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賢菩薩
【菩薩】又曰普賢薩埵,普賢大士。同一體也,見普賢條。
參照:普賢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實相普賢
【術語】三種普賢之一。見普賢條附錄。
參照:普賢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賢三昧耶
【術語】密教之普賢三昧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賢願海
【雜語】指上之十願而云。此十願為代表一切菩薩之行願者,故總謂其他菩薩之發心修行,入於普賢願海云。無量壽經上曰:「現前修習普賢之德。」往生要集上本曰:「聞一實道。入普賢之願海。」華嚴經一曰:「恒以所得普賢願海,令一切眾生智身具足。」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賢行願品
【經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之略名。即四十華嚴經之第四十卷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自性普賢如來
【菩薩】普賢如來,即金剛界之大日如來。稱其如來之自性身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賢現普賢
【術語】見普賢條附錄。
參照:普賢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賢品
【經名】普賢菩薩勸發品之略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賢德
【術語】菩薩以慈悲普濟度一切眾生也。即言眾生化益之行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清淨觀世音菩薩普賢陀羅尼經
【經名】一卷,唐智通譯。與觀自在菩薩說普賢陀羅尼經同本。而有畫像入壇受持法。
參照:觀自在菩薩說普賢陀羅尼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普賢經
【經名】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之略名。一卷,劉宋曇摩蜜多譯。說觀念普賢菩薩而懺悔六根之罪之法。是與法華經之普賢勸發品相表裏。故定之為法華之結經。且天台修法華之懺法,全宗此經。疏註如下:觀普賢菩薩行法經義疏科一卷,失名。觀普賢菩薩行法經義疏二卷,宋本如述,處咸續解。觀普賢菩薩行法經箋註,丁福保註。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賢菩薩勸發品
【經名】法華經二十八品中第二十八品之名。法華之終,普賢菩薩由東方來,於末世之行者勸發法華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賢經
【經名】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之略名。以普賢菩薩為本尊,說修法華三昧之法,故天台以之為法華之結經。於法華三十講之末日講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賢講
【術語】講讚普賢菩薩功德之法會也。常於法華三昧堂行之。以法華三昧道場,普賢菩薩示現為法華經普賢勸發品所說故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賢三昧
【術語】普賢菩薩之修法也,有顯密二法,顯教即普賢觀經所說,以普賢菩薩為本尊,觀諸法實相之理,懺悔六根之罪障也,又云法華三昧。成此三昧,則普賢菩薩乘六牙白象,示現於道場。密教即普賢金剛薩埵念誦儀軌所說,身口意之三密相應,則現成普賢之身。名曰普賢三昧。
普賢文殊二大士為一雙之法門,普賢主一切三昧,文殊主一切般若,助佛之教化,故對於文殊般若而云普賢三昧。探玄記十八曰:「普賢三昧自在,文殊般若自在。」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賢跏
【術語】半跏也。時處念誦儀軌曰:「或作普賢跏,左掌承右腿,右趺鎮左髀,普賢跏乃成。」然依普賢金剛薩埵儀軌,則半跏之外有普賢跏,曰:「端身結跏趺坐,或半跏趺坐,或普賢跏,或隨意坐。」梵Bhadrāsana。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種普賢
【名數】一實相普賢,本地之理體也。二究竟普賢,以智究竟法身之理,即是本覺也。三賢現普賢,顯教法華經所說由東方寶威德王佛國來至之普賢,又密教大日如來之補處菩薩是也。如顯教以彌勒為釋迦之補處,密教以普賢定為大日之補處此三種之,義通於文殊觀音等諸菩薩,而獨就普賢明之者,因是大日之補處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賢金剛薩埵儀軌
【經名】普賢金剛薩埵略瑜伽念誦儀軌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賢大士
【菩薩】普賢菩薩也。見普賢條。
參照:普賢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賢經軌
【經名】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一卷。普賢菩薩陀羅尼經,一卷。普賢金剛薩埵略瑜伽念誦儀軌,一卷。普賢曼拏羅經,一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賢示現之所
【傳說】宋范成大吳船錄曰:「泊嘉州單騎入峨眉,小峨中峨。昔傳有游者,今不復有路,惟大峨一山,為佛書所記普賢大士示現之所,至三千鐵佛殿云,普賢居此山,有三千徒眾共住,故作此佛,冶鑄甚朴拙。」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賢
【菩薩】梵名邲輸跋陀Viśvabhadra,又作三曼多跋陀羅Samantabhadra,或譯曰普賢,或作徧吉。主一切諸佛之理德,定德,行德,與文殊之智德,證德相對。即理智一雙,行證一雙,三昧般若一雙也。故以為釋迦如來之二脅士。文殊駕師子侍佛之左方,普賢乘白象,侍佛之右方(今反智右理左之說者,示理智融通之義,又胎藏界之次第右蓮左金也),此理智相即,行證相應,三昧與般若全者,即毘盧舍那法身佛也。華嚴一經之所明,歸於此一佛二菩薩之法門,故稱為華嚴三聖。為一切行德之本體,故於華嚴之席說十大願,又為諸法實相之理體,故於法華之席,誓於法華三昧之道場自現其身。嘉祥法華義疏十二曰:「普賢者,外國名三曼多跋陀羅。三曼多者,此云普也。跋陀羅,此云賢也。此土亦名徧吉。徧猶是普,吉亦是賢也。(中略)註經解云:化無不周曰普,鄰極亞聖稱賢。」探玄記二曰:「德周法界曰普,至順調善曰賢。」大日經疏一曰:「普賢菩薩者,普是徧一切處,賢是最妙善義。謂菩提心所起願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徧一切處,純一妙善,備具眾德,故以為名。」楞嚴經曰:「普賢菩薩言:我已曾與恒沙如來為法王子,十方如來教其弟子菩薩根者修普賢行,從義立名。」法華經普賢勸發品曰:「是人若行若立,讀誦此經。我爾時乘六牙白象王,與大菩薩,俱詣其所而自現身,供養守護,安慰其心。」晉華嚴經入法界品曰:「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莊嚴重閣堂,與五百菩薩摩訶薩俱。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而為上首。」探玄記十八曰:「名中先標上首二人,以其是助化主故。釋有三義:一普賢當法界門是所入也,文殊當般若門是能入門也。二普賢三昧自在,文殊般若自在。三普賢明廣大之義,文殊甚深之義,深廣一對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賢曼拏羅經
【經名】一卷,趙宋施護譯。佛在鷲峰說金剛薩埵之秘密相應法,有種種之觀想。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賢金剛薩埵
【菩薩】顯教之普賢菩薩,密教謂之普賢金剛薩埵,持三股之金剛杵,密號曰真如金剛,稱曰示現金剛。見普賢條。
參照:普賢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賢三昧耶印
【印相】是普賢如來(即大日如來)之三昧耶印也。瑜祇經曰:「普賢三昧耶,屈進力(左右頭指)如鉤,檀慧(左右小指)禪智(左右大指)合,是名彼大印。」是外五股印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賢金剛手
【菩薩】普賢菩薩即金剛手,約智而云普賢,約理而云金剛手。見金剛薩埵條。
參照:金剛薩埵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賢所說經
【經名】大方廣普賢所說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賢菩薩陀羅尼經
【經名】一卷,趙宋法天譯。說根本咒一與治病咒六。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普賢觀經
【經名】觀普賢經之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真普賢
【菩薩】生身之普賢菩薩也。臨濟錄曰:「儞目前用處,始終不異。處處不疑,此個是活文殊。儞一念心無差別光,處處總是真普賢。」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率睹婆法界普賢一字心密言
【真言】稱之一字。見瑜祇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金剛頂勝初瑜伽普賢菩薩念誦法經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說念誦普賢菩薩之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密教普賢
【菩薩】有二體:一為大日內眷屬中之上首金剛菩薩(見金剛薩埵條),一為大日眷屬中之上首,是與顯教之普賢菩薩同體。在金剛界者為賢劫十六尊中,第十六主釋迦本有之智之大菩薩,以對文殊之修生智德。因之雖與文殊同以劍為三昧耶形,然此以標本有之智,文殊之劍標始成之智,有本始之異。而本有之智即理,故對文殊不越理智相對之常法也。理趣經曰:「大樂金剛薩埵(即金剛薩埵),即是普賢金剛薩埵。」金剛曼荼羅大鈔三曰:「普賢菩薩,左拳,右蓮,上有劍,密號真如金剛。」又在胎藏界者,八葉院中四菩薩之第一為普賢菩薩,位於東南方,以智劍為三昧耶形,密號曰真如金剛。秘藏記末曰:「東南方普賢菩薩,白肉色,左手執蓮華,上有利劍圍炎。」胎藏界曼荼羅大鈔一曰:「或記云:胎藏八葉中普賢頭戴五佛寶冠,左手執蓮,上有劍,右手伸掌,屈地水向上也。」又曰:「普賢有重重,法華所明普賢曰:乘白象王現其人前,今八葉中普賢異此,不乘象不持鈴杵,金剛薩埵名普賢時持鈴杵也。」又第一金剛手院之中尊金剛薩埵也。白肉色,左手金剛拳,右手持五[月*古]金剛杵,密號曰真如金剛。見胎曼陀羅大鈔二。已上二菩薩為門眷屬之普賢也。其大眷屬之普賢,是第二之文殊院普賢菩薩是也,侍中尊文殊之左脅,以三鈷杵為三昧耶形,密號曰示現金剛。秘藏記末曰:「大聖普賢菩薩,肉色,青蓮華上有三股折羅。」胎藏曼荼羅大鈔四曰:「乘白象,兩手合掌,華嚴法華等所明普賢也。又當界八葉中普賢,頭戴五佛寶冠,左手執蓮華,上有劍,右手伸掌,屈地水向上也。今當院普賢,頭無寶冠,如秘藏記。」又依密教三輪身則大日為自性輪身,普賢為正法輪身,步擲明王或六足尊明王為教令輪身(仁王經儀軌意)。依二輪身則大日,普賢皆為自性輪身,步擲六足尊為教令輪身(秘藏記)。見五大明王條。
參照:金剛薩埵
參照:文殊
參照:五大明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賢菩薩定意經
【經名】等月菩薩所問三昧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賢金剛薩埵略瑜伽念誦儀軌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明修普賢三昧成普賢之身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率覩婆法界普賢一字心密言
【真言】稱之一字。見瑜祇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金剛頂瑜伽他化自在天理趣會普賢修行念誦儀軌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說普賢菩薩之念誦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賢三昧耶印明
【真言】兩手外縛,竪二中指相合也。真言曰:唵(歸命)三昧耶(平等)薩怛鍐(入我我入)見真言句義鈔中。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經名】四十卷,華嚴經之具名。但常為四十卷中最末一卷之別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普賢
【菩薩】普賢菩薩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廣普賢所說經
【經名】一卷,唐實叉難陀譯。普賢菩薩說見佛之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萬普賢
【雜名】謂為十萬之普賢菩薩。普賢者,華嚴經中慈悲門之菩薩也。見普賢條。
參照:普賢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佛後普賢
【術語】已成佛後,更修利他教化之菩薩行也。又證得佛果後,遵普賢菩薩之德而修化益眾生之行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賢十願
【名數】四十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曰:「應修十種廣大行願。何等為十?一者敬禮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能。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賢菩薩行願讚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四十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中最後偈文之異譯,後有速疾滿普賢行願陀羅尼一咒。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自在菩薩說普賢陀羅尼經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佛在靈鷲山,觀音菩薩說一根本咒與一結界咒與一奉請咒。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賢延命
【菩薩】普賢菩薩有延命之德,向普賢菩薩祈禱延命之法,謂之普賢延命。凡延名之修法有二種:一普賢延命,二延命菩薩,延命菩薩即金剛薩埵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賢三昧耶印真言
【雜名】密教所傳普賢菩薩之印與真言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賢行者
【雜名】修普賢三昧之人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一切如來普賢摩訶菩提薩埵三昧耶
【術語】大日如來東方金剛手菩薩出生之三昧耶也。見略出經註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賢如來
【佛名】在金剛界或以名果上之大日如來,或以名因位之普賢菩薩。名大日者,依於大日普賢證成善願行之義。名為普賢如來又名普賢法身。若依主伴互具之義,則三十七尊總稱為普賢如來也。日本安然之瑜祇經疏,依於此義而總稱三十七尊為普賢如來。瑜祇經曰:「金剛界普賢如來。」同疏曰:「三十七尊,皆名普賢。」略出經四曰:「普賢法身。徧一切無始無終無生滅。」菩提心論曰:「其圓明則普賢身也,亦是普賢心也,與十方諸佛同之。亦乃三世修行,證有前後,及達悟已,無去來今。」同初心鈔下曰:「普賢身心者,約之可指大日身心,大日名大普賢故。」又名普賢者,為示大日如來久已成道,為諸眾生今始成道,又因中有果,故因中說果,稱普賢之身為如來。金剛頂經疏一曰:「婆伽梵大菩提心,普賢大菩薩。」同疏三曰:「婆伽梵者果號也。大菩提心大菩薩者是即因號,今以果號號因種者,為顯毘盧遮那雖久成道為諸眾生示適今證,故號因位,又云因必有果故以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