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扶惑潤生
【術語】由煩惱之扶而受生也。菩薩為濟度眾生故不斷煩惱,由此而於三界享生。即大悲闡提之行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扶習潤生
【術語】天台宗所說,通教之菩薩以誓願力扶餘殘之習氣,受生於三界而利益眾生也。參照誓扶習生條。藏教之菩薩為伏惑行因,故無此事,別教圓教之菩薩以有中道之應本,故不為之。
參照:誓扶習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潤生
【術語】煩惱有分別起與俱生起二種。依邪師,邪教,邪思惟之三緣而故起,謂之分別起,習為性,自然而起,謂之俱生起。八識中意識為主,起此二種,分別起之煩惱,造善惡之業,俱生起之煩惱,潤其業種,而使受生,謂之潤生。俱生起之煩惱,起於臨終之時,即自體愛,境界愛,當生愛之三愛是也。見愛條。出於唯識論八,百法問答鈔四。
參照: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助潤生
【術語】見潤生條。
參照:潤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九品潤生
【名數】三界九地俱生之煩惱(即修惑)各有九品。其中欲惑九品之修惑,有潤七生之作用,因而建立一來不還之二果。斷之終,則為一來果。斷之已,則為不還果。九品七生相對,則上三者為四生,中三者為二生,下三者為一生。更分別之,則上上為二生,上中,上下,共為二生。如中三品亦然。中上為一生,中中,中下,共為一生。下三品亦然。下上品為半生,下中品,下下品,共為半生。因而可隨惑之強弱,而知潤生之勢力增減。此一生者,人天各一生,半生者,又曰小生。人或天之一生也。故為十四生。更分別生有與中有,則為二十八生。以七之數等,故謂為七生。猶言七葉樹七處善。問第六識相應俱生之煩惱,自無始即在一切有情身中,潤生無窮,何限七生耶?答曰:是惟謂入於聖位而俱生之煩惱勢力,非言以前,入於見道,則其身成就無漏之聖道,故俱生之煩惱,押於彼聖道。勢力僅限七生也。見了義燈一、俱舍光記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潤生業
【術語】謂其業為潤迷界之生之原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