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空如來藏
【術語】如來藏者,真如之德名。真如之體性畢竟空寂,不止一切染淨之法,如明鏡內無一實質,故謂為空。非謂真如之體是無也。大乘止觀一曰:「此心性,雖復緣起建立生死涅槃違順等法,而復心體平等,妙絕染淨之相。非直心體自性平等,所起染淨等法,亦復性自非有。」起信論義記中本曰:「言如實空者,此以如實之中空無妄染故。云如實空,非謂如實自空。」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如來藏緣起
【術語】同於真如緣起。
參照:真如緣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不空如來藏
【術語】二如來藏之一。亦云不空真如。如來藏,即真如之性,具足一切之萬德,德無不備,法無不現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如來藏經十喻
【名數】為顯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性而說九喻,合所喻之法稱為十喻:一萎花中之佛,二巖樹之蜂蜜,三[禾*會]中之秔梁,四不淨處之金,五貧家之寶藏,六菴羅果之種,七弊物中之金像,八貧女之貴胎,九模中之金像。見大方等如來藏經,名義集五。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二如來藏
【名數】一空如來藏,二不空如來藏。
【名數】見如來藏條。
參照:如來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如來藏經
【經名】具名大方等如來藏經,一卷,東晉佛陀跋陀羅譯。舉九喻而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如來藏
【術語】真如在煩惱中,謂之如來藏,真如出煩惱。謂之法身。依佛性論如來藏品,藏有三義:(一)所攝之義,真如立於眾生之位則含和合不和合之二門,為和合門者生一切之染法,為不和合門者,生一切之淨法,一切染淨之法,皆攝於如來之性,即真如,故云如來藏。易言之則真如攝一切法。如來藏一切法也。楞伽經四曰:「如來之藏,是善不善因,能徧興造一切眾生。」勝鬘寶窟下本曰:「一切眾生無有出如如境者,並為如如所攝故名藏也。則眾生為如來所攝也,是如來藏眾生。」起信論義記上曰:「如來藏心,含和合不和合二門,以其在於眾生位故,若在佛地則無和合義。」(二)隱覆之義,真如在煩惱中時,為煩惱隱覆如來之性德,而不使顯現,故名如來藏,是眾生之煩惱藏如來也。勝鬘經曰:「無量煩惱藏所纏如來藏。」又曰:「如是如來,法身不離煩惱藏,名如來藏。」理趣般若經曰:「一切有情皆如來藏。」同述贊下曰:「此真性正實如來藏在纏中名如來藏,一切眾生皆有真理故。」勝鬘寶窟下本曰:「如來性住在道前為煩惱隱覆,眾生不見,故名為藏,是眾生藏如來也。」(三)能攝之義,真如在煩惱中。含攝如來一切果地之功德,故名如來藏。占察經下曰:「復次彼心名如來藏,所謂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無漏清淨之業。」起信論曰:「如來藏,具足無量性功德故。」述讚下曰:「藏謂庫藏,諸佛所有一切功德皆在其中名如來藏,現行功德未能起,故不名法身。」起信論義記下本曰:「隱時能出生如來,名如來藏(能攝故出生也),顯時為萬德依止,名為法身。」梵Tathāgatagarbha。
如來所說之一切經藏也。增一阿含經序品曰:「其有專心受持增一,便為總持如來藏,正使今身不盡結,後生便得高才智。」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如來藏性
【術語】一切眾生之性隱藏如來之功德,謂之如來藏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如來藏心
【術語】真如心之異名也。見真如心條。
參照:真如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等如來藏經
【經名】一卷,東晉佛陀跋陀羅譯。與大方廣如來藏經同本先出。
參照:大方廣如來藏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廣如來藏經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舉種種譬喻,說如來藏之義,如來藏者眾生煩惱之中具如來法身之德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如來藏論
【書名】大乘法界無差別論之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