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發心門
【術語】四門之一。以名東門。見四門條。
參照:四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波斯匿女發心
【故事】見勝鬘夫人條。
參照:勝鬘夫人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信成就發心
【術語】起信論所說三種發心之一。見三種發心條。
參照:三種發心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光明王發心因緣
【本生】賢愚經大光明始發無上心緣品說,大光明王自外國得白象,付之象師,使其調養。不久象能調從。象師以白於王。王乃駕象出遊。象氣猛壯,見牝象,奔馳至深林,王因傷身垂死。以責象師。象師言我唯能調身。不能調心。唯有佛能調心。王聞之。踴躍發大菩提心。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釋迦發心
【本生】依智度論四,俱舍論十八之說,則三大阿僧祇劫前有佛,名釋迦牟尼。逢此佛而發心,且願如其佛作佛,此為最初之發心,今如其願為釋迦牟尼,其行化一同彼佛也。俱舍論十八曰:「我世尊,昔菩薩位。最初逢一佛。號釋釋迦牟尼。遂對其前發弘誓願。願我當三作佛。一如今世尊。彼佛亦於末劫出世。滅後正法亦住千年。故今如來一一同彼。」依法華經化城喻品之說,則過去久遠劫有佛,名大通智勝如來。其佛未出家時,有十六王子,後亦皆出家為沙彌,聽法華,遂皆成佛,其第十王子,即今釋迦如來也。但經言:「已曾供養百千萬億諸佛,淨修梵行,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則此時非初發心矣。
依悲華經二三之說,則往昔刪提嵐國無諍念王時,寶海梵志,有一子出家成道為寶藏如來。其時寶海梵志,勸王及王之千子,與其他數多弟子發心,王等隨之而願求清淨佛國,其一千弟子與五侍者,願求濁惡世界。梵志最後發五百大願,亦願求濁惡世界,是今釋迦如來也。是為賢劫佛中之第四。但僅是記賢劫出世化身佛之一化。依法華經壽量品之說,則其報身成道於過去久遠,又依梵網經上之說,則其化身佛往來娑婆者八千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發心
【術語】發菩提心也。願求無上菩提之心也。涅槃經三十八曰:「發心畢竟二不別,如是二心前心難。」華嚴經曰:「初發心時,便成正覺。」無量壽經下曰:「捨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維摩經慧遠疏曰:「期求正真道,名為發心。」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發心
【名數】起信論所說之三種發心。見三種發心條。
參照:三種發心
菩提心論說之三種菩提心。見三種菩提心條。
參照:三種菩提心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種發心
【名數】起信論所說:一、信成就發心,於初住至第十住之位,信心成就之人之發菩提心也。二、解行發心,於十行乃至十迴向之位,解理行道之人之發菩提心也。三、證發心,於初地至第十地之位,證法性之人之發菩提心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初發心四十一義
【名數】一是心不雜一切之煩惱。二是心相續不貪異乘。三是心堅牢,一切外道無能勝者。四是心一切眾魔不能破壞。五是心常能集善根。乃至四十是心護念,諸佛之神力故,四十一是心相續,三寶不斷故。見十住毘婆沙論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九河發心
【雜語】同於九河供佛。
參照:九河供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初發心時便成正覺
【雜語】晉華嚴經梵行品曰:「初發心時便成正覺,知一切法真實之性,具足慧身不由他悟。」是為顯華天兩宗圓頓極意之經文。然華天於此文異其義,天台謂初發心者初住也,便成正覺者,破一分無明而現八相成佛之作用也,是為圓教初住成佛之意。華嚴謂若約於寄位而顯,則始自十信乃至佛地,雖有六位不同,然得一位隨得一切位,相即相入,主伴圓融,故於經中十信之滿位得一切位及佛地,此謂之信滿成佛。是於初心成究竟之正覺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證發心
【術語】起信論所說三種發心之第三。見三種發心條。
參照:三種發心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饒益有情發心
【術語】見三發心條。
參照:三發心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發心住
【術語】菩薩十住之第一位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種發心
【名數】見發心條。
參照:發心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所求菩薩發心
【術語】見三種發心條。
參照:三種發心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初發心
【術語】初發求菩提之心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解行發心
【術語】起信論三發心之一。菩薩十行之行成就,而發十迴向之心也。起信論義記下末曰:「解行發心者,位在十迴向,兼取十行。十行位中能解法空順行十度,行成純熟,發迴向心入十向位,故云解行發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