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修禪六妙門
【術語】六妙法門之異名,佛祖統紀名為不定止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延壽妙門陀羅尼經
【經名】佛說延壽妙門陀羅尼經。一卷,宋法賢譯。佛在菩提道場時,因金剛手菩薩之請而說延壽之妙咒。護命法門神咒經,善方便陀羅尼經,金剛秘密善門陀羅尼經,皆同本。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妙門
【術語】殊妙之法門也。唐華嚴經一曰:「普應群情闡妙門。」
涅槃為妙,入妙之門曰妙門。台家所立之六妙門是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六妙門
【名數】一數息門,善調身息,數息自一至十,以攝亂心。是為入定之要。故以數息為妙門。二隨門,細心依息,知入知出,謂為隨息。若強存數,則有起念之失,故宜放數息而修隨息。入時知入,出時知出,長短冷暖皆悉知之。由是諸禪自發,以隨為妙門也。三止門,息心靜慮名之為止,行者雖依隨息而心安明淨,然若心依於隨,則有起想之亂,故宜捨隨而修止。凝心寂慮,心無波動,則諸禪定將自開發,是以止為門也。四觀門,分別權析之心,名為觀,行者雖因止而證諸禪定,然解慧未發,無明之心,味著諸定。故宜觀心分明,知五陰之虛誑,破四顛倒及我等之十六知見。顛倒既無,則無漏之方便因此開發。故以觀為門。五還門,轉心返照,名為還。行者雖修觀照,然若計我能觀照而破顛倒,則為計我之惑,反與外道同,故當轉心而反照能觀之心。若知能觀之心,虛誑無實,即附觀執我之倒自亡,而無漏之方便智,自然而朗,故以還為門。六淨門,心無所依,妄波不起,名為淨。行者修還時,雖能破能觀之倒心。然未發真明之無漏智,由住於無能所,即是一箇受念,故使心智穢濁。若覺知之已,不住不著,泯然清淨,則真明因此開發,即斷三界之結,證三乘之道。是以淨為門也。此六通稱為妙門者,以其次第相通,而至於真妙之涅槃故也。見六妙法門,法界次第上之下。
參照:外道
【名數】入真理之涅槃有六門。見妙門條。
參照: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