師言如來說八萬部法蘊經,一一法蘊有六千頌,如法蘊足論有六千頌。又有師說就所詮法義,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其數八萬四千因之顯一法門之教門為一法蘊,其數八萬。然如實說,所化有情,有貪瞋等八萬煩惱,為對治之,世尊說八萬法蘊。」多論一曰:「八萬法藏者,樹之根鬚枝葉多,名為一樹,佛為一眾生始終說法名一藏,如是有八萬。有曰佛名一座說法為藏,如是有八萬。有云十六字為半偈,三十二字為一偈,如是有八萬。有云每半月說戒,為一藏,如是有八萬。有云佛自說六萬大千偈為一藏,如是有八萬,有云佛說塵勞有八萬,法藥亦有八萬,名八萬法藏。
【雜名】納經之庫藏曰法藏,亦云寶藏。
【菩薩】無量壽佛在因位時之名也。見法藏比丘項。
參照:法藏比丘
【人名】華嚴之祖賢首法藏法師諱法藏。康居國人。姓康氏。來居長安。往侍智儼。盡得其教。以巾幘說法。武后度之為僧。乙未,詔師開示華嚴宗旨。方序經題,口出白光,須臾成蓋。后大悅,賜號賢首。詔佐實叉難陀譯華嚴經。既畢,詔講新經。大地震動。即日指殿隅金獅子為曉譬之因。其說著金師子章。睿宗受內禪,請師授菩薩大戒。師講華嚴三十餘徧。楞伽密嚴梵網起信心經皆有義疏。先天元年,終於大薦福寺。贈鴻臚卿。是為華嚴三祖。」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藏法數
【書名】具名大明三藏法數,五十卷,明一如等撰。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出三藏記集
【書名】十五卷。梁僧祐撰。列記經律論三藏之經目及翻譯之同異序跋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對法藏
【術語】三藏之一。類集一切之論部,謂之對法藏。諸論之通名也。
【書名】世親所造之俱舍論也。梵名,阿毘達磨俱舍,譯曰對法藏。對法指發智六足等之諸論,藏指俱舍論,此論含攝彼發智六足等之妙義。故名此論曰:「對法之藏」。俱舍論一曰:「由彼對法論中勝義入此攝故,此得藏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文殊師利現寶藏經
【經名】二卷,西晉竺法護譯。大方廣寶篋經之異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日藏經
【經名】大乘大方等日藏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寶藏神大明曼拏羅儀軌經
【經名】二卷,趙宋法天譯。佛在楞伽國,說寶藏神大夜叉王之陀羅尼及修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明藏
【術語】無明為根本,生無量之惑業苦,故稱之曰藏。瓔珞本業經上曰:「無明名不了一切法,迷法界而起三界業果,是故我言從無明藏起十三煩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小乘三藏
【術語】四部之阿含經等為經藏,四分五分十誦律等為律藏,六足發智論等為論藏。此三藏之根本皆佛說,於佛入滅時分部帙而結集者。佛所說之大乘,義理之分際遠異於小乘,故於別處結集之而單名摩訶衍藏Mahāyānapiṭaka,以對小乘之三藏。是智度論之意也。智度論百曰:「如摩訶迦葉於耆闍崛山中集三藏,佛滅度後文殊師利彌勒諸大菩薩,亦將阿難集是摩訶衍。(中略)三藏是聲聞法,摩訶衍是大乘法。」法華經安樂行品曰:「貪著小乘三藏學者。」天台據之,於四教之中呼小乘教為三藏教。然於小乘宗之中如經量部不許佛說之論藏。謂論藏者如來滅後弟子之所說。故世親於俱舍論之初敘有部宗之義曰:「離擇法定無餘能滅諸惑勝方便,由惑世間漂有海,因此傳,佛說對法。」此依經量部之意示論藏之佛說,非己所信,故置傳字者。因而眾賢於正理論之初痛駁之。今案結集小乘之三藏以三藏為小乘之別名,雖在佛滅後,而佛在世時,其教法中既有三藏分別之存在,其證文不一。智度論百曰:「佛在世時無有三藏名,但有持修多羅比丘,持毘尼比丘,持摩多羅迦Mātṛka比丘。」(摩多羅迦論藏之異名也)。毘奈耶雜事十四曰:「緣在室羅伐羅城,時有苾芻名毛血。(中略)見佛說法於三藏經說地獄苦。」同十八曰:「三藏經中有疑處除我更無能答者。」同三十四曰:「賊言:聖者仁是三藏。持經律論耶?苾芻亦同前答。(中略)佛言汝等苾芻善閑經律論。」此等皆佛在世之事也。因是可知佛在世已有三藏之名矣。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伏藏
【譬喻】埋伏於土中之寶藏也。貧女家中有伏藏,貧女不知之,智者教之發掘,以譬一切眾生具有佛性而流浪於三界,佛為說法開示之也。涅槃經七曰:「善男子!如貧女人舍內多有真金之藏,家人大小無有知者。」無量壽如來會曰:「最勝丈夫修行已,於彼貧窮為伏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能藏
【術語】藏識三義之一。見藏識條。
參照:藏識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虛空藏
【菩薩】梵名Ākāśagarbha,又Gaganagarbha,又云虛空孕。菩薩名。空慧之庫藏,猶如虛空,故名虛空藏,包藏一切之功德如虛空,故名虛空藏。胎藏界曼荼羅虛空藏院之中尊也。大集經虛空藏品謂為從此東方大莊嚴世界一寶莊嚴佛所之菩薩,虛空藏菩薩經謂為從此西方一切香集依世界勝華敷藏如來所之菩薩。金剛界之曼陀羅在賢劫十六尊之中。胎藏界在第六之釋迦院與第十之虛空藏院。注維摩一曰:「什曰:虛空藏菩薩,實相慧藏如虛空也。」千手經曰:「當知其人虛空藏,常以空慧觀眾生故。」大集經十四虛空藏品曰:「何因緣故名虛空藏?佛告速辯菩薩:善男子!譬如大富長者多諸民眾,無量庫藏財寶充滿,能行布施,心無慳吝。若行施時,貧窮往者,隨意所須,開大寶藏,悉能給與,彼諸眾生皆得適意。長者施已,心喜無悔。善男子!虛空藏菩薩亦復如是。(中略)得如來神足力故,於虛空中,隨眾生所須,若法施若財施,盡能施與,皆令歡喜。」大日經一曰:「次復於龍方,當畫虛空藏,勒勇被白服,持刀生焰光。」同疏五曰:「次於西方畫虛空藏菩薩,被鮮白衣,左手持蓮華,華上有大刀印,刀印上徧生焰光。及諸眷屬皆坐正蓮華上。此菩薩持如來等虛空慧。所以持大刀者,利慧之標幟也。被服白衣,明白淨無垢,是其教門外飾也。譬如虛空無所分別,亦無所積集,而世間萬像依之以生。今此法門亦爾,於畢竟空中出生不思議自在用,無有究盡。如大集虛空藏經中廣明,故名虛空藏也。」此菩薩與南方寶生四菩薩之最初寶菩薩同胎。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解脫藏
【術語】離一切繫縛之人身也。千手經曰:「當知其人是解脫藏,天魔外道不能稽留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聖虛空藏菩薩陀羅尼經
【經名】一卷,趙宋法天譯。虛空藏菩薩問七佛陀羅尼經之別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迦葉結集法藏
【故事】如來入滅後,迦葉打鐘集眾,結集小乘之三藏。見結集條。
參照:結集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胎藏界五佛
【名數】胎藏界曼陀羅之中心部云中胎藏,又稱中臺八葉院,八葉蓮華開敷之形也。中臺是大日如來,四方之四葉現四佛,四維之四葉現四菩薩,即南方開敷華王如來,東方寶幢如來,北方天鼓雷音如來,西方無量壽如來,中臺之大日如來合為五佛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福德藏
【術語】觀無量壽經所說定散之諸行也。此淨土要門之方便藏也。經謂三福為往生之正因。故迴向淨土之諸善萬行,名為福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明三藏聖教目錄
【書名】明永樂年間勅行藏經之勘校寫錄,翻刻於南北兩京,此北藏之目錄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元藏
【雜名】元代所刻之大藏經也。又曰元本。刻於杭州路餘杭縣白雲宗南山大普寧寺。以思溪福州二本校勘之。始於元世祖至元十四年,至至元二十七年而雕造竣功。總計一千四百二十二部,六千一十七卷,五百五十八函。其中有大乘經五百二十八部,二千一百七十四卷。小乘經二百四十二部,六百二十一卷,大乘律二十五部,五十二卷。小乘律五十四部,四百三十九卷。大乘論九十七部,五百二十三卷。小乘論三十六部,七百二十卷。賢聖傳記錄一百八部,五百四十四卷。續入藏三百三十二部,九百四十四卷。其函號部數等,大與宋藏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雜寶藏經
【經名】十卷,元魏吉迦夜譯。舉王子以肉濟父母等百二十一條之因緣。勸人作福與持戒。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大虛空藏法
【修法】五大虛空藏菩薩之修法。用於天變地妖之祈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阿毘達磨藏
【術語】一切論部之總稱。三藏之一。含藏文與義故云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光明藏
【雜語】光明之府庫也。思益經一曰:「如來身者,即是無量光明之藏。」千手陀羅尼經曰:「當知其人即是光明藏,一切如來光明所照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論藏
【術語】三藏之一。十二部經中有曰優婆提舍者,譯曰論議經。是佛自問答決擇法相者。佛弟子及滅後諸菩薩等准之而聚集解釋經義,論辨法相者,名為阿毘達磨藏,三藏之第三。蓋阿毘達磨藏者,弟子之優婆提舍也。因為論藏。阿毘達磨有四名。優婆提舍,其一名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金剛藏
【術語】處胎經所說八藏之一。結集等覺菩薩於金剛心位斷極微細無明以證佛果之法門者。三藏法數三十一曰:「金剛藏者,謂佛所說等覺菩薩修因感果法,以其破惑之智最為堅利,能斷極後微細無明之惑,故名等覺菩薩,為金剛心是也。」
【菩薩】見金剛藏菩薩條。
參照:金剛藏菩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藏目錄
【書名】三卷,高麗本一切經之目錄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無盡莊嚴藏
【術語】如來之身口意三密各無量無邊而無邊際,故稱為三無盡莊嚴藏。大疏一曰:「所謂莊嚴者,從一平等身,普現一切威儀,如是威儀無非密印。從一平等語音普現一切音聲,如是音聲,無非真言。從一平等心普現一切本尊,如是本尊,無非三昧。然此一一三業差別之相,皆無邊際不可度量,故名無盡莊嚴藏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煩惱藏
【術語】五住地之煩惱,能含攝一切之煩惱,故名為藏,又能藏如來之法身,故名為藏。勝鬘經曰:「不思議空智斷一切煩惱藏。」又曰:「若於無量煩惱藏所纏如來藏不疑惑者,於出無量煩惱藏法身亦無疑惑。」同寶窟下本曰:「四住及無明,攝一切煩惱皆在其內,故名為藏。又此惑能藏如來法身,故名為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優婆離結集律藏
【故事】佛滅後第一結集時,優婆離結集律藏。見智度論二,四分律五十四,善見律毘婆沙一,西域記九。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密嚴華藏
【界名】密嚴國與華藏世界也,密嚴國密嚴經說之,華藏世界華嚴經說之,皆為他受用之報土,初地已上斷一分無明之法身菩薩所生之淨土也。但華藏世界屬顯教,密嚴國屬密教。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元藏目錄
【書名】大普寧寺大藏經目錄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華藏界
【界名】蓮華藏世界之略。見蓮華藏世界條及次項。
參照:蓮華藏世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
【經名】三卷,趙宋法賢譯。即佛母般若經之攝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畏藏
【術語】離怖畏之安穩寶藏也。嘆稱真言行者之言。千手經曰:「當知其人是無畏藏,龍天善神常護持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如來藏經十喻
【名數】為顯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性而說九喻,合所喻之法稱為十喻:一萎花中之佛,二巖樹之蜂蜜,三[禾*會]中之秔梁,四不淨處之金,五貧家之寶藏,六菴羅果之種,七弊物中之金像,八貧女之貴胎,九模中之金像。見大方等如來藏經,名義集五。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華藏界會
【術語】華藏世界之法會。釋迦之真身毘盧舍那佛,於十八圓滿之蓮華藏世界常恒之法會也。華嚴經一部所說。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菩薩藏
【術語】二藏之一。大乘經之都名。法華華嚴等諸大乘經,含藏大乘菩薩修因證果之法,故名菩薩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新編諸宗教藏總錄
【書名】三卷,高麗義天作。錄經論之鈔疏。內題為東海有本見行錄。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內藏百寶經
【經名】一卷,後漢支婁迦讖譯。文殊師利問佛漚和俱舍羅(譯言善巧方便)所入之事。佛答以隨世間之習俗而入,示現種種之事。其實佛無種種之事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多聞藏
【術語】多聞之庫藏。涅槃經四十曰:「是故我稱阿難為多聞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畏三藏
【人名】善無畏三藏之略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燉煌三藏
【人名】與燉煌菩薩同。
參照:燉煌菩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藏總經目錄
【書名】嘗見行腳禪和。佩帶小摺經目。奉為法寶。閱其名目卷數。與藏內多不相符。欲究其根源而未得也。一日檢西遊記。見有唐僧取經目次。即此摺所由來矣。按西遊記係邱長春借唐僧取經名相。演道家修煉內丹之術。其於經卷數目。不過借以表五千四十八黃道耳。所以任意摭拾。全未考核也。乃後人不察,以此為實。居然鈔出刊行。廣宣流布。雖禪林修士。亦莫辨其真偽。良可浩歡。餘既知其源流。遂記之以告夫來者。見等不等觀雜錄。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釋藏
【雜名】釋教之三藏也。宋元明皆有雕本。鴻編鉅帙。搜羅詳備。其中傳記部。纂集目錄部。可以考釋教源流。宗派護教部。音義部。則多隋唐以前古文。不徒修行之寶筏。亦為蓺林之珍祕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地藏十益
【名數】塑畫乃至金銀銅鐵,作地藏之形像,燒香供養、瞻禮讚嘆,則由其居處,即得十種之利益:一、土地豐壤。二、家宅永安。三、先亡生天。四、現存益壽。五、所求遂意。六、無水火災。七虛耗碎除。八、杜絕惡夢。九、出入神護。十、多遭聖因。見地藏菩薩本願經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貧女寶藏喻
【譬喻】貧女不知埋伏寶藏,困窮貧苦。智者教之,使發掘,得大安樂。以喻眾生不知有佛性,自沈淪於生死,佛教之使悟道成佛。見涅槃經七,同二十七。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
【經名】二十五卷,趙宋施護譯。有三十二品,與道行般若經同本。
參照:道行般若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藏教四門
【名數】見四門條附錄。
參照:四門
【術語】藏教俱修析空觀而證偏真之理,此有四門:一有門,有部宗(舊曰毘曇宗)是也,以立三世實有法體恒有故也。二空門,成實宗是也,以立三假而空我法之二者故也。三亦有亦空門,毘勒論是也,以雙照實有與空理故也。四非有非空門,那陀迦旃延經是也,以雙非有空故也。毘勒論迦旃延經不來此土,依智度論而知之。見止觀六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胎藏界三部
【名數】金剛界為始覺上轉之自利門,故約轉識所提之五智,統收其曼荼羅於五部,胎藏界為本覺下轉之化他門,故約大定智悲之三德,統收其曼荼羅於三部:一佛部,是於果上理智具足,覺道圓滿者,胎藏界曼荼羅中中臺八葉院之諸尊及上下之諸院是也,是為大定。二蓮華部,此為如來之大悲三昧,能滋榮萬善,故喻之而名蓮華部,觀音院地藏院之在右方者是也。三金剛部,是為如來之慧之力用,能摧破惑業苦之三障,故喻之而名金剛部,在金剛手院除蓋障院之左方者是也,是為大智。而就現圖之第四重即外部之諸尊言之,有二義,一通中胎上下,攝於佛部,南方攝於金剛部,北方攝於蓮華部。一通四方,攝於釋迦院,釋迦為三界六道能化之佛,故外部之尊通為其眷屬也。大日經疏五曰:「大凡此第一重,上方是佛身眾德莊嚴,下方是佛持明侍者,皆名如來部門。右方是如來大悲三昧,能滋榮萬善故名蓮華部。左方是如來大慧力用,能摧破三障故名金剛部。」呼三部之次第有二種,此經佛蓮金之次第,由勝而劣之次第也。又瞿醯經蘇悉地經等次第為佛金蓮,是佛部為解脫,金剛部為般若,蓮華部為法身,故自本有修出於生之次第也。見秘藏鈔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菩薩藏經
【經名】一卷,梁僧伽婆羅譯。舍利弗問懺悔隨喜勸請迴向,佛具答之,初明十世界之十佛,使結壇受持,後明過去大光明聚如來時,世尊為竭伽陀天女受持此經即轉女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密教三藏
【術語】日本以東寺為密場。置五十比丘習密教三藏。三藏者。大毘盧遮那金剛頂經等二百卷密修多羅也。蘇婆呼經根本部等一百七十卷密毘奈耶也。菩提心,訶摩衍等十一卷密阿毘曇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地藏本願經
【經名】具名地藏菩薩本願經,二卷,唐實叉難陀譯。經中載佛昇忉利天,為母說法。復召地藏大士,永為幽明教主。使世人有觀者,皆得報本薦親。咸登極樂。此經多說地獄諸相,及追薦之功德。佛門中之孝經也。本經之著述如下:地藏本願經科文一卷,靈椉定,岳玄排。地藏本願經綸貫一卷,靈椉撰。地藏本願經科註六卷,靈椉撰。地藏菩薩像靈驗記一卷,宋常謹集。地藏經開蒙三卷,清釋品椉集。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雲密藏經
【經名】大方等無想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蓮華藏世界
【術語】十示滿數,無盡為意味。猶言無盡之蓮華藏世界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秘密藏
【術語】秘密之法藏也。甚深秘奧,唯為佛與佛之境界,非凡常所可了知之法門,故曰密。又如來能護念深法,苟非其器,則秘之而不說示,故曰秘。故秘密藏之名,在諸經為顯其深甚秘極之通名也。圓覺經曰:「惟願不捨無遮大悲,為諸菩薩開秘密藏。」涅槃經二曰:「我今當令一切眾生及以我子四部之眾悉皆安住秘密藏中,我亦復當安住此中入於涅槃。何等名為秘密之藏?猶如伊字三點,若並則不成伊,縱亦不成,如魔醯首羅面上三目。(中略)我亦如是,解脫之法亦非涅槃,如來之身亦非涅槃,摩訶般若亦非涅槃,三法各異亦非涅槃。我今安住如是三法,為眾生故名入涅槃,如世伊字。」(是以法般解三德之不一不異為秘密藏也)。然若依真言宗之意,則總以釋迦化身所說之教法為顯教,獨以大日法身之所說為秘密藏。即真言一乘之總名。是不惟為其法門深奧,且以內證極秘之法,於未灌頂之人決不宣示故也。猶如聲聞乘於未授戒之人,不說戒經,故稱戒經為秘密藏。聖位經曰:「真言陀羅尼宗者,一切如來秘奧之教,自覺證智修證法門。」大日經疏三曰:「聲聞經中,以毘尼為秘藏,要擇人簡眾,方乃授之。若未發律儀,不令聽聞修習,摩訶衍中亦以持明為秘藏。未入漫荼羅者,不令讀誦受持。」同十五曰:「秘密者,即是如來秘奧之藏教。苟非其人,則不虛授。不同顯露常教也。」大日經開題曰:「樹藏秘密稱名,彰乘神通寄喻。」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龜藏六
【譬喻】人之六識,譬如龜之藏六支也。雜阿含經四十三曰:「過去世時,有河中草,有龜於中住止。時有野干,飢行覓食。遙見龜蟲,疾來捉取。龜蟲見來即便藏六,野干守伺,冀出頭足,欲取食之。久守龜蟲,永不出頭,亦不出足。野干飢乏,瞋恚而去。諸比丘汝等,今日亦復如是。(中略)爾時世尊,即說偈曰:龜蟲畏野干,藏六於殼內。比丘善攝心,密藏諸覺想。」又見涅槃經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八萬四千法藏
【術語】眾生有八萬四千煩惱之病,佛為退治之,說八萬四千之經典。法華經見寶塔品曰:「持八萬四千法藏十二部經,為人演說。」見法藏條。
參照:法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虛空藏菩薩經軌
【經名】虛空藏菩薩經,一卷。虛空孕菩薩經,二卷。虛空藏菩薩神咒經,一卷(已上三部同本異譯)。觀虛空藏菩薩經,一卷。大集經虛空藏品(已上方等部)。大虛空藏菩薩念誦經,一卷。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八卷。聖虛空藏菩薩陀羅尼經,一卷。虛空藏菩薩問七佛陀羅尼咒經,一卷。佛說虛空藏菩薩陀羅尼經,一卷。五大虛空藏菩薩速疾大神驗秘密式經,一卷。虛空藏菩薩能滿所願最勝心陀羅尼求聞持法,一卷(已上密部)。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金藏
【譬喻】真金之庫藏也。以喻眾生之佛性。見涅槃經七。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世音菩薩秘密藏神咒經
【經名】觀世音菩薩秘密藏如意輪陀羅尼神咒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藏教七階
【名數】謂藏教菩薩修行之階級有七階也:一,觀四諦之境而起四弘誓願。二,於三阿僧祇劫修六度之行,而得本願滿足。是為三祇修六度。三,於百劫中種諸相好,用百福德,成一相好,至三十二相具足而得身莊嚴。是為百劫種相好。四,如世尊在因位時,多數之善根修行,六度相滿。五,為補處菩薩,自兜率降生。六,厭生老病死之苦而出家,入山修道。降神出家也。七,菩提樹下降服魔軍,安坐不動,而成佛道。菩提樹下成道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般若波羅蜜多藏
【術語】六波羅蜜經所說五藏之第四。見五藏條。
參照:五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迦葉結集三藏
【故事】見摩訶迦葉條。
參照:摩訶迦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小三藏
【術語】合論大小乘而立三藏:一聲聞藏,二緣覺藏,三菩薩藏也。見阿闍世王經下,嘉祥法華義疏十。又,一聲聞藏,二菩薩藏,三佛藏也。見釋氏要覽中。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撰三藏及雜藏經
【經名】撰集三藏及雜藏傳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蓮華法藏界
【界名】西方極樂之稱。出生義曰:「西方大蓮華法藏世界,無量壽如來四親近菩薩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處蓮華藏世界
【名數】密教立三處之華藏世界。其故以大日經立三重之佛身,一加持身,二本地身,三行者身。今約此三身而成義,則加持身即他受用報身,是阿彌陀佛也,其住處名華藏世界。由是過西方十萬億淨土即有其處。青龍軌名彌陀為蓮華藏。是五部中蓮華部報身之土也。本地身即大日如來也,此佛之住處名華藏世界。高廣無邊,而超相對,絕中邊不可定為西方十萬億是五部中佛部自性法身之住處也。大日經所說之胎藏,華嚴經所說之華藏世界是也。行者身即我等自身也。一切眾生之干栗多心,法爾有八葉形。是八葉之心蓮華。名曰華藏世界。是秘藏世界。見秘藏記鈔六。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自性清淨藏
【術語】五種藏之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帝釋地藏會
【雜名】佛於忉利天說地藏本願經,帝釋念地藏,修其法會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慈恩寺三藏
【人名】唐法相宗之開祖,玄奘三藏,住大慈恩寺,因名慈恩寺三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藏經
【術語】一切經從所入之藏殿而謂為大藏經。見一切經條。及藏經條。
參照:一切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付法藏
【術語】如來滅後迦葉尊者結集法藏,二十年受持,付囑之於阿難,阿難付囑之商那和修,乃至展轉至於師子尊者,是為付法藏。付法藏因緣傳之所記者是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淨藏
【人名】妙莊嚴王二子之一。見淨藏淨眼條。
參照:淨藏淨眼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藏
【名數】謂大小乘各經律論也。
【術語】Tripiṭaka,經律論也。此三者,各包藏文義,故名三藏。經說定學,律說戒學,論說慧學。因之而通三藏達三學者,稱為三藏。特為真諦玄奘等翻譯師之稱號。其梵名一一列之於下。一、素呾纜藏Sūtrapiṭaka,舊曰修多羅藏,譯曰綖,聖人之言說,能貫穿諸法,如綖之貫花鬘,故喻之以綖。然經者訓常訓法,以聖人之言而名之。且經之持緯恰具綖之義,故譯家易綖以經。二、毘奈耶藏Vinayapiṭaka,舊作毘尼藏,譯曰滅。滅三業過非之義。別名優婆羅叉,譯曰律,毘奈耶之教能詮律,故別名謂之律。三、阿毘達磨藏Abhidharmapiṭaka,舊作阿毘曇藏,新譯曰對法,以對觀真理之勝智而名。舊譯無比法,亦稱勝智而謂為無比。此藏生對觀涅槃之無比勝智,故名阿毘達磨。別名優婆提舍,譯曰論,論諸法之義。此藏所詮論諸法之性相,而生勝智,故別名為論。此三藏有三種:一、小乘之三藏,二、大乘之三藏,三、大小之三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虛空藏菩薩神咒經
【經名】一卷,劉宋曇摩蜜多譯。與虛空藏菩薩經同本異譯。
參照:虛空藏菩薩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廣菩薩藏
【術語】大乘十二部經中方廣部之通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律藏
【術語】三藏之一。舊作毘尼藏,譯曰律藏,義翻也。新作毘奈耶藏,譯曰調伏藏。結集關於佛教中戒律之法言者,包含於此中而無所漏,故曰藏。見三藏條。
參照:三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藏識
【術語】八識中第八阿賴耶識也。阿賴耶,譯曰藏。含藏一切種子之識也。依性宗,則為直真妄和合之識也。圓覺經曰:「我相堅固執持潛伏藏識,遊履諸根曾不間斷。」六波羅蜜多經十曰:「藏識為所依,隨緣現眾像。如人目有翳,妄見空中華。」業疏濟緣記三下曰:「梵云阿梨耶,或云阿賴耶,此云含藏識,謂含藏一切善惡因果染淨種子。」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胎藏界九尊
【名數】中臺八葉院之九尊也。前之五佛加東南維普賢菩薩,西南維文殊菩薩,東北維彌勒菩薩,西北維觀音菩薩之四尊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轉藏
【儀式】轉讀大藏經也。轉藏與看藏不同,看者,每行閱過,自首徹尾。轉者唯讀每卷之初中後數行而已。見轉讀條。
參照:轉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穀-禾+卵]藏
【譬喻】人為無明煩惱所纏覆,如鳥之藏於卵[穀-禾+卵]內也。勝鬘經曰:「為無明[穀-禾+卵]藏世間開現演說,是故名聖諦。」同寶窟下末曰:「為於無明纏覆,如鳥在[穀-禾+卵]。為[穀-禾+卵]所藏,故名為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經藏
【術語】該攝佛所說之經典,稱為經藏。經中各含藏事理,故曰藏。三藏法數九曰:「三藏者,謂經律論,各各含藏一切文理,故皆名藏。」六十華嚴經六曰:「自歸於法,願與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納經典之府庫也。又作經堂,藏殿,輪藏等。此中亦收經律論之三藏及賢聖祖之章疏,名為經藏者,就本也。寄歸傳四,言亡僧之遺物曰:「所有經典章疏皆不可分,當納經藏,四方僧共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通前藏教
【術語】謂通教共通於前之藏教也。即於此教鈍根之菩薩,雖觀無生四諦而但證偏空之理故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開發金剛寶藏位
【術語】大日經,斷三妄執屬於地前,此上更立十地,稱曰開發金剛寶藏位,以是為開發大日金剛寶藏之行位故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虛空藏菩薩陀羅尼經
【經名】佛說虛空藏菩薩陀羅尼經,宋法賢譯。但有陀羅尼而無經文。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八卷藏
【書名】悉曇藏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胎藏界曼荼羅
【術語】胎藏界真言本經大日經雖說諸種之曼荼羅而根本之都會檀曼荼羅由十三大院而成,以大日為中心輳合一切之佛菩薩諸天諸神者,但現圖之曼荼羅則省四大護院之一而為十二大院。見現圖曼荼羅條。(CBETA註:疑為見現圖曼陀羅條)
參照:現圖曼陀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東藏
【雜名】禪林眾多之處以經藏置於東西兩處,謂為東藏西藏,勅修清規知藏曰:「後以眾多列來西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咒藏
【術語】四藏之一。見藏條。
參照: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如來秘密藏經
【經名】大方廣如來秘密藏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胎藏界現圖曼陀羅
【術語】胎藏界者大日經說十院,青龍儀軌說十三院,現圖示十二院。於此加四大護院,而為十三大院,四大護院者,應在四門云。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虛空藏與明星
【雜語】一說日月星,配觀音、勢至、虛空藏之三菩薩,以明星為虛空藏之化身。故修虛空藏求聞持法者祈禱明星。虛空孕菩薩經曰:「於後夜燒香,求彼東方黃白大士,名阿樓那。(中略)東方黃白阿樓那,閻浮提顯現之時,彼虛空孕菩薩即隨後來。」虛空藏菩薩經曰:「後夜向東方燒香,請明星曰:明星明星,汝今初出,照閻浮提,大悲護我,可為我白虛空藏菩薩。」虛空藏菩薩神咒經曰:「明星出時,從座而起,向於明星說如是言:南無阿嘍那。南無阿嘍那。願以大悲白大悲虛空藏菩薩。」法華文句一上曰:「明星天子,是虛空藏菩薩應作。」阿樓那者明星之梵音Aruni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集月藏經
【經名】具名大方等大集月藏經。十卷,高齊那連提耶舍譯。收於六十卷大集經第四十六至第五十六。稱為月藏分。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藏通
【術語】三藏教與通教。天台四教之第一第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寶藏如來
【佛名】寶海梵志之子,出家成道,號寶藏如來,阿彌陀佛乃至釋迦牟尼佛,皆依此佛而發心成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輪藏
【堂塔】於大層龕中心,建一柱,開八面,架一切經,設機輪,使可旋轉,謂之輪藏。一旋之,則與看讀同其功。梁傅大士創之。釋門正統塔廟志曰:「復次諸方梵剎立藏殿者,初梁朝善慧大士(傅翕玄風),愍諸世人雖於此道頗知信向,然於贖命法寶,或有男女生來不識字者,或識字而為他緣逼迫不暇披閱者。大士為是之故,特設方便,創成轉輪之藏。令信心者推之一匝,則與看讀同功。故其自誓曰:有登吾藏門者,生生不失人身。又能旋轉不計數者,是人所積功德,則與誦經無異。(中略)若夫諸處俱奉大士寶像於藏殿前,首頂戴道冠,肩披釋服,足躡儒履,謂之和會三家。佛印禪師了元為王荊公贊其所收畫像曰:道冠儒履釋加沙,和會三家作一家。忘卻率陀天上路,雙林痴坐待龍華。又列八大神將運轉其輪,謂天龍八部也。又立保境將軍助香花之奉,謂是在日烏傷宰也。茲三者攷錄無文。不能自決。」傅翕生於齊建武四年,寂於陳大建元年(佛祖統紀二十三有傳)。然而於藏前安大士像者,由來已久,左右童子,俗稱笑佛,不見典據。相傳是大士之子,左為普建,右為普成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八藏
【名數】一、胎化藏,二、中陰藏,三、摩訶衍方等藏,四、戒律藏,五、十住菩薩藏,六、雜藏,七、金剛藏,八、佛藏。見菩薩處胎經七。
大眾部立八藏。以聲聞藏與菩薩藏各立四藏故也。四藏者,經律論之三藏及雜藏也。義林章二本曰:「大眾部又說八藏,菩薩聲聞各有四故。」
【名數】八部之法藏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馬陰藏
【術語】三十二相之一。陰者男根也。佛之男根如馬陰,隱藏腹中,不現於外。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妙語藏
【術語】真言陀羅尼也。千手經曰:「當知其人妙語藏,口中陀羅尼音無斷絕故。」大日經疏曰:「一一真言皆如來妙極之語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二如來藏
【名數】一空如來藏,二不空如來藏。
【名數】見如來藏條。
參照:如來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華藏世界成佛
【術語】丈六之釋迦在摩揭陀國菩提樹下成佛時,小機所感見,謂之化身佛。大機所見,為報身之毘盧舍那佛,於十八圓滿之蓮華藏世界成正覺也。但菩提樹下與蓮華藏世界並非異處,穢土即淨土也。探玄記二曰:「或云:此界唯是娑婆。此約三乘說。或云:即是華嚴,約別教一乘辨。」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唐三藏
【人名】玄奘三藏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文殊寶藏經
【經名】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地藏經科註
【書名】六卷,曇椉撰。師自撰緣起云:予自幼失奉嚴慈,既長遊學,尤疏定省。後將迎侍,業已化去。臨風徒戚,欲養奚徒。(中略)顧此圓經,寧容冷視。遂綜品題而釋題,仍輯科註以銷句。大要顯我佛之悲心,昭地藏之本願。補法門之闕典,啟初學之孝思而已。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秘藏經
【經名】大方廣如來秘密藏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摩訶衍藏
【術語】二藏之一。小乘之經典曰三藏,大乘之經典單曰摩訶衍藏。智度論百曰:「佛口所說,以文字語言分為二種:三藏是聲聞法,摩訶衍是大乘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二藏
【名數】小乘之經量部立二藏:一,經藏。二,律藏。論藏者,但為諸經中詮慧之處,及弟子釋經之疏也。是非藏之所攝見。順正理論一。
摩訶僧祇律三十二敘佛滅後五百聖者之結集,唯舉經律二藏,無論藏之結集。
大乘亦立二藏:一,三藏。經律論結集於別部之小乘法藏也。二,摩訶衍藏。說大乘之教理行果者。此二者即為聲聞藏菩薩藏。三論之嘉祥以之為彼宗之教相判釋。智度論百曰:「雖俱求一解脫門而有自利利人之異,故有大小眾差別。為是二種人故,佛口所說以文子語言分為二種:三藏是聲聞法,摩訶衍是大乘法。」釋摩訶衍論一曰:「立三藏總攝諸法,謂聲聞藏及菩薩藏。」瑜伽論二十五,對法論十一,顯揚論六,攝論一廣明之。
【名數】一、聲聞藏,說聲聞緣覺二乘之教理行果者,即小乘之三藏也。二、菩薩藏,說菩薩大士之教理行果者,大乘之三藏也。淨影嘉祥以此二藏判一代教。大乘義章一曰:「就出世間中復有二種:一聲聞藏,二菩薩藏。為聲聞說,名聲聞藏;為菩薩說,為菩薩藏。故地持云:十二部經唯方廣部是菩薩藏,餘十一部是聲聞藏。(中略)龍樹亦云:迦葉阿難於王舍城結集三藏為聲聞藏,文殊阿難於鐵圍山集摩訶衍為菩薩藏,聖教明證顯然矣。此二亦名大乘小乘,半滿教也。聲聞藏法狹劣名小,未窮名半。菩薩藏法寬廣名大,圓極名滿。」三論玄義曰:「但應立大小二習,不應制於五時,略引三經三論證之。(中略)以經論驗之,唯有二藏,無五時矣。」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月藏經
【經名】大方等大集月藏經之略名。十卷,高齊那連提耶舍譯。大集經六十卷中,自第四十六至五十六之月藏分十一卷是也。月藏為菩薩名。月藏菩薩自西方來說方等之妙理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戒藏
【術語】明戒律之經書。梵網經下曰:「諦聽我正誦佛法中戒藏波羅提木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寶藏天女陀羅尼法
【經名】一卷,失譯。說寶藏天女之陀羅尼及修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毘尼藏
【術語】Vinayapiṭaka,新云毘奈耶藏。舊云毘尼藏。三藏之一,攝稱如來所說之戒律經典。藏者包藏之義。此經典中包藏一切戒律之法,故云藏。善見律一曰:「毘尼藏者,是佛法壽。毘尼藏住,佛法亦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麗藏目錄
【書名】大藏目錄之異名。高麗版大藏經之目錄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寶藏天女
【天名】天女名吒羅佉,能藏金寶,故號寶藏。能祈禱之者,可獲無盡之寶財。見寶藏陀羅尼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識藏
【術語】如來藏與無明和合而為阿梨耶識,生一切萬法,故指如來藏為識藏。楞伽經四曰:「如來之藏,是善不善之因,(中略)為無始虛偽惡習所薰故,為名識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種金剛藏菩薩
【名數】凡密教有四種之金剛藏,百八名讚以文殊為金剛藏,理趣經以虛空藏為金剛藏,又以金剛薩埵為金剛藏,陀羅尼集經八有金剛部之金剛藏。即同名異體四種也。楞嚴經所說之金剛藏王菩薩為此中第四云。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悉曇藏
【書名】日本安然撰,有八卷,故稱為八卷藏。梵悉曇俱舍Siddhakoṣa。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佛藏經
【經名】四卷,秦羅什譯。說三念之法及淨戒淨法等,屬於戒律部。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生藏
【術語】詮無生之理之法藏也,如中論所說之八不是也。見說法明眼論。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蓮藏
【界名】蓮華藏世界也。性靈集七曰:「共沐平等之智水,優遊不染之蓮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持明藏
【術語】持明之法藏。即一切真言陀羅尼之經典也。演密鈔一曰:「藏者能攝義故,(中略)今但取府庫名之為藏,由如世間國大庫藏即能蘊攝種種雜寶,出納取與賑濟無窮。持明藏亦爾,蘊攝諸佛秘密法義,利樂無盡故以為明藏。」西域求法高僧傳有毘睇陀羅必得家,譯曰持明藏(Vidyā-dhara-piṭaka)。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六萬藏
【雜語】法藏六萬偈也。大方便佛報恩經四曰:「提婆達多,雖復隨佛出家,嫉妒情深,窺望利養,雖復能多讀誦六萬香象經,而不能免阿鼻地獄罪。」智度論十四曰:「調達誦得六萬法聚,與闍王共造五逆,生入地獄。」天台觀經疏曰:「調達有三十相,出家誦六萬法聚。」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一切智藏
【術語】知一切者之意。佛之尊稱。善生經曰:「如來即是一切智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聲聞藏
【術語】二藏之一。見藏條。
參照: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福智虛空藏菩薩
【菩薩】見虛空藏條附錄。
參照:虛空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延命地藏菩薩
【菩薩】延命地藏經所說。地藏菩薩有延命之德,故名。經曰:「佛告帝釋:有一菩薩,名曰延命地藏菩薩。每日晨朝,入於諸定。遊化六道,拔苦與樂。」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自家寶藏
【術語】頓悟入道要門論下曰:「師初至江西參馬祖,祖問從何處來?曰:越州大雲寺來。祖曰:來此擬須何事?曰:來求佛法。祖曰:自家寶藏不願,拋家散走作什麼?我這裏一物也無,求什麼佛法?師遂禮拜。問曰:阿那個是慧海自家寶藏?祖曰:即今問我者是汝寶藏,一切具足,更無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向外求覓?師於言下大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虛空藏講
【行事】講讚虛空藏菩薩之法事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福智藏
【術語】含攝福德智慧二莊嚴之法藏也。教行信證二曰:「圓滿福智藏,開顯方便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藏一覽
【書名】十卷,明居士陳實編。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付法藏傳
【書名】付法藏因緣傳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胎藏界
【術語】梵語蘗縛俱舍Garbha-kośa(dhātu)。有二義:一隱覆之義。如人在母胎而隱覆其胎也,理體隱於煩惱中而不顯現,故云胎藏。二含藏之義。如母胎內含藏子體而覆育之也,理體能具足一切功德而不失之,故名胎藏。而此含藏有執持與出生之二義,其所譬之法有三:一譬本具之理性。密教以地等之五大或清淨之菩提心為本具之理性,此理性攝一切諸法,猶如母之胎內攝持吾子,故云胎藏。秘藏記上曰:「胎藏者理也,金剛者智也。」二譬眾生之肉團心。此肉團心,本是八葉之蓮華,以攝持曼荼羅之諸尊故也。大日經義釋四曰:「內心妙白蓮者,此是眾生本心。妙法芬陀利華秘密標幟,華基八葉,圓滿均等,如正開敷之形。此蓮華臺是實相自然智慧,蓮華葉是大悲方便也。正以此藏為大悲胎藏曼荼羅之體,其餘三重是從此自證功德流出諸善知識入法界門耳。」秘藏記鈔三曰:「經說曼荼羅來處,一切眾生心中有八瓣肉團,是八葉蓮華形也。於是處建立曼荼茶羅云胎藏界也。」三曼荼羅中,中臺八葉院也。以從大日之胎藏出生三重之曼荼羅一切之諸尊故也。而謂之為胎藏者,佛之大悲慈護,愛育眾生,猶如母於胎內之子,故云胎藏也。申言之,即欲以眾生本具之胎藏之理,開示一切眾生,而由佛之大悲胎藏而流出化他之法門,是胎藏界之曼荼羅也。因之對金剛界而言,金者智也,胎者理也,金者始覺也,胎者本覺也,金者從因向果也,胎者從果向因也,金者自利也,胎者利他也。大日經疏一曰:「次說修真言行大悲胎藏生大曼荼羅王,為滿足彼諸未來世無量眾生為救護安樂故。」同疏三曰:「以如來加持故,從佛菩提自證之德現八葉中胎藏身,從金剛密印現第一重金剛手等諸內眷屬,從大悲萬行現第二重摩訶薩埵諸大眷屬,從普門方便現第三重一切眾生喜見隨類之身。」同疏四曰:「若行人自見中胎藏身時,即知一切眾生悉有成佛因緣。」同五曰:「其中胎藏即是毘盧遮那自心八葉華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胎藏界諸尊
【雜語】諸家所說之數無定。而以四百十四尊為常數。第一中臺八葉院九尊,第二徧知院七尊,第三釋迦院三十九尊,第四持明院五尊,第五虛空藏院二十八尊,第六金剛手院三十三尊,第七除蓋障院九尊,第八觀音院三十七尊,第九地藏院九尊,第十文殊院二十五尊,第十一蘇悉地院八尊,已上二百九尊為之內院。第十二外周之金剛部院二百五尊,通內外院為四百十四尊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如來藏經
【經名】具名大方等如來藏經,一卷,東晉佛陀跋陀羅譯。舉九喻而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象藏
【物名】龍鬥而生之香也。華嚴經入法界品曰:「人中有香名大象藏,因龍鬥生。若燒一丸,興大光網雲,覆甘露味,周七日七夜,降香雨水。」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法界藏
【術語】五藏之一。持一切染淨之有為法,故名法界。內含一切功德之性德,故名藏。見五藏條。
參照:五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西藏喇嘛教育
【流派】喇嘛教育之年限甚長。管理極嚴。八歲入寺院之學校,檢查體格,使暗記古人格言。如是十二年,稱試驗生。由保證人介紹,登姓名於僧錄。給以銀徽章,使附袈裟。削髮行宣示式,始得法名。更進而為住職。又經十二年,課程漸次增高。學祈禱,習經,頻以問答論難試驗其修行之功效。若能解決問答論難各題,得列眾僧之前。但實行研究者甚少。不過循例舉行,視為具文耳。諺云:喫喇嘛之食,須具鐵顎。其難苦可知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胎藏經
【雜名】無垢賢女經之異名。又菩薩處胎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金剛菩提三藏
【人名】金剛智三藏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種藏
【名數】佛性論二謂真性有五藏之義:一、如來藏,自性是藏之義,以一切諸法,不出如來之自性故。二、正法藏,因是藏之義,以一切聖人四念處等之正法皆取此性為境故。三、法身藏,至得是藏之義,以一切聖人信樂此佛性故,使聖人得法身之果德故。四、出世藏,真實是藏之義,以此佛性離世間法一切之過失而真實不壞故。五、自性清淨藏,秘密是藏之義,若一切法隨順此佛性,則名為內,是正而非邪,即為清淨。若諸法違逆此理則名為外,是邪而非正,名為染濁故。
勝鬘經列五藏:一、如來藏,二、法界藏,三、法身藏,四、出世間上上藏,五、自性清淨藏。此中所謂法界藏者,論之正法藏也。法界為生正法之因,故名法界藏。亦名正法藏。故佛性論中引今之勝鬘經曰:「故勝鬘經言:世尊!佛性者,是如來藏、是正法藏、是法身藏、是出世藏、是自性清淨藏,由說此五藏義故,如意功德而得顯現。」已上五藏之義,梁之攝論釋說之,華嚴演義鈔十三引之。與法界之五義相同。見法界條。
參照:法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決定藏論
【書名】三卷。陳真諦譯。瑜伽論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與意地之異譯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金剛智三藏
【人名】金剛智,名。梵名跋曰羅菩提Vajrabodhi,三藏者尊稱。南印度摩賴耶國人。婆羅門姓。年甫十歲,於那爛陀寺依寂靜智出家,三十一歲往南天竺,時龍智(龍樹菩薩之弟子),年七百歲猶在,就之,七年承事供養,受學一切密教。尋遊師子國登楞伽山。聞支那佛法盛,唐玄宗開元七年達廣州,翌年至東都。勅迎於慈恩寺,尋徙薦福寺。於所住立大曼荼羅壇以度四眾。一行禪師,不空三藏,皆其弟子也。同二十年八月十五日於洛陽廣福寺入寂,壽七十一,諡曰灌頂國師。師為真言宗八祖之第五,於東夏則謂之始祖。見貞元釋教錄,宋高僧傳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如來藏
【術語】真如在煩惱中,謂之如來藏,真如出煩惱。謂之法身。依佛性論如來藏品,藏有三義:(一)所攝之義,真如立於眾生之位則含和合不和合之二門,為和合門者生一切之染法,為不和合門者,生一切之淨法,一切染淨之法,皆攝於如來之性,即真如,故云如來藏。易言之則真如攝一切法。如來藏一切法也。楞伽經四曰:「如來之藏,是善不善因,能徧興造一切眾生。」勝鬘寶窟下本曰:「一切眾生無有出如如境者,並為如如所攝故名藏也。則眾生為如來所攝也,是如來藏眾生。」起信論義記上曰:「如來藏心,含和合不和合二門,以其在於眾生位故,若在佛地則無和合義。」(二)隱覆之義,真如在煩惱中時,為煩惱隱覆如來之性德,而不使顯現,故名如來藏,是眾生之煩惱藏如來也。勝鬘經曰:「無量煩惱藏所纏如來藏。」又曰:「如是如來,法身不離煩惱藏,名如來藏。」理趣般若經曰:「一切有情皆如來藏。」同述贊下曰:「此真性正實如來藏在纏中名如來藏,一切眾生皆有真理故。」勝鬘寶窟下本曰:「如來性住在道前為煩惱隱覆,眾生不見,故名為藏,是眾生藏如來也。」(三)能攝之義,真如在煩惱中。含攝如來一切果地之功德,故名如來藏。占察經下曰:「復次彼心名如來藏,所謂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無漏清淨之業。」起信論曰:「如來藏,具足無量性功德故。」述讚下曰:「藏謂庫藏,諸佛所有一切功德皆在其中名如來藏,現行功德未能起,故不名法身。」起信論義記下本曰:「隱時能出生如來,名如來藏(能攝故出生也),顯時為萬德依止,名為法身。」梵Tathāgatagarbha。
如來所說之一切經藏也。增一阿含經序品曰:「其有專心受持增一,便為總持如來藏,正使今身不盡結,後生便得高才智。」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虛空藏院
【術語】胎藏界曼陀羅十三大院中第十之名。雖有二十八尊,而以虛空藏菩薩為中尊。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如來藏性
【術語】一切眾生之性隱藏如來之功德,謂之如來藏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虛空藏與日月星
【雜語】宿曜儀軌曰:「若人欲求福智,當歸依此菩薩,日月星皆虛空藏所變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悲胎藏
【術語】胎藏又曰華藏。為眾生本具之菩提心。言肉團心所具菩提之理性,依大悲之萬行,而生長發育,猶如母胎內之子。故曰大悲胎藏。又胎藏謂肉團心開敷之八葉中臺之大日。此中臺之大日,以大悲出生無盡之諸尊垂普門之化用。故曰大悲之胎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內心秘密蓮華藏
【術語】中胎八葉也。大疏六曰:「凡圖畫法,當先建立內心秘密蓮華藏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妙華布地胎藏莊嚴世界
【術語】胎藏大日所住之世界,即大悲胎藏曼荼羅也。大日經百字果相應品曰:「爾時世尊於無量世界海門,徧法界慇懃勸發成就菩提,出生普賢菩薩行願。於此妙華布地胎藏莊嚴世界種種性海中受生,以種種性清淨門淨除佛剎,現於菩提場而作佛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禪定藏
【術語】禪定之庫藏。千手陀羅尼經曰:「誦持此陀羅尼者,(中略)當知此人是禪定藏,百千三昧常現前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地藏會
【行事】供養地藏菩薩之法會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寶藏論
【書名】一卷,姚秦僧肇著。一云肇論。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地藏與法藏
【雜語】法藏者阿彌陀如來因位時之名也,是與地藏菩薩為一體云。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高麗藏
【雜名】高麗國彫刻之大藏經也。又稱麗藏,高麗本,麗本或鮮本。案高麗藏經,如前後凡有三幅:一、顯宗二年為退治契丹兵之難發願而刻者。二、為文宗朝所刻者。三為高宗二十四年為蒙兵退散祈願而刻者。顯宗之板本,據義天之諸宗教藏雕印疏所言,為五千軸。藏於符仁寺。高宗二十年,為蒙兵所焚。文宗之刻本,雕造之年次不詳。據諸宗教藏雕印疏言「文考乃鐫千萬頌之契經。」又寄日本諸法師求教藏疏言「其開元釋教錄,智昇所撰。貞元續開元釋教錄,圓照所撰。兩本所收之經律論等,洎大宋新翻之經論,總六千來卷,並已雕鏤施行。」可略知其卷數。高宗之板本,自二十四年至三十八年,凡閱十六年而刻成。今朝鮮海印寺所藏之經板,即此本也。當勘校之任者為開泰僧統守其,對照宋本契丹本等,校合同異,實為善本。其卷帙總為大乘經五百二十一部,二千一百六十四卷。大乘律二十六部,五十三卷。大乘論九十七部,五百二十四卷。小乘經二百四十部,六百十四卷。小乘律五十四部,四百三十九卷。小乘論三十六部,七百○二卷。西土聖賢集六十八部,一百八十六卷。此土撰述四十部,三百六十三卷。續入四百三十九部,一千五百四十四卷。總計六百三十九函,一千五百二十一部,六千五百八十九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一藏數目
【名數】今時僧俗持誦經咒。動稱一藏。問其數。則云五千四十八也。嘗考歷代藏經目錄。惟開元釋教錄有五千四十八卷之數。餘則增減不等。至今乃有七千二百餘卷矣。世俗執著五千四十八者。乃依西遊記之說耳。夫持誦者。量自心力。如法定數。或以一百為藏。表大乘百法也。或以五百為藏。應五位進修。有五百波羅密也。或以一千為藏。顯百界千如也。或以三千為藏。闡三千性相也。或以五千為藏以五百波羅蜜。一一具十也。或以一萬為藏。乃萬德齊彰也。或以八萬四千為藏。轉八萬四千塵勞。成八萬四千法門也。上來廣略多般。行之均合教意。又何必專依丹書黃道之數為定法耶?見等不等觀雜錄。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佛藏
【術語】八藏之一,佛所說之大乘經,明一切諸佛所說之法,及佛神通變現,利導眾生之事等者。
總稱一切之佛說。仁王經中曰:「恒沙佛藏一念了。」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貧女寶藏
【譬喻】一切之凡夫具佛性,譬之貧女之有寶藏也。涅槃經七曰:「我者即是如來藏義。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即是我義。如是我義從本已來常為無量煩惱所覆,是故眾生不能得見。善男子!如貧女人舍內多有真金之藏,家人大小無有知者。時有異人,善知方便語貧女人:我今雇汝,汝可為我芸除草穢。女即答言:我不能也,汝若能示我子金藏然後當速為汝作。(中略)是人即於其家掘出真金之藏。女人見已,心生歡喜,生奇特想,宗仰是人。」同三十四曰:「我又說眾生佛性,猶如貧女宅中寶藏,力士額上金剛寶珠,轉輪聖王甘露之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虛空藏菩薩經
【經名】一卷,姚秦佛陀耶舍譯。虛空藏菩薩,從西方之勝華敷藏佛所現大神力而來。佛說其頂上寶珠之因,消一切之罪,滿一切之所求。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法藏
【名數】小乘之犢子部所立,一過去法藏,二未來法藏,三現在法藏,四無為法藏,五不可說法藏。彼立非即非離蘊之我以之攝於不可說法藏。見五教章上之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胎化藏
【術語】八藏之一。說佛在摩耶夫人胎中現種種教化事之法藏,菩薩處胎經等是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寶藏
【術語】包含無量珍寶之庫藏。勝鬘經曰:「大寶藏者,攝受正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華藏世界
【界名】釋迦如來真身毘盧舍那佛淨土之名。最下為風輪,風輪之上有香水海,香水海中生大蓮華,此蓮華中包藏微塵數之世界,故稱蓮華藏世界,略名華藏世界。凡報身佛之淨土,具十八圓滿,其中之依持圓滿,即蓮華藏世界也。唐華嚴經八曰:「爾時普賢菩薩告大眾言:諸佛子!此華藏莊嚴世界海是毘盧遮那如來。往昔於世界海微塵數劫修菩薩行時。一一劫中親近世界海微塵數佛,一一佛所修淨世界海微塵數大願之所嚴淨。」已下八、九、十、三卷明之,謂之華藏世界品。此蓮華藏世界建立之大略,由上下二十重,周圍十一周而成,以中心為毘盧舍那佛之所居。佛祖統紀三十一曰:「上極寶焰,下徹風輪,此華嚴所明一世界種,竪高則且約二十重,周圍則略得十一數,復由此數隨方各十,則總之為百十一,如天帝珠網分布而住。」梁譯世親攝論十五曰:「世間世界,地輪依水輪,水輪依風輪,淨土為依何法?論曰:無量功德聚所莊嚴大蓮花王,為依止。釋曰以大蓮花王。譬大乘所顯法界真如,蓮華雖在泥水之中,不為泥水所汙。譬法界真如雖在世間不為世間法所汙。(中略)復次,如來願力所感寶蓮華,於諸華中最大最勝,故名王。無量色相等功德聚所莊嚴,能為淨土作依止。」探玄記三引此文已,曰:「華藏之名,因此立也。(中略)藏是含攝義、出生義、具德義。此中通論有二義:一由此土內含攝一切人法等諸法門故。二含攝一切諸餘剎故。」清涼疏八曰:「蓮華含子之處,目之曰藏。今剎種及剎,為大蓮華之所含藏,故云蓮華藏。」但蓮華藏世界為諸佛報土之通名,即華嚴經所說者,釋迦佛之華藏也。觀經所說之極樂,阿彌陀佛華藏也。大日經所說之胎藏界,密嚴經所說之密嚴國,大日如來之華藏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如來藏心
【術語】真如心之異名也。見真如心條。
參照:真如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付法藏經
【書名】付法藏因緣傳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金剛藏菩薩
【菩薩】Vajragarbha,金剛界賢劫十六尊中之一。華嚴經說金剛藏菩薩十地品。此菩薩明王,現忿怒身,或持金剛杵以伏惡魔,謂之金剛藏王。見金剛藏條。
參照:金剛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胎藏界曼陀羅
【術語】胎藏界之諸尊如其位安置於壇場者,曼陀羅為壇場之義,輪圓之義,壇中安置十三大院四百十四尊,一切之功德輪圓具足者,是胎藏界之曼陀羅也,此曼陀羅乃顯眾生本具之理性者,故又名因曼陀羅,理曼陀羅,以東方為發因之位,故亦名東曼陀羅,其理性清淨無垢之德,喻之蓮華,故亦名蓮華曼陀羅。又此曼陀羅有現圖曼陀羅與阿闍梨所傳曼陀羅之二種,現圖曼陀羅為圖畫,善無畏三藏祈請虛空炳現之壇形,即現今流布於世者是也。阿闍梨所傳曼陀羅為大日經及儀軌所說不載之於圖畫,由一一阿闍梨,傳其作法及義理,二者相違之點不少,蓋現圖為結緣,阿闍梨所傳為傳法也。參照現圖曼荼羅條。(CBETA註:疑為參照現圖曼陀羅條)
參照:現圖曼陀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寶藏
【譬喻】累積珍寶之庫藏也,妙法能濟眾生之苦厄,故以為喻。無量壽經曰:「無量寶藏自然發應,教化安立無數眾生。」法華經信解品曰:「今此寶藏自然而至。」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正法眼藏
【術語】又曰清淨法眼。禪家以之為教外別傳之心印。釋氏稽古略一曰:「佛在靈鷲山中,大梵天王以金色波羅華持以獻佛。世尊拈華示眾,人天百萬悉皆罔攝,獨有迦葉,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分付迦葉。」今以禪門之意解之,則是正為佛心之德名,此心徹見正法,故曰正法眼。深廣而萬德含藏,故曰藏。法華經所謂佛知見也。涅槃妙心,為佛心之本體。體寂滅,故曰涅槃。不可思量分別,故曰妙。法華所謂妙法也。但法華就客觀而謂為妙法。今就主觀而謂為妙心。對一類頓悟之機,使離言句之假名,直爾會得此佛心,謂之以心傳心。然世尊付囑迦葉以正法眼藏,雖為涅槃經之誠說,而拈華微笑之事,寶為禪門後輩之蛇足。其說基於慧炬之寶林傳,人天眼目,五燈會元已下與之雷同,惟為誇張其宗之具耳,隋唐之諸祖無言此事者。傳燈錄二曰:「說法住世四十九年,後告弟子摩訶迦葉,吾以清淨法眼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正法將付於汝,並勅阿難副貳傳化無令斷絕。」又曰:「佛告諸大弟子,迦葉來時可令宣揚正法眼藏。」明教傳法正宗記所載亦同之。是正涅槃經二所謂:「爾時佛告諸比丘,我今所有無上正法悉以付囑摩訶迦葉,是迦葉者當為汝等作大依止」是也。然則謂為正法眼藏,謂為清淨法眼,皆總以名佛一代所說無上之正法也。況大悲經教品曰:「如來法付囑諸聖,以正法眼之名,且指滅後三藏結集曰結集法眼,豈限於所謂教外別傳之心印耶?」見拈花微笑條。
參照:拈花微笑
【書名】書名。有明徑山宗杲之正法眼藏。有日本道元禪師之永平正法眼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寶藏
【名數】佛法僧也。此三者,藏一切之功德,故云寶藏。新譯仁王經中曰:「佛法眾海三寶藏,無量功德於中藏。」(眾者僧也)。
經律論之三藏。
聲聞,緣覺,菩薩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東藏主
【職位】處理東藏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菩薩藏正法經
【經名】大乘菩薩藏正法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地藏六使者
【名數】地藏菩薩念誦儀軌說地藏尊之六使者:一焰摩使者,化地獄。二持寶童子,化餓鬼。三大力使者,化畜生。四大慈天女,化修羅。五寶藏天女,化人。六攝天使者,化天。此念誦儀軌雖云為不空譯,然與延命地藏經,蓮華三昧經等,皆為疑似之本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方便藏
【術語】佛之方便,包藏一切功德,故稱曰方便藏。教行信證二曰:「乘一切知船,浮諸群生海,圓滿福智藏,開顯方便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雜藏
【術語】佛滅後,經典之結集。有二藏三藏四藏五藏等之別。經量部為經律二藏之結集。薩婆多部為三藏之結集。大眾部為四藏或五藏之結集。四藏者三藏與雜藏也。此中攝一切菩薩之教行。增一阿含經序品曰:「方等大乘總玄邃,及諸契經為雜藏。」分別功德論一曰:「雜藏者,非一人說。或佛所說,或弟子說,或諸天頌,或說宿緣三阿僧祇菩薩所生。文義非一,多於三藏,故曰雜藏。」集藏傳曰:「雜藏之法,讚菩薩生,此中諸義多於三藏,都合諸法結在一處。」此雜藏為大乘教。智度論四十九曰:「四藏所謂阿含、阿毘曇、毘尼、雜藏。摩訶般若波羅蜜等諸摩訶衍經,皆名為法。」摩訶衍經亦解為雜藏。分別功德論一曰:「諸方等正經皆是菩薩藏中事,先佛在時已名大士藏。阿難所撰,即今四藏是也。合而言之為五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聖寶藏神
【天名】有無量之財寶,饒益眾生,故名聖寶藏神。見聖寶藏神儀軌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六地藏
【名數】地藏菩薩秘記引蓮華三昧經曰:「一檀陀地藏,為地獄道之能化,手持人頭幢者(檀陀者譯人頭幢)。二寶珠地藏,為餓鬼道之能化,手持寶珠者。三寶印地藏,為畜生道之能化,伸如意寶印手者。四持地地藏,為修羅道之能化,能持大地擁護修羅者。五除蓋障地藏,為人道之能化,為人除八苦之蓋障者。六日光地藏,為天道之能化,照天人之五衰而除其苦惱者。」此蓮華三昧經為日本台密一流極秘之經,不載於所傳經錄。谷響集十曰:「秘鈔問答中引十卷鈔云:六地藏:第一,(地獄道)白色(或肉色),赤蓮華印(左手蓮華其上童子頭併幡右手月輪),梵號尾薩縛鉢哩布羅迦。第二,(餓鬼道)白色(或肉色),赤蓮華印(左蓮華其上三股其上寶珠右施無畏),梵號羅怛曩迦羅。第三,(畜生道)白色(或肉色),赤蓮華印(左蓮華其上輪寶右手在胸),梵號羅怛曩旛尼。第四,(修羅道)黃色(或肉色),赤蓮華印(左蓮華其上劍右施無畏),梵號馱羅抳馱羅髯。第五,(人道)白色(或肉色),青蓮華印(左蓮華其上印右同上),梵號(諸本缺如)。第六,(天道)白色(或肉色),赤蓮華印(左蓮華其上羯麼右白處三昧日輪之內有日也),梵號怛羅荼地也捨也。今詳六地藏,實以地藏菩薩、寶處菩薩、寶手菩薩、持地菩薩、寶印手菩薩、堅固意菩薩名六地藏也。」
【名數】地藏菩薩為六道能仕之尊。其六像恰當於六道也。胎藏界曼荼羅地藏院九尊中,地藏,寶處,寶手,寶印手,持地,堅固慧,稱為六地藏。
【名數】見地藏條。
參照:地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虛空藏菩薩經
【經名】一卷,宋曇摩蜜多譯。說欲治人罪者,應先決定毘尼,觀想虛空藏菩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
【經名】一卷,唐菩提流志譯。一名文殊師利菩薩八字三昧法。為八字文殊法之本經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智藏
【術語】謂佛之大圓鏡智也。佛地論五曰:「諸佛鏡智名大智藏,世出世間智根本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世音菩薩秘密藏如意輪陀羅尼神咒經
【經名】一卷,唐實叉難陀譯。與如意輪陀羅尼經同本稍略。
參照:如意輪陀羅尼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法寶藏
【術語】法寶含攝無量之法財,故曰法寶藏。法華經五百弟子品曰:「供養諸如來,護持法寶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華藏與極樂
【雜語】華藏世界本就釋迦之果報而說者,其實通於諸佛,彌陀之極樂,亦即佛藏世界也。探玄記三曰:「三世諸佛,嚴華藏界,皆與此同。」秘藏記本曰:「華藏界義,華者理也,理徧法界,藏諸法於其中,故曰華藏。是華藏世界者。最上妙樂在其中,故曰極樂。當知極樂與華藏,雖名異而非異所。」秘藏記鈔六曰:「天親淨土論,極樂國土名華藏世界,是其證也。以蓮華成國土,故云華藏。受最上妙樂,故曰極樂,是一處異名也。」世親淨土論曰:「入第三門者,以一心專念作願生彼修奢摩他寂靜三昧行故,得入蓮華藏世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等如來藏經
【經名】一卷,東晉佛陀跋陀羅譯。與大方廣如來藏經同本先出。
參照:大方廣如來藏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寶藏天
【天名】福德之天。梵云吒羅佉。即寶藏天女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麗藏
【雜名】高麗版大藏經之略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藏通別圓
【術語】天台所立化法之四教。見四教條。
參照:四教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所藏
【術語】阿賴耶三藏之一。見阿賴耶條。
參照:阿賴耶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經名】具名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一卷,唐地婆訶羅譯。與無字寶篋經同本而稍異。
參照:無字寶篋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悲胎藏曼荼羅
【術語】大日經所說,謂胎藏界之曼荼羅。為自大悲胎藏出生之曼荼羅。故曰大悲胎藏曼荼羅。大日經一曰:「惟願世尊,次說修真言行,大悲胎藏生大漫荼羅王,為滿足彼諸未來世無量眾生,為救護安樂故。」大疏五曰:「如上所說,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方便為究竟者,即是心實相華臺。大悲胎藏開敷,以大悲方便現作三重普門眷屬,以是義故名為大悲胎藏曼荼羅也。」此三句之分配有二樣。義釋抄記曰:「今就大悲曼荼羅說之,以為中胎為菩提心,次八葉為大悲,外三院為方便也。」見現圖曼陀羅條。
參照:現圖曼陀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法身藏
【術語】五種藏之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不空三藏
【人名】見不空條。
參照:不空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一藏
【名數】一切之教法唯攝於一藏。法界法輪藏是也。釋摩訶衍論一曰:「唯立一藏總攝諸法,謂法界法輪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廣如來藏經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舉種種譬喻,說如來藏之義,如來藏者眾生煩惱之中具如來法身之德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歡喜藏摩尼寶積佛
【佛名】文殊菩薩之本地。文句二上曰:「悲華云:寶藏佛言:汝作功德,其深甚深,願取妙土。今故號汝名文殊師利,在北方歡喜世界作佛,號歡喜藏摩尼寶積佛。今猶現在,聞名滅四重罪,為菩薩影響釋迦耳。」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虛空藏
【菩薩】見虛空藏條。
參照:虛空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雜藏經
【經名】一卷,晉法顯譯。記餓鬼與目連之問答。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虛空藏法
【修法】虛空藏之修法。即以不空譯之大虛空藏菩薩念誦法為所依,通修福德智慧音聲之法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吉藏
【人名】唐延興寺吉藏,原為安息國人,其祖避仇移於南海,家於交廣之間。後,移金陵而生藏,年七歲,從道朗法師出家,有穎悟譽,具戒之後,聲聞轉高,陳桂陽王深欽奉之,及隋定南地,東遊而止於嘉祥寺,開皇末歲,煬帝置四道場於晉藩,引藏入慧日道場,優賞殊渥,藩王又置日嚴寺於京師,別延藏居彼,使振道於中原。及大唐興,高祖聞藏之聲望,優禮之,置於十大德之一,使之綱維法務。齊王元吉欽其風猷。以之為師範,使屈居延興寺,俱交獻。武德六年五月,壽七十五寂。師顯揚龍樹提婆之旨,為三論宗之祖,以其先自安息國出,故曰胡吉藏。以居於嘉祥寺故稱為嘉祥大師。所著經論疏凡數十種。見唐僧傳十一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轉輪藏
【物名】為回轉書架而收經文者。梁傅大士所創造。見輪藏條。
參照:輪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戒律藏
【術語】明戒律之經典也。因其包含蘊積戒律之文義,故名藏。大乘義章一曰:「有包含蘊積名藏。」三藏之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覆藏犍度
【術語】二十犍度之一。明治覆藏過失罪之章篇。四分律所說。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馬陰藏三摩地
【術語】大日如來住此三摩地而說愛染法。見愛染王條。
參照:愛染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大虛空藏
【名數】虛空藏菩薩之德分為五方者。五大虛空藏菩薩速疾大神驗秘密式經曰:「東方福智虛空藏菩薩,坐白寶蓮華,戴五佛寶冠,以種種瓔珞嚴飾於身,右手施無畏,左手持寶蓮華,華上有羯磨杵,形色黃。南方能滿虛空藏菩薩,坐赤蓮華,頂有五佛寶冠。莊嚴如前,形色赤色,右手持寶劍,左執青蓮華,華上有如意寶珠,珠之周邊有火焰。西方施願虛空藏菩薩,坐紫蓮華,寶冠如前,莊嚴如前。合掌當胸前,形色如紅波利。北方無垢虛空藏菩薩,坐白蓮華,寶冠如前,莊嚴如前,左手施無畏,右手持寶蓮華,華上有月輪,形色水白。中央解脫虛空藏菩薩,寶冠如前,莊嚴如前。坐黃白蓮華,右手施無畏,左手持寶蓮華,華上有獨鈷杵,色黃。」又瑜祇經曰:「行者應畫五大金剛虛空藏,於一圓明中等於自身量而畫之,於一圓中更分為五,於中圓畫白色虛空藏,左手執鉤,右手持寶。前圓中畫黃色虛空藏,左持鉤,右執寶金剛。右圓中畫青色虛空藏,左執鉤,右持三瓣寶,放大光明。於後圓中畫赤色虛空藏,如前,左持鉤,右持大紅蓮華。左圓中畫黑紫色虛空藏,如前,左持鉤,右持寶羯磨,是名五大虛空藏求富貴法。若畫此像,於青色或金色絹上畫之,其菩薩衣服首冠瓔珞皆依本色,各半跏坐。畫此像了,對壇前無間誦五字明一千萬徧,即得富貴成就。」日本東寺觀智院國寶中,有惠運自唐請去之瑜祇五大虛空藏菩薩木像。金剛虛空藏(乘師子),摩尼虛空藏(乘象),法界虛空藏(乘馬),業用虛空藏(乘鳥),蓮花虛空藏(乘孔雀)是也。
【術語】以虛空藏菩薩之德配於五方而建立者。詳見虛空藏條附錄。
參照:虛空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地藏院
【術語】胎藏界曼荼羅十三大院之第九,以地藏為中尊而安置九尊。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寶藏神
【異類】司無盡財寶之大夜叉王也,眾生敬信者能安住一切之財寶。見寶藏神大明曼拏羅儀軌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一切諸佛秘藏之法
【術語】法華經為甚深秘密之要法。非為小機劣慧所容易開演,故名。同經信解品曰:「一切諸佛秘藏之法。但為菩薩演其實事。」同經法師品曰:「此經是諸佛秘要之藏。不可分布妄授與人。」同品曰:「是法華經藏,深固幽遠,無人能到。」文句八上曰:「秘要之藏者。隱而不說為秘。總一切為要。真如實相包蘊為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法寶藏陀羅尼經
【經名】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部陀羅尼藏
【名數】一佛部,即諸佛之咒。二金剛部,即諸金剛神之咒。三蓮華部,即諸菩薩之咒。四寶部,即諸天之咒。五羯磨部,即諸鬼神之咒(辯天經疏),可以知諸尊之部屬。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地藏講
【行事】講讚地藏菩薩功德之法會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集日藏經
【經名】大乘大方等日藏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陰藏
【術語】佛之陰莖也。佛之陰莖藏於腹中而不現見,故云陰藏,似馬之陰,故名馬陰藏,又云陰馬藏,三十二相之一。三藏法數四十八曰:「陰相藏密,猶馬陰不可見也。」往生要集中本曰:「如來陰藏,平如滿月,有金色光,猶如日輪。」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藏經紙
【物名】海監金粟寺。為唐宋以來古剎。有藏經千軸。用硬黃繭祇書之。紙背每幅有小紅印。曰金粟山藏經紙。紙上間有元豐年號。知為宋時物也。見金粟箋說。此紙本有黃白兩種。今仿造為箋對斗方等用。惟黃色斑駁者。名為藏經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閱藏知津
【書名】明智旭著。四十卷。敘一切經每部或每品之大意。且詮考翻譯之單複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虛空藏經
【經名】虛空藏菩薩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延命地藏
【菩薩】對於延命普賢而說延命地藏。延命地藏經謂:「時佛住佉羅陀山,告帝釋曰:有一菩薩名延命地藏,見此菩薩體,聞此菩薩名,眾病悉除,壽命長遠,爾時帝釋白佛曰:世尊!何故名延命地藏?佛告天帝釋,心無生滅,故名延命。時二童子侍立左右,一名掌善,在左,調御法性;一名掌惡,在右,降伏無明。」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延命地藏經
【經名】此經不載於經錄,人或疑其偽。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諸藏純雜具德門
【術語】十玄門之一。見玄門條。
參照:玄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藏識四相
【名數】見四相條附錄。
參照:四相
【名數】起信論之法門也。阿梨耶之心體無生無滅。有無明,迷於自之心體,而違寂靜之性,鼓動起念,有生滅四相。即使心體生住異滅由細至麤也。今就此義而明四相,既鼓靜使動,便有前後麤細之異。依之以彼先際之最微,名為生相。及最後之最麤,名為滅相,取中間為住相異相。而以之配於三細六麤,生相者三細中業相之一也。住相者三細中轉相,現相,及六麤中智相,相續相之四相也。異相者六麤中執取相,計名字相之二相也。滅相者六麤中起業相之一也。而於斷位逆次之,先斷滅相,為十信,是內凡之位。斷異相,為十住十行十迴向,是相似覺之位。斷住相為十地,是隨分覺之位。斷生相之一念為佛,是究竟覺也。見起信論中本。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明三藏法數
【書名】五十卷,明朝一如等集註。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悲胎藏八字法
【修法】是佛眼佛母尊之所說也。見佛眼佛母尊條。
參照:佛眼佛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胎藏界大日如來
【佛名】此為胎藏界中臺八葉院之中尊,於大自在天廣大金剛法界宮,顯本有理德之理法身也。是亦菩薩形,首戴髮髻,身纏輕妙之衣,手結法界定印,通身金色(或云白色),字為種子,以率都婆為三昧耶形,密號謂之徧照金剛。大日經疏四曰:「觀作寶蓮華臺寶王宮殿,於中敷座,座上置白蓮華臺,以阿字門轉作大日如來身,如閻浮檀紫摩金色,如菩薩形,首戴髮髻猶如冠形,通身放種種色光,被絹椉衣,此是首陀會天成最正覺之標幟也(首陀會,譯云淨居大日經疏一曰:「釋論云:第四禪五種那含住處,名淨居天。過之以往有十住菩薩住處,亦名淨居號曰大自在天王是也。」),彼界諸聖天眾,衣服輕妙,乃至無有銖兩,本質嚴淨不復假以外飾,故世尊俯同其像也。」秘藏記上曰:「阿字者,毘盧遮那理法身種子。」同下曰:「八葉九尊中臺大日如來。(中略)黃色金,入定印。」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如來藏論
【書名】大乘法界無差別論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龍藏寺碑
【雜名】畿輔通志云隆興寺在正定府治東。一名龍藏寺。隋開皇六年建。初為龍藏寺。寺有碑。在殿隅。集古錄稱其字畫遒勁。有歐虞之體云。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大虛空藏菩薩速疾大神驗秘密式經
【經名】一卷,唐金剛智譯。說五大虛空藏修法之儀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虛空藏形像
【形像】胎藏界釋迦院之虛空藏,據秘藏記末曰:「左手持蓮華,上有如意寶,右手持白拂。」虛空藏院之虛空藏,據大日經疏五曰:「被鮮白衣,左手持蓮華,華上有大刀印,持大刀印者,利慧之標幟也。」秘藏記末曰:「肉色,左手持開蓮華,上有如意珠,右手持寶劍。」又觀虛空藏菩薩經曰:「虛空藏菩薩頂上有如意珠,其如意珠為紫金色,若見如意珠即見天冠,此天冠中現五十三佛像,如意珠中現十方佛佛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淨藏淨眼
【人名】出於法華經,妙莊嚴王本事品中,因緣談中之人。過去世,光明莊嚴國有王,云妙莊嚴。邪見熾盛,不信佛法。二子,淨藏,淨眼,夙信佛法,得神力憐愍父王之邪見,為之演種種奇瑞,遂令父王翻心至佛所,得法華利益。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石地藏
【圖像】石造之地藏像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藏
【術語】大藏經之略稱。杜荀鶴詩,所謂大藏經門一夜尋。即言釋典之大藏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地藏十輪經
【經名】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之略名。十卷,唐玄奘譯。佛依地藏菩薩之問而說十種之佛輪。十輪者即佛之十力也,一一力譬轉輪聖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二藏
【雜語】誦千手觀音陀羅尼人之功德藏也。見千手觀音條。
參照:千手觀音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經藏堂主
【職位】藏主之下有堂主。藏主不居藏殿。堂主守經,常在藏殿。見象器箋六。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八萬藏
【雜語】八萬四千之法藏也,舉大數而言,故曰八萬。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藏學者
【術語】指小乘之學人。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蓮華胎藏
【術語】胎藏界之曼陀羅也,胎藏界之大悲門,以蓮華為標幟,故曰蓮華胎藏,母胎於子含藏保持,如蓮華之於蓮種,故曰蓮華胎藏。見胎藏界條。
參照:胎藏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慈恩寺三藏
【人名】玄奘三藏嘗住大慈恩寺,故有此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陰藏相
【術語】見陰藏項。
參照:陰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梵網經蓮華藏世界
【界名】有千葉之一大蓮華中臺有盧舍那佛,千葉各為一世界,盧遮那佛化為千釋迦,居於千世界。復就一葉世界有百億之須彌山,百億之四天下(即三千大千世界),百億之南閻浮提。千釋迦各化為百億之釋迦,坐於百億之菩提樹下。見梵網經上。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部秘藏
【術語】金剛界五部之秘密法門也。見金剛界條。
參照:金剛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虛空藏印明
【印相】十八道之一。大虛空藏為金剛界南方寶性如來四親近,寶光幢笑四菩薩之總體,故召請本尊作運心之供養時,結大虛空藏菩薩之印誦明。其印為寶幢形。參照十八道條。
參照:十八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西藏主
【職位】大禪林二分大藏經而置於東西,司之者,有東藏主,西藏主之二人。藏主又曰知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密藏
【術語】真言之經典也。僧史略上曰:「密藏者,陀羅尼法也。是法秘密,非二乘境界諸佛菩薩所能游履也。」二教論上曰:「法佛談話,謂之密藏,言秘奧實說。」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界藏
【術語】三界包含一切眾生之煩惱業果。故為藏。仁王經上曰:「一切眾生煩惱不出三界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虛空藏菩薩問七佛陀羅尼經
【經名】一卷,梁錄失譯。佛在雞羅莎山頂,一比丘為惡病所持,一比丘為惡鬼所持,請虛空藏菩薩哀求於佛,佛現神力,七佛於空中各說一咒。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地藏
【菩薩】梵名乞叉底蘗沙Kṣitigarbha,在忉利天,受釋迦如來付屬,每日晨朝入恒沙禪定觀察眾機,於二佛中間無佛世界教化六道眾生之大悲菩薩也。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又在密教其密號為悲願金剛或稱與願金剛,在金剛界示現南方寶生如來之幢菩薩,在胎藏界則為地藏院中九尊之中尊地藏薩埵也。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囑累人天品曰:「地藏!記吾今日在忉利天中,於百千萬億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天龍八部大會之中,再以人天諸眾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囑於汝,無令是諸眾生墮惡趣中一日一夜。」地藏十輪經一曰:「此善男子,於一一日每晨朝時,為欲成熟諸有情故,入殑伽河沙等諸定。從定起已,徧於十方諸佛國土成熟一切所化有情,隨其所應,利益安樂。」地藏本願經下曰:「現在未來天人眾,吾今慇懃付屬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墮在諸惡趣。」地藏十輪經一曰:「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地藏講式曰:「梵號叉底俱舍,密亦號悲願金剛,今號地藏薩埵也。彼胎藏界現九尊之主伴,度九界妄情。此金剛界列寶生界會,舉大悲之幢導三有迷途。」案:地藏菩薩名。在釋迦既滅以後,彌勒未生以前,眾生賴以救苦,自誓必盡度六道眾生,始願成佛。現身於人天地獄之中,以救苦難。其狀圓頂。手持寶珠及錫杖。或云即閻羅王之化身也。
佛滅度一千五百年。地藏降迹新羅國主家。姓金。號喬覺。永徽四年,年二十四歲。祝髮。攜白犬善聽,航海而來。至江南池州府東青陽縣九華山。端坐九華山頭,七十五載。至開元十六年七月三十夜成道。計年九十九歲。時有閣老閔公,素懷善念。每齋百僧,必虛一位,請洞僧(即地藏也)足數。僧乃乞一袈裟地。公許。衣徧覆九峰。遂盡喜捨。其子求出家。即道明和尚。公後亦離俗網。反禮其子為師。故今侍像。左道明,右閔公,職此故也。菩薩入定二十年,至至德二年七月三十日顯靈起塔。至今成大道場。
九華山之肉身殿,相傳為地藏成道之處。有磴八十一級,緣練以登,峻險不堪言狀。其化成寺,即地藏王宮,中存地藏之遺迹甚多。印光法師文鈔續編曰:「無知愚人,妄謂地藏菩薩是暹羅國太子,其肉身塔,遇閏大七月,彼國之王親來開塔。豈知此係新羅國王族出家,姓金名喬覺,於唐玄宗時來九華。居數十年,後坐脫,肉身不壞,遂以全身入塔,絕無開塔之說。當唐之時,高麗有三國:一高勾麗,二新羅,三百濟。後高勾麗吞滅二國,而但名高麗耳。近時愚人,不知新羅,遂訛作暹羅。唐時亦無暹羅之名,彼係兩國:一暹國,一羅斛國,後併為一,遂名暹羅。此僧事迹,具載九華志,宋高僧傳。」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胡吉藏
【人名】三論宗之祖,隋會稽嘉祥寺之吉藏。其先為安息國人,非中國種,故自稱云胡。見吉藏條。
參照:吉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眠藏
【雜名】禪林之目,寢室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
【經名】十卷,唐不空譯,與大集經虛空藏菩薩品同本異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秘藏
【術語】隱而不傳於人曰秘。蘊蓄於內曰藏。秘藏者稱諸佛之妙法,以諸佛守護之不妄宣說故也。以非器而妄傳,便為破法故也。法華經信解品曰:「一切諸佛秘藏之法,但為菩薩演其實事。」同嘉祥疏九曰:「昔來隱而不傳,目之為秘,如人妙寶蘊在於內,故名為藏。」維摩經問疾品曰:「諸佛秘藏無不得入。」注「肇曰:秘藏,諸佛身口意秘密之藏。」涅槃經曰:「愚人不解,謂之秘藏。智者了達,則不名藏。」又真言總稱為秘藏。大日經疏三曰:「聲聞經中以毘尼為秘藏,要擇人簡眾方乃授之。若未發律儀不令聽聞修習,摩訶衍中亦以持明為秘藏,未入漫荼羅者,不令讀誦受持。」同七曰:「所謂甚深秘藏者,眾生自秘之耳,非佛有隱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密家三藏
【名數】謂大毘盧舍那金剛頂經二百卷,蘇婆呼經根本部等一百七十卷,菩提心摩訶衍經等十一卷也。金剛頂經為經藏,蘇婆呼經為律藏,摩訶衍經為論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慧藏
【術語】三藏中,論藏詮慧學,故曰慧藏。對法論十一曰:「開示慧學是阿毘達磨。」婆沙論一曰:「若依增上慧論道是阿毘達磨。」
通三藏名為慧藏。廣弘明集二十成實論義疏序曰:「四種圍陀,在家心習,三品慧藏,入道愈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