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玄義
【術語】幽玄之義理。深妙之義理。天台釋諸經,先於文前緒論五重之深義,題為玄義。法華經玄義,金光明經玄義等是也。法華玄義十下曰:「我以五章略譚玄義,非能申文外之妙,特是麤述所懷。」金光明玄義拾遺記上曰:「玄謂幽微難見也,義謂理趣深有所以也,其幽微義而有五重。(中略)大師搜抉如是五義解釋一題,欲令學者豫知經旨然後尋文,使於文文成智行故。斯是道場,特因靜發。稱會佛旨,演茲奧旨。故不可以暗證者及尋文者同日而語也。幽微所以,豈虛名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法華玄義釋籤
【書名】二十卷,唐湛然著,法華玄義之釋義也。釋籤者,箋註疑義而釋之之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音玄義
【書名】二卷。天台說,灌頂記。觀音經之玄義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淨名玄義
【書名】四卷,元興寺智光撰。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法華玄義
【書名】妙法蓮華經玄義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六重玄義
【名數】真言行者,漸次證入六無畏與自二地至佛地之十地,合有十六重,以到一切地(第六無畏即初地也),但此一一重各有因根究竟三心,而起證者,依重重之一法門得到一切智地,即十六生之義也。而此十重初後更更收,聖凡互攝,一法門具無盡之法門,故謂之重玄。大日經疏三曰:「漸次證入者,如初無畏時以聲字觀修漫荼羅行。(中略)第六無畏於平等心中修漫荼羅行,離垢地以去各於自地觀心中修漫荼羅行。略以行信分之,已作十六重淺深不同,此一一位自有菩提種子心,有大悲胎藏增長因緣,有慧方便業受用之果,如前所說從一一門各流出種種門等。」演密鈔四曰:「以初地菩薩入三世平等故與第六無畏平等無畏無異,故取二地已去乃至佛地,足前六種無畏,故成十六重玄義也。」又曰:「如第一重玄以聲字觀修曼荼羅行,聲字為門即當其因。觀行圓明,即當其根。增不已入法界壇,則當究竟。一位既爾,餘位皆然。」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論玄義
【書名】一卷。嘉祥著。三論之開題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入楞伽心玄義
【書名】一卷。唐釋法藏撰。按,此卷中土失傳。得自日本。詳見楞伽經條。
參照:楞伽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妙法蓮華經玄義
【書名】二十卷,隋智者說灌頂記,釋法華之經題。所謂法華三大部之一。略曰法華玄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重玄義
【名數】第一釋名,無名,則不能顯法。故應先釋經題。第二辨體,名者呼體故,名之次宜辨體,體者一部之旨歸,眾義之中樞也。第三明宗,宗者修行之宗旨也。會體必由修行。故體之次宜明宗。第四論用,會體而自行已圓,則應自體起用,利益眾生。故就宗而論一經之作用。第五判教,利益已多,則所說之教義無盡,故用之次宜判教義之大小權實。已上五重。就法華經釋之。則與咸之法華撮要曰:「此經乃以法譬為名,實相為體,一乘因果為宗,斷疑生信為用,無上醍醐為教相。」
【術語】又曰五重玄談。天台智者凡釋諸經立五重之玄義。見玄義條。
參照:玄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玄義分
【書名】唐善導作觀無量壽經疏四卷,於經題之下譚一經之深義,稱為玄義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