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bookname=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author=丁福保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六大藥叉將
【名數】一達哩底囉瑟吒大將。二禁毘嚕大將。三嚩日嚕大將。四迦尾嚕大將。五彌覩吒大將。六哆怒毘大將。七阿儞嚕大將。八娑儞嚕大將。九印捺嚕大將。十波夷嚕大將。十一摩尾嚕大將。十二嬌尾嚕大將。十三真特嚕大將。十四嚩吒徒嚕大將。十五尾迦嚕大將。十六俱吠嚕大將。如是十六大將各有七千眷屬。見陀羅尼集經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比丘三千威儀
【書名】二卷,後漢安世高譯。說比丘之威儀行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種廣大智
【名數】一,知一切眾生心行智。二,知一切眾生業報智。三,知一切佛法智。四,知一切佛法深密理趣智。五,知一切陀羅尼門智。六,知一切文字辯才智。七,知一切眾生語言音聲辭辯善巧智。八,於一切世界中普現其身智。九,於一切眾會中普現影像智。十,於一切受生處中具一切智。見唐華嚴經四十九。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經卷
【譬喻】指心也。諸方門人參問語錄曰:「心為大經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六大賊
【譬喻】見六賊條。
參照:六賊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善地法
【術語】謂俱舍之心所法四十六中,信等善心所十個也,以是與一切之善心相應俱起故也。一切之善心,名為大善地。此十個心所,為彼大善地所有之法。故曰大善地法。一信,二勤,三行捨,四慚,五愧,六無貪,七無瞋,八不害,九輕安,十不放逸。見俱舍論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方大將
【名數】北方散脂大將。東方樂欲大將。南方檀帝大將,西方善現大將是也。四將各有五百眷屬。率二十八部之鬼神。守護佛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大教法
【名數】見四種墨印條。
參照:四種墨印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十七尊四大輪
【名數】金剛頂十八會之第一教王會有四大輪:一、金剛界輪,三十七尊皆持金剛之印。二、降三世教令輪,三十七尊皆持降三世之印。三、徧調伏法輪,三十七尊皆持觀世音之印。四、一切義成就輪,三十七尊皆持虛空藏之印。見瑜祇經疏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寂定
【術語】或曰大寂室三昧。或曰大寂靜妙三摩地。如來所入之禪定也。離一切散動,究竟寂靜。謂之大寂。梵語曰三昧或三摩地,譯為定。如來會曰:「世尊今日入大寂定,行如來行。」舊譯仁王經上曰:「初年月八日,方坐十地入大寂室三昧。」新譯仁王經上曰:「爾時世尊,初年月八日,入大寂靜妙三摩地。」涅槃經三十曰:「我於此間娑羅雙樹入大寂定,大寂定者名大涅槃。」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六大觀
【名數】在顯教,觀六大之空不淨也。在密教,觀六大之圓融無礙也。嘉祥仁王經五曰:「作六大觀,四大空識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悲觀世音菩薩讚
【書名】大明太宗皇帝御製。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回心向大
【術語】又云回小向大。謂不定性之人,回轉聲聞緣覺之小乘根性而趣向大乘之佛道。如舍利弗,目蓮,本二乘人,皆於法華經會坐回心向大而入於菩薩位也。菩提心論曰:「若不定性者,無論劫限,遇緣便回心向大,從化城立以為超三界,謂信佛故。乃蒙諸佛菩薩加持力,而以方便遂發大心,乃從初十信下徧歷諸位,經三無數劫難行苦行,然得成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家大乘
【名數】見大乘條。
參照:大乘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宗大乘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妙經
【經名】大妙金剛大甘露軍拏利焰鬘熾盛佛頂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施主
【術語】於一切之人行大施者。無量壽經上曰:「我於無量劫不為大施主,普濟諸貧窮,誓不成正覺。」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事
【術語】見大事因緣條。
參照:大事因緣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仙
【雜名】Maharṣi,行道而求長生之人名為仙,佛子為仙中之極尊,故稱為大仙。涅槃經稱佛為大仙,仁王經,稱緣覺為大仙,涅槃經二曰:「大仙入涅槃,佛日墜於地。」仁王經上曰:「大仙緣覺。」探玄記四曰:「涅槃中名佛,為大仙也。」祖庭事苑二曰:「漢明帝問摩騰法師:佛道中亦有仙號不?曰:仙者並修梵行多諸技術,是以為世所尚。佛初成道坐於菩提樹下,世人未識是佛,光明顯照。咸言摩訶大仙未曾有也!舍利弗目連等坐臥空中神化自在,各相讀言此是大仙弟子也!佛以隨機應現仙號生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羅漢
【術語】大阿羅漢之略。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
【術語】Manāyāna,梵語摩訶衍,譯言大乘。大者對小之稱,乘以運載為義,以名教法,即大教也。使求灰身滅智空寂之涅槃之教。謂之小乘。此中有聲聞緣覺之別,使開一切智之教,為大乘。此中有一乘三乘之別。法華經譬喻品曰:「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勤修精進,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無師智、如來知見、力、無所畏,愍念安樂無量眾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是名大乘,菩薩求此乘故名為摩訶薩。」十二門論曰:「摩訶衍者,於二乘為上故名大乘。諸佛最大,是乘能至故名為大,諸佛大人乘是乘故名為大。又能滅除眾生大苦與大利益事故名為大。又觀世音、得大勢、文殊師利、彌勒菩薩等是諸大士之所乘故名為大。又以此乘能盡一切諸法邊底故名為大。又如般若經中佛自說摩訶衍義無量無邊。以是因緣故名為大。」寶積經二十八曰:「諸佛如來正真正覺所行之道,彼乘名為大乘、名為上乘、名為妙乘、名為勝乘、無上乘、無上上乘、無等乘、不惡乘、無等等乘。」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金毘羅大將
【神名】十二神將之一。見金毘羅神條。
參照:金毘羅神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信
【術語】信佛而不疑。謂為信。信心之功德廣大。故曰大。又此信心即為佛心。故曰大。教行信證二曰:「謹案往相迴向有大行有大信。」同三本曰:「大信心者則是長生不死之神方,忻淨厭穢之妙術。(中略)極速圓融之白道,真如一實之信海也,斯心即是出於念佛往生之願。」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通和尚
【人名】五祖宏忍大師弟子神秀上座之謚號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願業力
【術語】大願力與大業力也。阿彌陀佛思惟五劫而建立之四十八願為大願,積累兆載永劫之六度萬行為大業。觀經玄義分曰:「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灌頂神咒經
【經名】灌頂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廣三戒經
【經名】三卷,北涼曇無讖譯。與大寶積經三律會第一同本異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伐折羅大將
【天名】藥師經所說十三神將之一。譯曰金剛大將。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因陀羅觀
【術語】黃色方形之金剛輪,即地輪,謂之大因陀羅輪。於此中觀阿字,謂之大因陀羅觀。大日經疏十一曰:「言大因陀羅觀者,謂於金輪中觀故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劫
【術語】謂成住壞空之四期為一周。為八十增減之時量。舊譯稱之為四中劫。新譯稱之為八十中劫。見劫條。
參照: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明度無極經
【經名】大明度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妙吉祥最勝根本大教經
【經名】三卷,趙宋法賢譯。說持誦燄鬘德迦明王真言之儀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利
【術語】廣大之利益。無量壽經下曰:「當知此人為得大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安鎮法
【修法】營造宮禁時,以不動明王為本尊之修法也。為台密之大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灌頂
【修法】頂上灌五瓶誓水之聖式也,或為結緣,或為傳密法,而行之。是洗除罪惡注入功德之意也。見灌頂條。
參照:灌頂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召
【雜名】西藏新志中曰:「大召在拉薩之大召內,名曰老木郎,唐時所建,樓高四層。上有金殿五座,宏敞莊麗,中殿供大佛,名覺釋迦摩尼。自中國隨唐文成公主至西藏者,年甫十二,在西域成聖。或謂請鑄於中國者,左廊有唐文成公主及西藏王贊普(特勒德蘇隆贊),並巴布國王女像(贊普之前妻),其內神佛數以萬計,皆用大銅釭滿貯黃油以點燈。惟文成公主前,不點黃油燈。樓頂東南隅之金殿,內有百喇末殿,神名百喇末,係文成公主成聖之神。神靈顯赫,人民敬畏。(中略)殿門外前廊壁上,繪唐三藏師徒四人之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化
【術語】謂佛陀一代之教化也。法華玄義十曰:「說教之網格,大化之筌罤。」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僧
【術語】對於沙彌而稱比丘曰大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尼大師
【雜名】尊尼而稱為大師者,支那多其例。見象器箋五。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體大
【術語】三大之一。一切眾生之心性,唯一絕待,不生不滅,真實如常為體,周徧法界而無限量為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義渡
【地名】黃檗運禪師之江西鄉里。有江渡。名福清渡。黃檗於此為母為一子出家九族生天之秉炬。自此改名大義渡。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安樂不空金剛真實菩薩
【菩薩】與大樂金剛薩埵同。坐於胎藏界曼荼羅徧知院之最南。梵名摩訶縛曰羅母伽三昧耶薩怛縛。譯言金剛不空真實菩薩。密號稱為真實金剛。即普賢延命菩薩也。
參照:大樂金剛薩埵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六大黑
【名數】佛像圖彙三,謂一、比丘大黑,其本地大摩尼珠,為如來之標幟,僧形之大黑也(偽經之大黑天神圓滿陀羅尼經有本地之記)。二、摩訶迦羅大黑女,為大黑之后。三、王子迦羅大黑,為大黑之王子。四、真陀大黑,為施福之標幟,而持真陀摩尼。五、夜叉大黑,為降魔夜叉之標幟,而持金剛輪。六、摩迦羅大黑,即本體之摩訶迦羅,負囊持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嚫
【術語】Dakṣiṇā,又作噠嚫,檀嚫等。見達嚫條。
參照:達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金剛輪印明
【印相】加持虛空而結來徧一切大曼荼羅界之印與明也,易言之,即成護行者,身心之結界輪壇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地
【術語】見道已上之菩薩,分為十地,高地之位,謂之大地。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不善地法
【術語】於一切不善心相伴而起之二種心所法也,一無慚,二無愧。見俱舍論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咒
【術語】諸尊之咒有大咒小咒心咒三種。咒語最多者為大咒,大中之略為小咒,小咒之略為心咒。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阿修羅居大海邊
【雜語】法華文句五曰:「阿修羅有二種:鬼道攝者居大海邊,畜生道攝者居大海底。」智度論十曰:「阿修羅,惡心鬥諍,而不破戒,大修施福,生在大海邊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悲心陀羅尼
【經名】千手陀羅尼之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命
【術語】死生為大於運命者。故曰大命。無量壽經下曰:「大命將終,悔懼交至。」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海十相
【名數】華嚴經疏四十四曰:「華嚴經中以大海十相,譬十地菩薩修行:一次第漸深,二不受死屍,三餘水入失本名,四普同一味,五無量珍寶,六無能至底,七廣大無量,八大身所居,九潮不過限,十普受大雨。」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寒林難拏陀羅尼經
【經名】一卷,趙宋法賢譯,羅睺羅於寒林中多為鬼惱。佛為說難拏陀羅尼。難拏者歡喜之義,言此陀羅尼有安樂歡喜之功德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寶
【術語】以法為大寶也。法華經信解品曰:「法王大寶自然而至。」又以菩薩為大寶也。法華經譬喻品曰:「何故名曰大寶莊嚴?其國中以菩薩為大寶故。」又護摩壇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
【經名】七卷,宋法賢譯。大樂金剛為金剛薩埵之異名。有二十五品。說儀軌及實理。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寺
【雜名】梵語,摩訶毘訶羅Mahāvihāra,玄應音義十六曰:「梵言毘訶羅,此云遊諸僧遊履處也。舊本以寺代之,寺之言司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孔雀咒王經
【經名】三卷,唐義淨譯。亦同前經。華梵之音聲稍別。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可大師
【人名】東土之二祖慧可大師也。六祖壇經序曰:「西傳四七,至菩提達磨,東來此土,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有可大師者,首於言下悟入,末上三拜,得髓受衣。」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番大悲神咒
【經名】一卷,純梵語之大悲咒也,番者西蕃之義,即西域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士
【術語】菩薩之通稱也,或以名聲聞及佛。士者凡夫之通稱,簡別於凡夫而稱為大。又,士者事也,為自利利他之大事者,謂之大士。韓詩外傳曰:「孔子與子路子貢顏淵言志,謂子路曰:勇士哉!謂子貢曰:辨士哉!謂顏淵曰:大士哉!」管子法法篇曰:「務物之人,無大士焉。」大士文本出儒傳。法華文句記二曰:「大士者,大論稱菩薩為大士,亦曰開士。士謂士夫,凡人之通稱。以大開簡別故曰大等。」四教儀集解上曰:「大士者,大非小也。士事也,運心廣大能建佛事故云大士,亦名上士。瑜伽論云:無自利利他行者名下士,有自利無利他名中士,具自他行名上士。大論以菩薩名大士亦開士,普賢觀以聲聞菩薩為大士,金光明以佛為大士,諸文不同。」釋門正統四曰:「宋神宗宣和元年,詔改釋氏為金仙,菩薩為大士,僧為德士。」梵Mahāsattva。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壇
【術語】對於灌頂壇護摩壇等而名本尊壇曰大壇。寂然護摩以奢字為字體,以此字本性為寂義之故。大疏八曰:「若行者住奢字門而觀諸供常寂然,疑悔永盡蓋障淨除,即是寂然護摩之本意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瑜伽大教王
【菩薩】稱金剛界之諸經。大教王經上曰:「我今歸命禮,瑜伽大教王,開演一佛乘,如來三密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藥師八大菩薩
【菩薩】藥師經曰:「以此善根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佛所,聽聞正法。而未定者,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有八菩薩乘神通來示其道路,即於彼界種種雜色眾寶華中自然化生。」經中不舉八菩薩之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昧耶經般若波羅蜜多理趣釋
【書名】一卷,不空譯。說本經字句一一理趣表法之義門。常略稱曰理趣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姊
【術語】優婆夷之通稱。涅槃經一曰:「汝等諸姊,諦觀諦觀。」行事鈔下三之四曰:「善見云:喚婢為大姊,不得云婢。」同資持記曰:「既已出家則非所屬,故加美飾不復本名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夢
【譬喻】譬生死之境界也。往生論註上曰:「長寢大夢莫知悕出。」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天
【人名】摩訶提婆Mahādeva,譯曰大天,比丘名。出於佛滅後百年,於大眾部中出家,小乘部中初創異見,更稱為大眾部。先是雖有上座大眾二部之名,但結集之場處不同,其宗義實為一昧,至此而上座大眾初生宗義上之區別也。時國王阿輸迦黨於大天,欲悉殺上座部之聖僧,故彼等去而往迦濕彌羅國云。西域記三曰:「摩竭陀國無憂王,以如來涅槃之後,第一百年命世君臨,威被殊俗,深信三寶,愛育四生。時有五百羅漢僧,五百凡夫僧,王所敬仰供養無差。有凡夫僧摩訶提婆,唐言大天,闊達多智,幽求名實。潭思作論,理違聖教。凡有聞知,群從異議。無憂王不識凡聖,同情所好,黨授所親。召集僧德赴殑伽河欲沈深流,總從誅戮。時諸羅漢既逼命難,咸運神通,凌虛履空。來至此國,山棲谷隱。」宗輪論述記曰:「昔末土羅國,有一商主,少聘妻室,生一男子,顏容端正,字曰大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夜
【儀式】又曰迨夜,宿夜。荼毘日之前夜也。如女之婚嫁無再反之理。謂為大歸。惟此一夜,明日出不再歸。故曰大夜。世稱忌辰之前夜曰大夜。謂為迨夜者誤也。見象器箋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神咒經
【經名】一卷,唐寶思惟譯。大梵天王請佛乞說咒。佛為說根本咒一與隨咒六,及其功德,並說書寫結壇之法。與不空譯一卷之隨求經同本。隨求即得大自在,以陀羅尼之功德而名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師
【術語】佛之尊號。瑜伽論曰:「能善教誡聲聞弟子,一切應作不應作事故名大師。又能化導無量眾生令苦寂滅故名大師。又為摧滅邪穢外道世間出世間故名大師。」資持記上一之一曰:「大師者所謂天人之師即十號之一。以道訓人故彰斯目。然以師通凡聖加大簡之,是則三界獨尊九道依學,唯佛師聖得此嘉號,自餘凡鄙安可僭稱。」四教儀集註上曰:「大師者群生模範。」
【職位】僧史略下曰:「唐懿宗威通十一年十一月左街雲顥賜為三慧大師,右街僧徹賜為淨光大師,可孚賜為法智大師,重謙賜為青蓮大師。是其始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德
【術語】梵云婆檀陀Bhadanta,原為稱佛之名。在律中則為比丘之稱。唐時有臨壇大德之稱。是勅任者。釋氏要覽上曰:「智度論云:梵語波檀陀,秦言大德。」毘奈耶雜事十九曰:「年少苾芻應喚老者為大德,老喚少年為具壽,若不爾者得越法罪。」僧史略下曰:「德號之具其來遠矣!魏秦之世翻譯律本羯磨文中族曰大德僧。(中略)諸傳紀私呼僧中賢彥多曰大德,非國朝所輔也。(中略)大曆六年辛亥年,四月五日,勅京城僧尼臨壇大德各置十人,以為常式。有闕即填,此帶臨壇而有大德二字,及官補德號之始也。憲宗朝端甫為引駕大德,此帶引駕為目。宣宗大中四年六月降誕日,內殿禪大德辯肇二人,此帶禪學得名。」四分戒本序曰:「諸世尊大德,為我說是事。」戒疏一上曰:「七佛非一曰諸,宇宙無上曰世尊,行滿位高曰大德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念
【修法】大聲念佛也。大集日藏經念佛三昧品曰:「於寂靜處莊嚴道場,正念結跏。或行或坐,念佛身相無使亂心,更莫他緣念其餘事。或一日夜或七日夜,不作餘業,至心念佛,乃至見佛,小念見小大念見大。」群疑論七曰:「大念者大聲稱佛也,小念者小聲稱佛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水火
【術語】大三災中之水災火災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水災
【術語】大三災之一。於壞劫之末,下自無間地獄,上至色界二禪天,悉以洪水破壞之大災也。見三災條。
參照:三災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林精舍
【寺名】大竹林精舍之略稱。見竹林精舍條。
參照:竹林精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拏
【人名】須大拏之略。太子名。見須大拏條。
參照:須大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絕大
【術語】大之至極,言更無比此大者。止觀三曰:「絕大不可思議。」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己
【雜語】自己對於五夏以上之同侶長者,所呼之尊稱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伽藍
【雜名】伽藍者寺院之梵語,大者對於小伽藍而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智慧門
【術語】對於大慈悲門之稱。大智大悲佛所具之二德也。門有差別之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戒
【術語】大小乘之具足戒,對於五戒,十戒等。謂之大。又,大乘戒之通名,以與小乘戒區別。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我
【術語】我者自在之義。凡夫雖認自己之身心為我。然身心無一自在者,思為我者。惟迷倒之見耳。無我之實也。悟此理即為小乘之知見。然彼但知無凡夫之倒我小我,更不知佛之有真我有大我。佛所證之涅槃,真我也,大我也,佛得八自在,離一切之繫累,於萬法自在,以之為涅槃之大我。涅槃經一部之所明是也。涅槃經二十三曰:「有大我故名大涅槃。」大日經一曰:「汝獲無等利,位同大我。」同疏五曰:「大我謂諸如來成就八自在我,於法得自在者。」同十六曰:「大我者佛之別名也。」同十七曰:「大我者即是如來。」同一曰:「今復約真我明心實相,此宗辨義即以心為如來應正等覺,所謂內心大我也。」吽字義曰:「唯有大日如來,於無我中得大我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婆羅門
【術語】婆羅門為四姓之上首,譯為淨行種。捨世染而專修淨行之種族也。佛非婆羅門種。而為大淨行者,亦稱為大婆羅門。涅槃經十八曰:「如來名大沙門大婆羅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佛境界分
【經名】一卷,唐提雲般若譯。與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同本異譯。
參照: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密六大
【雜語】地水火者身密,風空者語密,識者意密。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道心
【術語】梵語菩薩摩訶薩,譯言大道心。求大道之心也。法華文句二曰:「若具存應言菩提薩埵摩訶薩埵,什師嫌煩,略提埵二字。菩提此言道,薩埵此言心,摩訶此言大,此諸人等皆求廣博大道。又成熟眾生故,道心大道心之氣類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悲
【術語】救他人苦之心謂之悲。佛菩薩之悲心廣大,故曰大悲。涅槃經十一曰:「三世諸世尊,大悲為根本。(中略)若無大悲者是則不名佛。」大日經一曰:「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悟
【術語】破無始之迷妄,開真實之知見者。觀無量壽經曰:「廓然大悟,得無生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船師
【譬喻】佛之德號。以能導眾生,渡生死海故也。涅槃經二十一曰:「汝今欲度生死大河,我能為汝作大船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等無想經
【經名】別名,大方等大雲經,六卷,北涼曇無讖譯。有大雲密藏菩薩使諸問雲興,讚許而說種種不可思議解脫之法門,有三十七品。最後,南方諸天子來問經名。佛答三名,一大雲,二大般涅槃。三無想,并授記末法中之事。其第三十六品說祈雨之神咒。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實大乘教
【術語】不帶權方便之大乘教也。言天台,華嚴,真言,禪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羯磨印
【印相】五股印之稱。瑜祇經曰:「決誦一字明,結大羯磨印。」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愚
【人名】洪州高安大愚禪師嗣於歸宗。歸宗嗣於馬祖。大愚山號。見傳燈錄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意
【術語】講經論。初大意,次題號,次入文解釋,分三段為例。大意者,論一部始終之綱要也。止觀一曰:「大意囊括始終冠戴初後。」說法明眼論曰:「若供養經律論等,必應有大意釋名科文三段。」同鈔上曰:「大意者,未入文前懸談教起因由一部綱要,釋名者次解名題也。科文者正入正文分三分科等。」
【人名】見大意經項。
參照:大意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空大
【術語】五大之一。虛空之體性廣大,周徧於一切處,故曰空大。楞嚴經三曰:「若此虛空,性圓周徧,本不動搖。當知現前地水火風,均名五大,性真圓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慧
【菩薩】Mahāmati,梵名摩訶摩底。菩薩名。於楞伽經會座為一會之上首,是對揚主也。佛地論一曰:「問答決擇無窮盡,故名為大慧。」
【人名】禪師名。宋杭州徑山之佛日禪師,名宗杲,法嗣佛於果圜悟禪師,高宗紹興十七年詔使住徑山,以二十一年事竄梅州,二十八年詔使再住徑山,孝宗隆興元年八月十日,寂於徑山明月堂,壽七十五。賜謚普覺,塔曰寶光。孝宗居藩邸師事之,及即位賜號大慧禪師。有語錄三十卷,勅入大藏。見五燈會元十九。圜悟嘗著碧巖集,大慧燒之。碧巖種電鈔一曰:「此書已成,學者走知解者多矣。大慧為救此弊一炬炳之,所謂雲門一棒打殺之高懷也。」
唐之一行禪師謚大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慈
【術語】見大慈大悲條。
參照:大慈大悲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曼
【術語】大曼荼羅之略。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法身大士
【術語】見法身菩薩條。
參照:法身菩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
【經名】有同名異譯二經:一、三卷,為金剛界大曼荼羅廣大儀品之一品(此中分一二三),是正說金剛界曼荼羅之本經也。通常所說之金剛頂經,即指本經。一、二卷四品,設修習供養之方規。此乃儀軌也。皆為唐不空譯。然金剛頂之全本,有十萬偈十八會。其第一會名一切如來真實攝教王,有四大品:一名金剛界,二名降三世,三名徧調伏,四名一切義成就。此中不空所譯三卷之金剛頂經,止初之一品,後趙宋施護,全譯四大品,稱曰佛說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三昧大教王經,有三十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智
【術語】廣大之智慧。通達一切之事理者。法華經序品曰:「普入佛慧通達大智。」維摩經佛國品曰:「大智本行皆成就。」同慧遠疏曰:「言大智者是佛智也,佛慧深廣故名大智。」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波羅蜜
【術語】菩薩於第八地以上所修之十波羅蜜也。任運無功用之德稱為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本
【經名】天台稱淨土,三經中之無量壽經為大本。稱阿彌陀經為小本。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會
【術語】大法會也。為佛事而會多眾也。般舟讚曰:「一一大會隨人入。」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板
【物名】鳴板之大者。禪林庫司前之板曰大板。以其製比餘堂之板為大也。見象器箋十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文殊八大童子
【名數】八髻文殊之使者,一光網童子,二地慧童子,三無垢光童子,四不思慧童子,五召請童子,六髻設尼童子。七救護慧童子,八鄔波髻設尼童子。見胎曼大鈔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雲巖大悲
【公案】同雲巖問道吾手眼條。
參照:雲巖問道吾手眼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聖世尊
【術語】佛之尊號,佛為聖之極,世之尊。法華經藥草喻品曰:「大聖世尊於諸天人一切中而宣此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緣生論
【書名】一卷,唐不空譯。與上本同。實小乘之論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日
【佛名】見大日如來條。
參照:大日如來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慈生菩薩
【菩薩】胎藏界曼荼羅除蓋障院上第五位。主眾生自發生慈悲。又名大慈起,慈發生,慈愍慧。梵名昧怛利也。毘廋拏蘗多,譯言慈發生密號稱為慈念金剛。肉色。左手持無憂樹。右手於膝上仰掌,立開敷蓮。坐赤蓮上。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起信論
【書名】馬鳴菩薩造。有二譯。舊譯者為梁之真諦,一卷,新譯者為唐之實叉難陀,二卷。說如來藏緣起之理。本論可分為三分觀之。起首三頌為序分。從論下為正宗分。末後一頌,即是隨行所起大願,為流通分。茲將本論各家之著述列下。起信論一心二門大意一卷(陳智愷作),起信論義疏上卷(缺下卷隋曇延撰),起信論義疏四卷(隋慧遠撰),起信論同異略集二卷(唐見登集),起信論義記七卷(唐法藏撰),起信論別記一卷(唐法藏撰),起信論疏註四卷(唐法藏撰宗密註),起信論疏筆削記二十卷(宋子璿錄),起信論纂註二卷(明真界纂註),起信論捷要二卷(明正遠註),起信論續疏二卷(明通潤述疏),起信論疏略二卷(唐法藏造疏明德清纂略未刊),起信論直解二卷(明德清述),起信論裂網疏釋實叉難陀譯六卷(明智旭述),起信論疏記會閱卷首一卷(續法輯),起信論疏記會閱十卷(續法會編),起信論疏記六卷(新羅元曉疏并別記),起信論別記一卷(新羅元曉撰),起信論內義略探記一卷(新羅太賢作)。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大
【術語】地水火風之四大與空大也。空以無礙為性,以不障為用。勝論於九實中攝之,數論於二十五諦中之第五位有五大。佛教六大,七大中之前五大是也。大者以其周徧於一切之事物也。非情成於五大。有情則於此加識大。唯識述記一末謂數論言:「五大有說,我慢生五大五唯十法。五大者,謂地水火風空。別有一物名之為空,非空無為色界空等。五唯者,謂聲觸色味香,有說慢但生五唯,五唯生五大。」佛教中俱舍宗以空立為一種之顯色,收之於色境中。密教之空,有青色團形,為胎藏界大日法身之體。成實宗及諸大乘,皆以之為空無之法。
【名數】大日經所說,地水火風空也。數論勝論皆立之。別見五大條。
參照:五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白傘蓋佛母
【菩薩】此佛母尊有大威力,放光明,表覆蓋一切眾生,以大白傘為三昧耶形,故名大白傘蓋佛母。佛母者,諸佛之母之義也。大白傘蓋總持陀羅尼經曰:「於其空中華月輪上想白色唵字唵字放光,其光復迴,字種變成白傘金柄;柄上嚴唵字,其字放光復迴,字種變成白傘蓋佛母。一面二臂具三目,金剛跏趺而坐,右手作無怖畏印,左手執白傘當胸,嚴飾種種瓔珞,身色潔白,如雪山上日光明照,具喜悅相,顯無自性,應觀如鏡中像然。」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教
【術語】如來之教法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現證三昧耶
【術語】修秘密乘,現證法界體性智。謂之大乘現證。三昧耶者,本誓平等等之義也。金剛頂經上曰:「一切如來大乘現證三昧耶名一切如來心。」同疏曰:「修行秘密乘,現證本界體故名大乘現證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大字義
【術語】大日經二入真言品偈曰:「我覺本不生,出過語言道,諸道得解脫,遠離於因緣,知空等虛空。」此五句如其次第說五大之深義者也。其先本不生為字,地大之義,本不生不可得之意。吾心非青黃赤白方圓長短過去現在未來等,推求之此心既不可得,是諸法本不生之義也,二、出過語言道為字,水大之義,一切諸法言說不可得之意也。其故以諸法既為本有,則不可言生,亦不可言滅,不可言一,亦不可言異,乃至不可言斷,亦不可言常,離八違戲論,絕四句百非之言論,是為諸法言說不可得之實義,其出離戲論之言說者,水能洗濯物之德也。三、遠離於因緣為字,火大之義,一切諸法塵垢不可得之意也,其故以諸法之體性為六大,其體本為妙淨,何有塵垢,但其不淨者,迷情耳。是為諸法塵垢不可得之實義。其能焚燒塵垢者,火大之德也。四、諸道得解脫為字。風大之義,一切諸法因業不可得之意也,其故以諸法既為不生,則諸法為本來實有,無今始生者,故無因業。是為諸法因業不可得之實義,風大能破壞物之德也。五、知空等虛空為字,空大之義,而一切諸法等虛空不可得之意也。其故亦以諸法本來不生不滅,故其為空與虛空等。是不存一物,空大之德也。然明五字之觀,有遮情表德之二義。如上所解,觀其所不可得者。為其遮情。是方便也。若由表德之實義,則於此不可得之心,圓明而無一點之塵翳,又觀諸法萬德,圓融具足也。餘准之而可知。秘藏記末曰:「於五字觀觀不可得,其意如何?是遺迷之義,非至極義,觀圓明是至極義。」十緣生觀亦然。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樹
【譬喻】三草二木中之大樹。天台以別教之菩薩為大樹,法相以地上之菩薩為大樹,三論以八地以後之菩薩為大樹。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施菩薩
【菩薩】大施太子也。見大施太子條。
參照:大施太子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機
【術語】受持大乘法可到菩薩乘之機類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禪師
【職位】陳宣帝初賜南岳慧思以大禪師之號。見佛祖統紀南岳傳。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權
【術語】言佛菩薩之大聖權。化現異形也。法華玄義六曰:「摩耶是千佛之母,淨飯是千佛之父,羅睺羅千佛之子。諸聲聞等悉內秘外現,示眾有三毒實自淨佛土,諸親族等皆是大權法身上地,豈有凡夫能懷那羅延菩薩耶?」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梵
【天名】天神名,又觀音名,大梵深遠觀音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梅
【人名】馬祖大寂禪師法副明州大梅山之法常,初參大寂,問如何是佛?大寂云:即心是佛。師即大悟。唐貞元中居天台山,餘姚南七十里,梅子真舊隱居。大寂聞師住山,乃使一僧來問:和尚見馬師得什麼住於此山?師云:馬師向我教即心是佛,我即向這裏住。僧云:馬師近日佛法又別。師云:作摩生別?僧云: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師云:這老漢惑亂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祇管即心即佛。其僧迴,舉似馬祖。祖云:大眾,梅子熟也。自此學者漸臻,師之道彌顯。某年寂,壽八十八。傳燈錄七呼為梅子。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日經三句
【名數】大日經一曰:「佛言: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方便為究竟。」大日經一部以此三句為大宗。同疏一曰:「以此三句義中悉攝一切佛法。(中略)佛已開示淨菩提心,略明三句大宗竟。即統論一部始終。(中略)當知十方三世一切如來,種種因緣隨宜演說法,無非為此三句法門,究竟同歸,本無異轍。」此三句攝於金剛薩埵種子(吽)之一字。其故,以字體之字,為因之義,當於菩提為因之句,字之三昧點為行,當於大悲為根之句,(麼)字之大空點為究竟之果,當於方便究竟之句也。吽字義曰:「雖千經萬論亦不出此三句一字,其一字中所開因行果等準前思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根
【術語】大乘之機根。法華玄義一曰:「令大根從不融向於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通結緣
【術語】過去三千塵點劫昔,有大通智勝佛,說法華經。爾時有十六王子於佛入定後八萬四千劫間覆講法華經。今日逢釋迦出世,聞法華經之一切聲聞眾,其時已聞王子之說法而發心,結未來得度之緣者。是法華三周說法中因緣周之說法也。見法華經化城喻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生主
【人名】佛之姨母摩訶波闍婆提Mahāprajāpati,舊譯曰大愛道,新譯曰大生主。玄應音義二十五曰:「大生主,舊言摩訶波闍婆提,翻為大愛道者是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地四輪
【名數】一風輪。以有情之業力先於最下依止虛空,而生風輪,其廣無數,厚有十六億踰繕那。如是風輪,其體堅密。假令有一大諾健那以金剛輪奮威擊之,金剛碎,而風輪無損。二水輪。又以有情之業力起大雲雨,澍於風物上成積水輪。如是水輪於未凝結之位,深有十一億二萬踰繕那。三金輪。有情之業力,起別風搏擊此水上結為金,如熟乳之凝結為膜。故減水輪而厚八億,其餘轉成金輪,厚有三億二萬,與水金二輪之廣相等,其經十二億三千四百半。已上為俱舍論世間品所說。於此加所依之虛空輪,稱為四輪。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悲菩薩
【菩薩】觀音菩薩也。大悲之名,雖通於諸佛諸菩薩,而此菩薩為慈悲門之主。故特以名之。請觀音經曰:「亦聞大悲觀世音誦持此咒離諸惡。」觀經定善義曰:「因大悲菩薩入開華三昧疑障乃除。」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日金輪覺勝印明
【印相】時處儀軌曰:「智拳印者,所謂中小名之三指握拇指,柱頭指大背,金剛拳乃成。右拳握左頭指一節,面當於心,是名智拳印。當誦此密言:勃嚕唵,三密纔相應,則自身同本尊,能徧入佛智,成佛猶不難。獲智壽力年,得一切徧行,現證大菩提,故名覺勝印。」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黑天供相應物
【術語】一以白米為相應物。如聖天供之浴油。念誦時以白米浴之,一咒為一度。相傳是大黑天為熾盛光佛頂舍利法之本源。故以白米為舍利之當體,最相應也。二以鹽為最上之供物。常供鹽一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弘經大士
【雜名】謂於佛經造論釋而弘通之之龍樹天親等諸菩薩也。正信偈曰:「弘經大士宗師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法
【術語】大乘深妙之法,度人廣者。法華經序品曰:「今佛世尊欲說大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般涅槃經後分
【經名】又曰後分涅槃。二卷,唐若那跋陀羅譯。說涅槃之後佛現神變,及荼毘分舍利等。即大乘之大般涅槃經後分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熾盛光法
【修法】熾盛光佛頂尊之修法。日本叡山四個大法之一。見熾盛光條。
參照:熾盛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洲
【界名】大海中須彌山之四方有四大陸。謂之四大洲。俱舍論八曰:「四大洲者:一南瞻部洲、二東勝身洲、三西牛貨洲、四北俱盧洲。」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惡象
【譬喻】譬惡心之狂亂。涅槃經三十一曰:「心輕躁動轉難捉難調,馳騁奔逸如大惡象。」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海
【雜名】梵語摩訶三母捺羅娑誐羅Mahāsamudra-sāgara,見梵語雜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
【經名】又曰:大方廣佛華嚴經續入法界品,一卷,唐地婆訶羅譯。是本經入法界品中之一分自天主光天至有德童女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菩提
【術語】佛之菩提,對於聲聞緣覺之菩提,謂之大菩提。何則。二乘之無漏。為菩提而非大。佛之無漏慧。乃為菩提而大也。唯識論一曰:「由斷礙解所知障得大菩提。」法華論曰:「菩提有三種:一聲聞菩提,二緣覺菩提,三無上菩提。」無上菩提即佛果菩提也,今指之為佛菩提。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守護大千國土經
【經名】三卷,趙宋施護譯。佛在鷲峰山南面大樹林中,時毘耶離國有天變地妖,國土人民號哭,佛集大梵天王及諸天諸鬼神說守護大千世界之秘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王
【雜語】梵語,摩賀羅惹Mahārāja,見梵語雜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孔雀王
【明王】明王部之一尊。駕孔雀,故云孔雀明王。詳見孔雀明王條。
參照:孔雀明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千大千世界
【術語】須彌山為中心,七山八海交互繞之,更以鐵圍山為外郭,是曰一小世界,合此小世界一千為小千世界,合此小世界一千為中千世界,合此中千世界一千為大千世界。大千世界之數量為一○○○○○○○○○也。大千世界之上有三千者,示此大千世界,成自小千中千大千三種之千也。內容即一大千世界。以此一大千世界為一佛之化境。且此三千大千世界之廣,恰等於第四禪天,成壞必同時焉。見智度論七,佛地論六。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集法門經
【經名】二卷,趙宋施護譯。與長阿含經眾集經同本。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須大拏
【人名】見須達拏條。
參照:須達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般涅槃經疏
【書名】三十三卷,隋灌頂撰,唐湛然再治,及玄義二卷,隋灌頂撰。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日覺王
【佛名】大日如來也,覺王者如來之別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引駕大師
【人名】唐朝四大師之一。引迎天子車駕之役。太宗貞觀中。封智威為引駕大師。佛祖統紀七曰:「師在太宗朝,名德昇聞,召補朝散大夫,封四大師。」,「耆老相傳云:唐有四大師:謂引駕大師,護國大師,餘二闕聞。今詳考隋唐傳,但有引駕之名,其員有四。」僧史略下曰:「為引駕大德者,唯端甫稱之(唐憲宗時僧)。此必勅補,儻自號私署,安可稱之?此命近亦不聞矣。然則車駕巡幸還京,僧道必具旛幢螺鈸遠迎,僧錄道錄,騎馬引駕,而無敢自稱引駕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眾
【術語】梵語,摩訶僧伽Mahāsaṁgha,譯為大眾。多眾也,眾有三人四人之異義。見眾條。智度論曰:「大眾者,除佛餘一切賢聖。」法華經序品曰:「世尊在大眾,敷演深法義。」
參照:眾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佛母大孔雀明王經
【經名】三卷,唐不空譯。佛在祇園,莎底苾芻為眾破樵,為黑蛇所螫,不堪苦痛。阿難白佛求救,佛為說大孔雀明王神咒救之。前後有數譯,世間流通此本。見孔雀條附錄。
參照:孔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寂滅
【術語】大涅槃也。涅槃,一譯寂滅。圓覺經曰:「以輪迴心生輪迴見,入於如來語寂滅海終不能至。」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疏
【書名】華嚴宗謂清涼之八十華嚴經疏,真言宗謂一行之大日經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經名】一卷,唐實叉難陀譯。佛於菩提樹下成正覺時,十方之諸佛,現菩薩之形,為觀音普賢等,無量之菩薩,現聲聞之形,為舍利弗等。佛入三昧,名如來不思議境界。於諸相中現十方之佛剎,於諸好中現往昔之行門,於是德藏菩薩問普賢菩薩此三昧之名,普賢說其名義及證得此三昧之福德因緣。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界
【術語】攝僧之大者。謂定僧眾同一住同一為布薩之結界。如限一山一寺境內之結界是也。對於小界或戒場。而名為大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禪佛
【雜名】猶大禪師之德稱也。祖庭事苑曰:「禪宗有二大禪佛:一名景通嗣仰山,一名智通嗣歸宗常。」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種
【術語】地水火風也。此四者周徧於一切色法,故名大,能造色法,故名種。色香等一切物質,不能離此四大而生,故稱為大種。俱舍論一曰:「大種謂四界,即地水火風。」同頌疏曰:「三義釋大,一體寬廣故。謂四大種徧所造色,其體寬廣。(中略)一義釋種。與所造色為所依,故名為種。大即是種,故名大種。」正理論二曰:「虛空雖大不名種,餘有為法,雖是種而非大,此四種具兩義,故名為大種。」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佛頂大白傘蓋陀羅尼經
【經名】一卷,元沙囉巴譯。白傘佛頂尊之本經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空
【術語】對於小乘之偏空,而謂大乘究竟之空寂為大空。空亦為空。是為究竟之大空。即大乘之涅槃也。密教以阿字為此大空。證之謂為大空智。寶積經二十二曰:「廣大空寂名曰虛空,涅槃空寂亦復如是,為大空寂,無有主宰亦無我所,一切眾生沒入其中,無能攝取一毛端量,廣大空寂廣大無量名大涅槃。」入楞伽經三曰:「何者第一義聖智大空?謂自身內證聖智法空離諸邪見熏習之過,是為第一義聖智大空。」無盡燈論上曰:「後來重說般若法門,二乘三藏上下混雜,淘汰空法,所謂引小空歸大空。呵偏空而入圓空,破假空而達真空。」又,十八空中,無東西南北等方位之實體。謂為大空。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辯天
【天名】見大辯才天條。
參照:大辯才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臨濟大悟
【故事】臨濟問黃檗,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檗便打,如是三度。乃辭檗見大愚。愚問從甚麼處來?濟云:從黃檗來。愚云:黃檗有何言句?濟云:某甲三問佛法的大意,吃三度棒,不知有過無過?愚云:黃檗恁麼老婆為儞得徹困,更來問有過無過。濟言下大悟。見臨濟錄,會元十一,從容錄(八十六則)。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悲千手獄
【雜名】六觀音六道對配之偈中第一句。二中歷曰:「大悲千手獄。」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黃白大士
【天名】明星之異名。見明星條。
參照:明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集會正法經
【經名】五卷,趙宋施護譯。大集會正法,以本經所說之法得名。佛在靈山,為普勇菩薩說之。次折伏尼犍外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悲觀音
【菩薩】台家所立六觀音之一。千手觀音之異名。見千手觀音條。又,觀音之總名。
參照:千手觀音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頓證毘盧舍那法身字輪瑜伽儀軌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說四十二字之字輪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祖
【術語】師之師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妙吉祥菩薩所問大乘法螺經
【經名】一卷,趙宋法賢譯。大乘百福相經之略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根本大樂經
【經名】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雲請雨經
【經名】本名大雲經請雨品第四十六,一卷,宇文周闍那耶舍譯。請雨經四譯之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部大疏
【名數】見五大疏條。
參照:五大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思大
【人名】南岳尊者慧思,從陳帝受大禪師之號,因云思大。更尊而云思大禪師,或云思大和尚。佛祖統紀六曰:「帝可之,令隨師還山。將行,餞以殊禮,稱為大禪師。思大之名,蓋得於此。」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阿闍梨大曼荼羅灌頂儀軌
【經名】一卷,失譯。秘密部。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集經
【經名】具名大方等大集經。大方等為大乘經之通名。佛在欲色二界中間廣集十方之佛菩薩,說大乘之法,謂之大集經。前後諸師,各譯一部分,無全本。高麗藏本收諸師譯本為一部,有六十卷。其中前二十六卷及三十一卷至三十三卷之日密分三卷,北涼曇無讖譯,為諸譯中之大本。他藏本稱之為大方等大集經而別行之。其第二十七卷至三十卷之無盡意菩薩品四卷,為智嚴寶雲譯,別行本題曰:無盡意菩薩經。其三十四卷至四十五之日藏分十二卷,隋那連耶舍譯,別行本十卷稱為大乘大方等日藏經。其四十六卷至五十六卷之月藏分為十一卷,高齊那連提耶舍譯,別行本十卷,稱為大方等大集月藏經。其五十七五十八兩卷之須彌分二卷,同譯,別行本題曰大乘大集經。其五十九六十兩卷之十方菩薩品,後漢安世高譯,別行本題曰:佛說明度五十校計經。止觀輔行五曰:「彼經廣集十方諸佛諸大菩薩於欲色二界大空亭中,故云大集。」但大集之經名有二種:一以名於欲色二界中間集大眾而說之經,上所舉之諸經是也。一以名於隨處集大眾而說之經,大集經賢護分,大集經念佛三昧分等是也。梵Mahāsaṁghāta。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玄論
【書名】五卷,隋嘉祥寺之吉祥撰。第一二諦義,第二八不義,第三佛性義,第五一乘義,第六涅槃義,第七二智義,第八教迹義,第九論迹義,委曲盡三論宗之奧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勝金剛
【菩薩】又名大轉輪王。又名金剛手。大日所變之十二臂金剛薩埵也。是為大妙經所說之攝一切佛頂輪王,即金輪佛頂也。瑜祇經一切如來大勝金剛最勝真實三昧耶品曰:「爾時徧照薄伽梵,復現種種光明,於頂上放金剛威怒光明,照諸菩薩。金剛手等皆各默然(表果界之言語道斷),復現身手具十二臂,持智拳印。復持五峰、金剛、蓮華摩尼、羯磨、鉤、索、鎖、鈴、智劍、法輪十二大印,身住千葉大白蓮華,身色如日,五髻有光明,其光無主,徧照十方。面門微笑,即說大勝金剛頂最勝真實大三昧耶真言:唵摩訶(大),縛日羅(金剛),瑟抳灑(是云頂是大金剛頂),吽怛羅紇哩惡吽(是五佛種子)。說此明已,復說頌曰:十方淨妙國,三世及三界。最尊獨無比,此大轉輪王。能摧諸佛頂,能攝諸等覺。親近為眷屬,速成大悉地。若末法世人,長誦此真言。刀兵不能害,水火不能漂。蓮華金剛手,翼從為侍衛。若誦一百八,則能滅百劫罪。若誦一千徧,則能成滿意願。若誦一洛叉,則得大金剛身。若誦一俱胝,則得成徧照尊。千佛來守護,決定無疑。」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綱
【雜語】法門之大義,譬如網之綱,委細之教義譬如目。法華玄義十曰:「唯論如來說教大綱不委細網目。」同釋籤曰:「說法華唯在大綱不事網目。」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經
【經名】淨土三部中,二卷之佛說無量壽經,淨影,道綽,善導諸家,謂之大經。天台謂之大本。玄義分傳通記三曰:「大經者無量壽經,三經之中此經廣故,對餘二經名大經也。天台此經名大本,阿彌陀經名小本,嘉祥名雙卷,淨影道綽與今家同,龍興名兩卷經。」又,天台宗稱涅槃經為大經。
參照:今家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統
【職位】僧官名。統轄一國之比丘也。佛祖統紀五十一曰:「隋文帝勅僧猛為隋國大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飲光
【人名】摩訶迦葉之譯名。迦葉或譯為龜。或譯為飲光。見迦葉條。
參照:迦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妙金剛大甘露軍荼利焰鬘熾盛大三摩地
【術語】大日如來將說金剛熾盛光明佛頂自在十字真言,先使盡虛空界成為一甘露焰鬘之三昧也。大妙經曰:「於是如來入妙金剛大甘露軍荼利焰鬘熾盛大三摩地,盡虛空界無有邊處,成一甘露焰鬘。」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大乘宗
【流派】見四個大乘條。(CBETA註:疑為見四箇大乘條)
參照:四箇大乘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吉義神咒經
【經名】二卷,元魏曇曜譯。帝釋與阿修羅戰而敗,請救於佛,佛為說大結界咒,次有一切天龍鬼神次第助佛說咒。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入大乘論
【書名】二卷。堅意菩薩造,北涼道秦譯。由義品,入摩訶衍品,議論空品,順修諸行品之四品而成,大乘教之概論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空三昧
【術語】三重三昧之異名。空空三昧,無相無相三昧,無願無願三昧也。見三三昧條。大日經疏六曰:「空與不空畢竟無相而具一切相故,名大空三昧。」
參照:三三昧
稱百光偏照真言之暗字,演密鈔四曰:「行者止此十六位時,以十緣生方便證得暗字大空三昧,即是解了金剛項十六菩薩生,成等正覺也。」
云正覺三昧,以弩字為種子。大日如來之三摩地也。大疏四曰:「弩者大空三昧,如來住此大空三昧,無行無到,亦無去來,而能如其心量隨緣應現,故云等隨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有德女所問大乘經
【經名】一卷,唐菩提流志譯。佛因有德女問,說第一義諦之理,授彼以菩提之記別。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隨求菩薩
【菩薩】見隨求菩薩條。
參照:隨求菩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威德者
【術語】謂百光徧照真言也。見百光徧照王條。
參照:百光徧照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使咒法經
【經名】一卷,唐菩提流支譯。說大使者毘那夜迦之咒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日經根本煩惱
【術語】指貪瞋痴慢疑之五使為五根本煩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藏一覽
【書名】十卷,明居士陳實編。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愛見大悲
【術語】不斷煩惱而運大悲以救眾生也。愛者思惑,見者見惑。小乘之菩薩,於三大阿僧祇劫間,發四弘誓願,修六度萬行,濟度眾生。然未斷見思之煩惱,為伏惑行因,故認能愛所愛二相,其大悲亦虛妄不淨,故令人為疲厭之想,當捨離之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量壽大智陀羅尼
【經名】一卷,趙宋法賢譯。僅有咒文。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眾部
【流派】有二:一、為根本結集時之大眾部。以窟內之結集,謂之上座部。故窟外之結集,謂之大眾部。是為小乘二十部之根本二部。佛滅後百年,大天比丘出。始確立大眾部之本義(以前未見宗義之相異),爾後自其部更出異部,本末合有五部。文殊師利問經下曰:「佛告文殊師利:初二者,一、摩訶僧祇Mahāsāṁghika(此言大眾,老少同會,共集律部也),二、體毘履Sthavira(此言老宿,淳老宿人同會,共出律部也),我入涅槃後一百歲,此二部當起。」宗輪論述記上曰:「界內既以迦葉為上座部,界外無別標首,但總言大眾,皆由未生怨生王為大檀越種種供養。恐界內人多難可和合,所以兩處弘宣。時雖兩處結集人無異諍法無異說,界內耆年至多,界外年少極多。乃至大天乖諍昔時界外少年之僧,門人苗裔共為一朋名大眾部,取昔為名,往苦界內耆舊之僧共為一徒名上座部。」二、四律五論中之摩訶僧祇律(譯言大眾)是也。此乃指窟內之上座部,名為大眾者,其故以窟內上座部之律藏,誦出八十度名為八十誦,百年之間,五師相傳,至優婆毱多。毱多之門人有五師,各立一見。於根本之八十誦律,建立一宗之律部,上座部之律藏,於此分五部。以是根本之八十誦律,稱為大眾部。是現存四律中之摩訶僧祇律也。大集經二十二曰:「我涅槃後,我諸弟子,受持如來十二部經,讀誦書寫,廣博徧覽五部經律,是故名為摩訶僧祇。」翻譯名義集四曰:「智首疏云:總別六部,僧祇是總。前五是別,此僧祇部眾行解虛通,不生偏執,徧順五見以通行故,故知是總。」行事鈔上一之二曰:「統明律藏本實一文,但為機悟不同致令諸計岳立,所以隨其樂欲成立己宗。競采大眾之文,用集一宗之典。」同資持記曰:「如來滅後迦葉結集為八十誦律,五師相繼一百年來並無支派,後因淨計遂分五宗。(中略)言大眾者此瀝窟外部,高僧傳論云:上座大眾創分結集之場,彼言大眾乃是窟外,此云大眾定是窟內。即今摩訶僧祇,此翻大眾,以五百人亦大眾故(智論則云千人),是則大眾名通二部,上座唯局窟外,學者須細辨之。」又行事鈔同卷曰:「僧祇律是根本,部餘是五部。」同資持記曰:「具云摩訶僧祇,此翻大眾,從眾為名,即窟內部。」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火聚
【譬喻】大火聚於一處者。以譬不可觸著之物體。智度論六曰:「是實智慧,四邊叵捉如大火聚,亦不可觸,法不可受,亦不應受。」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金剛頂瑜伽青頸大悲王觀自在念誦儀軌
【經名】一卷,唐金剛智譯。說青頸觀音之修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如法大仁王會
【行事】一代一度之仁王會也。參照仁王會條。
參照:仁王會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華嚴大疏鈔
【書名】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之略名。九十卷。澄觀自釋大疏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佛說大孔雀王咒經
【經名】三卷。唐義淨譯。亦與前經同,惟華梵之音聲稍別。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受大乘戒十忍
【雜語】大乘授戒之精神列為十條。天台戒疏上曰:「欲受戒者,應香火請一師至佛前受。師應問:能忍十事不?割肉飼鷹投身餓虎等。」順正記二:「一割肉食鷹,二投身餓虎,三斫頭謝天,四折骨出髓,五挑身千燈,六挑眼布施,七剝皮書經,八刺心決志,九燒身供佛,十剌血灑地。」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最上大乘金剛大教寶王經
【經名】二卷,宋法天譯。佛在廣嚴城勅金剛手菩薩說弟子之八事及二諦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阿吒婆拘鬼神大將上佛陀羅尼經
【經名】一卷,失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心海
【術語】謂佛智之廣大也。讚阿彌陀偈曰:「集佛法藏為眾生,故我頂禮大心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象藏
【物名】龍鬥而生之香也。華嚴經入法界品曰:「人中有香名大象藏,因龍鬥生。若燒一丸,興大光網雲,覆甘露味,周七日七夜,降香雨水。」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經名】常略稱為大般若。四處十六會之說,唐玄奘譯,六百卷。開元目錄一曰:「唐太宗三藏聖教序,唐高宗三藏聖教記。」(縮印揭於目錄之首,及十六會有各沙門玄別序)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六百卷十六會說,一萬三百三十一紙。大唐三藏玄奘於玉華寺譯。」Mahāprājñāpāramit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大尊總印明
【印相】印為外縛五股印,中為不動,大指為降三世,左頭指為軍荼梨,小指為大威德,右頭指為金剛藥叉。此印為五劍,中指作劍形,二頭指真立,由中尊之劍出四方之劍,成四大明王。是深秘之釋也。明為吽吽吽吽吽。見心舟七刀印田五。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華嚴大疏
【書名】本名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六十卷,唐澄觀著。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覺金仙
【術語】宋徽宗詔改之佛號也。宋史徽宗紀曰:「宣和元年,春正月乙卯,詔佛改號大覺金仙,餘為仙人大士,僧為德士,女冠為女道,尼為女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徧光明燄鬘清淨熾盛如意寶印心無能勝大明王大隨求陀羅尼經
【經名】二卷,唐不空譯。略稱大隨求陀羅尼經、隨求陀羅尼經、大隨求經、隨求經等。佛在大金剛須彌峰樓閣,集一切大眾,放頂毫之光照十方一切佛剎說大神咒,名普徧光明。(中略)大隨求陀羅尼。并說種種靈驗之事。更有寶思惟譯之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神咒經一卷,同本抄略。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吉祥陀羅尼經
【經名】一卷,趙宋法賢譯,佛在蘇珂嚩帝佛剎,為觀自在菩薩說大吉祥菩薩所有之陀羅尼。使眾生得大富貴。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地大
【術語】四大之一。以堅因為性,以能持為用,周徧一切之物質,故云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結集
【傳說】有數說。菩薩處胎經,佛滅後七日,大迦棄招集五百阿羅漢,令彼請十方佛世界諸阿羅漢,於閻浮提娑羅雙樹間,得八億四千阿羅漢眾。使阿難先分類菩薩藏,聲聞藏,戒律藏之三部,於其菩薩藏結集八藏云。菩薩處胎經出經品曰:「爾時佛取滅度已,經七日七夜。時大迦葉告五百阿羅漢,打揵稚集眾。(中略)集諸羅漢得八億八千眾,來集到忍界,聽受法言。(中略)使阿難昇七寶高座,迦葉告阿難言:佛所說法一言一字,汝慎勿使有缺漏。菩薩藏者集著一處,聲聞藏者亦集著一處,戒律藏者亦集著一處。(中略)最初出經,胎化藏為第一,中陰藏第二,摩訶衍方等第三,戒律藏第四,十住菩薩藏第五,雜藏第六,金剛藏第七,佛藏第八。是為釋迦文佛經法具足矣。」次依智度論則文殊彌勒等大菩薩將阿難於鐵圍山結集大乘三藏,謂之菩薩藏,或言小乘三藏於耆闍崛山(智度論之說)結集之。智度論百曰:「有人言:如摩訶迦葉,將諸比丘,在耆闍崛中,集三藏。佛滅度後,文殊師利,彌勒諸大菩薩,亦將阿難集是摩訶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事因緣
【術語】一大事之因緣也。言佛出現於世而說法者,為因一大事之因緣也。云何為一大事?總言之。則轉迷開悟也。別論之。則法華為佛知見。涅槃為佛性。乃至無量壽經為往生極樂。法華經方便品曰:「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仁王經上曰:「大事因緣故即散百億種色華。」稱讚淨土經曰:「我觀如是利益安樂大事因緣說誠諦語。」天台仁王經疏上曰:「大事因緣為茲出世,顯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法華以佛知見為大事,涅槃以佛性為大事,維摩思益以不思議為大事,華嚴以法界為大事。今此般若以成佛因果為大事,名字雖別其義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天三種無間
【傳說】婆沙論九十九曰:「昔末土羅國有一商,聘妻生一男兒,字大天。商主往他國,久不還,其母與其子有染。後聞父還,與母設計殺父,是第一無間業也。事恐靈,與母逃於摩竭陀國華氏城,彼後遇在本國供養之羅漢,復恐事彰,而殺羅漢,是第二無間業也。其後,母通於他人,大天怒,殺母,是第三無業間也。」案此事或出於後世之偽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慈恩寺
【寺名】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皇太子治,為文德皇后於長安創大慈恩寺,高宗永徽三年,玄奘三藏奏請建大塔,奉安西來之經論梵本佛舍利,塔高二百尺。見稽古史略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威燈光仙人問經
【經名】一卷,隋闍那崛多譯。大威燈光仙人問疑。佛為決疑。遂發大願,求一切智。一切仙人亦然。佛悉授菩提之記。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圓鏡智觀
【術語】如許多圓鏡相對,影子彼此相入。為佛身與我,入我我入之觀法。即大圓鏡智之相也。三摩地軌曰:「知身與尊無有二,色相威儀皆與等,眾會眷屬自圍繞住圓寂大鏡智。」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寒林
【雜名】西國謂墓所為屍陀。譯為寒林。使人怖而寒之義也。見尸多婆那條。
參照:尸多婆那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明度經
【經名】六卷,吳支謙譯,梵語波羅蜜,舊譯度,或度無極。大明度者大明波羅蜜行之意,與道行般若經同本異譯。
參照:道行般若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輪六大
【名數】五輪者五大之異名。五大加識大為六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般若
【經名】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煩惱地法
【術語】與一切煩惱心相伴之心所也。有六。一痴,二放逸,三懈怠,四不信,五昏沈,六掉舉。見俱舍論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聖無動尊大威怒王念誦
【經名】金剛手光明灌頂經最勝立印聖無動尊大威怒王念誦儀軌法品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大不調
【雜語】人身自地水火風四大而成,此四大之調和若缺,則生四百四病。最勝王經五以四蛇喻四大。見四蛇條。
參照:四蛇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廣大儀軌
【書名】大毘盧舍那經廣大儀儀軌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悲胎藏
【術語】胎藏又曰華藏。為眾生本具之菩提心。言肉團心所具菩提之理性,依大悲之萬行,而生長發育,猶如母胎內之子。故曰大悲胎藏。又胎藏謂肉團心開敷之八葉中臺之大日。此中臺之大日,以大悲出生無盡之諸尊垂普門之化用。故曰大悲之胎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供養十二大威德天報恩品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說地天水天等十二天之供養法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法螺
【術語】大法之聲能警醒人,故譬於螺貝。法華經序品曰:「吹大法螺,擊大法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龍權現
【神名】深位之菩薩以願力權現大龍之相。而護眾生也。西域記一曰:「大地菩薩以願力故化為龍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准提經
【經名】七佛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廣佛冠經
【經名】二卷,趙宋施護譯。具名,佛說大乘大方廣佛冠經,示十方淨土諸佛之名號,說稱念受持之功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佛大僧大經
【經名】一卷,劉宋京聲譯。王舍城之富者有二子,兄名佛大,弟名僧大。僧大出家,佛大貪染其婦。婦不從,佛大遣賊殺僧大。僧大臨死得四果,婦哭死得生天,佛大遂墮於地獄。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八大明王
【名數】大妙金剛經說八大菩薩現八大明王:一、金剛手菩薩現作降三世,二、妙吉祥菩薩現作兩臂六頭六足之大威德金剛明王,三、虛空藏菩薩現作大笑金剛明王,四、慈氏菩薩現作大輪金剛明王,五、觀自在菩薩現作馬頭金剛明王,六、地藏菩薩現作無能勝明王,七、除蓋障菩薩現作不動尊金剛明王,八、普賢菩薩現作步擲金剛明王。已上菩薩為大日之正法輪身,忿怒身之明王,為大日之教令輪身也。又秘藏記末於上五大明王。見五大明王條。加三大明王而為八大明王。即第六穢迹金剛明王,為不空成就佛之教令輪身,其自性輪,金剛業也。第七無能勝金剛明王,為釋迦之教令輪身,其自性輪身,慈氏菩薩也。第八馬頭明王,為無量壽之教令輪身,其自性輪身,觀音也。
參照:五大明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金剛手菩薩降伏一切部多大教王經
【經名】三卷,宋法天譯。說降伏成就之法。部多,譯曰鬼。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本願一實大道
【術語】謂他力念佛之法門也。釋尊一代之諸教,八萬四千之法門,要皆為歸入於彌陀本願之支徑小路,惟本願他力之一乘為真實之大道,即得真實到著大涅槃之道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威曜義
【術語】大日如來出生南方金剛光等菩薩之義趣也。出生義曰:「由一切如來大威曜義而生金剛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梵王宮
【雜名】大梵天王之宮殿。在色界初禪之梵輔天中。俱舍論八曰:「於梵輔天處有高大閣名大梵天一主所居非有別地,如世尊處座四眾圍繞。」往生要集上本曰:「忉利天上億千歲樂大梵王宮,深禪定樂。」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實相無漏大海
【雜語】真如實相,離一切之妄染,故曰無漏。是空真如也。而藏一切之功德,故曰海。是不空真如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寶華
【雜名】由珠寶而成之大蓮華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吉祥金剛
【菩薩】金剛手之異名。義釋十二曰:「大吉祥金剛,歡喜,文殊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深沙大將儀軌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體宗用三大
【名數】天台釋經題立名體宗用教之五重,日本智證之大日經心目立體宗用之三重,日本弘法之秘藏記,亦立體宗用之三重。此體宗用即體相用之三大也。弘法以曼荼羅為體,以三三昧為宗,以方便為用。以曼荼羅為體者,即六大。據三種悉地儀軌五論皆號為曼荼羅也。三三昧者為心佛生,自語意等之三平等。方便者為始曼上轉本曼下轉之妙業。出於秘藏記鈔九。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廓然大悟
【術語】朗悟真理也。觀無量壽經曰:「廓然大悟,得無生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淨法門經
【經名】一卷,西晉竺法護譯。與大莊嚴法門經同本。
參照:大莊嚴法門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刀大賊
【譬喻】不持刀之劫賊也,以譬無德之比丘掠他信施者。淨心誡觀中曰:「凡夫狂痴,內愚外智。未有戒定,現戒定相。彰揚善名,招引利養。隱匿垢過,外顯清白。常向道俗說己功德。經云:此是無刀大賊,罪於劫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門三大侍者
【職位】禪家之燒香侍者,書狀侍者,請客侍者曰三侍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音曼荼羅八大菩薩
【圖像】一、金剛觀自在菩薩。二、與願觀自在菩薩。三、數珠觀自在菩薩。四、鉤召觀自在菩薩。五、除障觀自在菩薩(亦云施無畏)。六、寶劍觀自在菩薩。七、寶印觀自在菩薩。八、不退轉金輪觀自在菩薩。見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天台大師
【人名】天台宗之開祖,名智顗,於天台山之石城入寂,稱為天台大師。詳見智顗條。
參照:智顗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
【經名】二十卷,宋法護等譯。大寶積經第三金剛力士會之異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廣大智
【術語】佛之智慧廣大不可識量,因而謂佛智為廣大智。大日經三曰:「奇哉真言行,能具廣大智。」同義釋八曰:「此廣大梵音曰毘富攞Vipula,真言聲,普徧一切法界,與虛空等,無所不至。當知佛心亦爾,故曰廣大智。」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廣大發願頌
【書名】一卷,龍樹菩薩造。宋施護等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已達大德
【術語】已達於道之高僧。即證阿羅漢果之聖者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穢迹金剛說神通大滿陀羅尼法術靈要文經
【經名】一卷,唐阿質達霰譯。如來臨涅槃時,自左心以穢迹金剛化現,說穢迹金剛大圓滿陀羅尼一咒。退治一切天魔外道之惱亂佛法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略示七支念誦隨行法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以七段之即真言,說念誦大日經之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寶藏
【術語】包含無量珍寶之庫藏。勝鬘經曰:「大寶藏者,攝受正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念佛
【修法】見大念條。
參照:大念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覺母
【術語】覺母是文殊之異名,大者尊稱也。見覺母條。
參照:覺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忍法界
【界名】言娑婆世界也。瓔珞本業經上曰:「四非色眾生皆以化生,下至五輪際。是為一佛剎,名為大忍法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千界
【術語】三千大千世界也。見三千大千世界條。
參照:三千大千世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趙州大蘿蔔
【公案】「僧問趙州:承聞和尚親見南泉,是否?州云:鎮州出大蘿蔔頭。」見碧巖第三十則。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無上法
【術語】大乘法中最上之法門也。語出楞伽經。對於權大乘之法而指實大乘之法,又對於自力聖道之大乘而指他力本願一乘之法。正信偈所謂「宣說大乘無上法。」為後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善根界
【術語】西方淨土之德稱也。謂大乘為成就善根功德之國界。依阿彌陀佛之本願力生於其土者。自然成就作佛之善根功德也。淨土論曰:「大乘善根界,等無譏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力王
【人名】昔有王曰大力,好施。有來乞者,則一切施與。帝釋欲試之,化為婆羅門,來乞王之身分。王以刀斷臂與之,無悔恨之心。大力王者今之釋迦佛,婆羅門者今之提婆達多是也。見菩薩藏經下,經律異相二十五。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千
【術語】三千大千世界也。維摩經佛國品曰:「三轉法輪於大千。」無量壽經上曰:「斯願若剋果大千應感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佛頂白傘蓋心咒
【經名】與大佛頂如來心咒同。白傘蓋為佛頂咒之異名。
參照:大佛頂如來心咒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信心海
【術語】信心之功德廣大,故譬之於海,教行信證六本曰:「大信心海甚以叵入,從佛力發起故。真實樂邦甚以易往,藉願力即生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拘絺那
【人名】Mahākauṣṭhila,比丘名。阿彌陀經作「摩訶俱絺羅。」見俱絺羅條。
參照:俱絺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迦多衍那
【人名】Mahākātāyana,舊稱大迦旃延。新稱大迦多衍那。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巨力長者所問大乘經
【經名】佛說巨力長者所問大乘經。三卷,宋智吉祥等譯。佛為巨力長者說大乘之深法,長者得無生忍,求出家,佛為授記。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大元無主
【雜語】禪林類集曰:「肇法師遭秦王難,臨就刑說偈云:四大元無主,五陰本來空,將頭臨白刃,猶似斬春風。」見四大條。
參照:四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威德金輪佛頂熾盛光如來消除一切災難陀羅尼經
【經名】一卷,唐代失譯。消災經二譯之一。說金輪佛頂尊之消災陀羅尼。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悲分陀利經
【經名】具名大乘大悲分陀利經,八卷,失譯人名。悲華經之異譯。分陀利為蓮華之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展三拜
【儀式】大展坐具就之三拜也。見象器箋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黃湯
【飲食】黃龍湯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金剛頂降三世大儀軌法王教中觀自在菩薩心真言一切如來蓮華大曼荼羅品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由梵本之金剛頂經抄譯第二大品降三世觀音之曼荼羅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域龍
【人名】因明正理門論之著者,陳那菩薩之譯名。見陳那條。
參照:陳那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大阿僧祇劫
【術語】見三阿僧祇劫條。
參照:三阿僧祇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攝大乘現證經
【經名】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日經義軌
【書名】一、攝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入蓮華胎藏海會悲生曼荼羅廣大念誦儀軌供養方便會三卷,唐善無畏譯。稱為攝大軌。二、大毘盧遮那經廣大儀軌,三卷,同人譯。稱為廣大軌。三、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蓮華胎藏悲生曼荼羅廣大成就儀軌供養方便會,二卷,唐法全於玄法寺集,稱為玄法軌。四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蓮華胎藏菩提幢標幟普通真言藏廣大成就瑜伽,三卷,法全於青龍寺集,稱為青龍軌。已上謂之四部儀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灌頂經
【經名】灌頂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生死事大
【雜語】六祖壇經曰:「永嘉玄覺禪師曰:生死事大,無常迅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心力
【術語】以名佛之大智大用者。讚阿彌陀佛偈曰:「皆是法藏願力為,稽首頂禮大心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安慰
【術語】佛之異名。以佛於一切眾生施安樂,使得法喜故也。讚彌陀佛偈曰:「慈光遐被施安樂,故佛又號歡喜光,光所至處得法喜,稽首頂禮大安慰。」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隨求陀羅尼
【經名】大隨求陀羅尼經所說之大神咒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勤勇
【術語】稱大日如來師子奮迅之大精進力也。大日經二曰:「我昔坐道場,降伏四魔。以大勤勇聲,除眾生怖畏。是時梵天等,心喜共稱說,由此諸世間號名大勤勇。」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迦旃延
【人名】摩訶迦旃延也,新稱迦多衍那。為十大弟子之一。增一阿含經三曰:「善分別義敷演道教,所謂大迦旃延比丘是。」見迦旃延條。
參照:迦旃延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大聲聞
【名數】須菩提,摩訶迦旃延,摩訶迦葉,摩訶目犍連也。於法華會座此四人為中根之機,此四人,於信解品得領解。於授記品受當來作佛之記。
彌勒下生經以迦葉,屠鉢歎,賓頭盧,羅云為四大聲聞。見四大弟子條。
參照:四大弟子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八大神將
【名數】輪藏周圍所安置之神將也。釋門正統三曰:「又列八大神將運轉其輪,謂天龍八部也。」象器箋四曰:「今輪藏八面排列八天像,所謂密迹金剛分二軀、梵天、帝釋、四天王也,異正統說。」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廣總持寶光明經
【經名】五卷,趙宋法天譯。明寶光明陀羅尼之法門。多與華嚴經十住品及賢者品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輪明王
【菩薩】即大輪金剛。見次條。(CBETA註:見大輪金剛條)
參照:大輪金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曼荼羅通三大
【術語】六大四曼三密如其次第,配於體相用之三大,是常規也,然依秘藏記,則四曼各通三大。秘藏記末曰:「曼荼羅,謂三密圓滿具足之義也。」是以三密之用大為曼荼羅也。又同末曰:「問秘密藏以何為體相用?答:以曼荼羅為體。」是以曼荼羅為體也。以其四曼為相大則處處釋之不用引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金剛薩埵儀軌
【經名】大乘金剛薩埵修行成就儀軌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染法
【術語】理智冥合之至極。形於男女兩性之染愛,謂為大染法。愛染明王之悉地也。瑜祇經曰:「左金剛弓,右執金剛箭,如射眾星光,能成大染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火大
【術語】四大之一。以溫熱為性,調熟為用者。周徧於一切之物質,故曰大。見火界條。
參照:火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熾盛光大威德消災吉祥陀羅尼經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說熾盛光之陀羅尼及其功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瑜伽大教王經
【經名】五卷,趙宋法賢譯。大徧照金剛如來在淨光天大樓閣中說瑜伽大教王經。即金剛界之秘法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佛頂如來心咒
【經名】佛頂咒總有四百二十七句,其中初為諸眾賢聖之名。最後之八句方為正咒。故唯取此八句為心咒。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毘盧遮那
【佛名】密教之本尊大日如來也。大之梵語為摩訶。而毘盧遮那為日之別名。故若具存梵語,則宜曰摩訶毘盧遮那。曰並取漢語。則宜曰大日。今梵漢雙取,故曰大毘盧遮那。但以毘盧遮那譯為日。局於密教。若顯密共通之譯。則曰光明徧照。見毘盧舍那條。
參照:毘盧舍那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悲曼荼羅
【術語】胎藏界曼荼羅之異名。自大悲胎藏出生之曼荼羅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菩提心
【術語】求大菩提之心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
【經名】一卷,唐彌陀山等譯,劫毘羅城之戰荼婆羅門,知七日後當命終,恐懼來見佛,佛勅使修理古塔,念誦神咒。因之命根增長,生於極樂國乃至成佛,遂廣說造塔及咒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法鼓
【譬喻】大法能警醒生死之長夜。故以譬於鼓。法華經序品曰:「吹大法螺,擊大法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忿怒金剛童子念誦瑜伽法
【經名】佛說無量壽佛化身大忿怒俱摩羅金剛念誦瑜伽儀軌法之異名。說金剛童子之修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第五大
【術語】一切色法之上但有地水火風之四大更無第五大,故如龜毛兔角之無法謂為第五大,與言第六陰第七情同。維摩經觀眾生品曰:「如第五大,如第六陰,(中略)如第十九界,菩薩觀眾生為若此。」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權大乘
【術語】大乘之中,分權實之二,立一切皆成佛之宗,為實大乘,不然者為權大乘。蓋華嚴天台等為實大乘,法相三論為權大乘也。但此判為華嚴天台自己所說,而法相三論無首肯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律之三大部
【名數】見三大部條。
參照:三大部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齒大蟲
【雜語】大蟲者虎,無齒者,年長而無齒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八大觀音
【名數】真言宗所立,據大本如意經之說。一圓滿意願明王菩薩,二白衣自在,三髻羅剎女,四四面觀音,五馬頭羅剎,六毘俱胝,七大勢至,八陀羅觀音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焦熱大焦熱
【界名】八大地獄中之第七云極熱地獄,又云大焦熱地獄。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舍那大戒
【術語】梵網經所說之大乘菩薩戒也。是盧舍那佛所說之戒法,故以為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日業
【術語】日本叡山所立五業之一。專門習大日經之課業也。傳教合密經諸部為遮那業。至智證乃分諸經為大日業,金剛頂經業等,各以一經為專門。見天台學則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威德
【術語】有伏惡之勢,謂之大威。有護善之功,謂之大德。明王中之大威德,菩薩中之大威德,迦樓羅王中之大威德,各以其性德而名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護印
【印相】順於如來藏申二水指(第四指),使指頭相柱如山峰,其二火指(中指),頭亦相柱稍屈如連環狀,又開二空指(大指),相去二寸已下,即是。真言曰:南磨薩婆怛他揭帝弊(歸命一切如來等),薩婆佩也微揭帝弊(能除一切悕障等也,亦是嘆佛歸命也),微濕囀目契弊(種種門也亦是巧妙養也,諸佛巧現種種功德力也),薩婆他(徧也,謂一切時一切處一切方處也),唅欠(訶是因義欠空義也,點又是空,空淨一切因又復空者此空亦空也),囉吃灑(擁護也,非但護二乘亦護一切諸佛由此故不捨有情常於佛事無有休息不住寂滅也),摩訶沫麗,(大力也,即是如來十種智力也),薩婆怛他揭多(一切如來也),本眤也寧社帝(生也,言此力從如來功德生也),吽吽(第一恐怖他除其障也,第二為令滿佛三德故也,重言讀極怖之也),怛囉吒怛囉吒(攝伏也,攝伏內外障,又為成佛法身故重言之),阿缽囉底訶帝(是無害也,無障義也),莎訶(成就)。(Namaḥ sarva-tathāgatebhyaḥ,Sarva-Apāya'-vigatebhyo,viśvamukhebhyaḥ,Sarvathā Haṁ Khaṁ Rākṣasī mahabali Sarva-tathāgata-punyo nirjāti,Hūṁ Hūṁ Traṭa Trata apratihatisvāhā。又此名無堪忍大護,彼之威光猛盛,譬如初生小兒不堪見烈日之光,此亦一切不能堪忍而映奪之,故名無能堪忍大護。見義釋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淨名大士變菴羅園為講堂
【雜語】佛說法在菴羅樹園,淨名大士(維摩譯名)將從方丈之病室與文殊共詣此處,先以彼神力變此菴羅樹園為淨土之大講堂狀也。維摩經菩薩行品曰:「爾時,佛說法於菴羅樹園,其地忽然廣博嚴事。一切眾會,皆為金色。阿難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有此瑞應?。(中略)佛告阿難:是維摩詰,文殊師利,與諸大眾,恭敬圍繞,發意欲來,故先為此瑞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笑明王
【明王】梵名跋折羅吒訶婆Vajrahāsa,明王部之一尊。陀羅尼集經九跋折羅吒訶婆法說其修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阿彌陀經
【經名】佛說大阿彌陀經有二本:一為宋進士王日休,取前譯諸經刪補訂正者,二卷。一為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之異名。
【經名】吳支謙譯之佛說阿彌陀經二卷,內題曰佛說諸佛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坊本之表題曰大阿彌陀經。大經之異譯也,又,趙宋王日休定本大阿彌陀經二卷,以康僧鎧譯之無量壽經為本。取當時現存之異譯經校訂刪補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最上大悉地
【術語】稱佛果。迴向頌曰:「我等所修諸功德,迴向最上大悉地。」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法會
【儀式】為法事大集人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興善寺
【寺名】在長安,隋開皇年中建之,後不空三藏居之,唐十大寺之一。稽古史略二曰:「開皇二年六月,隋帝詔,以長安龍首山宜建都邑,城曰大興城,殿曰大興殿,寺曰大興善寺。」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
【經名】五卷,趙宋施護譯,大寶積經普明菩薩會第四十三之別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悲千地獄
【雜語】見大悲千手獄條。
參照:大悲千手獄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加行大士
【術語】大乘加行位之菩薩也。日本謂世親為加行大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鐵圍山
【界名】圍繞一世界之鐵山云鐵圍山,有大小之分。圍繞大千世界者,云大鐵圍山。法華經曰:「鐵圍山大鐵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廣大
【術語】賞美德大之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金剛界大曼陀羅
【術語】金剛界所立之曼陀羅有九會,是曰金剛界大曼陀羅。見九會曼荼羅條。
參照:九會曼荼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能大師
【人名】禪宗之六祖慧能大師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休歇底
【術語】如言大死底。言拂盡一切妄想,心智俱盡之位也。碧巖四十則垂示曰:「休去歇去,鐵樹開花。」種電鈔曰:「宗師家到大休歇處,領鐵樹花開劫外春。不是盡細識人,爭得如此乎!」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智藏
【術語】謂佛之大圓鏡智也。佛地論五曰:「諸佛鏡智名大智藏,世出世間智根本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樹仙人
【人名】西域記五曰:「昔殑伽河邊有仙人,久入禪定,肩上生大樹,稱曰大樹仙人。見一百美女動心,詣王求之,美女無應者,仙人大瞋,咒王女悉使曲腰。」見曲女城條。
參照:曲女城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明咒
【經名】放大光明破眾生昏闇之陀羅尼也。般若心經曰:「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法藏疏曰:「鑒照不昧名為明咒。」又明為咒之別名。佛於光中說陀羅尼。故名咒為明。大明即大咒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品
【經名】大品般若經也。
【雜名】經卷之略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廣如來秘密義經
【經名】二卷,失譯。東方寶杖佛所有菩薩,名無量志莊嚴王菩薩。問佛以如來秘密藏之法,佛答以發一切智心為首,說種種之法。迦葉更請說秘密藏之法,佛說逼惱菩薩,亦以菩薩之願力而無害,如倒於地者,還依地而起,打旃檀者,亦得香氣。次說極重之十惡,能解如來之因緣說,亦即除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地法
【術語】俱舍宗所立之心所法四十六中,有受想等十個心所。與一切之心相應而起。故名之為大地法。善惡一切之心。名為大地,大地之心所有之法,故為大地法。一受,二想,三思,四觸,五欲,六慧,七念,八作意,九勝解,十三摩地。見俱舍論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四果
【名數】通教之菩薩,歷十地修行,有證果有不同。以小乘之四果而區別之。一在初地以斷惑證理生於如來之家者為須陀洹果。二在八地蒙佛之授記而得作佛者為斯陀含果。三在十地受如來之職,如別圓二教等覺之位者為阿那含果。四在佛地,即通教之果佛斷見思之惑,習氣俱盡而成佛者。為阿羅漢果。見大乘莊嚴經論。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准提大明陀羅尼經
【經名】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羅尼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寂室三昧
【術語】見大寂定條。
參照:大寂定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毘盧遮那經
【經名】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之略名。七卷。唐輸波迦羅譯。按輸波迦羅即善無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安樂經
【經名】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摩耶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眾印
【物名】一寺公用之印鑑也。毘奈耶雜事一曰:「佛言:凡印有二:一是大眾二是私物。若大眾印可刻轉法輪印像,兩邊安鹿伏跪而住,其下應書元本造寺施主名字。」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般泥洹經
【經名】六卷,晉法顯譯。大般涅槃經之前分,唯有十八品。泥洹與涅槃同,般為梵語,有入之義。為佛入涅槃夕所說之經。故名。
參照:涅槃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圓鏡智
【術語】顯教四智之一。諸大乘教說如來之四智。凡夫之第八識至於如來,為大圓鏡智。大圓鏡者。喻也,其智體清淨,離有漏雜染之法,自眾生善惡之業報,顯現萬德之境界,如大圓鏡。故名大圓鏡智。心地觀經二曰:「轉異熟識得此智慧,如大圓鏡,現諸色像。如是如來鏡智之中,能現眾生諸善惡業。以是因緣名為大圓鏡智。(中略)常能執持無漏根身,一切功德為所依止。」唯識論十曰:「一切境相,性相清淨,離諸雜染,純淨圓德現種依持,能現能生身土智影,無間無斷窮未來際,如大圓鏡現眾色像。」
密教五智之一。密教於顯教之四智,加法界體性智而為五智。配於五大五佛五方等。大圓鏡智。東方也,地大也,阿閦如來也,菩提心也。菩提心論曰:「東方阿閦佛由成大圓鏡智亦名金剛智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八大夜叉
【名數】寶賢夜叉,滿賢夜叉,散支夜叉,眾德夜叉,應念夜叉,大滿夜叉,無比夜叉,密嚴夜叉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金色孔雀王
【明王】金色之孔雀明王也。見孔雀明王條。
參照:孔雀明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廣大寶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經
【經名】三卷,唐菩提流志譯。寶樓閣經三譯之一。廣大寶樓閣善住者,陀羅尼名。說其緣起及功德。示其修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迴大入一
【術語】迴權大乘之心而歸入一佛乘之法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沙門統
【職位】僧官名。佛祖統紀五十一曰:「隋文帝詔曇遷為昭玄大沙門統。」昭玄者行僧務之昭玄寺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等如來藏經
【經名】一卷,東晉佛陀跋陀羅譯。與大方廣如來藏經同本先出。
參照:大方廣如來藏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梵王
【天名】大梵天王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日經義釋
【書名】十四卷,與大日經疏大同小異。日本之演密鈔十卷,即釋義釋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佛為娑伽羅龍王所說大乘法經
【經名】一卷,趙宋施護譯。與十善業道經同。
參照:十善業道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五位
【名數】見五位條。
參照:五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醫王
【譬喻】譬佛菩薩也。維摩經佛國品曰:「為大醫王善療眾病。」無量義經曰:「醫王大醫王,分別病相曉了藥性,隨病授藥令眾樂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紅蓮
【界名】地獄名。以洹寒而身裂如大紅蓮之地獄也。見地獄條。
參照:地獄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得大勢
【菩薩】菩薩之名。經中又云大勢至。見勢至條。
參照:勢至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隨求陀羅尼經
【經名】普徧光明焰鬘清淨熾盛如意寶印心無能勝大明王大隨求陀羅尼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施太子
【本生】賢愚經大施抒海緣品曰:「摩訶闍迦樊,譯言大施,又云能施太子。昔釋迦佛為大施太子時欲賑國人,入海求如意珠,知在龍王之頂,欲抒盡海水而取之。雖筋骨斷壞,終不懈怠。諸天感其至誠而來助之。龍王恐送珠與之。」智度論十二謂為「能施太子。」是為毘梨耶波羅蜜(精進度)之圓滿行相。智度論四曰:「毘梨耶波羅蜜云何滿?答曰:若有大心勤力如大施菩薩,為一切故以此一身誓抒大海令其乾盡,宣心不懈。」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界大曼荼羅
【術語】畫十界身相之大曼荼羅也。是四曼中之大曼,故云大曼荼羅。日本日蓮宗以之為本尊。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大觀門
【術語】觀地等五大之法門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光明王
【本生】釋迦如來於過去為閻浮提之國王。稱為大光明。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得大勢明王
【菩薩】得大勢菩薩為蓮華部之持明王,故稱為明王。見勢至條。
參照:勢至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佛頂如來放光悉怛多缽怛羅陀羅尼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悉怛多缽怛羅,譯言白傘蓋。白傘蓋佛頂尊之陀羅尼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曼荼羅王
【術語】稱阿字也,真言之梵名曰曼荼羅。阿字為真言中之王。故稱為大曼荼羅王。大疏十曰:「於大悲胎藏大曼荼羅王如所通達,淨淨法門各各樂欲自陳說之。」同六曰:「此阿字門為一切真言之王,猶如世尊為諸法之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等陀羅尼經
【經名】四卷,北涼法眾譯。說方等三昧之法規。南岳大師依此經行方等三昧,而證圓位。固之天台智者說方等三昧行法一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日經
【經名】本名,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以毘盧遮那為日之別名,故稱為大日經。唐善無畏譯,共七卷。前六卷為正經文,第七卷為其供養法。秘密部三經之一,而胎藏界真言之本經也。所說之法對於金剛頂經之所說,而謂之胎藏界,亦曰大日宗,瑜伽宗。大日經疏二曰:「所以稱大日經王者非為此乎?」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七佛八菩薩所說大陀羅尼神咒經
【經名】四卷,晉代失譯。說七佛八菩薩各神咒。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悲胎藏曼荼羅
【術語】大日經所說,謂胎藏界之曼荼羅。為自大悲胎藏出生之曼荼羅。故曰大悲胎藏曼荼羅。大日經一曰:「惟願世尊,次說修真言行,大悲胎藏生大漫荼羅王,為滿足彼諸未來世無量眾生,為救護安樂故。」大疏五曰:「如上所說,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方便為究竟者,即是心實相華臺。大悲胎藏開敷,以大悲方便現作三重普門眷屬,以是義故名為大悲胎藏曼荼羅也。」此三句之分配有二樣。義釋抄記曰:「今就大悲曼荼羅說之,以為中胎為菩提心,次八葉為大悲,外三院為方便也。」見現圖曼陀羅條。
參照:現圖曼陀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威德咒
【經名】消災陀羅尼之別名也。彼陀羅尼之本尊為大威德金輪佛頂熾盛光如來。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圓頓菩薩大戒
【術語】天台宗之圓頓戒也。讚戒德謂為圓頓。簡別於聲聞緣覺之所受謂為菩薩。對於小乘戒謂為大戒。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定
【術語】諸佛三德之一。見大定智悲項。
參照:大定智悲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方等大雲經
【經名】大方等無想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甚深大迴向經
【經名】一卷。失譯。明天菩薩問:云何少修善本而獲大果?佛答以應修三世諸佛所修慈悲之身口意行,因說十善戒。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比丘
【術語】比丘之德高年長者。又對於沙彌而總稱比丘為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智者大師真身塔
【堂塔】塔建於真覺寺內。智者大師之肉身在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悲心陀羅尼修行念誦略儀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說千手陀羅尼之念誦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家大乘四種言說
【名數】釋摩訶衍論所說五種中,以前四配於四家大乘,以第五如實言說為真言。一相言說,為法相宗。彼依深密經之法相品而立名,即立三科百法等相,約於三性以明宗也,今就色等諸相而起言說,尤為符合。二夢言說,為三論宗。彼之言意,三界如夢,一切所有之所作皆為夢中所作,若一念之夢覺,即為無生法體,依此義以建立真俗二諦而成一宗之義。故與夢言說之義相當。三執著言說,為天台宗。彼宗談久遠壽量之旨,為本門之實義,謂教主釋尊之始於伽耶成佛,是爾前諸教之意,實說成佛已來甚大久遠,是乃一經之沖微,今解執著言說為本所聞所作業,尤為相當。四無始言說,為華嚴宗。彼宗專談本有稱性之旨,故彼宗云修行亦竟成佛亦竟,一切眾生久來如此,是與今無始言說之義相葉也。見二教論果寶十上。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滿願義
【術語】大日如來,出生南方金剛幢菩薩之義趣也。出生義曰:「由一切如來大滿願義而生金剛幢。」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自在宮
【雜名】梵語,摩醯首羅宮。大自在天之宮殿也。在色界之頂。外道所祭祀之大自在天住於此。又第十地之菩薩將成佛時。於此處變現淨土。自十方諸佛施成佛之灌頂。唯識論七曰:「諸異生求佛果者,定色界後引生無漏,後必生在淨居天上大自在宮得自在故。」同述記七末曰:「大自在宮者,淨居上有實淨土,即自受用身初於彼起證,是第十地菩薩宮,舊言摩醯首羅,今應言莫醯伊濕伐羅,即大自在也。」天台觀音義疏下曰:「大自在,即色界,頂摩醯首羅也。樓炭稱為阿迦尼吒,華嚴稱為色究竟,或有人以第六天,而諸經論多稱大自在是色界頂。釋論云:過淨居天有十住菩薩號大自在,大千界主。」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無作大戒
【術語】謂天台宗之圓頓戒也。是為大乘戒,故曰大乘,無作者,戒體也,新譯謂之無表。凡受戒時,受者身內發生戒之實體。舊譯家對於三業之有作。謂之無作。新譯家對於三業之有表,謂之無表,戒之通名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見大
【術語】七大之一。如色性周徧於法界,見性亦徧滿於法界,名為見大。見聞覺知中,就初而獨立見大。見楞嚴經三,三藏法數三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比丘尼大戒
【書名】十誦比丘尼大戒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自在天
【天名】自在天外道之主神也。梵語摩醯首羅訛略,正為摩醯濕伐涅Maheśvara,譯言大自在。在色界之頂,為三千界之主。此大自在天有二種:一曰毘舍闍摩醯首羅,一曰淨居摩醯首羅。毘舍闍為鬼類之名,摩醯首羅論師之所祀,有二目八臂,乘白牛,住於色界。密教以之為大日如來之應現。彼又言此自在天現種種之形,有種種之名。韋紐天,那羅延天等是也。提婆涅槃論明二十種外道中。以之為第十五摩醯首羅論師。涅槃經明六師外道中。第五迦羅鳩馱迦旃延之宗計是也。中古以來至於今盛為印度所崇拜之西拔派之西拔神。即為大自在天。以牛或男根為其神體之標幟。其次淨居摩醯首羅者,第十地之菩薩,將成佛時在色界之頂,淨居天之上,現大自在天子之勝報,以勝妙之天形,紹佛位,行灌頂。入大乘論下曰:「淨治第十地,得無量無邊禁咒方術能令一切無礙自在作摩醯首羅天子,亦為一切世間依止。問曰:所言摩醯首羅者為同世間摩醯首羅,更有異耶?答曰:是淨居自在非世間自在。汝言摩醯首羅者,名字雖同而人非一,有淨居摩醯首羅,有毘舍闍摩醯首羅。其淨居者,如是菩薩鄰於佛地猶如羅穀障。(中略)如皇太子初受職時,以己業力故大寶蓮華自然化出,受一切種智位。(中略)坐蓮華已,十方世界諸佛放大光明照。此菩薩受灌頂位如轉輪聖王長子受王位時。」慧苑音義上曰:「摩醯首羅,正云摩醯濕伐羅,言摩醯者此云大也,濕伐羅者自在也,謂此天王於大千世界中得自在故也。」唯識述記七末曰:「舊言摩醯首羅,今應言摩醯伊濕伐羅,即大自在也。」智度論二曰:「摩醯首羅天,秦言大自在。八臂三眼,騎白牛。」俱舍光記七曰:「魯達羅,此云暴惡,大自在異名。大自在天總有千名,今現行世唯有六十,魯達羅其一名也。又解塗灰外道說,自在出過三界有三身:一、法身,徧充法界。二、受用身,居住色界上自在天宮,即佛法中說摩醯首羅天,三目八臂,身長萬六千踰繕那。三、化身,隨形六道種種教化。」十二天供儀軌曰:「伊邪那天,舊云摩醯首羅,唐言大自在天也。」因明大疏上曰:「商羯羅天,是羅醯首羅天,於一切世界有大勢力。」提婆涅槃論曰:「外道摩醯首羅論師作如是論,果是那羅延所作,梵天是因,摩醯首羅一體三分。所謂梵天,那羅延,摩醯首羅。地是依處,地主是摩醯首羅天。於三界中所有一切,命非命物皆是摩醯首羅天生。摩醯首羅身者,虛空是頭,地是身,水是尿,山是糞,一切眾生是腹中蟲,風是命,火是煖,罪福是業(百論疏引之作日月為眼),是八種是摩醯首羅身。」涅槃經十九曰:「今有大師,名迦羅鳩馱迦旃延。(中略)為諸弟子說如是說,若人殺害一切眾生,心無慚愧,終不墮惡。猶如虛空,不受塵水。有慚愧者,即入地獄。猶如大水,潤濕於地。一切眾生,悉是自在天之所作。自在天喜,眾生安樂。自在天瞋,眾生苦惱。一切眾生若罪若福。乃是自在天之所為作。云何當言人有罪福。」
【界名】謂欲界六欲天中之第六他化自在天也。法華經序品曰:「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同文句二曰:「自在即第五,大自在即第六。」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悲三昧
【術語】含藏大悲功德之禪定也。佛菩薩住於此三昧而起大悲。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雪峰盡大地
【公案】碧巖第五則曰:「雪峰示眾曰:盡大地撮來如粟米粒大,拋向面前,漆桶不會,打鼓普請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四十二字觀門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具出經文及梵字四十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聖妙吉祥菩薩秘密八字陀羅尼修行曼荼羅次第儀軌法
【經名】一卷,唐菩提[口*栗]使譯。說八字文殊之修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僧祇百大劫
【術語】菩薩為度他而作三阿僧祇劫之修行,更為自己成佛之身感三十二相,而於百大劫間植無量之福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廣如來藏經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舉種種譬喻,說如來藏之義,如來藏者眾生煩惱之中具如來法身之德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大部
【名數】玄義十卷,文句十卷,止觀十卷。為天台之三大部。三大部補註序曰:「玄、文、止觀,共三十卷,時人謂之三大部。」釋門正統三曰:「所謂玄義釋題,止談化意。文句解經,但事消文。至於止觀,方談行法。故教在玄文,行在止觀,意令行解相濟,成我自心。是故三部相須缺一不可。」
律有三大部。見三大五部項。
參照:三大五部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威德尊
【明王】大威德明王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經
【經名】三卷,唐不空譯,寶樓閣經三譯之一。見寶樓閣經條。
參照:寶樓閣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八大金剛童子
【名數】不動明王之使者八大童子也。一慧光童子,二慧喜童子,三阿耨達多童子,四指德童子,五烏俱婆迦童子,六清德童子,七矜羯羅童子,八制吒迦童子也。此童子皆手持金剛杵,故名金剛童子。見八大童子義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八大自在我
【名數】大般涅槃有常樂我淨之四德,其我德以自然為義,自在有八義,名曰八大自在我:一、能示一身為多身,二、示一塵身滿大千界,三、大身輕舉遠到,四、現無量類常居一土,五、諸根互用,六、得一切法如無法想,七、說一偈義經無量劫,八、身徧諸處猶如虛空。見涅槃經二十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虛空藏
【菩薩】見虛空藏條。
參照:虛空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止觀
【書名】具名大乘止觀法門,四卷,南岳慧思說。說止觀二門之深義。唐末經典,流散海外,咸平三年日本國寂照持此本至四明。慈雲得之為作序。見佛祖統紀二十五。明智旭釋之曰止觀釋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雲經
【經名】大方等無想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明王
【術語】謂不動尊等諸明王也。又曰大真言,如言大明王大隨求陀羅尼經。見諸儀軌訣影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青頸大悲王觀自在念誦儀軌
【經名】具名金剛頂瑜伽青頸大悲王觀自在念誦儀軌,一卷,唐金剛智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阿毘達磨大毗婆沙論
【書名】毘婆沙,譯曰廣說。佛滅後四百年初,五百羅漢,由健陀羅國迦膩色迦王之請,廣解釋發智身論者。唐玄奘譯,二百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常喜悅根大菩薩身
【術語】寶生如來四親近之第四,金剛笑菩薩也。使一切有情諸根得無量之安樂悅意,故名常喜悅根。見金剛頂經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愛道
【人名】佛之姨母,梵名摩訶波闍波提Mahāprajāpatī,乳養佛者。由阿難之請。始許出家。是比丘尼之初也。別號憍曇彌Gotamī,如佛言為瞿曇。法華文句二曰:「波闍波提,此翻大愛道,亦云憍曇彌,此翻眾生。」此翻誤也,眾主乃波闍波提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慧武庫
【書名】具名大慧普覺禪師宗門武庫。附於大慧語錄之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迦葉本經
【經名】一卷,西晉竺法護譯,佛為大迦葉說制心之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六部大乘經
【名數】法相宗所依六部之經典也。如大方廣佛華嚴經(有三翻),解深密經(有四翻),如來出現功德莊嚴經(未翻),阿毘達磨經(未翻),楞伽經(有三翻),厚嚴經(亦名大乘密嚴經)是。此為慈恩所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牛車
【譬喻】三車之一。以譬大乘者。法華經譬喻品曰:「羊車鹿車大牛之車,今在門外。」見三車條。
參照:三車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秘密大乘經
【經名】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梵寺
【寺名】刺史韋宙請六祖說法處也。廣東通志二百二十九曰:「韶州府曲江縣,報恩光孝寺,在河西。唐開元二年,僧宗錫建,名開元寺,又更名大梵寺,刺史韋宙請六祖說壇經處。宋崇寧三年,詔諸州建崇寧寺,致和中改天寧寺。紹興三年,專奉徽宗香火,賜額曰報恩光孝寺。」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岑大蟲
【雜名】人稱景岑禪師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攝大軌
【經名】攝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入蓮華胎藏海會悲生曼荼羅廣大念誦儀軌之略名。又攝無礙大悲心大陀羅尼經計一法中出無量義南方滿願補陀落海會五部諸尊等弘誓力方位及威儀形色執持三摩耶標幟曼荼羅儀軌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日供
【修法】供養大日如來之法會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迦葉
【人名】摩訶迦葉也。增一阿含經三曰:「十二頭陀難得之行,所謂大迦葉比丘是。」見迦葉條。
參照:迦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梵天
【天名】Mahābrahman,梵者清淨之義,為離婬欲之色界諸天通名,今謂其中初禪天之王為大梵天。初禪天為色界四禪之最初者,故特附以梵天之名,其中分大梵天,梵輔天,梵眾天三者。大梵為君。梵輔為臣,梵眾為民。大梵天所得之禪定,稱為中間禪。位於初禪與二禪中間之禪定也。慧苑音義上曰:「梵謂梵摩,具謂跋濫摩,此謂清淨。」智度論十曰:「梵名離欲清淨。」智度論三十五曰:「梵者色界,都名也。」正理論三十一曰:「廣善所生故名為梵,此梵即大故名大梵,由彼獲得中間定故,最初生故,最初沒故,威德等勝故,名為大。」彼名為尸棄,譯言火或頂髻,彼頂上結髻如火,以表入於火光定,故名。彼在初禪天,最先生。故自念我無父母,自然而生,我為娑婆世界之主。法華經序品曰:「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尸棄大王。」大般若經五百七十曰:「堪忍世界主,持髻梵王。」智度論一曰:「三千大千世界,主持梵天王名式棄。」法華文句二曰:「尸棄者此翻為頂髻,又外國呼火為樹提尸棄。此王本修火光定破欲界惑,從德立名。」彼深信正法,每佛出世,必先來請轉法輪。又常在佛之右邊,手持白拂,以對於帝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拘絺那經
【經名】舍利子問正見正法之事,拘絺那答之。攝於中阿含七。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義章
【書名】二十卷,隋淨影寺之慧遠撰。分義為五聚:一教聚,有三門。二義聚,有六門。三染聚,有六十門。四淨聚。有一百三十一門。五雜聚,欠缺。解釋大小乘法相之古今第一書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生日大會
【行事】佛之誕生會也。有部目得迦五曰:「長者白佛:菩薩生時,是何月日?佛告長者:薛舍佉月日月圓時,是我生日。我今欲作生日大會。佛言應作。」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法緊那羅
【天名】法華經序品四人緊那羅之一。奏妙法之樂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金剛頂勝初瑜伽經中略出大樂金剛薩埵念誦儀軌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說念誦金剛薩埵之法。大樂金剛為金剛薩埵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大虛空藏
【名數】虛空藏菩薩之德分為五方者。五大虛空藏菩薩速疾大神驗秘密式經曰:「東方福智虛空藏菩薩,坐白寶蓮華,戴五佛寶冠,以種種瓔珞嚴飾於身,右手施無畏,左手持寶蓮華,華上有羯磨杵,形色黃。南方能滿虛空藏菩薩,坐赤蓮華,頂有五佛寶冠。莊嚴如前,形色赤色,右手持寶劍,左執青蓮華,華上有如意寶珠,珠之周邊有火焰。西方施願虛空藏菩薩,坐紫蓮華,寶冠如前,莊嚴如前。合掌當胸前,形色如紅波利。北方無垢虛空藏菩薩,坐白蓮華,寶冠如前,莊嚴如前,左手施無畏,右手持寶蓮華,華上有月輪,形色水白。中央解脫虛空藏菩薩,寶冠如前,莊嚴如前。坐黃白蓮華,右手施無畏,左手持寶蓮華,華上有獨鈷杵,色黃。」又瑜祇經曰:「行者應畫五大金剛虛空藏,於一圓明中等於自身量而畫之,於一圓中更分為五,於中圓畫白色虛空藏,左手執鉤,右手持寶。前圓中畫黃色虛空藏,左持鉤,右執寶金剛。右圓中畫青色虛空藏,左執鉤,右持三瓣寶,放大光明。於後圓中畫赤色虛空藏,如前,左持鉤,右持大紅蓮華。左圓中畫黑紫色虛空藏,如前,左持鉤,右持寶羯磨,是名五大虛空藏求富貴法。若畫此像,於青色或金色絹上畫之,其菩薩衣服首冠瓔珞皆依本色,各半跏坐。畫此像了,對壇前無間誦五字明一千萬徧,即得富貴成就。」日本東寺觀智院國寶中,有惠運自唐請去之瑜祇五大虛空藏菩薩木像。金剛虛空藏(乘師子),摩尼虛空藏(乘象),法界虛空藏(乘馬),業用虛空藏(乘鳥),蓮花虛空藏(乘孔雀)是也。
【術語】以虛空藏菩薩之德配於五方而建立者。詳見虛空藏條附錄。
參照:虛空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用大
【術語】三大之一。言真如之體,有生一切諸法善惡因果之大作用也。起信論曰:「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善因果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唐內典錄
【書名】十卷。唐麟德元年道宣之作。佛典目錄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八大地獄
【名數】相對於八寒地獄而言亦云八熱地獄。贍部州地下五百踰繕那有地獄,名等活。從其次第,第八為無間地獄。此八大地獄重重竪立也。據俱舍論八之說,一等活地獄,彼有情遇種種斫刺磨擣。被涼風所吹則蘇如故,等於前活,故名等活。二黑繩地獄,先以黑繩秤量支體,而後斬鋸,故名黑繩。三眾合地獄,眾多苦具俱來逼身合黨相害,故名眾合。四號叫地獄,逼於眾苦發悲號怨叫之聲,故名號叫。五大叫地獄,逼於劇苦更發大哭聲,故名大號叫。六炎熱地獄,火隨身起,炎熾周圍,苦熱難堪,故名炎熱。七大熱地獄,為熱中之極,故名大熱。八無間地獄,受苦無間,故名無間。俱舍論十一曰:「此贍部州下過二萬有阿鼻旨大捺落迦,深廣同前謂各二萬,故彼底去此四萬踰繕那。以於其中受苦無間,非如餘七大捺落迦受苦非恒,故名無間。(中略)七捺落迦,在無間上重累而住。其七者何?一者極熱,二者炎熱,三者大叫,四者號叫,五者眾合,六者黑繩,七者等活。」智度論十六曰:「活大地獄,黑繩大地獄,合會大地獄,叫喚大地獄,大叫喚大地獄,大熱地獄,大熱大地獄,阿鼻大地獄。」顯宗論十二之說,謂一想地獄,等活地獄也。罪人互懷毒想害,以毒爪相攫,又罪人被斫剌磨擣作已死想,然冷風吹之,皮肉還生,尋復起活,故名想地獄。二黑繩地獄,同前。三堆壓地獄,即前眾合地獄也,有大石山,罪人入其中,則堆壓其身,故名堆壓。四叫喚地獄,即前號叫地獄也。五大叫喚地獄,即前大叫喚地獄也。六燒炙地獄,即前炎熱地獄也。七大燒炙地獄,即前大熱地獄也。八無間地獄,同前。(CBETA註:第一句原書為「對於八寒地獄而亦云八熱地獄」,今修改成較順的說法。)
【名數】八寒地獄及十六小地獄之外,有八熱地獄,即八大地獄也。見地獄條。
參照:地獄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三摩惹經
【經名】一卷,趙宋法天譯。三摩惹者梵語,會之義。是與長阿含大會經同本。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十二大人相
【名數】見三十二相條。
參照:三十二相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經
【經名】五卷。趙宋法護譯。說荼吉尼之修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威德法
【修法】大威德明王之修法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眾生彌盧
【明王】謂不動尊也。見底哩三昧耶不動念誦法。梵Meru。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阿吒婆拘鬼神大將上佛陀羅尼神咒經
【經名】一卷,失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靈峰大師
【人名】見智旭條。
參照:智旭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明經
【經名】大明度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集經賢護分
【經名】具名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五卷,隋闍那崛多譯。佛在王舍城竹園放光集眾。以賢護菩薩為對場而說法。與般舟三昧經同本後譯。
參照:般舟三昧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集日藏經
【經名】大乘大方等日藏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日宗
【流派】胎藏界之宗義,謂之大日宗。見菩提心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周刊定眾經目錄
【書名】十四卷。則天武后天冊萬歲元年,勅明佺等作。外附大周刊定偽經目錄一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日經不思議疏
【書名】二十卷之疏及十四卷之義釋,皆為善無畏三藏解釋本經七卷中前六卷之經文者,其第七卷為說供養本經所說諸之次第者,三藏未釋之,後不可思議法師解釋之,稱為不思議疏。有二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妙吉祥平等秘密最上觀門大教王經
【經名】五卷,趙宋慈賢譯。佛在舍衛國彌勒菩薩等問佛三乘妙法門之外,更有法否。佛言有摩訶三昧耶秘密門法,修者得速成佛。即放五色之光,化現毘盧遮那等五佛,並諸菩薩諸金剛而說持誦之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寶坊
【界名】大集經之說處也。在欲色二界之中間。大集經一曰:「以佛功德威神力故,於欲色二界中間出大坊庭,猶如三千大千世界。(中略)爾時世尊至寶坊中昇師子座。」同五曰:「爾時世尊,故在欲色二界中間大寶坊中師子座上,與諸大眾圍繞說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悲闡提
【術語】闡提為梵語一闡提之略。成佛不可能之義。大悲闡提者,言為有大悲而自己之成佛畢竟不可能也。如觀音地藏之大悲菩薩是也。見一闡提條。
參照:一闡提
【術語】此為第二種之通名。以大悲誓願,欲度盡一切眾生而後成佛者。故己無成佛之期。何則,以眾生盡有成佛之期也。因之亦名一闡提。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聖曼殊室利童子
【菩薩】舊稱文殊師利。新稱曼殊室利。童形之文殊菩薩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別途五逆
【名數】大薩遮尼犍子所說經四曰:「有五種罪名為根本。何等為五?一者破壞塔寺焚燒經像,或取佛物法僧物,若教人作見作助喜,是名第一根本重罪。若謗聲聞辟支佛法及大乘法,毀呰留難隱敝覆藏,是名第二根本重罪。若有沙門信心出家,剃除鬚髮身著染衣,或有持戒或不持戒,繫閉牢獄枷鎖打縛,策役驅使責諸發調,或脫袈裟逼令還俗,或斷其命,是為第三根本重罪。於五逆中若作一業是為第四根本重罪。謗無一切善惡業報,長夜常行十不善業,不畏後世,自作教人堅住不捨,是為第五根本重罪。」小乘之五逆,與此中第四一逆相當。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聖大總持王經
【經名】一卷,趙宋施護譯。佛為阿難說四咒。能知七生、十四生、二十一生及倍倍生之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太子須大拏經
【經名】一卷,西晉聖賢譯。說佛往昔為須大拏Sudāna太子入檀特山行檀波羅蜜之事。須大拏或作須達,蘇達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白衣大悲咒
【雜語】白衣觀音之陀羅尼也。大日經普徧真言品為白處尊真言而出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日如來四種身
【名數】一、瑜祇經,謂金剛界徧照如來是自性身。二、分別聖位經謂有二種之受用身,盧遮那是二受用身也。三、攝真實經言毘盧遮那示現化身至釋迦菩提道場。又義訣言龍樹先持誦毘盧遮那真言。感得現真身為說持念法,是變化身。四、略出經言毘盧遮那來天等之會者,是等流身。見菩提心義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明三藏法數
【書名】五十卷,明朝一如等集註。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吉祥明菩薩
【菩薩】胎藏界曼荼羅觀音院第二行第六位。梵名摩訶室利微地也。譯言大吉祥明。密號稱為常樂金剛。肉色。左手持半開蓮華。右手屈無名小二指,竪餘指,置胸邊。坐白蓮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陀羅尼
【術語】佛陀之咒語,云為陀羅尼。其中咒語多者,云為大。又美其功德。云為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尊勝大明王經
【經名】一卷,趙宋施護譯。佛為阿難說咒,名尊勝大明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悲胎藏八字法
【修法】是佛眼佛母尊之所說也。見佛眼佛母尊條。
參照:佛眼佛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薩遮尼犍子所說經
【經名】上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海八不思議
【譬喻】涅槃經三十二曰:「大海有八種不思議。以譬涅槃:一漸漸轉深,二深難得底,三同一鹹味,四潮不過時,五有種種寶藏,六大身眾生居住,七不宿死屍,八萬流大雨入海亦無增減。」又以此八喻譬僧伽。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聲聞
【術語】台家所立五種聲聞中之第五。見聲聞條。
參照:聲聞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威德迦樓羅王
【異類】法華經序品所列四迦樓羅王之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法師
【術語】說見法師條。大者,尊之之詞。
參照:法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胎藏界大日如來
【佛名】此為胎藏界中臺八葉院之中尊,於大自在天廣大金剛法界宮,顯本有理德之理法身也。是亦菩薩形,首戴髮髻,身纏輕妙之衣,手結法界定印,通身金色(或云白色),字為種子,以率都婆為三昧耶形,密號謂之徧照金剛。大日經疏四曰:「觀作寶蓮華臺寶王宮殿,於中敷座,座上置白蓮華臺,以阿字門轉作大日如來身,如閻浮檀紫摩金色,如菩薩形,首戴髮髻猶如冠形,通身放種種色光,被絹椉衣,此是首陀會天成最正覺之標幟也(首陀會,譯云淨居大日經疏一曰:「釋論云:第四禪五種那含住處,名淨居天。過之以往有十住菩薩住處,亦名淨居號曰大自在天王是也。」),彼界諸聖天眾,衣服輕妙,乃至無有銖兩,本質嚴淨不復假以外飾,故世尊俯同其像也。」秘藏記上曰:「阿字者,毘盧遮那理法身種子。」同下曰:「八葉九尊中臺大日如來。(中略)黃色金,入定印。」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會眾
【術語】賢聖之眾會。往生論註下曰:「以讚嘆阿彌陀佛,隨順名義,稱如來名,依如來智相光明修行故,得入大會眾數。」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
【經名】二卷,西晉竺法護譯。大寶積經第三十八大乘方便會之異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蓋大悲
【術語】見無蓋項。
參照:無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依止處
【術語】謂佛菩薩也。無量義經曰:「是諸眾生安穩樂處,救處,護處,大依止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大弟子
【名數】佛弟子中以舍利弗,目連,須菩提,摩訶迦葉為四大弟子。智度論謂舍利弗目連為佛左右弟子。須菩提修無諍定,為行空第一,摩訶迦葉行十二頭陀,為頭陀第一。佛在世時,有人欲求今世之果者,供養此四人。輒得如願。
迦葉,賓頭盧,羅云,君屠盋歎之四人也。法護譯之彌勒下生經曰:「爾時世尊告迦葉曰:吾今年已衰耗,向八十歲,然今如來有四大聲聞,堪任遊化,智慧無盡,眾德具足。云何為四?所謂大迦葉比丘,屠鉢歎比丘,賓頭盧比丘,羅云比丘。汝等四大聲聞,要不般涅槃,須吾法沒盡,然後乃當般涅槃。」法華文句記一曰:「四大弟子者:迦葉,賓頭盧,羅云,君屠盋歎。」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辨財天
【天名】經軌作辯才,辨財俗字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船
【譬喻】以譬渡生死海。安樂集下曰:「善知識者,是汝大船。」教行信證序曰:「難思,弘誓度難度海大船。」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施會
【行事】又曰無遮大會。不擇貴賤上下。會一切之人而以物施與之也。約五年行一度。維摩經菩薩品曰:「我昔自於父舍設大施會,供養一切,沙門婆羅門及諸外道貧窮下賤孤獨乞人,期滿七日。」注曰:「什曰:大施會有二種:一不用禮法但廣布施,二用外道經書種種禮法祭祀,兼行大施。生曰:婆羅門法,七日祀梵天行大施,期生彼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行道
【儀式】盛大行道之儀式也。見行道條。
參照:行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動尊一字出生八大童子秘密法品
【經名】聖無動尊一字出生八大童子秘密法品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法雨
【譬喻】大法能慈潤枯渴之眾,故以譬於雨。法華經序品曰:「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同化城喻品曰:「普雨大法雨,度無量眾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聖
【術語】佛之尊號。法華方便品曰:「慧日大聖尊。」妙宗鈔上曰:「佛是極聖,故稱為大。」法華弘傳序曰:「非大聖無由開化。」
以名高位之菩薩。無量壽經上曰:「一切大聖神通已達。」淨影疏曰:「大有兩義:一位高名大,二德勝名大,會正為聖。」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寂靜妙三摩地
【術語】見大寂定條。
參照:大寂定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焦熱地獄
【界名】八大地獄之第七。見焦熱地獄條。
參照:焦熱地獄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部大論
【名數】無著菩薩承彌勒菩薩之旨,著五部之大論:一、瑜伽師地論,百卷,唐玄奘譯。二、分別瑜伽論,未翻。三、大乘莊嚴經論,十三卷,唐波羅頗蜜多羅譯。四、辨中邊論頌,一卷,唐玄奘譯。五、金剛般若論,二卷,秦羅什譯。瑜伽論記一上曰:「慈氏菩薩隨無著機,恒於夜分從知足天降於禪堂為說五論之頌:一、瑜伽論,二、分別觀所名分別瑜伽論,三、大莊嚴論,四、辨中邊論,五、金剛般若。」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大虛空藏菩薩速疾大神驗秘密式經
【經名】一卷,唐金剛智譯。說五大虛空藏修法之儀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黃頭大士
【佛名】佛生於迦毘羅城。迦毘羅者,黃色之義。此處本為黃頭仙人之住處,因得迦毘羅之名,今以昔之黃頭擬謂為黃頭。名義集三曰:「迦毘羅,此云黃色。上古有仙,曰黃頭。依此修道。」祖英集上曰:「黃頭碧眼知未知。」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八大童子印言
【真言】第一慧光童子。種子為,三昧耶形為五股金剛杵,印為金剛合掌而忍願(左右中指)竪合如針。真言曰:「唵(歸命)嚩曰囉摩帝入嚩囉(金剛慧光)菩地質多(菩提心)曩(種子)」。第二慧喜童子。種子為,三形為三股鉤,印為金剛合掌,而忍願(中指)竪合如寶形。真言曰:「唵(歸命)囉怛曩(寶)摩底娑度(慧喜)摩訶摩尼(大寶)莫(種子)」。第三阿耨達菩薩。種子為,三形為開敷蓮華,印為金剛合掌,而忍願(中指)竪合如蓮華形。真言曰:「唵(歸命)鉢納摩(蓮華)薩嚩娜賀(一切熱)鉢羅捨弭曩(除)摩訶達磨(大法)三(種子)」。第四志德菩薩(或作指德)。種子為,三形為羯磨輪,印為金剛合掌,而忍願(中指)入掌合面,加持四處。真言曰:「唵(歸命)羯磨(業)摩訶吠哩耶(大精進)鉢哩布囉迦(滿足)[牟*含](種子)」。第五烏俱婆誐童子(亦名憂丘婆丘)。種子為,三形為三股金剛杵,印為金剛合掌,真言曰:「唵(歸命)嚩曰囉薩怛嚩(金剛薩埵)烏俱婆誐(住三世)摩訶燥企耶(大樂)多(種子)」。第六清淨比丘。種子為,三形為梵筴,印為梵筴印,仰左手而置心下,以右手覆左手上是也。真言曰:「唵(歸命)摩尼(寶)尾輸馱達磨(清淨法)俱嚕囉乞叉達磨(作擁護法)嚩(種子)」。第七矜羯羅童子。種子為,三形為獨股杵,印為蓮華合掌,真言曰:「唵(歸命)達摩(法)矜羯羅(能作者)底瑟吒(安住)曰[口*邏](種子)」。第八制吒迦童子。種子為,三形為三股金剛杵,印為外縛五股印,又為蓮華合掌。真言曰:「唵(歸命)羯磨(業)制吒迦(使者)吽(恐怖)發吒(破壞)喃(種子)」。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攝大乘論釋
【書名】釋無著之攝大乘論者。有二本:一為世親菩薩作,一為無性菩薩作。前之一本有三譯,一為陳真諦譯,十五卷,二為隋笈多譯,十卷,三為唐玄奘譯,十卷。後之一本,唯玄奘譯,十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六大體大
【術語】六大無礙之義,六大為一切法之體性之義。見六大無礙條。
參照:六大無礙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妙音大士
【菩薩】與妙音菩薩同。
參照:妙音菩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娑羅
【雜名】Mahaśāla,大娑羅樹也。西竺呼大官大富之第宅為大娑羅。玄應音義二十五曰:「大娑羅,樹名也,是大富貴家義也。案西國大官貴大富兒第,皆呼為沙羅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賢大士
【菩薩】普賢菩薩也。見普賢條。
參照:普賢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八大靈塔名號經
【經名】一卷,并梵讚一卷,皆趙宋法賢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開靜
【術語】開靜有大小二種。見開靜條。
參照:開靜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聖無動尊一字出生八大童子秘要法品
【經名】一卷,大興善寺翻經院述,稱為八大童子儀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佛頂曼荼羅
【術語】楞嚴經七,言立道場,時以靈山白牛微細之糞,和旃檀,泥於地。(中略)方圓丈六,為八角壇。壇心置一金銀銅木之蓮華。華中盛八月露水置於缽。更以十六蓮華與香燈。參差莊嚴外圍。取白牛乳為煎餅。砂糖。(中略)蜜,於蓮華外,各各圍繞十六華外,以奉諸佛及大菩薩。(中略)敷設十方如來及諸菩薩所有形像。當陽張盧遮那,釋迦,彌勒,阿閦,彌陀,諸大變化,觀音形像,金剛藏兼安其左右。帝釋梵王。(中略)頻那夜迦,張於門側。安置左右云云。大妙經準之。中央之蓮缽,即大佛頂也。八圓鏡,八大佛頂也。十六華爐,八菩薩八金剛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藏
【術語】大藏經之略稱。杜荀鶴詩,所謂大藏經門一夜尋。即言釋典之大藏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大部經
【名數】禪林以華嚴,涅槃,寶積,般若四經為四大部經。勅修清規祈禱曰:「或看藏經,或四大部經,或三日五日七日,隨時而行。」佛祖統紀四十八曰:「憑楫問道於果佛日,頓悟心旨,南渡之後,所在經藏殘闕,楫以奉資造大藏經四十八所,小藏四大部者亦如其數。」,「世以華嚴涅槃寶積珠林為四大部。」案珠林是般若之誤。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論
【書名】大智度論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自在
【術語】言廣大之力用無論何事皆作得也。法華經弟子授記品曰:「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灌頂光真言
【經名】不空羂索毘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讚
【雜名】密行法會所用之讚文也。其漢語讚出略出經,其梵語讚出金剛頂儀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聖主
【術語】佛之尊號。法華經方便品曰:「諸大聖主,知一切世間天人群生類深心之所欲。」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熾盛光
【菩薩】金輪佛頂尊之別名。見熾盛光條。
參照:熾盛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摩醯首羅大自在天王神通化生伎藝天女念誦法
【修法】別名摩醯首羅頂生天女法。一卷,摩醯首羅天頂上生一伎藝天女,天女說陀羅尼,滿一切之祈願。並說念誦之儀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慈恩寺三藏
【人名】玄奘三藏嘗住大慈恩寺,故有此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界一心平等大念
【雜語】上自佛界下至地獄界之十界,皆為吾人一心之所作,故其體平等,無有差別。觀此平等之理謂之十界一心平等大念。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衣
【衣服】三衣中僧伽梨衣最大,故云大衣。九條以上為大衣,有三品。釋氏要覽上曰:「薩婆多論云:僧伽梨有三品,自九條十一條十三條名下品衣,皆兩長一短作。十五條十七條十九條名中品衣皆三長一短作。二十一條二十三條二十五條名上品衣皆四長一短作。」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車
【譬喻】以大白牛車譬佛乘。法華經譬喻品曰:「長者各賜諸子等一大車。」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明咒經
【經名】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覺
【術語】佛之覺悟也。凡夫無覺悟,聲聞菩薩有覺悟而不大,佛獨覺悟實相,徹底盡源,故稱大覺。又聲聞雖自覺,而不使他覺,菩薩雖自覺亦使他覺,而覺事未滿。佛自覺覺他皆圓滿,故獨稱之為大覺。仁王經上曰:「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五眼法身大覺世尊。」心地觀經一曰:「敬禮天人大覺尊。」止觀一曰:「大覺世尊,積功行滿。涉六年以伏見,舉一指而降魔。」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善知識
【術語】偉大之善知識。善知識者,如言善友。知識者我能知彼之義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金剛香菩薩大明成就儀軌經
【經名】佛說金剛香菩薩大明成就儀軌經,三卷,宋施護譯。佛在覩史多天依金剛手菩薩之請而說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愛道施佛金縷袈裟
【故事】見金縷袈裟條。
參照:金縷袈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祇百大劫
【術語】見三祇百劫條。
參照:三祇百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身
【術語】對於丈六之小身而謂之徧虛空之大化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八大菩薩經
【經名】一卷,趙宋法賢譯。佛對八大菩薩說東方五佛之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雲光明寺
【寺名】回回教寺院之名。佛祖統紀四十一曰:「唐代宗三年,勅回紇奉末尼者,建大雲光明寺。」又「同六年,回紇請於荊楊洪越等州置大雲光明寺,其徒白衣白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賢
【人名】青丘之大賢,唐代高麗國人。法相宗也。多作經疏,稱為古迹記。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棗柏大士
【人名】李長者通玄在則天朝,會華嚴經新譯八十卷成,持至太原,寓高仙奴家,日食十棗,柏葉餅一枚,後人號為棗栢大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珠髻大臣
【人名】或云寶髻,或云如意頂髮,其義一也。梵語摩尼,此云如意珠。摩尼是寶之總名。此大臣是王舍城聚落主。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香象大師
【人名】華嚴宗第三祖,名法藏,字賢首,日本多稱為香象大師。宋高僧傳五曰:「釋法藏,字賢首,姓康,康居人也。(中略)復號康藏國師是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虛空藏印明
【印相】十八道之一。大虛空藏為金剛界南方寶性如來四親近,寶光幢笑四菩薩之總體,故召請本尊作運心之供養時,結大虛空藏菩薩之印誦明。其印為寶幢形。參照十八道條。
參照:十八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施行
【術語】施行之大者,於孤獨貧窮之人,施與以物。謂之施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般涅槃
【術語】梵語摩訶般涅槃那Mahāparinirvāṇa,譯言大入滅息,或大滅度,大圓寂入等。大者美滅德之稱,滅者,滅煩惱滅身心之義,息者安息之義,度者,超度生死之義,圓寂者圓滿功德寂滅相累之義,入者歸於滅也。大乘義章十八曰:「摩訶般涅槃那,磨訶為大,大義有六。(中略)槃,此翻為入,入義有之。(中略)涅槃,此翻為滅,滅煩惱故滅生死故名之為滅,離眾相故大寂靜故亦名為滅。那者名息,究竟解脫永蘇息故。息何等事?息煩惱故,息生死故,又息一切諸行事故。」涅槃玄義上曰:「摩訶此翻為大,般涅此翻為滅,槃那此翻為度,是為大滅度也。」四教儀集註上曰:「大即法身,滅即解脫,度即般若,即三德秘藏也。」華嚴經疏鈔五十二曰:「疏涅槃正名為滅,取其義類乃有多方,總以義翻稱為圓寂,以義滿法界德備塵沙曰圓,體窮真性妙絕相累為寂。鈔梵云摩訶般涅槃那,具翻為大圓寂入,謂那即入義,應迴在入。(中略)總以義翻者即唐三藏等,在義周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聖歡喜天
【天名】單曰聖天。亦曰歡喜天。見歡喜天條。
參照:歡喜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天台八教大意
【書名】一卷,灌頂撰。述一宗所立化儀化法八教之大意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吉祥經
【經名】大吉祥陀羅尼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海印
【譬喻】大海之水面印現森羅萬像。以譬菩薩之三昧含藏一切諸法,是名海印三昧。大集經十五曰:「喻如閻浮提一切眾生身及餘外色,如是等色道中皆有印像,以是故名大海印。菩薩亦復如是,得大海印三昧已能分別一切眾生心行,於一切法門皆得慧明,是為菩薩得海印三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出生一切如來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經
【經名】一卷。趙宋法護譯。此明王能出生一切如來法眼徧照法界之大力,故名。明王者,陀羅尼之德名也。經中說陀羅尼及壇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集譬喻王經
【經名】二卷,隋闍那崛多譯。為舍利弗以諸譬喻說菩薩與二乘智慧功德之差別。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集賢護經
【經名】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通
【佛名】大通智勝之略。佛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悲鎧冑門
【術語】大日如來生出北方金剛護菩薩之三摩地也。出生義曰:「自一切如來大悲鎧冑門而生金剛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雄
【術語】佛之德號。佛有大力,能伏四魔。故名大雄。法華經涌出品曰:「善哉善哉大雄世尊。」同授記品曰:「大雄猛世尊,諸釋之法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棗栢大士
【人名】李長者通玄在則天朝,會華嚴經新譯八十卷成,持至太原,寓高仙奴家,日食十棗,柏葉餅一枚,後人號為棗栢大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慧語錄
【書名】具名大慧普覺禪師語錄。三十卷,宋蘊聞集。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廣寶篋經
【經名】二卷,劉宋求那跋陀羅譯。佛左祇園先說法,文殊後來與須菩提應答,而使之默,舍利弗目連等各述文殊之智慧辯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青
【物名】青色之寶玉也。玄應音義二十三曰:「大青,梵言摩訶泥羅,此云大青,亦是帝釋所用寶也。」Mahānila。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不空三昧大教王經
【經名】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鐘
【物名】禪剎之鐘有三:如大鐘、殿鐘、堂鐘是也。大鐘號令闔山之諸堂,即懸於鐘樓者,每日昏曉及法會之節打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菩薩
【術語】菩薩有大小。初心之菩薩為小。深行之菩薩為大。無量壽經下曰:「彼有七百九十億大菩薩眾,諸小菩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苦海
【譬喻】謂六道生死之苦也。智度論五曰:「沒大苦海不自覺知。」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慢
【術語】我慢之大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六大
【名數】又曰六界。地水火風空識也。此六法周徧一切法界,而造作有情非情,故名為大。蓋非情為五大所成,而有情為六大所成也。此六大之義,雖涉于顯密而說之。然顯教之義,以欲知六大假和合而成一身,能成之六大,所成之一身,皆是生滅無常之假法而說之也。仁王經觀空品曰:「色受想行識空,十二入十八界空,六大法空。」同受持品曰:「比丘比丘尼,修行十善,自觀己身地水火風空識分分不淨。」大般若經二百七十三曰:「一切智智清淨,故地界清淨。一切智智清淨,故水火風空識界清淨。」瓔珞本業經上曰:「六大識空四大,一切法無自相無他相,如虛空故。」天台仁王經疏中曰:「阿含云:六王諍大,地謂我能載,水云能漂潤,火云能燒照,風云能生動,空云能容受。識云若無我者,色則敗壞,五雖大而識為王。故云:四大圍空,識居其中也。」
【名數】有三種:一、小乘之說。地水火風空識也,此因示人空,而分析一有情為六大者。中阿含四十七多界經,所說六界是也。俱舍論一曰:「六界是諸有情生所依。」二、大乘因示法空故說六大。是名徧到空。仁王經上曰:「色受想行識空,十八界空,六大法空,四諦十二因緣空。」同天台疏中曰:「六大名徧到空,阿含云:六王諍大,地云我能載,水云能漂潤,火云能燒照,風云能生動,空云能容受,識云若無我者色則敗壞。五雖大而識為主,故云四大圍空識居中也。」菩薩處胎經地神品亦有此說。三、密教因示諸法本不生之實體,故說六大。亦地水火風空識也。此六法本來自爾有實體,有實形,周徧法界,圓滿十方而不生不滅者也。參照六大條。
參照:六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大部洲
【名數】見四洲條。
參照:四洲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門
【雜名】寺院之外門也,又與三門通。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雲輪請雨經
【經名】有二本:一隋那連提黎耶舍譯,一卷。一唐不空譯,一卷。是請雨經四譯中之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
【經名】一卷,秦羅什譯。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同本。明咒為陀羅尼之異名。
參照: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大弟子即佛十心數
【雜語】宗鏡錄二十四謂心王即是師,十數即是十弟子,十弟子各具十德。如十心數,隨有一起,十數即隨起,雖以一數,當名,然實有十數也。對十弟子者,初想數,即對富樓那,想數徧強,從想入道,是故聲聞弟子中說法第一也。成論云:識得實法,想得假名,富樓那用想數分明,故能分別名相,無礙辯才無滯,於說法人中最為第一。推之,則欲數對迦葉,更樂數對迦旃延,慧數對舍利弗,念數對優婆離,思數對羅睺羅,解脫對須菩提,作意對阿那律,三摩地對目犍連,受數對阿難。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因陀羅座
【術語】又曰金剛輪座。方座也。大疏十七曰:「四方謂大因陀羅座也,金剛輪座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
【經名】十卷,唐不空譯,與大集經虛空藏菩薩品同本異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雪山大士半偈殺身
【本生】涅槃經十四曰:「我住雪山天帝釋為試我變其身為羅剎,說過去佛所說半偈,諸行無常,是生滅法。我於爾時聞半偈心生歡喜,四顧唯見羅剎。乃言:善哉大士若能說餘半偈,吾終身為汝弟子。羅剎云:我今實飢,不能說。我即告曰:但汝說之,我當以身奉大士。羅剎於是說後半偈,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我聞此偈已,於若石、若壁、若樹、若道、書寫此偈,即時昇高樹上投身於地,爾時羅剎復帝釋形,接取吾身。依此功德超越十二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叫喚大叫喚
【界名】熱地獄之第四,謂之叫喚地獄,第五謂之大叫喚地獄。
【界名】八熱地獄之第四曰叫喚地獄。第五曰大叫喚地獄。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魔
【術語】惡魔之大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魚
【傳說】梵語摩竭Makara魚,譯言大魚。商人入海,高聲念佛,免摩竭魚之難。見摩竭條。
參照:摩竭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聖六字大明王陀羅尼經
【經名】一卷,趙宋施護譯。佛在給孤獨園,為阿難說二咒,是但對揚阿難而說,非有別緣。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法鼓經
【經名】二卷,劉宋求那跋陀羅譯。佛在祇洹說有非有之法門,波斯匿王擊鼓吹貝而來。佛言我當說大法鼓經,使迦葉令不堪聞大法者盡去座,說如來之常樂我淨,不般涅槃及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空經皆為方便。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顛
【人名】傳燈錄十四謂石頭遷法嗣潮州大顛,初參石頭。石頭問師曰:那個是汝心?師曰:言語者是。便為石頭喝出。經旬日,師卻問曰:前者既不是,除此外何者是心?石頭曰:除卻楊眉動目將心來。師曰:無心可將來?石頭曰:元來有心,何言無心,無心盡同謗。師言下大悟。後辭師隱居潮州靈山。學者四集。潮州府志曰:「寶通,號大顛。俗姓陳氏,或曰楊姓,先世為穎川人。生於開元末,大歷中,與藥山惟儼並師事惠照於西山。即復與之同遊南嶽,參石頭。正元六年,開闢牛巖,立精舍,蛇虎皆遠遁。七年又於邑西幽嶺下創建禪院,名曰靈山,出入猛虎隨之。時已大悟宗旨,得曹溪之緒,門人傳法者千餘人,自號為大顛和尚。元和十四年,刺史韓愈貶潮州。遠地無可與語,聞大顛名,召至,留十餘日,謂其能外形骸,以理自勝為難得。因與往來,及祭海神,至潮陽,遂造其廬。未幾移袁州,復留衣服為別。長慶四年,一日告辭大眾而逝,年九十三。所著有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及金剛經釋義,又嘗自寫金剛經千五百卷,法華維摩經各三十部,藏之山中。墓塔在靈寺左,唐末有賊發其塔,骨髀盡化,惟舌根猶存如生。復瘞之,號瘞舌塚。宋至道中,鄉人又發視之,惟見舌鏡而已,乃疊石藏之如故,又號為舌鏡塔。」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願
【術語】願眾生成佛之心也。又,佛願救眾生之心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他緣大乘心
【術語】真言宗所立十住心之第六。法相宗之住心也。起無緣之慈而為濟度他之大乘行之住心也。他緣者,謂緣他之眾生。大日經一曰:「大乘行發無緣乘心,法無我性。」此無字之梵語莽鉢羅,有無與他之二義。故疏為他緣乘與無緣乘之二釋。疏二曰:「梵音莽鉢羅,是無義,亦是他義。所謂他緣乘者,謂發平等大誓為法界眾生行菩薩道,乃至諸一闡提及二乘入正位者,亦當以種種方便折伏攝受皆令同入此乘,約此無緣大悲故名他緣乘。又無緣乘者,至此僧祇始能觀察阿陀那深細之識,解了三界唯心心外更無一法而可得者,乘此無緣心而行大菩提道,故名無緣乘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人相印
【術語】以法界生之印印弟子,使決得大人之相也。義釋十一曰:「如王以印印之,一切信受。今以一切法界印印之,即法印也。即是大人相印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頓大三七日
【術語】天台一宗之說,謂華嚴經為佛成道後三七日間之說法。法華經方便品曰:「我始坐道場,觀樹亦經行。於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此觀樹經行之三七日,為小機之所見,大機於此間感華嚴之所說也。苕溪之五時說法頌曰:「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談,法華涅槃共八年,華嚴最初三七日。」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香
【儀式】瓣香之謂也。勅修清規曰:「再插大香一片。」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幻化網大瑜伽教十忿怒明王大明觀想儀軌經
【經名】一卷,趙宋法賢譯。十忿怒明王之儀軌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八大菩薩法
【修法】指八大菩薩曼荼羅經之修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六大法性
【術語】地等六大有相性之二面。凡眼所見者,惟其事相,事事差別而不相融。聖智所見者,為其法性一味平等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攝大乘論
【書名】無著菩薩所造,有三譯:一為後魏佛陀扇多譯,二卷。二為陳真諦譯,三卷。三為唐玄奘譯,三卷。前二謂之攝大乘論,後一謂之攝大乘論本。法華玄義私記一末曰:「玄贊要集云:西方攝大乘經有七百卷,此方不來,有一品名攝大乘品,造攝大乘論解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一生補處菩薩最勝大三昧耶像
【圖像】稱三十臂之彌勒菩薩。見彌勒條。
參照:彌勒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莊嚴論經
【書名】十五卷,馬鳴菩薩造,秦羅什譯。集種種之因緣譬喻以勸誡人。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蓮池大師
【人名】明杭州雲棲寺僧。名祩宏,亦稱雲棲大師。俗姓沈,初業儒,後為僧,居雲棲塢。融合志禪淨土二宗,定十約,僧徒奉為科律。清雍正中賜號淨妙真修禪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引飯大師
【譬喻】喻禪家引飯之槌也。清異錄上曰:「禪家未粥飯,先鳴槌,維那掌之。叢林目淨槌為引飯大師,維那為欒槌都督。」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齋
【術語】大設齋食,供養僧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天五事妄語
【故事】婆沙論九十九曰:「大天雖犯三逆罪,然善根未斷,深生憂悔。聞沙門釋氏有滅罪法,遂詣雞園寺,於其門外聞一苾芻誦伽陀曰:若人造重罪,修善以滅除,彼能照世間,如月出雲翳。彼聞已歡喜,往一苾芻所請出家。大天聰明,出家未久,便能誦持三藏說法,自稱阿羅漢,上下歸仰。後一夜起染心,夢失不淨污衣,使弟子洗之。弟子曰:阿羅漢盡一切煩惱,何猶有斯事?大天曰:天魔所繞,阿羅漢亦不能免不淨漏失。是第一惡見也。又彼欲使弟子歡喜,矯記別某為預流果,乃至某為阿羅漢果。弟子曰:我聞阿羅漢等有證智,如何我等都無知?大天曰:阿羅漢雖無染污無知,猶有不染污無知,故汝等不能自知。是第二惡見也。時弟子曰:曾聞聖者已離疑惑,如何我等於四諦實理猶懷疑惑?大天曰:阿羅漢煩惱障疑惑雖已斷,猶有世間的疑惑。是第三惡見也。弟子曰:阿羅漢有聖慧眼,自知解脫,如何我等不自證知,而由師令知?大天曰:如舍利弗目連猶佛若末記,彼不自知,汝鈍根何能自知?是第四惡見也。然彼大天雖造眾惡,而未斷盡善根,故後於中夜自悔責重罪,憂惶所迫,數數呼苦哉。弟子聞之怪而問師。大天曰:稱苦者呼聖道也。是為第五惡見。大天遂造偈曰:「餘所誘無知,猶豫他令入,道因聲故起,是名真佛教。」(然此五事必非惡見,分別之各有一理,如真諦三藏部執疏所解,三論玄義幽撿鈔五卷五十八紙所引。巴利書Kathāvatthū出於五事之原語可案考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聖天
【天名】大聖歡喜天,聖天,歡喜天,名之具略也。見歡喜天條。
參照:歡喜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大力菩薩
【菩薩】金剛吼,龍王吼,無畏十力吼,雷電吼,無量力吼也。舊譯仁王經受持品曰:「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護持三寶者,我使五大力菩薩往護其國:一、金剛吼菩薩,手持千寶相輪,往護彼國。二、龍王吼菩薩,手持金輪燈,往護彼國。三、無畏十力吼菩薩,手持金剛杵,往護彼國。四、雷電吼菩薩,手持千寶羅網,往護彼國。五、無量力吼菩薩,手持五千劍輪,往護彼國。」新譯仁王經奉持品曰:「若未來世,有諸國王,建立正法護三寶者,我今五方菩薩摩訶薩眾往護其國:東方金剛手菩薩摩訶薩,手持金剛杵,放青色光,與四俱胝菩薩往護其國。南方金剛寶菩薩摩訶薩,手持金剛摩尼,放白色光,與四俱胝菩薩往護其國。西方金剛利菩薩摩訶薩,手持金剛劍,放金色光,與四俱胝菩薩往護其國。北方金剛藥叉菩薩摩訶薩,手持金剛鈴,放琉璃色光,與四俱胝藥叉往護其國。中方金剛波羅蜜多菩薩摩訶薩,手持金剛輪,放五色光,與四俱胝菩薩往護其國。」已上五菩薩為五佛之正法輪身,其教令輪身為五大明王,祭之有除盜難之利益。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因陀羅壇
【術語】言金剛輪之方壇也。大疏八曰:「方壇名大因陀羅壇,是心王之義。」同二十曰:「此中方壇梵名摩訶因陀羅,是帝釋別名也,又則金剛輪別名也。」心王為諸法之所依。故以之名壇。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總相法門
【術語】謂真如之實體也。真如廣大,該收一切,故云大,一味平等,離差別之相,故云總相為行者之軌範,故云法,觀智通遊,故云門。起信論曰:「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八大
【名數】即八大地獄。
參照:八大地獄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般若經
【經名】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有經
【經名】勝論六句義中之說大有句義者。仁王經上曰:「一切眾生煩惱不出三界藏,一切眾生果報二十二根不出三界,諸佛應化法身亦不出三界。三界外無眾生,佛何所化?是故我言:三界外別有一眾生界藏者外道大有經中說,非七佛之所說。」起信論曰:「若說三界外更有眾生始起者,即外道經說。」良賁仁王疏中一曰:「若言界外有眾生者,即是外道吠世史迦六句義中大有經說非佛教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十種清淨禁戒
【術語】見文殊千鉢經五。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礙大會
【行事】又云無遮大會。施與一切僧俗之大齋會也。佛祖統紀二十七曰:「梁武大同二年,帝幸同泰寺,設無礙大會。」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無垢大乘經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佛,住安樂世界,為觀自在菩薩初說三十八吉祥如來之名號,次說吉祥天女之一百八名。為十二契諷稱之,分十二段之曲譜。故云。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智灌頂地
【術語】稱佛地也。義釋十三曰:「大智灌頂地者,即是如來第十一地也。由住第十一地入大智灌頂,乃能作如來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大病相
【雜語】若身體苦重,堅結疼痛,枯痺痿瘠,是地大之病相,若舉身膨腫,膚肉浮滿,是水大之病相,若舉身洪熱,骨節酸楚,呼吸缺乏,是火大之病相,若心懸忽悅,懊悶忘失,是風大之病相。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僧大經
【經名】佛大僧大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中小劫
【術語】有二種之大中小:一、一增(人壽自十歲,百年增一,而至八萬四千歲者)又一減(人壽自八萬四千歲,百年減一,而至人壽十歲者)為小劫,合一增一減而為中劫,成住壞空之四期,各經此一增一減之中劫二十也。而經此成等四期之間,即八十中劫為大劫。是俱舍論之意。二、合一增一減而為小劫,二十增減即二十小劫為中劫,成等四期各經一中劫也。八十增減即四中劫為大劫。是智度論之意。已上二說大劫之量同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廣佛華嚴經
【經名】常略稱華嚴經。有六十卷,八十卷,四十卷之三本。見華嚴經條。
參照:華嚴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樂不空
【菩薩】金剛薩埵之異名。理趣釋開題曰:「大樂金剛者金剛薩埵異名。妙樂之中,此尊三摩地特為殊勝,故曰大樂。不空者,梵曰阿目佉,此云無間。自證之大樂,化他之大喜,無有間斷,故曰無間。無間與不空,其義一也。」見金剛薩埵條。
參照:金剛薩埵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耳三藏
【人名】唐代宗時,有西天之大耳三藏到京。云得他心慧眼。帝勅使與忠國師試驗。三藏方見師,便禮拜而立於右邊。師問曰:汝得他心通耶?對曰:不敢,師曰:道老僧即今在什麼處?曰:和尚是一國之師,何得卻去西川看競渡?師再問汝道老僧即今在什麼處?曰:和尚是一國之師,何得卻在天津橋上看弄猢猻?師第三問語亦同前。三藏良久而罔知去處。師叱曰:這野狐精他心通在什麼處?三藏無以對。見傳燈錄五忠國師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八大人覺經
【經名】一卷,後漢安世高譯。八大人覺者,有八法為菩薩聲聞緣覺大力量人所覺悟,故名。其註解列下。○八大人覺經略解。一卷。明智旭解。○八大人覺經疏。一卷。續法述。○八大人覺經箋註,一卷。丁福保註。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廣佛
【佛名】華嚴經之本尊也。證得大方廣理之佛,謂之大方廣佛。探玄記一曰:「大以包含為義,方以軌範為功,廣則體極用周,佛乃果圓覺滿。」又「方廣之佛簡下乘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八大經
【名數】又云十八明處。四韋陀與六論八論也。四韋陀出別項。六論者:一、式叉論,明六十四種之能法。二、毘伽論,釋諸無常之法。三、柯刺波論,釋諸天仙上古以來之因緣名字。四、竪底沙論,釋天文地理算數等之法。五、闡陀論,釋作首盧迦之法。六、尼鹿多論,釋一切物立名之因緣。八論者:一、肩亡婆論,簡釋諸法之是非。二、那邪毘薩多論,明諸法之道理,三、伊底迦婆論,明傳記宿世之事。四、僧法論,明二十五諦之義。五、課伽論,明攝心之法。此之兩論皆釋解脫之法。六、陀菟論,釋用兵杖之法。七、犍闥婆論,釋音樂之法。八、阿輸論,釋醫方。出於百論疏上之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吉祥變菩薩
【菩薩】胎藏界曼荼羅觀音院第三行第六位。梵名欏乞叉摩摩訶微地也。譯言吉祥大變。司觀音三十三變化之妙用。密號稱為動用金剛。白肉色。左手持半開蓮華。若手當胸仰掌如受物。眼作上視之相。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密教五大
【術語】密教有胎金兩界,其胎藏界以色等五大為大日如來之理法身。密教以攝持為理之義,以事物總稱為理。此五者圓滿一切之功德,故名為五輪。其種子為阿尾羅吽欠,或阿縛羅訶佉。即五方五佛之種子也。以此五大配於五方之五佛。善無畏於尊勝軌以地水火風空順其次第,配於東西南北中。不空於宿曜經以為空風火水地,逆其次第,配於東西南北中。是善無畏由於始覺上轉之修生金剛界中因之義,不空取世間五行木火土金水,配於東南中西北,青赤黃白黑(即事而真之意),且依本覺下轉之本有胎藏界十因之義也。見五轉條。不空取中因之義,故以地大為中央大日,是為發心之位。此以本有之菩提心,堅固不動,為諸法本源之體性,猶如大地之堅固不動,且為萬物之中心,并為其體性本源故也。法界體性智之為諸法本源亦然。大日如來之法界體性亦然。黃色為不變色,故是亦與菩提心之不變相應。其次以空大為東方阿閦,是為發心之位。此以本有之菩提心,發歸本之菩提心,修萬行,行行圓具,而無缺滅,猶如彼虛空之含容一切萬物故也。其大圓鏡智之含容萬象亦然。其為東方者,以東方為萬物之始,故與萬行之起首相應。其為青色者,以青色含容五色(故謂之一切色),故與含容萬行相應。次以風火為西方阿彌陀,是為涅槃之位。此以阿彌陀一譯無量壽,無量壽為涅槃之德也,而其無量壽為風大之德,猶如世人之壽賴於風息也。其妙觀察智說法斷疑生信之功用,與風大之能殺能成二德相應。其在西方者,涅槃為萬物之終歸,故對於東方之萬物起首而以之為西位也。其白色與無量光及慈水之白淨相應。次以火大為南方寶生,此為成菩提之位。以其萬行成熟,開菩提之花,猶如火熱之於草木也。故寶生佛在胎藏界稱為開敷華王如來,又其平等性智亡說法之差別,猶如火之能燒盡物。其配於南方為赤色。不言可知。次以水大為北方不空成就(釋迦),是為方便究竟之位。此以利他之方便,成就利他之妙業,其能應眾生之機能除迷妄,猶如水之方圓隨於器,且能洗塵垢也。又其成所作智成妙業之義亦然。其在北方者。印度之俗以北方為勝方,故究竟位與勝位相應。黑色是染色之至極,故與究竟位之至極相應。善無畏依東因之義,以地大為東方阿閦,為發心之位。此以修生之菩提心為因,生大悲之萬行,猶如地為生萬物之根本也。且其菩提心之堅固不動亦如地。故阿閦之記不動也。又其大圓鏡智之任持一切諸法與地之能任持萬物相應。其為東方者。以此為修生之起首也。其黃與菩提心之不變相應。次以水大為西方彌陀,為成菩提之位。此以菩提心之自性清淨及無量光之究竟圓明,猶如水之圓明也。又其妙觀察智說法斷疑之德,如水之能洗塵垢。其西方與行證之終極相應。白色與無量光相應。次以火大為南方寶生,為修行之位。以其修成萬行。猶如火熱之能成熟物也。又其平等性智滅一切之妄差別而使為平等一如亦然。此義與上不空之義同。惟約果轉因相違。次以風大為北方不空成就,為入涅槃之位。此以涅槃之寂滅萬物,如風火之能破壞萬物也(三災中風災尤強。破第三禪)。又成所作智之所作已辨,入於涅槃亦然。其北方與涅槃之高位相應。黑色與涅槃之幽然深妙相應。又佛日隱於涅槃之山。與十方闇黑相應。次以空大為中央大日,為方便究竟之位。以其圓成四德,含容自利利他一切之功德,猶如虛空之含容一切萬象也。又其法界體性智之周徧法界,廣大無邊亦然。其中位與周徧法界相應。青色與含容一切相應。
參照:五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轉輪王
【菩薩】金剛界之金輪佛頂也。見大勝金剛條。
參照:大勝金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平等大慧
【術語】以名佛說法華經之實智,是即諸佛之實智也。能證平等之理性,故曰平等。眾生齊得此智慧,故曰平等。法華經見寶塔品曰:「爾時寶塔中出大音聲嘆言: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世尊,能以平等大慧教菩薩法佛所護念妙法華經為大眾說。」法華科註四曰:「平等有二:一者法等,即中道理。二者眾生等,即一切眾生同得佛慧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平等大悲
【術語】佛菩薩對於一切眾生憐愍普徧平等之慈悲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天台四大釋例
【術語】解釋經之文句,天台大師所用四種之方法:一、因緣釋,或云感應釋,究佛與眾生之關係因緣而解釋者。二、約教釋,以一文句參照藏通別圓四教而解釋者。三、本迹釋。以一文句參照本迹二門而解釋者。四、觀心釋,以一文句適用於自己之心,觀其心而解釋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國師
【職位】說見國師條。
參照:國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權善經
【經名】慧上菩薩問大權善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吉祥天
【天名】又名功德天。主富貴之女天也。大吉祥陀羅尼經謂之大吉祥菩薩。見吉祥天條。
參照:吉祥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六大神
【名數】地等六大之神靈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聖妙吉祥菩薩說除災教令法輪
【經名】一卷,失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海眾
【譬喻】眾水入海。則為同一鹹味,四姓出家,則皆為一味如大海。故云海眾。又譬眾之多者曰海。增一阿含經四十四曰:「此閻浮提有四大河,一切諸流皆投歸於海。眾僧如彼大海,所以然者,流河決水以入於海便滅本名,但有大海之名耳。」往生要集中本曰:「清淨大海眾。」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薩遮尼犍子受記經
【經名】十卷,元魏菩提留支譯。大薩遮尼犍子,為嚴熾王說法,遂受記於佛,其所說世出世之法,曲盡其妙,文義亦通暢,世最流通。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三卷為此本之異譯,缺王論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香山大樹緊那羅
【天名】居於香山大樹之緊那羅也。緊那羅者,八部眾之一,音樂之神。見大樹緊那羅條。
參照:大樹緊那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千大千世界藏
【術語】勝鬘經之語。勝鬘經寶窟中本曰:「隔別故稱為界,三千苞含人物,目之為藏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法相教
【術語】圭峰所立五教之一。見五教條。
參照:五教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授大乘菩薩儀
【書名】一卷,宋元照述。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廣十輪經
【經名】八卷,失譯人名,與大集地藏十輪經同本,文稍簡略。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天大王
【天名】四天王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大施經
【經名】一卷,趙宋施護譯。說五戒為五種之大施。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九種大禪
【名數】詳見禪條,出世間之上上禪也。
參照:禪
【名數】九種之大乘禪也。此為不共於外道二乘而菩薩所修之禪定:一、自性禪,二、一切禪,三、難禪,四、一切門禪,五、善人禪,六、一切行禪,七、除煩惱禪,八、此世他世樂禪,九、清淨淨禪是也。原出於菩薩地持經第六方便處忍品,為羼提波羅蜜中之分類,名為自性忍乃至清淨忍,天台於法華玄義第四上,並法界次第初門卷下之上等,稱之為九種大禪,為出世間上上禪中之種別也。自性禪者,觀心之實性,觀一切諸法,無不由心,心攝一切,如如意珠。或唯住於止而攝心不散。或唯住於觀而分別照了。或止觀雙修而定慧均等也。一切禪者,能得自行化他一切功德之禪也。此有世間出世間之二種。又其二種,各有現法樂住禪,出生三昧功德禪,利益眾生禪之三種。離一切妄想,身心止息,第一寂滅,名為現法樂住禪。出生種種不可思議無量無邊十力種性所攝之三昧,入於一切無礙慧,無諍願智之勝妙功德,名為出生三昧功德禪。布施於眾生,護諸恐怖,能為開解,名為利益眾生禪。難禪者,意為難修之禪。亦有三種:久習勝妙之禪定,於諸三昧心得自在,哀愍眾生,欲使成熟,故捨第一禪之樂而生於欲界,名為第一難禪。依禪而出生無量無數不可思議之諸深三昧,名為第二難禪。依禪而得無上菩提,名為第三難禪。一切門禪者,為一切禪皆從此門出之意。此有與有覺有觀俱之禪,與喜俱之禪,與樂俱之禪,與捨俱之禪等四種。欲界及初靜慮,有覺有觀也。第二靜慮,喜也。第三靜慮,樂也。第四靜慮,捨也。善人禪者,為大善根眾生所修。此有不味著,與慈心俱,與悲心俱,與喜心俱,與捨心俱之五種。一切行禪者,意為大乘一切行法無不含攝之禪,此有十三種:善禪,無記化化禪,止分禪,觀分禪,自他利禪,正念禪,出生神通力功德禪,名緣禪,義緣禪,止相緣禪,舉相緣禪,捨相緣禪,現法樂住第一義禪是也。攝一切之善法,名為善禪。自然能於定中作種種變化而無窮,謂為無記化化禪。攝心不散,與定相應,謂為止分禪。分別照了,與慧相應,謂為觀分禪。正定現前時,即能自利利他,謂為自他利禪。正念思維,無諸雜想,謂為正念禪。得此大定,一切之神通功德,悉由是出生,謂為出生神通力功德禪。於一切諸法之名相因緣,悉為通達無礙,謂為名緣禪。於一切諸法之義理因緣,悉能通達曉了,謂為義緣禪。於寂靜因緣之相,圓明洞徹,永離一切散亂,謂為止相緣禪。能照了諸法起滅之因緣,悉皆清淨無礙,謂為舉相緣禪。於一切善惡法相因緣,悉皆捨離,清淨而無染著,謂為捨相緣禪。因此定而現,得法喜之樂,安住於第一義,名為現法樂住第一義禪。除煩惱禪者,意為能除眾生種種苦患疾病等之禪。此有八種:咒術所依禪、除病禪、雲雨禪、等度禪、饒益禪、調伏禪、開覺禪、等作禪是也。因此定能除諸苦患、毒害、霜雹、熱病及鬼,謂為咒術所依禪。能除地水火風四大所起之眾病,謂為除病禪。興甘雨,能銷災旱,救諸飢饉,謂為雲雨禪。能濟諸恐難及一切水陸,人非人之怖,謂為等度禪。能以飲食,饒益曠野飢渴之眾生,謂為饒益禪。能以財物調伏眾生,謂為調伏禪。能等開覺迷惑之眾生,謂為開覺禪。使眾生所作,悉為成就。謂為等作禪。此世他世樂禪者,謂能使眾生得現在未來二世之樂之禪定。此有九種:能變現種種之神足通力,調伏一切眾生,謂為神足變現調伏眾生禪。能隨順說法,調伏一切眾生,謂為隨說調伏眾生禪。能以正法教誡訓諭,調伏一切眾生,謂為教誡變現調伏眾生禪。能為惡業之眾生,示現修羅餓鬼畜生等趣,使之改惡遷善,謂為為眾生示惡趣禪。為不能辯說正法之眾生,即以辯才饒益之,使其心識開悟,謂為失辯眾生以辯饒益禪。為失正念之眾生,能以正念饒益之,使其不生邪見,謂為失念眾生以念饒益禪,開發妙慧,心不顛倒,能造微妙之讚頌,摩得勒伽論,流通正法,使久住於世,謂為造不顛倒論微妙讚頌摩得勒伽為令正法久住世禪。能以書數算計資生方便等種種之眾具,攝取饒益一切眾生,謂為世間技術義饒益攝取眾生禪。放大光明,暫使修羅等趣息其苦惱,名為暫息惡趣放光明禪。清淨淨禪者,謂斷盡一切煩惱惑業,得大菩提清淨果之禪。此有十種:世間清淨淨不昧不染汙禪、出世間清淨淨禪、方便清淨淨禪、得根本清淨淨禪、根本上勝進清淨淨禪、住起力清淨淨禪、捨復入力清淨淨禪、神通所作力清淨淨禪、離一切見清淨淨禪、煩惱智庫斷清淨淨禪是也。又出於法華玄義講述第四之上。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自在六字大明咒
【真言】大乘莊嚴寶王經四曰:「是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與蓮華上如來應正等覺,說是六字大明陀羅尼。曰:(歸命)(寶)(蓮華)(三身三降)此中為金剛部,為寶部,為蓮華部,為羯磨部,此四部之全體即佛部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能勝大明心陀羅尼經
【經名】一卷,趙宋法天譯。此咒能成就一切吉祥之事業,消除眾罪。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夜叉八大將
【名數】毘沙門天王管領夜叉八大將以護眾生界。大日經疏五曰:「次於北門當置毘沙門天王,於其左右置夜叉八大將:一名摩尼跋陀羅,譯曰寶賢。二名布嚕那跋陀羅,譯曰滿賢。三名半枳迦,舊曰散支。四名沙多祁里。五名醯摩嚩多,即是住雪山者。六名毘灑迦。七名阿吒嚩迦。八名半遮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正句王經
【經名】一卷,趙宋法賢譯。即中阿含蜱肆王經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大尊根本印
【印明】交腕而作外縛五股印。或於左腕上置右腕,合手之脊而交中指,大指小指無名指各寄附而立之,是即蓮華部之五股印也。或傳曰:五大尊共通用劍印,又云用外五股印,誦慈救咒時,中壇之阿闍梨,中指作劍印而誦之也。見印田五。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幻師
【術語】佛之德名。佛,說幻化之事,能為幻化之事,故云幻師。大集經十九曰:「說一切法如水月,我今敬禮大幻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自在天外道
【流派】與自在天外道同。
參照:自在天外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火災
【術語】大三災之一,住劫終而入壞劫,壞劫之末有七日輪出,上自色界之初禪天,下至無間地獄,盡被焚燒,俱舍論十二曰:「唯器世間,空曠而住。(中略)於是漸有七日輪現,諸海乾渴,眾山洞然,洲渚三輪並從焚燎,風吹猛焰燒上天宮乃至梵宮無遺灰盡。」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明白身菩薩
【菩薩】胎藏界曼荼羅觀音院第一行第六位。梵名豪利摩訶微地也,譯言大明白身。密號稱為放光金剛常住金剛。大明白身者清淨無垢之義。為黃白色,左手持開敷髻花,右手於胸邊為與願印,坐赤蓮華上。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一切虛空極微塵數出生金剛威德大寶三昧
【術語】稱大日如來所入南方灌頂智大福德門之大寶三昧也。由此而出生寶生如來。見攝真實經上。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馬大師不安
【公案】「馬大師有病,院主問曰:近日尊候如何?大師云:日面佛月面佛。」見碧巖第三則,從容錄。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光明佛
【佛名】馬鳴菩薩之本地也。釋摩訶衍論一曰:「馬鳴菩薩若剋其本大光明佛,若論其因第八地內住位菩薩,西天誕生,盧伽為父,瞿那為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寶積經
【經名】有四十九會七十七品,前後諸師譯一會或譯數會而別行之。唐菩提流志新譯三十六會三十九卷,取舊來諸師所譯二十三會八十一卷合之,以四十九會一百二十卷為全本。寶積者法寶之集積也,為大乘深妙之法,故目之為寶,無量法門攝在此中故謂之積。寶積經論一曰:「大乘法寶中,一切諸法差別義攝取故。所有大乘法中諸法差別者,彼盡攝取義故名曰寶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圓覺
【術語】廣大圓滿之覺,言佛智也。圓覺經曰:「一切眾生欲汎如來大圓覺海,先當發願勤修二障。」又「障盡願滿便登解脫清淨法殿,證大圓覺妙莊嚴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羯磨輪
【術語】連續十字金剛而作大圓輪也。瑜祇經曰:「當觀吽一字成大羯磨輪。」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一大宅
【譬喻】以長者之一大宅,譬三界之火宅。法華經譬喻品曰:「譬如長者有一大宅。」見火宅條。
參照:火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秘密王曼拏羅
【經名】一切如來大秘密王未曾有最上微妙大曼拏羅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經
【術語】明作佛道法之一切經典也。佛計大小之根機,而說大小之二教。對於小機,說聲聞緣覺之法,謂為小乘。對於大機,說六度之法,謂為大乘。滅後,弟子結集之,別大小二經,各為一藏。智度論謂為聲聞藏,菩薩藏,或謂為三藏,摩訶衍藏者是也。就現流之經典言之。則四部之阿含經等為小乘經。華嚴般若等為大乘經。問:阿含中有說菩薩之行法者,而般若等諸經亦非無小乘之道法?答曰:於阿含說大法,欲使弟子之小機,仰信師之勝因勝果也。於諸大乘經列小法,欲使知法之勝劣也。非為欲各得其法,故互有無妨。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八教大意
【書名】天台八教大意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集須彌藏經
【經名】大乘大集經之別名。六十卷,大集經之須彌藏分是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內心大蓮華
【術語】稱行者之肉團心也。大日經二曰:「內心大蓮華,八葉及鬚蕊。」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部大法
【名數】胎藏界與金剛界與蘇悉地法之三部。此三部盡一切之秘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摩耶
【術語】金剛薩埵所證之三摩耶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般若轉讀
【修法】讀大般若經六百卷之題目與品名。擴其間經卷而擬於讀誦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般涅槃經
【經名】常略稱為涅槃經。有大乘小乘之二經。小乘之大般涅槃經三卷,晉法顯譯。是與白法祖譯之佛般泥洹經二卷及失譯方等泥洹經二卷,皆與長阿含遊行經同本。大乘之大般涅槃經。有二本,一四十卷,北涼曇無懺譯稱為北本涅槃。分十三品。二三十六卷,劉宋慧觀與謝靈運共再治北本。稱為南本涅槃。天台章安依此經作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童子
【職位】見大中童子條。(CBETA註:疑為見中童子條)
參照:中童子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大
【名數】起信論所說:一體大,二相大,三用大。別見三大條。
參照:三大
【名數】起信論以眾生心為大乘之法體,名之為大乘之義理,分為三種之大義與二種之乘義:一、體大,眾生心之體性,真如平等,無生無滅,無增無減,畢竟常恒也。二、相大,眾生心之自性,具足大智大悲常樂我淨等一切功德也。三、用大,眾生心之體性,具足一切功德,內潛源底而薰妄心,外現報化二身教化眾生,依此內外之二用,使人初修世間之善而得世間之善果,後修出世之善因而生出世之妙果也。即第一為真如之體性,第二為真如之德相,第三為真如之作用也。大者周徧法界之義。起信論曰:「一者體大,謂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減故。二者相大,謂如來藏具足無量性功德故。三者用大,能生一切出世間世間善因果故。」密教以地等六大為體,大等四種曼荼羅為相,身等三密為用。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威德生印
【術語】如來大威生印之異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生義經
【經名】一卷,趙宋施護譯。阿難思念十二緣生之深義,以此問佛,佛為廣說,即中阿含大因緣經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胎藏界十三大院
【術語】大日經儀軌說胎藏界之曼陀羅劃十三院而安置諸尊。但現圖曼陀羅缺四大護院之一而為十二大院。見現圖曼荼羅條。(CBETA註:疑為見現圖曼陀羅條)
參照:現圖曼陀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廣大轉
【術語】六轉依之一。見轉依條。
參照:轉依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鑑
【人名】六祖曹溪慧能,憲宗元和十年賜謚云大鑑禪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大五部
【名數】南山律師之著書,行事鈔三卷,戒疏四卷,業疏四卷曰三大部。復加拾毘尼義鈔三卷,比丘尼鈔三卷稱為五大部。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樹緊那羅
【天名】住於香山緊那羅王名。緊那羅為八部眾之一。帝釋天之樂神也。見緊那羅條。
參照:緊那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和竭羅
【佛名】Dīpaṁkara,又曰提和竭,提洹竭。佛名。譯言燃燈,錠光。玄應音義三曰:「提和竭,或云提和竭羅,此云錠光,亦曰燃燈佛是也。」可洪音義二曰:「提洹竭,中戶官反,亦云提和竭,此云錠光,即燃燈佛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隨求菩薩法
【修法】以隨求菩薩為本尊。而念誦隨求陀羅尼之法也。是大隨求經所說。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寶賢大將
【異類】夜叉王名。最勝王經四天王品云:彼獻佛以陀羅尼,名寶賢陀羅尼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慧刀印
【印相】其形同於塔印。十八道事鈔上:「塔印、寶瓶印、大慧刀印,此三印同印別名也,隨其所用改阿闍梨觀心也。」見塔印條。
參照:塔印
參照:塔印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輪金剛修行悉地成就及供養法
【經名】一卷,失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箇大乘
【名數】華嚴,天台,真言,禪之四箇也。此四者皆是實大乘而最行者。
法相,三論,天台,華嚴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大菩薩
【名數】彌勒,文殊,觀音,普賢,謂之法華四大菩薩。又涌出品所說之上行等四菩薩也。見四導師條。
參照:四導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大形
【術語】地大為方。一切形中四方均等之貌,有安住不動之勢力。故維持諸法而使止住,是為方形。次水大為圓。圓形者,輪圓具足不住一性之形也。蓋水於一切法中,形體不定,隨器而為種種之形者也。故其形相為圓。次火大為三角。三角者,熾盛猛利之形也,其故如劍戟等,猛利能破壞一切事物,且能切斷之者,皆三角形也,故為有猛利勢之火大形。次風大為半月形。半月形者,大力之形也。其故以半月形一方為平坦安住之形,一方為圓形不住之形,此二相和合而成此形。是自體成立而能成作諸法之義也。若但平坦,則欠動轉之用,若但圓形,則無安住之體,然平圓具足而成此形。故能守自性而成作業。是有風大之大力能壞諸法,亦能成諸法也。故其形為半月。次空大為團形。團形者萬德具足之形也。其故以團形為方圓不二之形。今三角形互向其頭,而四個合則為方,半月二個合則為圓,故此團形含具五形,故為含具一切事物之空大形。見十住心廣名目六。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法慢
【術語】法慢之大者。於所得之法起慢心曰法慢。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廣
【術語】又云大方等。方者方正,廣者廣大,諸大乘經之通名也。方廣者,十二分教之一,雖為大小乘之通名,而獨用於大乘經者為最多。探玄記一曰:「對法論說一切有情利益安樂所依處故,宣說廣大甚深法故名為方廣,又瑜伽說聲聞藏中無方廣故。」今大乘於方廣部中為最上,故云大方廣。梵Mahāvaipulya。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應供
【術語】佛十號之一。見應供條。謂為大者,應供通於三乘,對於小乘之阿羅漢故云大也。又指彌陀而云。
參照:應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毘婆沙論
【書名】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大尊
【名數】又曰五大明王:不動、降三世、軍荼利、大威德、金剛夜叉之五尊,見五大明王條。
參照:五大明王
胎藏界持明院之五尊也,見五大院條。
參照:五大院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二十八大藥叉
【名數】見二十八部眾條。
參照:二十八部眾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神咒
【經名】具大神力之陀羅尼也。般若心經曰:「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力金剛
【菩薩】位於胎藏界曼荼羅金剛手院第一行金剛薩埵前之使者也。梵云摩縛羅。譯言大力。為忿怒形,青色。左手執獨股杵。踏蓮花。又為香象菩薩之金剛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樹緊那羅琉璃琴
【物名】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一曰:「己所彈琉璃之琴,閻浮檀金,花葉莊嚴,善淨業報之所造作。在如來前,善自調琴。及餘八萬四千伎樂,(中略)時諸一切聲聞大眾,聞琴樂音,不能堪任,各從座起,放捨威儀,誕貌逸樂,如小兒舞戲,不能自持。」又見智度論十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三大會
【術語】與十三大院同。
參照:十三大院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舍利弗過去退大乘向小道
【傳說】見乞眼婆羅門條。
參照:乞眼婆羅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空之戰具
【雜語】謂金剛杵,羯磨等武器也。為絕待無相之戰具,故云大空。又為大空智之所現。故云大空。大日經疏一曰:「譬如帝釋手持金剛破修羅軍,今此諸執金剛亦復如是。各從一門持大空戰具,能破眾生無相之煩惱故以相況也。」演密鈔二曰:「大空,即智也。今此諸執金剛,各從一門內自證智徧一切處破諸眾生無明障染義名戰具。大空智即戰具名大空戰具,作持業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戒壇
【雜名】授受大乘戒之壇場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七佛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法
【經名】一卷,唐善無畏譯。七俱胝佛母尊之儀軌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酆都大帝
【傳說】相傳即地藏王菩薩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馬大師野鴨子
【公案】「馬大師與其弟子百丈行次,見野鴨子飛過,大師云:是什麼?丈云:野鴨子。大師云:什麼處去?丈云:飛過去。大師遂扭百丈鼻頭,丈作忍痛聲。大師云何曾飛去。」見碧巖五十三則。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宮毘羅大將
【天名】藥師如來十二神將之一。宋譯藥師經曰:「金毘羅大將。」善珠之藥師經鈔下曰:「宮毘羅大將,宋譯本云名金毘羅。宮金不同,傳梵本經重為異。」(宋本今不傳)。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樂金剛
【菩薩】金剛菩薩之異名。見大樂不空條。
參照:大樂不空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菩提幢
【術語】謂密印也。是為無上菩提之標幟。故曰大菩提幢。大日經密印品曰:「菩薩由此嚴身故,處生死中巡歷諸趣,於一切如來大會,以此大菩提幢而標幟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誦律比丘尼大戒
【書名】十誦律比丘尼波羅提木叉戒本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愛道涅槃經
【經名】上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定智悲
【術語】大定大智大悲,是佛之三德也。佛心澄明,謂為大定。以澄明故,照一切法界,是曰大智。以照一切法界故,於苦眾生生救濟心。是為大悲。又謂之智斷恩之三德。以大定斷一切之妄惑。是斷德。大智即智德。大悲即恩德也。此中前二者為自利之德,後一者為利他之德,此三者以之圓具自他之萬德。不動經曰:「唯圓滿大定智悲無不具足,即以大定德故坐金剛盤石,以大智德故現迦樓羅焰,以大悲德故現種種相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神力
【術語】力用之不可思議者。神者不測之義。法華經曰:「有大神力,及智慧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自在菩薩大悲智印周徧法界利益眾生薰真如法
【書名】一卷,唐不空譯。說二種之香印。有圖。見香印條。
參照:香印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聖妙吉祥
【菩薩】梵語曼殊室利。譯為妙吉祥。舊稱文殊菩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八大總持王經
【經名】持明藏八大總持王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大師
【職位】唐朝有四大師之稱號,依勅補之。佛祖統祀三十九曰:「詔法華智威法師,補四大師朝散大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世尊大恩
【雜語】佛常導眾生轉迷開悟之大恩也。法華經信解品曰:「世尊大恩,以希有事,憐愍教化利益我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相大乘
【術語】三論以空理為宗,故有無相大乘之別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祥忌
【儀式】三回忌也,大祥為儒典三年祭之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真淨大法
【術語】是地涌菩薩稱讚法華之語也。天台以此一句證本經明常住。神力品曰:「爾時千世界微塵等菩薩摩訶薩從地涌出者,皆於佛前,一心合掌,瞻仰尊顏,而白世尊曰:(中略)我等亦自欲得是真淨大法受持讀誦解脫書寫而供養之。」法華玄義七曰:「口唱真常大法,是真是常,略舉二德,我樂可知。而鈍者讀文猶自不覺也。」同釋籤曰:「真是常德,淨是淨德。既有常淨,豈無我樂?故云二德可知。鈍者讀文猶自不覺者,不覺此經具足四德,謬判法華。不明常住,以是而言,古今咸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教
【術語】大乘之教法。華嚴法華等諸大乘經所說。滿六度之行而成佛之法門也。法相之三時教,第二時空教已上也。三論之二藏教,菩薩藏也。天台之四教。通教已上也。華嚴之五教,始教已上也。真言之十住心,他緣大乘心已上也。參照大乘條。
參照:大乘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大部十界十如釋體
【術語】見圖。妙玄(約五差釋)────┐ ┌地獄┐ ┌十界│┌ 惡{┼畜生┼}三惡┐文句(約四番釋){┤佛界││ └餓鬼┘ │ │離合││ ┌修羅┐ │ └約位│├ 善{┼人 ┼}三善┤ └┤ └天 ┘ │止觀(約四類釋)────┐│ ┌聲聞┐ ├┐ │├二乘{┤ ├}二乘┤│ ││ └緣覺┘ ││ │├ 菩 薩┐ ││ ││ ├}菩薩┘│ │└ 佛 ┘ │ └────────────┘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死底人
【術語】言一切妄想都斷盡之人也。碧巖四十一則曰:「趙州問投子:大死底人卻活時如何?」種電鈔曰:「大死底人者,心智俱滅盡,不見世出世順逆之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摩尼犍大龍王
【異類】摩尼正言末尼。即如意珠也。此云離垢。謂龍王腦中有此珠,若人得之,毒不能害,火不能燒。犍大正言犍達,此云香。梵語那伽,此云龍王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八大人覺
【名數】有八法。菩薩,聲聞,緣覺之大力量人所覺悟,故名八大人覺。一世間無常覺,二多欲為苦覺,三心無厭足覺,四懈怠墮落覺,五愚痴生死覺,六貧苦多怨覺,七五欲過患覺,八生死熾然苦惱無量覺。見八大人覺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二大願
【術語】藥師如來之十二願也。見藥師條。
參照:藥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金大王
【神名】二十八部眾之一。為千手觀音之眷屬,擁護行者之善神也。但千手千眼觀世音陀羅尼經所出之二十八部眾中。缺此神之名。出於佛像圖彙第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八大辛苦
【名數】八苦也。詳見苦條。
參照:苦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大寺
【名數】五代會要曰:「周顯德四年九月,賜京城內新修四大寺額,以天清顯靜顯寧聖壽為名。聖壽後又改曰顯聖。是則四寺之始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戒
【術語】謂菩薩僧所受之戒也。又曰菩薩戒。梵網經所說之十重禁,四十八輕戒,善戒經所說之三聚淨戒等是也。其別名依宗而異。天台曰圓頓戒,真言曰三昧耶戒,禪宗曰無相心地戒。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大塔
【名數】見四塔條。
參照:四塔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等覺大士
【術語】與等覺位之菩薩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智度論
【書名】百卷,龍樹菩薩造,秦羅什譯。釋大品般若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導師
【術語】佛菩薩之德號。以其能導眾生使超生死之險難也。無量義經曰:「處處為眾作大導師,能為生盲而作眼目。」維摩經佛國品曰:「稽首一切大導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便
【術語】佛菩薩廣大之方便也,善巧之教化謂之方便。」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教王經
【經名】金剛頂經之別名。見教王經條。
參照:教王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掛大佛
【雜語】西藏新志中曰:「三月初一日,掛大佛亮寶布達拉山上。(中略)男婦不下六七萬,山坡無隙地。紬畫大佛像,自山上第五層樓懸掛,垂至山麓,約長三十餘丈。」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悲胎藏三昧
【術語】胎藏大日生出大悲胎藏曼荼羅之三昧也。大疏九曰:「如是三昧義,所謂大悲胎藏三昧也,此三昧是一切佛子之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梵天王
【天名】大梵天為初禪天之王,故曰大梵天王,略曰大梵王,亦曰梵王。色界十八天之通名,然以就初禪梵天之王而言,為常。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華嚴長者
【人名】佛對此長者,說施食之福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威德陀羅尼經
【經名】二十卷,隋闍那崛多譯。佛為阿難說陀羅尼之法本。一一法中示多種之名,多種之義,亦廣說末世惡比丘之事,及說菩薩住於母胎中之樓閣莊嚴。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六字大陀羅尼咒經
【經名】一卷,失譯,梁錄與六字咒王經同為救阿難而說。咒文較彼為簡略。
參照:六字咒王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悲觀世音
【菩薩】與大悲觀音同。
參照:大悲觀音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一大劫
【術語】一個之大劫也。見大劫條。
參照:大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心
【術語】依大乘之道而求佛之心也。維摩經佛國品曰:「大乘心是菩薩淨土。」註曰:「肇曰:乘八萬行兼載天下不遺一人,大乘心也。」慧遠疏曰:「求佛之心為大乘心,行能運通目之為乘,乘中莫加謂之為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現證三昧大教王經
【經名】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三昧教王經之略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號叫地獄
【界名】八大地獄之第五。俱舍頌疏世間品一曰:「大號叫地獄劇苦所逼發大哭聲,悲叫稱怨,故名為大號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薩遮尼犍子
【人名】尼犍為苦行外道之通名,譯曰離繫,薩遮是其名,譯言,有,或諦,大有離繫外道之子也。此人歸佛悟大道,為鬱闍延城嚴熾王,說世出世之法,遂與王共詣佛所受記別。慧苑音義下曰:「薩遮,此云有也。」翻梵語九曰:「薩遮者實,亦云諦。」梵Mahāsatya-nirgrantha。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天
【雜名】印度之人美玄奘三藏曰大乘天,以三藏能鼓吹大乘也,印度之俗,總稱物之美者為天。慈恩傳五曰:「諸眾歡喜為法師競立美名,大乘眾號曰摩訶耶那提婆,此云大乘天,小乘眾號曰木叉提婆,此曰解脫天。」梵Mahāyāna-deva,Mokṣā-deva。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莊嚴經
【書名】方廣大莊嚴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大疏
【名數】台密之目:一、大日經義釋,十四卷,唐善無畏三藏說,一行記。二、金剛頂經疏,七卷,日本慈覺著。三、蘇悉地經疏,七卷,日本慈覺著。四、菩提場一字經疏,五卷,日本智證著。五、瑜祇經行法記,一名瑜祇經疏,一卷,日本安然著。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般舟三昧經
【經名】支婁迦讖譯之三卷,般舟三昧經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宗
【術語】佛滅後諸宗紛起,其中求羅漢之證悟者為小乘宗,求作佛者為大乘宗。先在印度,依寄歸傳之記惟中觀瑜伽之二宗,為大乘,餘皆為小乘。中觀即中國之三論宗。瑜伽則法相宗也。在中國日本之諸宗,惟俱舍、成實、為小乘,餘皆為大乘宗。但其二宗亦為學習法門而存,無有行之者,故謂之依學之宗。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大明王
【名數】降三世,軍荼利,大威德,金剛夜叉之四明王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六大煩惱
【名數】一,貪煩惱,染著為性,生苦為業。二,瞋煩惱,憎恚為性,不安與惡行之所依為業。三,痴煩惱,於諸理事迷闇為性,一切諸惑之所依為業。四,慢煩惱,恃己於他高舉為性,生苦為業。五,疑煩惱,於諸諦理猶豫為性,能障信心為業。六,惡見煩惱,顛倒推求之惡慧為性,能障善見而生苦為業。此惡見之中有五種:一身見,固執實我也。二邊見,偏執我之斷常也。三邪見,撥無因果之理也。四見取見,固執自己之惡見也。五戒禁見,固執非理之戒禁也。因而合之則為六煩惱,開之則為十煩惱。是為諸惑中之根本,餘惑以之為體為所依而生,故名之為本惑,亦名為根本煩惱。台家分之為利鈍之二使,前五煩惱為五鈍使,後五惡見為五利使。見唯識論六,百法問答鈔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止觀大意
【書名】一卷,唐湛然撰,記解釋諸經之十義及五方便十乘觀之軌行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大五小部
【名數】天台智者之說,玄義,文句,止觀謂之三大部。荊溪悉為之作疏記。觀經疏,光明玄,光明疏,觀音玄,觀音疏謂之五小部。四明皆為之作疏記。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經
【經名】六卷,趙宋施護譯。金剛界真言之別部。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法炬陀羅尼經
【經名】二十卷,隋闍那崛多譯。善威光天子請問陀羅尼門。佛入大力莊嚴三昧,說過去之放光如來說此經事。一經五十二品,皆述昔時放光如來所說之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因
【術語】或指菩提心,或示諸法實相。大疏九曰:「所謂大乘因者,即是菩提心。」南岳止觀曰:「大乘因者,諸法實相。」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大海
【名數】在須彌山四方之大海也,須彌山在四大海之中央,四大海中各有一大洲,四大海外,則鐵圍山圍繞之。參照九山八海條。
參照:九山八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大洲
【名數】見四洲條。
參照:四洲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等
【術語】又,謂之大方廣。大乘經之通名。言所說之義理方正平等也。於方等部中為最上,是大方等也。閱藏知津二曰:「方等亦名方廣,於十二分教中十一並通大小,此唯在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九品大衣
【衣服】大衣即僧伽梨有三位九品之別。薩婆多毘尼毘婆沙四曰:「又僧伽梨,下九條,中十一條,上十三條;中僧伽梨,下十五條,中十七條,上十九條;上僧伽梨,下二十一條,中二十三條,上二十五條。下僧伽梨二長一短,中僧伽梨三長一短,上僧伽梨四長一短。」古來所通行者其間上上品之二十五條,下上品之十三條及下下品之九條衣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基
【人名】慈恩大師窺基,為大乘家之泰斗,故尊之曰大乘基。宋高僧傳窺基傳曰:「慈恩寺傳中云:奘師龍朔三年,於玉華宮譯大般若經終筆,其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令大乘基奉表奏聞。(中略)彼曰大乘基蓋慧立彥琮不全斥故云大乘基。」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唐眾經音義
【書名】一切經音義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出生一切如來法眼徧照大力明王經
【經名】一卷。趙宋法護譯。此明王能出生一切如來法眼徧照法界之大力,故名。明王者,陀羅尼之德名也。經中說陀羅尼及壇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八大童子儀軌
【經名】聖無動尊一字出生八大童子秘要法品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大名山
【名數】普陀山,五臺山,峨眉山,九華山也。普陀山志一曰:「佛經稱地藏普賢文殊觀音諸道場曰地水火風。為四大結聚:九華,地也(地藏);峨眉,火也(普賢);五臺,風也(文殊);普陀,水也(觀音)。」後世遂稱九華峨眉五臺普陀為四大名山。普陀山為觀世音菩薩住處。五臺山為文殊菩薩住處。峨眉山為普賢菩薩住處。九華山為地藏菩薩住處。其詳分見各山條下。
參照:普陀山
參照:五臺山
參照:峨眉山
參照:九華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二種成佛
【術語】於大乘之法,立一切眾生悉皆成佛上,有二種之別。生得成佛者。言眾生之心性清淨。自可成佛也。修得成佛者。言遇教化。始修佛道。而得成佛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十八不共法
【名數】智度論二十六曰:「一身無失;二口無失;三念無失;四無異想,於一切眾生平等而無異想也;五無不定心,行住坐臥不離禪定也;六無不知已捨,佛照了一切法捨離之,而不執著也;七欲無減,欲度諸眾生而心無厭足也;八精進無減;九念無減;十慧無減;十一解脫無減;十二解脫智見無減;十三一切身業隨智慧行,佛以清淨之勝相隨智慧而行,利益一切眾生也;十四一切口業隨智慧行;十五一切意業隨智慧行;十六智慧知過去世無礙;十七智慧知未來世無礙;十八智慧知現在世無礙也。」次下之結文云:「問曰:若爾者,迦旃延尼子(小乘師)何以言十力四無所畏大悲三不共意止,名為十八不共法?若前說十八不共法是真義者,迦旃延尼子何以故如是說?答曰:以是故名迦旃延尼子,若釋子則不作是說,釋尊說者是真不共法。」又出大乘義章二十末,法界次第下之下,止觀七。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日經疏
【書名】善無畏三藏為玄宗皇帝講說本經。一行阿闍梨記之,異本有多種,據日本僧家言,現今存者唯二本,一為日本弘法攜回本國者,有二十卷,稱為大日經疏。一為日本慈覺攜回本國者,有十四卷,稱為大日經義釋。此二部大同小異也。大日經疏日本東密之學者,稱為本疏,或謂之大疏,無畏疏等計二十卷,其中至第三卷半,釋本經住心品之一品,謂之口疏,由是已下謂之奧疏。古來釋疏者,有口奧二疏之異,此以教相事相之二門異故也。其解釋吾國不多見,日本則甚多,如徧明鈔,指心鈔,口筆鈔,大疏鈔(又名宥快鈔),已上皆解口疏。妙印鈔,演奧鈔,皆解奧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箇大法
【名數】一安鎮法,二熾盛光法,三七佛藥師法,四普賢延命法。日本叡山稱之為四箇大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黑天
【天名】梵語摩訶迦羅Mahākāla,譯為大黑天,大黑神。或譯為大時。顯密二教之所說各異。密教謂為大日如來因降伏惡魔示現忿怒藥叉主之形者,或有一面八臂。或有三面六臂。繫人之髑髏以為瓔珞。可畏之相也。故古來以為軍神而祀之。現今印度稱其女體為迦梨Kalī(迦羅之女聲也),以為大自在天之后妃,而盛祀之。新譯仁王經護國品曰:「昔天羅國王有一太子名曰班足,登王位時有外道師名為善施,與王灌頂,乃令班足取千頭王以祀塚間摩訶迦羅大黑天神。」同良賁疏曰:「言塚間者所住處也,言摩訶者此翻為大,言迦羅者此云黑天也。上句梵語,下句唐言。大黑天神,鬥戰神也。若祀彼神增其威德舉事皆勝,故嚮祀也。」金剛恐怖集會方廣儀軌觀自在菩薩三世最勝心明王經曰:「摩訶迦羅天像前,蘇末那搵三甜,護摩三浴叉已。現為使者為成辨一切。」注曰:「大黑天也,披象皮橫把一槍,一頭穿人頭一頭穿羊。」義淨譯孔雀經中曰:「大黑藥叉王,婆羅痆斯國住。」攝大儀軌二曰:「摩賀迦羅神,曩莫三滿多沒馱喃,摩賀迦羅野,裟嚩賀。」大日經疏十曰:「摩訶迦羅所謂大黑神也,毘盧遮那以降伏三世法門欲除彼(指荼吉尼),故化作大黑神。過於彼無量示現,以灰塗身在曠野中,以術悉召一切法成就乘空履水皆無礙諸荼吉尼而訶責之。猶汝常噉人,故我今復當食汝,即吞噉之。然不令死彼,伏已放之,悉令斷肉。」理趣釋下曰:「七母女天者是摩訶迦羅天眷屬也。(中略)此天等亦有曼荼羅,中央畫摩訶迦羅以七母天圍繞,具如廣經所說。摩訶迦羅者大時義,時謂三世無障礙義,大者是毘盧遮那法身無處不徧,七母女天並梵天母。」慧琳音義十曰:「摩訶迦羅,唐云大黑天神也。有大神力,壽無量千歲,八臂身青黑雲色,二手懷中橫把一三戟叉,右第二手把一青羖羊,左第二手把一餓鬼頭髻,右第三手把劍,左第三手執羯吒罔迦(Khaṭvāṇga)是一髑髏幢也,後二手各於肩上共張一白象皮如披勢,以毒蛇貫穿髑髏以為瓔珞,虎牙上出作大忿怒形,雷電煙火以為威光身形極大,足下有一地神女天,以兩手承足者也。」其他為此天之降魔神而現威靈。見仁王經良賁注下一,佛祖通載三十五。顯教之所傳者以之為施福神。謂祀之,則能得福德。西竺諸寺皆於食廚安置供養之。寄歸傳曰:「西方諸大寺處,或於食廚柱側,或在大庫門前,彫木表形,或二尺三尺為神王狀。坐把全囊,卻踞小床一腳垂地。每將油拭,黑色為形。號曰莫訶歌羅,即大黑神也。古代相承云:是大天之部屬,性愛三寶,護持五眾使無損耗。求者稱情,但至食時廚家每薦香火,所有飲食隨列於前。」是祀為施福神之本據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胎大日
【雜名】胎藏界之大日如來。對金剛界之大日而云。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經名】常略稱圓覺經。見圓覺經條。
參照:圓覺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力大護明妃
【真言】又云無堪忍大護明。誦此真言者與如來等,具大力,能護持其身,故云大力大護。又,此真言,威光猛盛,如小兒之眼不堪烈日之光,故云無堪忍。大疏九曰:「爾時世尊。(中略)發普徧一切如來法界哀愍無餘眾生界音聲,說持明法句。若我所言誠實不虛者,其有誦持習令其勢力與我無異,故名大力大護明妃也。」同十三曰:「此名無堪忍大護,由彼威光猛盛,如初生小兒不堪初日之光,此亦如是。一切不能堪忍而睒奪之者,故名無堪忍大護,以此護真言之行者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八大丈夫
【名數】聲聞乘之四向四果也。見諸儀軌訣影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元帥明王
【明王】梵名,阿吒薄俱,阿吒薄迦等。或譯為曠野鬼。以義而稱曰大元帥。慧琳音義十二曰:「阿吒薄迦曠野鬼神大將名也,或名遏吒薄皆聲轉也,俗名元帥大將非也。十六藥叉將之一將也。」見阿吒嚩迦條。
參照:阿吒嚩迦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意經
【經名】一卷,宋求那跋陀羅譯。大意為童子名。欲濟國之貧窮,入海求寶,聞海底有明珠,欲抒海水而採之。天帝感其精誠。來助之。海神恐,出珠。大意得珠還,施與國人。大意即今之釋迦佛是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寶華王座
【雜名】由大寶華王而成之座床也。報身如來坐之。四教儀曰:「坐蓮華藏世界七寶菩提樹下大寶華王座,現圓滿報身。」四教儀集解下曰:「舊攝論云大蓮華王清淨世界,新攝論云大寶華王清淨佛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三藏
【術語】依智度論之意則三藏為小乘之特稱,而大乘為一修多羅藏。依攝大乘論之意,則大乘中亦有三藏,華嚴經等為經藏,梵網經等為律藏,阿毘達磨經等為論藏(阿毘達磨經此土不譯唯識論中往往引之),然是為一修多羅藏之分類,故名之為總部之三藏。小乘之三藏,稱為別部之三藏。玄奘譯世親攝論釋一曰:「此中三藏者:一素怛纜藏,二毘奈耶藏,三阿毘達磨藏。如是三藏下乘上乘有差別故則成二藏:一聲聞藏,二菩薩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聖六字增壽大明陀羅尼王經
【經名】一卷,趙宋施護譯。佛在祇園,阿難有病,佛詣彼說咒救之。是與救阿難女難之六字咒全別。六字之稱未詳。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目犍連
【人名】比丘名。見摩訶目犍連條。
參照:摩訶目犍連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吉祥大明菩薩
【菩薩】胎藏界曼荼羅觀音院第二行第五位。梵名摩訶室利摩訶微地也。譯言大吉祥明王。密號稱為靈瑞金剛。肉色。左手持蓮華安股上。右手竪小指,屈餘指,當胸。坐赤蓮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二大羅剎女
【名數】一,無主羅剎女。二,大海羅剎女。三,毒害羅剎女。四,斷他命羅剎女。五,明智羅剎女。六,持弓羅剎女。七,持箭羅剎女。八,持犁羅剎女。九,持刀羅剎女。十,持輪羅剎女。十一,圍輪羅剎女。十二,可畏羅剎女。孔雀經別有七十二羅剎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大尊一壇法
【修法】若欲以五大尊同安一壇,則當準於仁王儀軌修之。彼文云:壇之中心,畫十二輻輪,東邊畫五股金剛杵,南邊畫金剛寶,西邊畫金剛劍,北邊畫金剛牙。此上五事,即是五方菩薩手中所執之秘密契也。東南隅畫三股金剛杵,西南隅畫寶冠,西北隅畫箜篌,東北隅畫羯磨金剛杵,當四角之上置四賢瓶,金銀銅瓷等。新瓦亦得。於可受一升已下之瓶,滿盛水,插枝條之華,取四色繪,各長四尺,色為青黃赤綠,以次繫於四瓶之頂。次於第三重之東門畫金剛鉤,南門畫金剛索,西門畫金剛鎖,北門畫金剛鈴,東南角畫香爐,西南角畫荷葉,中畫雜華,西北角畫燈,東北角畫塗香器,所畫之杵等,皆有光焰,三重壇外有一重之界道云云。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阿鼻大城
【雜語】阿鼻地獄廣漠,非凡力所得脫出,其堅固如大城也。見三界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讀誦大乘
【術語】讀誦大乘經典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大觀
【術語】五輪觀也。守護國經二曰:「想其身成迦樓羅,作五大觀:一者觀地作白色觀,二者觀水作綠色觀,三者觀火作黃赤色觀,四者觀風作黑色觀,五者觀空作青色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戒經
【經名】一卷,趙宋施護譯。佛,在祇園說大略之略戒。不別說戒相。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圓頓無作大戒
【術語】天台宗所傳之圓頓戒也。圓頓及大戒,歎戒德之語,無作,新譯家謂為無表。戒體之通稱也。戒體為非色非心,住於受者之身中,有防非止惡之功能者,決非為可造作發動之法,故曰無作。見無作色條。
參照:無作色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密教六大
【名數】密教說六大之體性本有常住,即胎金兩部理智之二法身也。蓋密教不如顯教別立無相之真如,故法界之諸法,不過五蘊,即色心之二法,今開色之一而為五大,合受等四蘊而為一識大。此中五大為本有常住,凡聖一如,故為本有胎藏界之理法身,識有情智迷悟之別,故為始成金剛界之智法身。但色心本自不二,色即心,故五大即五智。心即色,故五智即五大。理法身固非頑迷無智,智法身固為常性不變,其種子色形等如圖。六大中識大之形色,密教謂心法有實之形色,其色白,其形圓。其證則引金剛頂經一:「我見自心形如月輪。」之說。謂凡夫所見,雖無隔歷質礙,然佛眼所見,則有周徧法界無礙自在之色。若不然,則不惟與顯教法身無相之說同,月輪之說亦無用矣。然日本台密以此月輪為偽相之譬喻,而心法不許有實之色形,與顯教同也。智證之金剛界瑜伽記曰:「本國僧中或執心有其形,即月輪是也。若不言有月輪同顯教法身言斷心滅之說,所以可云心法定有形。若不然,密教月輪之說無用。(中略)今言,此執與當文禪要違,故可以月輪為偽相喻。」案本國之僧者,日本之空海也,智證大師在唐時請決於法全和尚,和尚舉兩處之違文而非此說。當文者,金剛界儀軌所謂:「無體亦無事,即亦非月,由具福智故,自心如滿月」是也。禪要者,彼釋所謂:「偽想一圓明猶如淨月」是也。然天台二百題十一有心法形色之疑,而成立有形色。
參照:顯教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八大佛頂
【名數】五佛頂與三佛頂也,胎藏界釋迦院釋迦之左圖五佛頂,以表五智,其右圖三佛頂以表三部,即八佛頂也。大日經疏五曰:「此八佛頂,皆周身有光,光極廣厚以諸瓔珞嚴身。由如來本誓願力故,悉能滿足一切願也。」
【名數】見佛頂尊條。
參照:佛頂尊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悲者
【菩薩】指大悲菩薩而云。即觀音菩薩也。請觀音經曰:「一切佛興世安樂眾生故,異口各各身端坐金剛座,口出五色光蓮華葉形舌,讚嘆大悲者調御師子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大施
【術語】以能持五戒為五大施。見佛說五大施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悲四八之應
【雜語】觀音菩薩三十三身之應現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僧威儀經
【經名】大比丘三千威儀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教網
【譬喻】如來之教法,能救生死海之人,故譬以魚網。晉華嚴經五十九曰:「張大教網絙死生海。」五教章上曰:「是故經云:張大教網絙生死海,度天人龍置涅槃岸。」(五教章之文上二句依晉經五十九,下二句依同經四十四菩薩金翅王,生死大海,中摶撮天人龍,安置涅槃岸之文)。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勇猛菩薩
【菩薩】坐於胎藏界曼荼羅徧知院三角智印之左。梵名摩訶尼羅。譯言大勇猛。密號稱為嚴迅金剛。據大日經則此座可不安如意寶珠。故於如意寶珠附佛格,列於現圖曼荼羅。其內證為雨萬法。肉色。左手當臍,持如意法。右手持利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等一大車
【譬喻】法華經譬喻品所說,長者於門外所賜諸子之大白牛車也,等一為平等一味之義,此大車以諸法實相為體,故曰等一。經曰:「爾時長者,各賜諸子等一大車。」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自在大菩薩三昧耶
【術語】大日如來出生西方金剛法菩薩之三昧耶也。見金剛頂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書名】十卷,唐慧立本等撰。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開元三大士
【雜語】三國佛教略史曰:「八年(唐玄宗開元八年)金剛智三藏率不空三藏至京師,勅居於慈恩寺。智傳龍樹之密教,所至築壇度人,時稱善無畏金剛智不空為開元三大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婆沙四大論師
【名數】又曰婆沙四評家:世友、法救、妙音、覺天之四論師也。此四論師與脅尊者共為大毘婆沙論主之編纂者,故有此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大種
【名數】地水火風之實四大也。此四者,周徧於一切色法,故曰大。生一切色法,故名種。詳見四大條。
參照:四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空曼荼羅
【術語】虛空無相寂滅,能現一切之相,曼荼羅之體亦無相寂滅,能成一切之事,故託於虛空之喻,而稱為大空曼荼羅。義釋十三曰:「喻如虛空非眾生數而眾生所依。(中略)一切眾生依正作業皆由此成,滋益眾生成種種事,不可以虛空能成一切事故便謂虛空有為有相。今此大空曼荼羅亦如是,畢竟清淨而無所不有,寂住寂然而不空成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門餘大道
【術語】在八萬四千法門外他力念佛之大道也。念佛為因果超絕之教,道理以外之法,不可思議之道也。故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方廣大莊嚴經
【經名】十二卷,唐地婆訶羅譯。佛在祇洹,中夜入佛莊嚴三昧,放頂髻之光,照淨居天,淨居天子來問法,佛受其請,晨朝為眾宣說,有二十七品,說佛住兜率天宮乃至降生成道轉法輪之八相。與普曜經同本,但品有開合。
參照:普曜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勢至
【菩薩】觀無量壽經曰:「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塗,得無上力,是故號此菩薩名大勢至。」亦略稱大勢。隋煬帝文曰:「踵武觀音,連衡大勢。」又作勢至。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一大事
【術語】開顯實相妙理之事業,開示佛知見之事業也。一大者,實相之妙理,謂佛知見,即法華之妙法也。法華經方便品曰:「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文句四上曰:「一則一實相也,非五非三,非七非九,故言一也。其性廣博,博五三七九,故名為大。諸佛出世之儀式,故名為事。」止觀一下曰:「云何為一?一實不虛故,一道清淨故,一切無礙人,一道出生死故,云何為大?其性廣博,多所含容(乃至)事者十方三世佛之儀式,以此自成佛道,以此化度眾生,故名為事。」玄贊三曰:「大事體即智見,諸佛出世,為此大事,四義明之,謂開示悟入。」又,人之生死謂為大事。善導之臨終正念訣曰:「世之大事,莫越生死,一息不來,乃屬後生,一念若錯,便墮輪迴。」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瑜伽
【術語】金剛頂蓮華部心念誦儀軌之異名,當稱金剛界儀軌者是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白光神
【天名】山城名勝志九曰:「大白光神,梵云鬱多羅迦神,天竺雪山神也。有禪法擁護之誓,故勸請之,即十二神之隨一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六大菩薩
【名數】四如來四親近之十六菩薩也,簡別於賢劫之十六尊,特稱為大菩薩。見十六菩薩條。
參照:十六菩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大護
【名數】十位之大護法神也。見十護條。
參照:十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大尊配置
【修法】或不動(中),軍荼梨(東),金剛藥叉(北),降三世(軍荼梨之東),大威德(金剛藥叉之西),或不動(中),降三世(東),軍荼梨(西),金剛藥叉(降三世之東),大威德(軍荼梨之西)立狀不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大使者經
【經名】佛說閻羅王五天使者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一大事因緣
【術語】為一大事之因緣。文句四上曰:「眾生有此機,感佛名因,佛乘機而應,故名為緣,是為出世本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華嚴長者問佛那羅延力經
【經名】一卷,唐般若三藏譯。佛說那羅延力之量,比較佛力。因說為施食者得此佛力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都會大壇
【術語】都會壇曼荼羅也。
參照:都會壇曼荼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八大童子
【名數】又云八大金剛童子,不動尊之使者也。八大童子儀軌曰:「一慧光菩薩,二慧喜菩薩,三阿耨達菩薩,四指德菩薩,五烏俱婆誐,六清淨比丘,七矜羯羅,八制吒迦,是等使者,四智四波羅蜜,為親隨順大日教令故顯現此形,圍繞聖無動尊也。」一、慧光童子,面貌少忿怒,著天冠,身色黃白色。右手持五智之金剛杵,左手執蓮華,其上安月輪。身著袈裟,有耳璫環釧臂腳釧,種種瓔珞,莊嚴於身。二、慧喜菩薩,左手持摩尼寶珠,右手把三股鉤,天衣珠瓔,莊嚴其身。三、阿耨達菩薩,譯曰無上,尊形如梵天王,身作真金色,頂戴金翅鳥王。左手執紅蓮華,右手持獨股杵,乘於青龍背。四、指德菩薩(或作忠德),尊形如藥叉,色如虛空,面有三眼,著甲冑,左手把羯磨金剛,右手把三叉鋒。五、烏俱婆誐童子(亦作憂丘婆丘),譯曰越三世,身色如金剛,現暴惡之相,戴五股冠。左手把三股之縛曰羅,左手作金剛拳,而押腰。六、清淨比丘,剃頭髮如比丘像,著袈裟,於左肩垂結。左手把梵莢,右手當心而持五股杵。右肩偏袒,示恭敬之相,腰纏赤裳。面貌非少非老,眼目如青蓮,其口上牙顯出於下唇。七、矜羯羅童子,尊形如滿月童子,著蓮華冠面目少視虛空,有愛念之貌,身相白肉色,兩手合掌,其二大二頭之間橫插獨股之金剛杵,以袈裟纏身,天衣珠瓔,嚴飾其身。八、制吒迦童子,身作紅蓮華色,頭上五處各結一髻,以天衣纏肩上,不著袈裟,不柔軟忿怒之相也。左手三股杵,右手金剛杵。或云:面目忿怒,而具四臂,七結之髻髮垂於左肩,頂上有八葉白蓮,二手合掌當於心前,恭敬聖者之相也。左第二手持弓,右第二手把箭,無袈裟,其腰纏欏,身相青黑,立於磐石上。又,面貌如十五歲之童子,身著緋衣,以珠瓔為莊嚴,乘白馬,其馬作驟勢,馬頸懸鈴。
【名數】不動明王之使者,八金剛童子也。
文殊菩薩有八大童子。見文殊條。
參照:文殊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迦羅鳩村大
【佛名】舊稱拘留孫。佛名。見拘留孫佛條。
參照:拘留孫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慶喜心
【術語】真宗之安心。謂為彌陀佛所攝取而大歡喜之心也。教行信證三末曰:「大慶喜心,即是真實信心。」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圓通大士
【菩薩】觀音之別號也。楞嚴會上大小二十五聖各自說所證之圓通方便。佛勅文殊料簡是非。文殊歷評已。獨以最後觀世音之耳根圓通為最上。以此土眾生六根中耳根為最利,故以耳根為圓通之方便而為最上也。因而二十五聖中圓通之名,獨冠於觀音。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佛說大金色孔雀王咒經
【經名】一卷,失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妙吉祥平等觀門大教王經略出護摩儀軌
【經名】一卷,趙宋慈賢譯。說息災增益敬愛降伏四種之護摩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聖文殊師利菩薩
【菩薩】新稱曼殊室利。譯曰妙吉祥。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能勝大明陀羅尼經
【經名】一卷,趙宋法天譯,此咒能破邪法,能破魔軍,饒益有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小乘涅槃與大乘涅槃
【術語】大乘義章十八曰:「大小相對,則大乘得成法身,般若,解脫之三德涅槃。小乘不成,此有五義:一有無分別,小乘之三德是有法,涅槃之體是無法。有無別體,故不相成。大乘之三德體是有法,大乘之涅槃亦是有法。有義相並,故得相成。二常無常分別,小乘之三德體是無常,涅槃之體是常,常無常異,故不相成。大乘之三德,體性是常,大乘之涅槃亦是常。常義相順,故得相成。」(餘三義略)。又就常樂我淨四德,分別大小,則大乘之涅槃,具有四德,小乘之涅槃,四義不定。據小說小。則小乘之涅槃,有常樂淨之三,唯無我之一。何則?涅槃為無為,不遷於四相,故說為常,又何斷之惑體,永滅不起,故名為常。寂滅之體永安,故名為樂,離垢染故稱為淨,而於此涅槃中,身智俱滅,無自在之大用,故無可名為我(俱舍論說滅諦之行相,謂為滅,淨,妙,離因而可知無我德),據大說小,則某時全奪四德而悉為無。某時與以樂淨之二,而不許我常之二。全奪之者以彼尚有變易生死故也。許淨樂之二者,就離分段生死上,有一分淨樂之義故也。法華玄論二曰:「大小之涅槃凡有三義:一、本性寂滅非本性寂滅異。小乘之涅槃,滅生死而涅槃也。大乘之涅槃,生死本來涅槃也。故法華方便品言之,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二界內界外斷惑異。小乘之涅槃,唯斷界內分段生死而止,大乘之涅槃,並斷界外變易生死也。三、眾德具不異。小乘之涅槃,無身無智,故不具眾德。大乘之涅槃,具身智,故具法身般若之德。」法華玄贊二,謂真如具三德,以成涅盤,一真如生圓覺,名為般若。真如之體為覺性故也。小乘之涅槃體非覺性,故不名般若。二真如之體,以出所知障名為法身。彼為一切功德法所依故也。小乘之涅槃,非為功德法所依,故不名法身。三真如之體,眾苦都盡,離分段變易二死,故名解脫。小乘之涅槃,離分段生死,未脫變易生死,故非圓滿之解脫。然就離分段之生死,謂為三乘同坐解脫之床。由此小乘亦得名涅槃,而非為大涅槃,以其不具足故也。要之離分段變易二生死,有無邊之身智,具法般解之三德,常樂我淨之四義者,大乘之涅槃也。唯離分段之生死,滅無身智(身大乘言之有變易生死之身智),三德之中,僅具解脫之一分,四義之中,唯具常樂淨之三者,小乘之涅槃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二大願醫王善逝
【雜名】藥師如來也,藥師又云醫王,善逝者,諸佛十號之一,如言如來。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佛陀大會
【儀式】給孤獨長者以閻浮檀金造佛像,設大齋,謂之佛陀大會。一切有部目得迦五曰:「給孤獨長者言:世尊!我欲為作贍部影像,作佛陀大會,佛言應作。」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千世界
【術語】三千大千世界也。經說世界有小千中千大千之別。合四大洲日月諸天為一世界。一千世界名小千世界。小千加千倍名中千世界。中千加千倍名大千世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堅固婆羅門緣起經
【經名】二卷,趙宋施護譯。說大堅固婆羅門之事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兩部大經
【術語】謂密教所依之經典中,善無畏三藏譯之大日經七卷,與不空三藏譯之金剛頂經三卷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辯功德天
【天名】大辯才天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廣大智慧觀
【術語】觀世音菩薩五觀智之一。觀中道實相理之智也。法華經普門品曰:「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常願常瞻仰。」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蓮華智慧三摩地智
【術語】稱西方阿彌陀之妙觀察智。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寶摩尼
【物名】大寶之摩尼也。摩尼為寶珠名,譯作離垢,又曰好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菩薩十地
【術語】是華嚴仁王等諸大乘經所明大乘菩薩之十地也。一、歡喜地,為菩薩既滿初阿僧祇劫之行,初得聖性,破見惑,證二空理,生大歡喜,故名歡喜地。菩薩於此位,成就檀波羅蜜。二、離垢地,成就戒波羅蜜。斷修惑,除毀犯之垢,使身清淨,故云離垢地。三、發光地,成就忍辱波羅蜜,斷修惑,得諦察法忍,智慧顯發,故云發光地。四、燄慧地,成就精進波羅蜜,斷修惑,使慧性熾盛,故云燄慧地。五、極難勝地,成就禪定波羅蜜,斷修惑,真俗二智之行相互違者,使之合而相應,故云極難勝地。六、現前地,成就慧波羅蜜,斷修惑,發最勝智,使現前無染淨之差別,故云現前地。七、遠行地,成就方便波羅蜜,發大悲心,亦斷修惑,遠離二乘之自度,故云遠行地。此位即終第二阿僧祇劫之行。八、不動地,成就願波羅蜜,斷修惑,作無相觀,任運無功用相續,故云不動地。九、善慧地,成就力波羅蜜,斷修惑,具足十力,於一切處知可度不可度,能說法,故云善慧地。十、法雲地,成就智波羅蜜,亦斷修惑,具足無邊功德,出生無邊功德水,如大雲覆虛空出清淨之眾水,故云法雲地。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雪山大士
【本生】又曰雪山童子。釋尊在過去世修菩薩道時,於雪山苦行,謂之雪山大士,或曰雪山童子。涅槃經十四曰:「善男子!過去之世,佛日未出。我於爾時作婆羅門,修菩薩行。(中略)我於爾時住於雪山。其山清淨,流泉浴池,樹林藥木,充滿其地。(中略)我於爾時獨處其中,唯食諸果。食已,繫心思惟坐禪,經無量歲。」止觀二曰:「雪山大士絕形深澗,不涉人間,結草為庵,被鹿皮衣。」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證大菩提
【術語】證得大菩提也。佛之正覺,謂之大菩提。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八大龍王
【名數】法華經序品曰:「有八龍王:難陀龍王、跋難陀龍王、娑伽羅龍王、和修吉龍王、德叉迦龍王、阿那婆達多龍王摩那斯龍王、優缽羅龍王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廣大軌
【書名】大毘盧遮那經廣大儀軌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愛陀羅尼經
【經名】一卷,趙宋法賢譯。大愛為海神之名,大愛蒙佛之神力說陀羅尼,免所有大海之危難。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大願
【術語】普賢之十大願王也。見普賢條。
參照:普賢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部大乘經
【名數】大乘經中選定五部者,天台大師也。一華嚴經,二大集經,三大品般若經,四法華經,五涅槃經。法華玄義曰:「究竟大乘,無過華嚴大集大品法華涅槃。」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妙雲大士
【佛名】謂妙雲相佛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辯才功德天
【天名】大辯才天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真達羅大將
【天名】十二神將之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大論師
【名數】釋唯識三十頌之十論師也。一、護法,梵云達磨波羅Dharma Pāla,南印度境,達羅毘荼國,建至城中帝王之子也。二、德慧,梵云窶拏末底Guṇamati,安慧之師也。三、安慧,梵云悉恥薩末底Sthilamati又Sthīramati,糅雜集論持俱舍論破正理論為護法論師同時之先德,南印度境邏羅國人。四、親勝,梵云畔徒室利Bandhuśri,世親同時人,本頌初行,先作略譯。五、歡喜,梵云難陀Nanda,勝軍論師之師也。六、淨月,梵云戌陀戰達羅Śudhacandra,與安慧同時。七、火辯,梵云質咀羅婆拏Citrabhāṇa,與世親同時。八、勝友,梵云毘世沙密多羅Viseṣamitra,九、勝子,梵云若那弗多羅Jinaputra,十、智月,梵云若那戰達羅Jñānacandra,此後三師皆護法門人也。出唯識述記一本。
參照:安慧
參照:世親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恥小慕大
【術語】小乘之行人,在維摩思益等方等時之會座聞盛褒大乘,初發恥小乘慕大乘之心也。釋籤十曰:「如觀眾生品,即是歎大。稱歎文殊淨名,即是褒圓,故令小根恥小慕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八大金剛明王
【名數】即八大金剛童子也。
參照:八大金剛童子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純界
【術語】印度大小乘並行。其行人亦異住處。中國日本有俱舍成實之二宗。是為小乘宗。然惟學習之。而非有行之者。所行者悉為大乘宗。故中國日本為大乘純一之國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聖歡喜天雙身毘那耶迦法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安般守意經
【經名】三卷,後漢安世高譯,安般者梵語,數息觀也,座禪而數出入氣息,以止散守意之法也。梵Anāpāna。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方等經典
【術語】謂諸大乘經也。方等為大乘經方正之通名。言其所說之理方正平等也。觀無量壽經曰:「讀誦大乘方等經典。」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大
【名數】地水火風也。依俱舍論言,此四大有假實二種,其實者,稱為四界或四大界,假者,單云四大。實之四大,一地大,性堅,支持萬物。二水大,性濕,收攝萬物。三火大,性煖,調熟萬物。四風大,性動,生長萬物。此四者,以造作一切之色法,故謂之能造四大。其體觸處所攝,唯為身根所得。身根觸諸色而覺知堅濕煖動也。假之四大,則世間所稱之地水火風也,此四大雖其實為地水火風及色聲香味觸九法之假和合,然其中堅性最增盛者名為地,乃至動性最增盛者名為風。要之實之四大為能造,假之四大屬於所造也。若據成實論意,則無實之四大,唯有假之四大,以色香味觸之四塵為一切色法之能造。四塵和合,方成四大。故四大唯為假法。要之一切有形有質之物,無非為四大之所造(俱舍),無非為四大之和合(成實),故稱之為大也。或以之分為二種,稱正報之人身為內之四大,或稱為有識之四大,依報之諸色曰外之四大,或云無識之四大。圓覺經曰:「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又曰:「恒作此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謂髮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腦垢色皆歸於地,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於水,煖氣歸於火,動轉歸於風。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瓔珞經二曰:「四大有二種:一有識,二無識。」最勝王經五曰:「譬如機關由業轉,地水火風共身,隨彼因緣招異果,同在一處相違害,如四毒蛇居一篋。」梵Mahābhūta。
【名數】俱舍論所說,地水火風也。此四者廣大,造作生出一切之色法(物質),故名四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士籤
【物名】別名觀音籤。於觀音像前抽竹籤以決吉凶也。佛祖統紀三十三曰:「天竺百籤,越圓通百三十籤,以決吉凶,其應如響,相傳是大士化身所述。」見觀音條。
參照:觀音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沙門百一羯磨法
【經名】一卷,失譯。十誦律即薩婆多部之百一羯磨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寶海
【術語】生無量珍寶之海。淨土論曰:「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教行信證二曰:「歸入功德大寶海,必獲入大會眾數。」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本源清淨大圓鏡
【術語】圓覺經之語。本源者,眾生本具之佛性。其清淨如大圓鏡。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度師
【術語】如言大導師。言佛菩薩為導眾生度生死海者。智度論三十三曰:「為世作大度師興顯佛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楞嚴大師
【人名】宋長水子璿,依楞嚴經開悟,講此經三十徧,製義疏十卷。大中祥符六年翰林學士錢公奏賜楞嚴大師之號。見楞嚴經眼髓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相國寺
【雜名】在河南開封縣治東北。齊天保六年建。初名建國。唐睿宗改為相國。宋至道二年重建。題寺額曰大相國寺。每月五次開放萬姓交易。又遼使入覲訖。翌日詣寺燒香。金章宗元世祖明太祖相繼重修。明末為河水淤沒。清順治時重建。乾隆時重修。賜額古汴名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義城
【譬喻】唐沙門慧海曰:身為大義城。經云:多聞者善於義,不善於言說。言說生滅,義不生滅。義無形相,在言說之外。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光明大師
【人名】善導死後,賜光明之寺額,自此尊師為光明大師,光明和尚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佛,住極樂世界,為觀自在菩薩說吉祥天女之十二名及陀羅尼。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威德金輪佛頂熾盛光如來
【佛名】消災陀羅尼之本尊也。略曰金輪佛頂。亦曰熾盛光佛頂。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八大菩薩
【名數】般若理趣經說八大菩薩經曰:「所謂金剛手菩薩摩訶薩,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虛空藏菩薩摩訶薩,金剛拳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纔發心轉法輪菩薩摩訶薩,虛空庫菩薩摩訶薩,摧一切魔菩薩摩訶薩,與如是等大菩薩眾,恭敬圍繞而為說法。」又八大菩薩曼荼羅經說八大菩薩。經曰:「觀自在菩薩,慈氏菩薩,虛空藏菩薩,普賢菩薩,金剛手菩薩,曼殊室利菩薩,除蓋障菩薩,地藏菩薩。」又藥師經說八大菩薩。義淨譯之七佛藥師經曰:「有八大菩薩: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至菩薩,無盡意菩薩,寶檀華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彌勒菩薩。」玄奘譯之藥師經曰:「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有八菩薩乘神通來,示其道路。」又八大菩薩經說八大菩薩。經曰:「復有八大菩薩摩訶薩。其名曰:妙吉祥菩薩摩訶薩,聖觀自在菩薩摩訶薩,慈氏菩薩摩訶薩,虛空藏菩薩摩訶薩,普賢菩薩摩訶薩,金剛手菩薩摩訶薩,除蓋障菩薩摩訶薩,地藏菩薩摩訶薩。」大妙金剛大甘露軍荼利焰鬘熾盛佛頂經所說與之同,而說八大菩薩現八大明王。又七佛八菩薩所說神咒經有八大菩薩各說神咒:一文殊、二虛空藏、三觀世音、四救脫、五跋陀和、六大勢至、七堅勇、八釋摩男也。金剛頂經說八大菩薩,各現光明輪,各現作大金剛。見八大明王條。
參照:八大明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寶藏神大明曼拏羅儀軌經
【經名】二卷,趙宋法天譯。佛在楞伽國,說寶藏神大夜叉王之陀羅尼及修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空字
【術語】見大空點項。
參照:大空點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願清淨報土
【界名】彌陀之極樂淨土也。意謂彌陀報大願所成就之無垢清淨淨土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自在菩薩大悲智印周遍法界利益眾生薰真如法
【書名】一卷,唐不空譯。說二種之香印。有圖。見香印條。
參照:香印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智慧光三昧經
【經名】漸備一切智德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彌勒大成佛經
【經名】一卷,秦羅什譯,佛因舍利弗之問,說彌勒菩薩下生成佛之事。與彌勒下生經大同小異。疏一卷,唐憬興撰。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僧統
【職位】僧官名。佛祖統紀三十一曰:「陳文帝勅寶瓊為京邑大僧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紅蓮大紅蓮
【界名】Mahāpadma,八寒地獄之第八,名摩訶鉢特摩,譯云大紅蓮。瑜伽論四曰:「大紅蓮大那落迦,與此差別。謂彼身分,極大紅赤。皮膚分裂,或百或多。故此那落迦,名大紅蓮。」俱舍論光記十一曰:「摩訶鉢特摩,此云大紅蓮華。嚴寒逼切,身變折裂,如大紅蓮華。」往生講式曰:「或咽焦熱大焦熱之炎,或閉紅蓮大紅蓮之冰。」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七寶陀羅尼經
【經名】一卷,失譯。說七佛之陀羅尼,能除眾生之畏怖。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便佛報恩經
【經名】七卷,失譯。佛在羅鷲山,阿難,聞外道譏佛非孝,以白佛,佛乃放光,集十方之菩薩,說嘗為須闍提太子,以身肉濟父母之難,或昇忉利天為母說法等。有九品,係結集家之手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大使者
【名數】又曰五天使者:一生、二老、三病、四死、五王法牢獄。閻王責罪人曰:我於世間現此五使者誡汝,汝何未見之。見佛說閻羅王五天使者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廣大蓮花莊嚴曼拏羅滅一切罪陀羅尼經
【經名】一卷,宋施護譯。佛在鹿野苑中,梵壽國王,偶至一寺。寺僧以佛頂華鬘迎之。王受戴頭上。忽然頭痛,醫不能療。使其妹勤見佛。佛三請觀自在菩薩使說救濟之咒並畫像念誦之儀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作大戒
【術語】新云無表色,舊云無作色。戒法者,以所謂無作色之一種色法為戒體,故曰無作,對小乘戒及沙彌戒而稱大乘戒或大僧戒為大戒。見無作色條。
參照:無作色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滅除五逆罪大陀羅尼經
【經名】一卷,趙宋法賢譯。佛為阿難說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准提菩薩焚修悉地懺悔玄文
【經名】准提懺之具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俱利伽羅大龍勝外道伏陀羅尼經
【經名】一卷,失譯人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樂金剛薩埵
【菩薩】具云大樂不空金剛薩埵。大樂不空,為金剛薩埵之總名。見大樂不空條。
參照:大樂不空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大明王
【明王】新譯仁王經奉持品說,佛於未來世受持三寶之處,使五方菩薩護其國。而同經儀軌上引不空三藏所持之梵本金剛頂瑜伽經,以彼經之五菩薩,配於本經之五菩薩,說此菩薩一一有正法輪與教令輪之二身,正法輪現菩薩之真實身,教令輪現明王之忿怒身。於此加五佛之自性輪身而為三輪身。此三輪身,儀軌之意也。又蓮華三昧經之意,以此三身為五佛身口意之三業。然秘藏記以五菩薩與五佛皆為自性輪身,此以度眾生為菩薩之自性故也。其中教令輪身,即五大明王。自性輪身,為佛住於自性之法身,故云自性輪,正法輪身為住於菩薩以正法度人之真實身,故云正法輪,教令輪身為受佛之教令,化現忿怒形,摧伏淫剛眾生之身,故云教令輪身。而教令輪身之本地,有二說:一依仁王經儀軌等之說,則各以其正法輪身之菩薩為本地。即菩薩受本佛之教令而現忿怒也。依大日經疏等之說,則直以自性輪身之佛為本地,秘藏記依後說。但此配屬為一往,剋實則五佛各現五種之正法輪身,五種之教令輪身也。故在九會曼荼羅,為大日之自性輪身,於理趣會現金剛薩埵之正法輪身。又於降三世會,現降三世明王之教令輪身。不動金剛者,受中央大日如來之教令,示現二臂之忿怒形,降伏一切鬼魅惑亂之明王也。降三世金剛者。受東方阿閦如來之教令。示現四頭八臂之忿怒形,降伏侵害正法之大自在天魔眾之明王也。軍荼利金剛者,受南方寶生如來之教令,示現八臂之忿怒形,降伏行疾疫惱害人之一切阿修羅眾諸鬼神之明王也。六足金剛者,受西方無量壽佛之教令,降伏興惡風雨害有情之一切毒龍之明王也。淨身金剛者,受北方不空成就如來之教令,示現四臂之忿怒形,降伏奪人精氣之一切藥叉之明王也。八大童子秘要法曰:「金剛手曰:一切意相不同,或為順,或為逆。是故如來現慈悲之身,隨而作利益,解曰:諸佛之大悲,為愍眾生故。即於順者以順應之,若於逆者則以逆制之。一佛住於忿怒三昧時,十方諸佛同入於忿怒三昧。毘廬遮那於無相中示現明王時,諸佛菩薩不更現忿怒之身乎?故四方之如來現教令之身,降伏眾魔也。然本誓各有不同,且常不隨逐於行者。或降三世菩薩降伏天魔或三世之貪瞋痴,或軍荼利降伏毘那耶迦之常隨魔及人魔,或焰摩德迦降伏龍魔及諸怨敵,或金剛夜叉調伏眾魔及無智者。不動明王,恒隨行者,若天、若毘那夜迦、若鬼等所作之障礙,一時消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經卷在一微塵內
【雜語】唐沙門慧海曰:經云有大經卷量等三千大千界,內在微塵中。一塵者是一念心塵也。故云一念塵中演出河沙偈,時人自不識。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六大阿羅漢
【名數】即十六羅漢也。見羅漢條。
參照:羅漢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愛道般尼洹經
【經名】一卷,西晉白法祖譯。以大愛道為始,五百比丘尼不忍見佛之涅槃,先佛而涅槃,佛命阿難厚葬之。建塔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遮大會
【行事】見無遮會條。梁武帝幸同泰寺。設四部無遮大會。陳武帝詔出佛牙於杜姥宅,集四部設無遮大會,並見南史。
參照:無遮會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不空羂索毘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
【真言】一卷,唐不空譯。自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之第二十八卷抄譯者。世所謂光明真言,即此中之陀羅尼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哀經
【經名】八卷,西晉竺法護譯,大集經之序品與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之二品。開為二十八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降三世與大日如來
【雜語】降三世為金剛薩埵之忿怒身,故其望大日如來時,以大日為自性輪身,以薩埵為正法輪身,以降三世為教令輪身。故以薩埵之正法輪身,歸於大日之自性輪身,則降三世明王,即大日之忿怒身也。見教令輪身條。
參照:教令輪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慈大悲
【術語】佛菩薩廣大之慈悲也。與樂為慈。拔苦為悲。智度論二十七曰:「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中略)菩薩大慈於佛為小,於二乘為大。此是假名為大,佛大慈大悲,真實最大。」法華經曰:「大慈大悲,常無懈倦。」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金色孔雀明王咒經
【經名】一卷,失譯,或義淨譯孔雀經六本之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稱讚大乘功德經
【經名】一卷,唐玄奘譯。佛在寶華殿,德嚴華菩薩問:何等是新學菩薩惡友宜遠離者?佛言無如樂二乘之人,寧墮地獄,不可起二乘之作意。次明謗大乘之罪,及釋大乘之名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仙戒
【術語】大仙所說之戒法也。大仙者,佛之稱。毘婆尸佛經下曰:「釋梵一切天,俱聽大仙戒。」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安般經
【經名】大安般守意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信心
【術語】與大信同。
參照:大信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菩薩大士
【術語】大士者梵語摩訶薩埵Mahāsattva之譯。為菩薩之尊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明三藏聖教目錄
【書名】明永樂年間勅行藏經之勘校寫錄,翻刻於南北兩京,此北藏之目錄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空行三昧
【術語】不動尊之三昧也,以其真言字為體,之字體訶字,是一切行不可得之義。故云大空行三昧。大疏十曰:「吽者是大空行三昧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六大能生
【術語】大日經五秘密曼荼羅品,如來說發生偈,是由六大生四種法身,四種曼荼羅,三種世間,且示諸法常住也。偈曰:「能生隨類形,諸法之法相。諸佛與聲聞,救世因緣覺。勤勇菩薩眾,及人尊亦然。眾生器世界,次第而相生。生住等諸法,常恒如是生。」此中前之能生二字,是六大,隨類形已下諸句,所造之法也。於其所造句中,配四種法身與四種曼荼羅及三種世間之三種法也。見秘藏記末,同鈔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憨山大師夢遊全集
【書名】憨山大師全集之具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大虛空藏法
【修法】五大虛空藏菩薩之修法。用於天變地妖之祈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大護院
【術語】胎藏曼荼羅十三大院之第十三院也。為守護曼荼羅四門之金剛神。南門名金剛無勝結護,東門名無畏結護,北門名壞諸怖結護,西門名難降伏結護。青龍軌具記之。現圖曼荼羅不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佛母大孔雀明王咒經
【經名】三卷,唐不空譯。佛在祇園,莎底苾芻為眾破薪,螫於黑蛇,苦痛甚,阿難向佛求救,佛為說大孔雀咒,諸譯中,今此本流通。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二藥叉大將
【名數】藥師之十二神將也。見藥師條。
參照:藥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廣菩薩十地經
【經名】一卷,元魏吉迦夜譯。說菩薩十地之治法。最勝王經淨地陀羅尼品之別譯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自在天與男根
【術語】大自在天依萬物生本之義。而自在天派之人。以人之男根為天神之神實而祀之。續高僧傳玄奘傳曰:「至劫比他國,俗事大自在天。其精舍者高百餘尺,中有天根,謂諸有趣,由此而生。王民同敬不為鄙恥,諸國天祠率置此形。大都異道有百數,中所高者自在為多。」西域記健馱羅國記曰:「跋虜沙城東北五十里至崇山,山有青石,大自在天婦像毘摩羅天女也。聞諸土俗曰:此天像者自然有也,靈異既多祈禱亦眾。印度諸國求福請願,貴賤畢萃遠近咸會,乃至山下有大自在天祠。」是初為男根,後為女根也,此男女根之義。為與自在天同體之那羅延天名,更為分明(梵王與那羅延與摩醯首羅一體三分如上所引)。玄應音義二十五曰:「那羅延,那羅此翻為人,延那此云生本,謂人生本,即是梵王。外道謂一切人皆從梵王生,故名人生本也。」俱舍光記二十七曰:「那羅延是神名,此云人種神。」此那羅延天之居處,居於欲界之頂上第六天,常為佛道之障礙,故佛法之中名為摩羅天。慧疏音義六曰:「那羅延,欲界中天名也。」智度論五曰:「奪慧命壞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為魔,諸外道人輩言是名欲主,亦名華箭,亦名五箭。破種種善事,佛法中名為魔羅。」(愛染明王之箭,極秘說亦表男根)。同十曰:「魔王六欲天主。」其先以女根為毘摩羅(Vimalā)(毘如毘婆沙毘沙門毘盧舍那之毘妙勝高大之義)。又,摩羅之名,本來為男女根之名,見摩羅條。
參照:自在天
參照:摩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經名】四十卷,華嚴經之具名。但常為四十卷中最末一卷之別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水大
【術語】四大之一。周徧於一切之物質,而以濕潤為性,以攝引為用者。周徧於一切之色法,而為能造之因者,為實之水大。人所現見之水,是於造色之中,唯為水大之偏增者,故為假之水大。見四大條。
參照:四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宗地玄文本論
【書名】二十卷,馬鳴菩薩造,陳真諦譯。以十種愛樂心,十種識知心,十種修道心,十種不退心,十種真金剛心,及一大極自然陀羅尼地之五十一種為法門之大宗地。以顯示一多相即無礙自在之大緣起門者。但五十一種之名字。存梵語,且以古來未疏釋,而解之至難。其論體似釋摩訶衍論。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僧正
【職位】僧綱之極官。佛祖統紀五十一曰:「梁武帝詔雲光法師為大僧正。」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佛說大輪金剛總持陀羅尼經
【經名】一卷,失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達羅大將
【天名】Indra,藥師十二神將之一。因達羅,譯曰帝釋。見大孔雀咒王經。見因陀羅條。
參照:因陀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雲無相經
【經名】大方等無想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大佛護院
【名數】即四大護院。
參照:四大護院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般若供養
【修法】謂新書大般若已,設齋會而講讚之之法事也。唐玄宗初行之。三寶感應錄中曰:「玉華寺,都維那沙門寂照,慶賀翻譯功畢,以聞皇帝。經既譯畢,設齋會供養,皇帝歡喜莊嚴嘉壽殿設齋會,寶幢幡蓋種種供具極妙盡美,即龍朔三年冬十月三十日也。此日請經從肅成殿往嘉壽殿齋會所講讀,當迎經時般若放光照能遠近,天雨妙華兼有非常香氣。」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覺世尊
【術語】見大覺條。
參照:大覺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慈悲門
【術語】對於佛之大智慧門之稱。門者差別之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莊嚴世界
【界名】虛空藏菩薩經謂虛空藏菩薩之本土為西方之一切香集世界,大集經十二虛空藏菩薩所問品謂為東方之大莊嚴世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藏目錄
【書名】三卷,高麗本一切經之目錄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面大黑
【神名】東密指為忿怒身摩訶迦羅天。台密指為大黑天毘沙門天與辨才天三尊合一體。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廣佛華嚴經修慈分
【經名】一卷,唐提雲般若譯。佛在靈鷲山,對於十方之梵天,說慈心之法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莊嚴法門經
【經名】二卷,隋那連提黎耶舍譯。佛在耆闍崛山,文殊化現殊勝之身色衣服,度婬女勝金色光明德。使得順忍之悟。此女化現死壞惡相。使長威德長者恐怖。詣佛聞法亦得順忍。佛為二人次第授記。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種大智
【名數】無師智,自然智,無礙智之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莊嚴經論
【書名】大莊嚴論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
【經名】禪家所談之拈花微笑事,出此經典,見拈花微笑條。
參照:拈花微笑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僧伽大師
【人名】唐時西域人。姓何氏。龍朔中南遊江淮,於泗州建寺。中宗親書額為普光王寺賜之。世稱觀音大士化身。見太平廣記。李白有僧伽歌。參照僧伽條。
參照:僧伽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廣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
【經名】一卷,唐實叉難陀譯。與大方廣佛華嚴經修慈分同本先出。
參照:大方廣佛華嚴經修慈分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印身定
【術語】言結大印而置身於定中也。宋高僧傳不空傳曰:「以大印身定中而寂。」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大羅剎女
【名數】一,訶利底羅剎女。二,難陀羅剎女。三,冰揭羅羅剎女。四,商企儞羅剎女。五,哥夷迦羅剎女。六,提婆蜜怛羅羅剎女。七,君多羅剎女。八,槊牙羅剎女。九,藍毘迦羅剎女。十,頞捺羅羅剎女。
【名數】詳見羅剎條附錄。
參照:羅剎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隨求
【經名】大隨求陀羅尼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小二乘
【名數】大乘小乘也。一切經自教義之上分此二者,以對於小機說羅漢之道。為小乘,以對於大機說作佛之道為大乘。四部之阿含經等為小乘,法華經維摩經等為大乘。智度論百曰:「阿難知籌量眾生志業大小,是故不於聲聞人中說摩訶衍。(中略)雖俱求一解脫門,而有自利利他人之別,是故有大小乘差別。」法華遊急下曰:「佛教雖復塵沙今以二義往收則事無不盡。一者赴小機,說名曰小乘。二者赴大機,說稱為大乘。」傳燈錄曰:「禪有深淺階級,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禪。悟吾法空所顯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禪。」柳宗元文曰:「儒以禮行,覺以律興,一歸真源,無大小乘。」
【術語】一曰大乘,二曰小乘。大乘乃大人之乘,此中攝一乘與三乘中之菩薩乘,與不愚法及二乘(此三者即大乘之三乘);小乘者,小人之乘,即愚法之二乘也。涅槃經中說為半字教,滿字教,智度論判為聲聞藏,摩阿衍藏者是也。自經本上論之。四阿含經為小乘。其餘諸經為大乘。以八宗配之。則俱舍成實為小乘。律宗以上為大乘。若依諸家之教判。則天台之三藏經,華嚴之愚法小乘教,法相之初時有教,天台之通教以上,華嚴之始教以上,法相之第二時空教以上。皆為大乘。問曰四阿含經中。有六度萬行之菩薩乘。俱舍成實之宗中亦有釋迦佛有彌勒菩薩。何聲聞緣覺之為二乘耶?答曰:以小乘為本位而論之。則本有三乘。見三乘條。然自大乘上論之。則彼小教中說佛菩薩之大乘法。實非對菩薩之機而說菩薩之法。為使二乘信能化之佛。而說佛之自行即菩薩之大法而已。推其意。惟在度二乘。故其所說之佛果。亦無異於二乘之所證,惟與彼等同斷見思二惑而脫離三界之生死,依析空觀僅證但空偏真之理而已。所不同者。在依長劫之修行,斷不染污無知,而自在度一切眾生。八十而住世之緣盡,則與彼等同歸無餘涅槃,而法界中減一有情也。此小乘中所說之大乘佛果也。假說如是淺近之佛果。畢竟為度彼等二乘。故抑就所化之人,總為此二乘(即小乘)也。例如天台之通教,華嚴之始教。為欲化菩薩兼不愚法回心之二乘,雖說聲緣之二乘。其本意為欲度菩薩。且使彼二乘向大。故總稱之曰大乘。問曰:小乘教中。雖有菩薩乘。而為二乘之菩薩乘。則從二乘而為小乘教。大乘教中雖有二乘。而為菩薩乘之二乘。則從菩薩而為大乘教。然則大小乘之別。止就所化之人而差別。於教義上,無有深淺。何也?答曰:於教義大有深淺,例如瑜伽雜集論等,說聲聞等之教行住果及斷惑之分齊。與婆沙俱舍等不同,是也。又天台以觀法判之。凡大乘有獨菩薩法。有通三乘法。通三乘法,即天台之通教。獨菩薩法,即天台之別圓二教。此中獨菩薩法。以中道為觀法。通三乘法。以空理為觀法。觀此空理,有析空與體空之二。分析諸法而悟空理為析空。知諸法如夢如幻,而體不壞悟其空理,為體空。以此析體二空為大小之區別。小乘之聲緣菩均為析空。大乘之聲緣菩均為體空。由是可知教義之深淺也。止觀三曰:「小者小乘也。智慧力弱,但堪修析法止觀,析於心色。(中略)大者大乘也。智慧深利,修不生不滅體法止觀,大人所行,故名大乘。中論明即空者,由摩訶衍。摩訶衍即大也。衍中云:欲得聲聞當學般若者。元此是菩薩法。大能兼小,傍狹聲聞。譬如朱雀門,天家所立,正通王事,不防群小由之出入。雖通小人,終是天門。今摩訶衍亦如是。正為菩薩體法入空。雖有小乘,終為大。例如三藏析法,雖有佛菩薩,終是小乘。」
參照:三乘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座湯
【儀式】禪林請眾供湯。謂之座湯。大小二種。見座湯條。
參照:座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遍光明燄鬘清淨熾盛如意寶印心無能勝大明王大隨求陀羅尼經
【經名】二卷,唐不空譯。略稱大隨求陀羅尼經、隨求陀羅尼經、大隨求經、隨求經等。佛在大金剛須彌峰樓閣,集一切大眾,放頂毫之光照十方一切佛剎說大神咒,名普徧光明。(中略)大隨求陀羅尼。并說種種靈驗之事。更有寶思惟譯之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神咒經一卷,同本抄略。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七寶經
【經名】大七寶陀羅尼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
【經名】大日經之具題。經文六卷,供養次第一卷,共七卷,唐善無畏譯。真言三部經之一。胎藏界密部之本經也。見大日經條。謂大日如來自成佛以不思議之加持力說內證法之經典也。離神力之加持。不能說。不能聽。就此真言一宗有自證說法,加持說法之大論,遂分古義新義之兩派。見法身條。茲將本經各家之著述列之如下。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二十卷(唐一行記),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義釋十四卷(唐一行述記),大毘慮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義釋演密鈔十卷(遼覺苑撰),大毘盧遮那經供養次第法疏二卷(唐不可思議撰)。
參照:大日經
參照:法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日大聖不動明王
【明王】不動明王者五大明王之中尊,為大日如來之化身,故冠以大日之二字。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坐參
【儀式】坐參之大者。其規與尋常之坐參同,但首座入堂不燒香。見象器箋九。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普賢
【菩薩】普賢菩薩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迦逋大
【動物】梵名Kapota,或譯鴿。或譯鳩。大威德陀羅尼經七曰:「迦逋大者斑鳩。」又迦布德迦Kapotaka,謂其小者。又以為鳥之通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聖歡喜雙身毘那夜迦天形像品儀軌
【經名】一卷,唐善無畏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佛頂
【佛名】佛名,佛頂尊有多種。大佛頂其一也。見佛頂尊條。
參照:佛頂尊
陀羅尼名,大佛頂尊之陀羅尼也。見佛頂咒條。
參照:佛頂咒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明珠譬大乘經典
【雜語】涅槃經三曰:「譬如國王髻中明珠,付典藏臣。藏臣得已,頂戴恭敬,增加守護。我亦如是頂戴恭敬增加守護如來所說方等深義。」法華經安樂行品曰:「此法華經是諸如來第一之說,於諸說中最為甚深。末後與賜,如彼強力之王久護明珠,今乃與之。」智度論四十九曰:「若水濁,以珠著水中,水即為清。是珠其德如是。」淨土論註下曰:「譬如摩尼珠,置之濁水,水即清淨。若人雖有無量生死之罪濁,聞彼阿彌陀如來至極無生清淨寶珠名號,投之濁心。念念之中罪滅心淨,即得往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外道問聖大乘法無我義經
【經名】一卷,宋法天譯。因外道之問而說一切法如夢如幻之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廣普賢所說經
【經名】一卷,唐實叉難陀譯。普賢菩薩說見佛之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飛龍大薩埵
【雜名】龍神之尊稱。薩埵譯曰士,大薩埵即大士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憨山大師年譜
【書名】二卷,明德清自著。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堅固婆羅門
【本生】釋迦如來昔為大國黎努王之輔相。名大堅固婆羅門。能治國。後修禪觀,感梵天王之來現,由彼之勸而出家,修佛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廣大義
【術語】虛空十義之一。見虛空條附錄。
參照:虛空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破相教
【術語】圭峰所立五教之一。見五教條。
參照:五教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六十八大仙
【名數】一頞瑟吒迦大仙,二婆莫迦大仙,三婆摩提婆大仙,四摩唎支大仙,五鉢利拏摩大仙,六末建提也大仙,七安隱知識大仙,八婆斯瑟佗大仙,九跋彌迦大仙,十迦攝波大仙,十一老迦攝波大仙,十二毗栗咎大仙,十三鴦祇羅大仙,十四鴦祇洛迦大仙,十五鴦祇刺四大仙,十六有相分大仙,十七有慈大仙,十八布刺須大仙,十九鹿頂大仙,二十琰摩火大仙,二十一洲渚大仙,二十二黑洲渚大仙,二十三訶利底大仙,二十四訶利多也那大仙,二十五甚深大仙,二十六三忙祇羅大仙,二十七嗢揭多大仙,二十八三沒揭多大仙,二十九說忍大仙,三十名稱大仙,三十一善名稱大仙,三十二尊重大仙,三十三阿說羅也那大仙,三十四劫布得迦大仙,三十五香山大仙,三十六住雪山大仙,三十七護相大仙,三十八難住大仙,三十九末達那大仙,四十設臘婆大仙,四十一調伏大仙,四十二尊者大仙,四十三鸚鵡大仙,四十四毗訶鉢底大仙,四十五網輪大仙,四十六珊尼折羅大仙,四十七覺悟大仙,四十八上具里大仙,四十九健陀羅大仙,五十獨角大仙,五十一仙角大仙,五十二揭伽大仙,五十三單荼也那大仙,五十四干陀也那大仙,五十五摩登伽大仙,五十六可畏摩登伽大仙,五十七喬答摩大仙,五十八黃色大仙,五十九白色大仙,六十赤馬大仙,六十一白馬大仙,六十二持馬大仙,六十三妙眼大仙,六十四朱目大仙,六十五婆羅器欏大仙,六十六那刺拖大仙,六十七山居大仙,六十八訖栗彌羅大仙,見大孔雀咒王經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義王
【譬喻】唐沙門慧海曰:心為大經卷,心為大義王。若不了了識心者,不名善義,祇是學語人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空點
【術語】依大日經所說,則托於五字,以顯大空之義。若此等字,連於上字則成上字大空之義。而字形以圓點表之。例如等。因而約之於前字謂為闇字輪。大日經二曰:「仰若拏那麼,於一切三昧自在速能成辨諸事。」同疏七曰:「今毘盧遮那宗,寄此五字以明大空。大空是證處,無法可說,故但以圓點表之。」又吽字義顯宗記下曰:「凡空點有七種:仰、讓、拏、那、麼、佉、也。」餘詳空點條。
參照:空點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青頸大悲心陀羅尼
【經名】具名大慈大悲救苦觀世音自在王菩薩廣大圓滿無礙自在青頸大悲心陀羅尼。一卷,唐不空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深沙大將
【天名】譯語未詳。有儀軌一卷。有天上、虛空、下地之三使者,使成就一切所願。軌中各說其印明。不說其形相種子三形。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出世大事
【術語】佛出生於世之大因緣也,惡業之凡未,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者,由佛加被力,遂得成佛之大因緣也,不外乎佛為成就之而生於世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藏總經目錄
【書名】嘗見行腳禪和。佩帶小摺經目。奉為法寶。閱其名目卷數。與藏內多不相符。欲究其根源而未得也。一日檢西遊記。見有唐僧取經目次。即此摺所由來矣。按西遊記係邱長春借唐僧取經名相。演道家修煉內丹之術。其於經卷數目。不過借以表五千四十八黃道耳。所以任意摭拾。全未考核也。乃後人不察,以此為實。居然鈔出刊行。廣宣流布。雖禪林修士。亦莫辨其真偽。良可浩歡。餘既知其源流。遂記之以告夫來者。見等不等觀雜錄。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金剛位
【術語】稱真言行者初地之位。瑜祇經曰:「一時共成就,速得大金剛位,乃至普賢菩薩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穢跡金剛說神通大滿陀羅尼法術靈要文經
【經名】一卷,唐阿質達霰譯。如來臨涅槃時,自左心以穢迹金剛化現,說穢迹金剛大圓滿陀羅尼一咒。退治一切天魔外道之惱亂佛法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光音天
【天名】色界第二禪天也。在胎藏界曼荼羅,位於外金剛部院之北方。肉色。右手持瓶。左手竪頭中二指,屈餘指,仰而當胸。坐於筵。左右有侍者,右持未敷蓮。左竪頭指小指,屈餘指,向胸。右手作掬勢,置於膝。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黑飛礫法
【修法】其法以榎木指乾方之枝。作喬麥與麥之形(即寶珠形),其三面書字,置之於本尊之前。誦本尊之根本咒一千徧而加持之,然後投於福人之家,謂彼之福德來集我家也。是曰大黑之飛礫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樓炭經
【經名】六卷,西晉法立等譯。樓炭者梵語,譯曰成敗。此經說世界之成壞。異譯曰起世經是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金剛界大日如來
【佛名】金剛界曼荼羅五大月輪中央輪五尊之中尊也。為於色界頂摩醯首羅宮(即大自在宮與胎藏大日依處同),不壞金剛光明心殿中,五相圓滿,始成正覺之相,顯修生智德之智法身也,其相似菩薩,作天人之狀,頭垂髮,戴五智之寶冠,手結智拳印,其色清白。以字為種子,以五鈷為三昧耶形,密號謂之徧照金剛。聖位經曰:「爾時金剛界毘盧遮那佛在色界頂阿迦尼吒天宮,初受用身成等正覺證得一切如來平等。」略出經三曰:「由結大智拳印契故能入佛智。(中略)結跏趺坐有大威德,色如白鵝,形如淨月,一切相好悉皆圓滿顯具,寶冠垂髮以繒綵輕妙天衣繞腰被絏而為上服。」秘藏記上曰:「鍐字者,智法身種子。」瑜祇經疏曰:「以字為大日種子。」瑜祇經曰:「薄伽梵徧照如來。」秘藏記鈔三曰:「金剛界者以五[月*古]為體,五[月*古]表五智,即大日三昧耶形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光普照
【雜語】法華經序品曰:「眉間白毫大光普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白牛車
【譬喻】法華經譬喻品所說三車之一。對於聲聞乘之羊車,緣覺乘之鹿車而以譬菩薩乘也。「爾時長者。各賜諸子等一大車。其車高廣眾寶莊校。(中略)駕以白牛。膚色充潔。形體姝好。有大筋力。行步平正。其疾如風。」見四乘家條。
參照:四乘家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黑與黑色
【雜語】摩訶迦羅之譯,有大時與大黑二者。而大時之解,能盡神力之程。是為本義。大黑宜為傍義。大日經疏有閻魔之后黑闇女為摩訶迦羅,稱為闇夜神之一義。此黑義雖可為本義。然無關於今之大黑神。然則其黑色如寄歸傳所言,以油拭之,其像自然而黑無關於迦羅之本義可知。用香油塗體。以拂身之邪熱。印度一般之習也。但以之為降魔神,照密教之本義,則黑色不惟為降魔之色,胎藏界曼陀羅安置此天於北方,故黑色又與其神體相應者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千大鬼
【雜語】五千之大鬼,叱吒破戒者也。梵網經下曰:「故起心毀犯聖戒者,不得受一切檀越供養,亦不得國王地上行,不得飲國王水,五千大鬼常遮其前,鬼言大賊。」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廣師子吼經
【經名】一卷,唐地婆訶羅譯。佛在日月宮中,使勝積菩薩,往北方歡樂世界法起如來之所,法起如來為師子吼,後告於大眾,釋迦牟尼即我法起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廣文殊儀軌經
【經名】大方廣菩薩藏文殊師利菩薩根本儀軌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等修多羅王經
【經名】一卷,元魏菩提流支譯。與大乘流轉所有經同本先出。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轉輪佛頂
【佛名】佛頂尊之名。見佛頂尊條。
參照:佛頂尊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願平等方便
【術語】四種方便之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順中論義入大般若波羅蜜經初品法門
【書名】順中論之具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大章
【名數】天台之摩訶止觀以十大章統收之:第一大意,豫示九章之大意,此有五略:一、發大心,大菩提也。二、修大行,止觀之行也。三、感大果,近者初住,遠者妙覺也。四、裂大網,裂所化之疑網也。五、歸大處,平等之一理也。第二釋名,止觀之名也。三體相,止觀之體相也。四攝法,攝諸法也。五偏圓,偏圓相對也。六、方便,二十五方便也。七、止觀,觀十境用十乘觀也。八、果報,近遠之兩果也。九、起教,教化眾生也。十、指歸,自他俱歸一理也。此稱五略十廣。然大師謂說第七章止觀當於此境中以十乘觀觀十境(見別項),而說第七境已,即入滅。但已於大意章之五略中具後三章後三境之意,故章安大師承其意,具列十章十境也。其五略所具後三章,感大果者兼第八之果報,裂大網者即第九之起教,歸大處者即第十之指歸也。出止觀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白傘蓋經
【經名】此經為元朝自西藏刺嘛教之經本譯出者,有二譯:一者光錄大夫司徒三藏法師沙羅巴之譯。題云:佛頂大白傘蓋陀羅尼經。一者俊辯大師唧囀銘得哩連得囉磨寧等譯,題云:佛說大白傘蓋總持陀羅尼經。共一卷,後譯之本,前記白傘蓋佛母之畫像念誦法,後附總讚嘆禱祝偈。而元本藏經記收前譯,明本藏經載後本。此經說白傘蓋佛母之陀羅尼及其功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二大天眾
【天名】十二天也。仁王經上曰:「此三界中十二大天眾皆來集會,坐九級蓮華臺。」見十二天條。
參照:十二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權修利菩薩
【菩薩】護伽藍神之一。右手加額為遠望勢之像是也。原為大唐阿育王山之鎮守,修利或作修理者非是。育王山臨東海,渡海者每望山祈船中安全,以其手加額者,遙望其船而保護之之意,其證為月江印禪師之育王錄曰:「僧問:大權菩薩因甚以手加頞?師云:行船全在樞稍人。」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精進菩薩
【菩薩】位於金剛界曼荼羅外廓之南方。賢劫十六尊之一。亦名勇猛或大勇猛。梵名輸羅野。譯言勇猛。密號稱為不退金剛。肉色。右持一股戟。左拳安於腰。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光明王捨頭施婆羅門
【本生】大方便佛報恩經四說:「釋迦如來於過去為波羅奈國王,稱為大光明。惠施一切,不逆人意。敵國之王聞之,使婆羅門來乞王之頭。王許之,群臣諫,不聽。使婆羅門捉刀斫頭,以果其慈心。」經律異相二十五曰:「大光明王捨頭施婆羅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雲密藏經
【經名】大方等無想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鉤召印
【印相】作內縛拳。竪右手之頭指。少屈之作鉤形。是除蓋障佛頂,及九方便中,奉請法身方便之印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八大菩薩曼荼羅經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即大乘八曼拏羅經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權神王經偈頌
【經名】密迹力大權神王經偈頌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種大師
【名數】如來,阿羅漢,有學聖者,是眾生之師範,故云大師,見本事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品經
【經名】大品般若經也。
【雜名】佛經之卷帙較多者。白帖曰:「陳後主在東宮,令徐陵講大品經義,名僧自遠雲集。」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威德明王
【明王】五大明王之一。配於西方,本地為阿彌陀。三面六臂。乘大白牛。梵名閻曼德迦。別稱降閻魔尊,六足尊等。見降焰魔尊條。
參照:降焰魔尊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經名】一卷,劉宋求那跋陀羅譯。大寶積經第四十八勝鬘夫人會之異譯也。佛在給孤獨園,波斯匿王末利夫人共致書於其女阿踰闍國王妃勝鬘夫人稱揚佛德。勝鬘得書歡喜說偈,遙請佛來現。佛即現身。勝鬘說說偈讚歎其德。佛為授記。勝鬘復發十弘誓願,感天花天音。乃至說大乘了義,廣明二乘不了義(其了義為唯一佛乘也),佛讚印是放光昇空而還獨園,告阿難及天帝釋結名付屬。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上大果
【術語】對於等覺而謂為無上果,對於二乘小果而謂為大果,即佛果也。法華經曰:「久修梵行,今得無漏無上大果。」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秦寺
【寺名】波斯國之火教。來唐之長安。太宗勅建大秦寺。其法曰末尼祆教。僧史略下曰:「大秦末尼,胡神也。官品令,有祆正。火祆(火煙切)教法起大波斯國號蘇魯支,有弟子名玄賓,習師之法居波斯國,大總長如火山後行化於中國。貞觀五年有傳法穆護何祿,將祆教詣闕聞奏,勅令長安崇化坊立祆寺號大秦寺,又號波斯寺。」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寶積經論
【書名】四卷,失著者名,後魏菩提流支譯。寶積經第一百十一卷,釋普明菩薩會第四十三之一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日三部
【名數】見三部秘經條。
參照:三部秘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等大集經
【經名】大集經之具名。見大集經條。
參照:大集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眾威德畏
【術語】見五怖畏條。
參照:五怖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寶華王
【雜名】殊妙之大寶華也。於華中為第一,故云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廣大會
【術語】阿彌陀佛也。具廣大集會之德,故有此名。十方眾生往生集於極樂,其法會盛大,全為彌陀之德故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族王
【人名】西域記四曰:「北印度磔迦國數百年前有一王,號摩醘羅矩羅Mihirakula,唐言大族王。有武勇,統治印度。有事,惡佛法。令於五印度,使盡毀滅。大擅殘逆。摩竭陀國幻日王厚崇敬佛法與之戰而勝。擒大族王。依母言,放之還國。大族王投迦濕彌羅國,後奪其國自立。乘餘威伐健馱羅國,逆殺沙門國人,欲還國,中途死。」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摩耶經
【經名】一卷,不空譯。大般若五百七十八卷,第十會般若理趣分之密部也。此經說金剛薩埵所證三摩地之法門。略名般若理趣經,又云理趣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空聲
【術語】見大空點條。
參照:大空點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叫喚地獄
【界名】八大地獄之第五。智度論十六曰:「第四第五名叫喚大叫喚。」見地獄條。
參照:地獄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八大曼拏羅經
【經名】具名大乘八大曼拏羅經。一卷,趙宋法賢譯。說觀自在菩薩乃至地藏菩薩八大菩薩之修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樂金剛薩埵修行成就儀軌
【經名】一卷,不空譯,金剛薩埵修法之儀軌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三災
【術語】劫末之三災,有大小二種。見三災條。
參照:三災
【術語】過住劫,則入壞劫,壞劫有二十增減劫。前十九增減劫,壞有情世間。最後一增減劫。壞器世間。壞此器世間有火災水災風災之三者。是曰大三災。此三災非起於同時,各自輪次而起。以壞世界也。第一火災,七個日輪,同時並出,焚燒此世界,下自無間地獄,上至色界之初禪天者。第二水災,下自無間地獄上至色界之第二禪天,為水所浸瀾者。第三風災,下自無間地獄上至色界之第三禪天,一切物質。為風飄散者。其次第,先有火災七度。後有一度水災,更有七度火災,復有一度水災。如此每七火有一水,七度水災後,更經七度火災,有一風災,然則三災為一周,有八七火災與一七水災與一風災,故總經六十四度之大災。即六十四大劫也(一大劫中有成住壞空之四劫壞劫之終有一度之大災也)。俱舍論十二曰:「初火災興,由七日現。次水災起,由雨霖淫。後風災生,由風相擊。此三災力,壞器世間。乃至極微,亦無餘在。(中略)第二靜慮為火災頂,此下為火所焚燒故。第三靜慮為水災頂,此下為水所浸潤故。第四靜慮為風災頂,此下為風所飄散故。(中略)先無間起七火災,其次宜應一水災起,此後無間後七火災還有一水,如是乃至滿七水災,復七火災後風災起,如是總有八七火災一七水災一風災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六大無礙
【術語】六大者,地水火風空識也。此六大之義,雖為顯密共通之法相,然論六大無礙者,則惟密教。無礙者,互相融通而無障礙,如光與光,六大互相融通也,自他之六大互相融通,是為六大之自性,法自爾之德,故云法性。即佛陀之身為六大所成,凡夫之身亦六大所成也,六大之自性,無礙平等,故佛之六大與眾生之六大融通而無間隔,入我我入也(是自他六大無礙之義)。又,地等之五大與識,為入我我入。故有情非情一體也。為此草木國土成佛之義亦成(是自之六大互無礙之義)。然凡夫自無始以間隔之情向於無所礙平等之六大,妄為間隔差別,而起彼此我他之見,故作業感生死之苦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魚事經
【經名】一卷,東晉竺曇無蘭譯。借誡大魚小魚以喻大比丘小比丘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梵深遠
【菩薩】天台所立六觀音之一。見六觀音條。
參照:六觀音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傅大士
【人名】姓傅,名翕,字玄風。南齊建武四年生,陳宣帝大建元年卒。為有髮之道士。取於姓曰傅大士,又取於地曰東陽大士,自稱為善慧大士。大士乃菩薩之翻名,此大士創始輪藏,因之今安於藏內。有傅大士傳,附龍華懺法之後,又有傅大士錄四卷,現行於世。見善慧條。
參照:善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一向大乘寺
【雜語】總稱一向專學大乘不兼小乘之寺。非一寺之名。見大藏日本撰述部之顯戒論。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七大
【名數】楞嚴經所說。七大者地水火風空見識。上五大為該括一切六塵之境者。見者舉經中眼根見性之一,使例知其他耳根等之聽嗅嘗知,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作用也。因之又名根大(經三)。「如一見根見周法界。聽嗅嘗觸覺觸。妙德瑩然。徧周法界。圓滿十虛。寧有方所。循業發現。」識者六根六塵和合而生了別六塵之識心也。開則為六識。要之為六境六根六識之十八界也。大者周徧之義,地水火風空周徧法界,十方圓滿,根識之二大亦周徧法界,十方圓滿,故皆稱為大也。此中明根識二大之周徧法界,他經尚無所說,是本經之特別發明也。雖密教之六大無礙,亦無過於此。「當知了別見聞覺知圓滿湛然性非從所。兼彼虛空地水火風均名為七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術語】楞嚴經三就地水火風空見識之七法,明周徧法界之義,周徧法界者大之義也,此七法,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故種種法法無不周徧,無不含容,此為大之實義。大小乘中雖說四大五大六大,然是各持自相,地大不能徧於水大風大,水大不能容火大,豈成大之義哉,欲顯此義,故經中先就五陰,六入,十二入,十八界(是云四科),說明幻空性真之理,更說七大之義。此中第六之見大,為眼根之見性,舉一而其他耳根等之聞性等,可推而知,即六根之性也。故疏釋者通稱之為根大(案俱舍有根見識見之二說,而毘曇宗成立根見之義,今於有情世間為愚者依根見之說開顯能緣能了之真性也),然則地水火風空之五大為六境,見大為六根,識大為六識,但與十八界開合不同耳。世尊就十八界破凡夫所見幻化之相,顯圓融之真性,是七天之義也。詳見大條。
參照: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愛道比丘尼經
【經名】二卷,失譯。敘大愛道三請出家。不許。遂依阿難之強請始許之,說八敬法,十戒,具足戒,及其他比丘尼種種之要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無量壽經
【經名】無量壽經二卷,在淨土三部經中為最大本,故名。又略曰大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通智勝
【佛名】三千塵點劫昔出世之如來名。此佛在世。有十六王子,出家為沙彌,從佛聞法華經,佛入定後,十六沙彌。各昇法座,為大眾覆講法華經。其第九沙彌。今已成佛,為阿彌陀。第十六沙彌成佛為今之釋迦如來。而其聞第十六沙彌之說法者。為今之一座大眾云:蓋今之大眾在大通智勝佛時,於第十六沙彌結緣,故在今日釋迦如來之下,聞法華而入證得果也。法華經化城喻品曰:「乃往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名大通智勝如來。(中略)爾時所化,無量恒河沙等眾生者汝等諸比丘是。」此種熟脫之教理所以出也。參照種熟脫條。
參照:種熟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佛頂法
【修法】金輪佛頂法也,此有金剛部大日金輪與胎藏部釋迦金輪二者。大妙經所說為大日金輪,大日經所說為釋迦金輪,首楞嚴經所說為兩部不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攝大乘論現證三昧經
【經名】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三昧大教王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佛頂念誦法
【術語】大妙經說心中觀字,白色,成大月輪,徧於量法界,無上中下之際,成大八輪之金輪,又於一一輪中,右旋布八色金剛輪,依前觀身,為大我,於輪臍中作頂輪王形,即結成就一切事業佛頂諸佛心本三昧耶印。以二手散開十指并二掌根。即以此印於指上散安十字真言。一一字上散無量百千雜色光明。散射十方諸佛之剎土。光明熾盛。三世無等。即以此印手右旋如羂索環之勢。(中略)此印名攝一切佛頂輪王本三昧耶發生無邊諸佛羯磨之印。不假結護及供養門,速成諸佛大三摩地,使成佛之身。十地菩薩目覩不及,耳聽不聞。(中略)使同類之佛,亦不見自身。何況其餘菩薩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護明大士
【雜名】釋迦如來生於覩史多天,號護明大士。見正宗記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孔雀明王畫像壇場儀軌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說修法之儀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至菩薩授記經
【經名】觀世音菩薩授記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大部
【名數】南山律依憑之註疏,有五種之大部也。俱係道宣律師之撰述:一、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三卷(分十二卷),二、四分律含註戒本疏四卷(分八卷),三、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疏四卷(分八卷),四、四分律拾毘尼義鈔三卷(分六卷,後二卷今缺),五、四分比丘尼鈔三卷(分六卷)也。其中前三部,略曰事鈔戒疏業疏,有特稱為三大部者。隨機羯磨疏正源記第一所謂「南山所撰大部凡三,曰刪補鈔戒本鈔及茲疏。」者是。蓋以此三部盡律之要義故也。凡律之要,唯有二事。即所謂止惡與修善。戒疏詳止惡之行相,業疏詳修善之行相,事疏兩明止惡修善之二者。但此三大部,比丘止作之義雖詳。而未明比丘尼之止作,故於尼鈔,更明比丘尼之止作。又行事鈔明行雖審,而於解未盡,故於義鈔審其解。元照校勘義鈔序曰:「事義兩鈔,表裏相資。非事鈔,則行無所憑,失本。非義鈔,則解無以發,昧來。」又妙辨四分比丘尼鈔跋論五部相成之義曰:「我大師示僧,撰事鈔等三大部,示尼,撰此書三卷,於是律之燈稍熾。」皆其義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
【術語】梵語Mahā,摩訶、麼賀。自體寬廣之義,周徧包含之義,又多之義,勝之義,妙之義,不可思議之義。俱舍論一曰:「體寬廣故。」起信論義記上本曰:「包含為義。」法華玄義二曰:「大義有三大多勝。」玄義十曰:「即妙是大,即大是妙也。」止觀三曰:「大經云:大名不可思議也。」長水楞嚴義疏三下曰:「周徧含攝,體無不在,物無不且,非因待小當體受稱,故名為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聖六字大明王經
【經名】聖六字大明王陀羅尼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阿彌陀大心咒
【真言】前條阿彌陀真言中之大咒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慈悲
【術語】大慈大悲也。觀無量壽經曰:「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護國尊者所問大乘經
【經名】四卷。宋施護譯。略云護國尊者所問。與收於大寶積經八十八十一兩卷之第十八護國菩薩會(隋闍那崛多譯),同本異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大院
【術語】胎藏界曼陀羅十三大院之第五,持明院之別名。以此處安置五大忿怒故也。中尊為般若菩薩,中尊之左邊為降三世,次為不動,中尊之右邊為大威德,次為勝三世。是與尋常之五大明王異。其中除軍荼利與金剛藥叉而加般若菩薩與勝三世。彼五大明王金,剛界五部之忿怒尊也,此五尊在胎藏界。胎藏界無寶部,故除軍荼利,無羯磨部,故除金剛夜叉,以其餘三尊成胎藏界之三部,於此以中尊之般若菩薩為三部之總體而加之,以勝三世為降三世之別尊而加之,成為五忿怒。見秘藏記私鈔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滅諦金剛智
【術語】大滅諦為佛之斷德,金剛智為佛之智德,是三德中之前二者也。仁王經上曰:「十號三明大滅諦,金剛智釋迦牟尼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赤華
【植物】法華所說四花之一。光宅法華義疏二曰:「摩訶曼珠沙華者,譯為大赤團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光明王發心因緣
【本生】賢愚經大光明始發無上心緣品說,大光明王自外國得白象,付之象師,使其調養。不久象能調從。象師以白於王。王乃駕象出遊。象氣猛壯,見牝象,奔馳至深林,王因傷身垂死。以責象師。象師言我唯能調身。不能調心。唯有佛能調心。王聞之。踴躍發大菩提心。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悲經
【經名】五卷,高齊那連提耶舍譯。有十三品。佛臨涅槃,以法付囑於梵天帝釋及迦葉阿難,記滅後弘法之人,示供養舍利之功德及滅後結集之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寂法王
【術語】稱大日如來。梵譯曰牟尼Muni,譯為寂。如來之身口意,離一切之煩惱。故云寂。大日經一曰:「牟尼諸法王告持金剛慧。」同疏六曰:「大寂法王,告金剛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意生八葉大蓮華王
【術語】內心曼荼羅之大悲胎藏界也,是由我內心而生,故稱曰意生。見大日經入秘密曼荼羅位品及義釋十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劫賓寧
【人名】Mahakapphina,阿彌陀經曰:「摩訶劫賓那。」比丘名。賢愚經七曰:「大劫賓寧緣品。」見劫賓那條。
參照:劫賓那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大願
【名數】密宗所立,出於尊勝軌。是於佛地之五位發五願也:一、眾生無邊誓願度,以度一切眾生為願,是願求東方阿閦如來內證之菩提心也。二、福智無邊誓願集,以集成無邊功德為願,是願求南方寶生如來內證之福德者,福智圓滿之位也。三、法門無邊誓願學,以學顯密大小教法為願,是願求西方阿彌陀如來清淨之轉法輪智也。四、如來無邊誓願事,以成供養諸佛利樂眾生二事為願,是願求北方不空成就佛之內證大精進智也。五、無上菩提誓願成,以成就究竟之果德為願,是願求中央大日如來之法界體性智也。佛頂尊勝陀羅尼念誦儀軌曰:「若於本教尊勝陀羅尼經,每於白月十五日,除滅業增福延命,要期誦一千徧,證出世三摩地,得不妄陀羅尼。(中略)若欲持誦,至道場先雙膝著地,禮毘廬遮那佛及八大菩薩,發露懺悔,發五大願:一、眾生無邊誓願度,二、福智無邊誓願集,三、法門無邊誓願學,四、如來無邊誓願事,五、無上菩提誓願成。」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陰界入
【術語】大為四大,陰為五陰,界為十八界,入為十二入。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小三藏
【術語】合論大小乘而立三藏:一聲聞藏,二緣覺藏,三菩薩藏也。見阿闍世王經下,嘉祥法華義疏十。又,一聲聞藏,二菩薩藏,三佛藏也。見釋氏要覽中。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大護
【名數】四方之護神也。大疏八曰:「重結周界。以四大護各護一方。」義釋七曰:「當知二明王二奉教四大護等,皆是此中折衡禦悔之用。」參照四大護院條。
參照:四大護院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百大劫
【術語】三大阿僧祇劫之後,更為種感三十二相之福業之時量也。見百劫條。
參照:百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戒持犯相
【術語】出義釋十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莊嚴三昧經
【經名】三寶感應錄下引此經舉馬鳴龍樹二菩薩之本地。此經藏中無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威光大菩薩三昧耶
【術語】大日如來出生南方金剛光菩薩之三摩地也。見金剛頂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佛頂經
【經名】具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略曰大佛頂經,首楞嚴經。楞嚴經等。見首楞嚴經條。
參照:首楞嚴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鬼道
【界名】有大威力之鬼神所住之道途。道者五道六道之道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阿羅漢
【術語】阿羅漢中年長德高者。稱為大阿羅漢。阿彌陀經曰:「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慈恩疏曰:「大者名稱位高,善見律云:僧中功德極大者為大阿羅漢。」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大龍王
【名數】又曰五類龍王。善住龍王,難陀婆難陀龍王,阿耨達龍王,婆樓那龍王,摩那蘇婆帝龍王也。見龍王條附錄。
參照:龍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悲代受苦
【術語】言菩薩之大悲心代眾生受地獄之苦也。請觀音經曰:「眾生若聞名,離苦得解脫,亦遊戲地獄,大悲代受苦。」智度論四十九曰:「佛自說,本願大心為眾生故,所謂為一一人故於無量劫代受地獄苦,乃至令是人集行功德作佛入無餘涅槃。」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蓮華法藏界
【界名】西方極樂之稱。出生義曰:「西方大蓮華法藏世界,無量壽如來四親近菩薩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莊嚴論
【書名】大莊嚴論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哉解脫服
【術語】讚嘆袈裟德之偈文。出於善見論。度人而授袈裟時誦之。法苑珠林二十二曰:「然後和尚為著袈裟,當正著時依善見論復說偈讚云:大哉解脫服,無相福田衣,披奉如戒行,廣度諸眾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大色
【術語】地大為黃色。是增味之義也。眾色加黃色,則其色必增光。徧於諸色而不違背,不失其性,是即色法之中義也。徧於眾色而黃色不違,故不失本之自體。示堅固不壞之性。如彼字徧於諸意而不失自體,是故黃色為金剛不壞之地大色,本不生及安住不動與黃色相應法爾之道理也。次水大為白色。白色遠離諸垢隨染不違之義也。是亦水大離垢穢絕戲論之色相。圓形之不住一處,與白色之隨染不違,顯色形色雖異,而理致同一。次火大為赤色。赤色者熾然猛利之義也。今此猛利有諸色垢穢之意。於五色中為熾盛之色,遮眼之情也。蓋色法之熾盛者,無較赤色為甚者。次風大為黑色。黑色者隱覆之義也。如水不動時,能現其像,動轉時,影像即隱沒。以因緣生之故。諸法本性之形色隱覆,而隨緣不定也。互為能成,一相增明,故餘相隱沒。皆是風大黑色之義。依之而黑色與因緣生之法理及半圓形相應,更非別法。次空大為青色。青色者眾色具足之義也。五色中相違者,為黑白之二色。今黑白和合齊等,即為青色,是故青色在黑白之中間,而反兼黑白。然帶此青色光輝者是黃色,青色分明者是赤色。仍於五色之中具足眾色者,青色也。故為含容眾物之空大色。
青等五種之正色也。見五色條。
參照:五色
五大之色也。見五大條附錄。
參照:五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八大羅剎女
【名數】一,謨訶蘇呬磨矩。二,舍惡器。三,雞施膩。四,甘[竺-二+捕]侍。五,蘇蜜怛羅。六,廬。七,多惡器。八,迦折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悲懺
【書名】出像大悲懺法之略名,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之異名也。四明大師智禮著。依伽梵達磨譯之千手經而說千手觀音之懺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轉大般若經
【儀式】轉讀大般若經六百卷也。轉讀者,唯讀每卷之初中後數行。若言讀大般若經,即每行通讀,因此對於轉讀而謂之真讀。此轉讀般若之本據,為蘇悉地經成就具支法品所謂:「猶不成者,當作是法,決定成就。所謂乞食精勤念誦,發大恭敬,巡八聖迹,禮拜行道。或復轉讀大般若經七徧,或一百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弘誓
【術語】廣大之誓願也。如來曾曰:「廣發如是大弘誓願。」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法師
【雜名】唐代慈恩基師之尊稱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藏經
【術語】一切經從所入之藏殿而謂為大藏經。見一切經條。及藏經條。
參照:一切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佛母大孔雀明王
【菩薩】或云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大金色孔雀王、大孔雀明王、大孔雀王、孔雀明王、佛母明王,皆同尊也。以能生諸佛神變之德為主,故云佛母,乘金色孔雀,故云大金曜孔雀明王。見孔雀明王條。
參照:孔雀明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丈夫論
【書名】二卷。提婆羅菩薩造。北涼道諦譯。有三十九品,廣說悲心行施之相狀及功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大論
【名數】無著所造之五部大乘論。見五部大論條。
參照:五部大論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秘密大教王經
【經名】一切如來金剛三業最上秘密大教王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百大願
【本生】釋迦如來往昔為寶海梵志時,於寶藏佛所起五百誓願。悲華經七曰:「爾時寶海梵志,在寶藏佛所諸天大眾人非人前,尋得成就大悲之心廣大無量,作五百誓願已。」經文漫說五百分別為難。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品般若經
【經名】羅什譯之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有二十七卷本與十卷本二經:一曰大品般若經,一曰小品般若經。嘉祥法師吉藏有大品經義疏十卷,缺卷二,又有大品經遊意一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輪金剛
【菩薩】菩薩名。胎藏界金剛手院三十三尊之一。表斷惑之智德,故曰大輪,手持三股之跋折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梵如意天
【天名】大梵天也,彼天有威力,得如意自在,故曰如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不空罥索毘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
【真言】一卷,唐不空譯。自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之第二十八卷抄譯者。世所謂光明真言,即此中之陀羅尼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勝金剛心真言
【真言】愛染明王又金剛薩埵之一字真言也。瑜祇經一切如來大勝金剛瑜伽成就品曰:「爾時金剛手,復說成就金剛薩埵一字大勝心相真言曰:吽悉地。」此中吽為金剛薩埵之一字心,或為愛染明王之一字心。悉地為成就,以此一字心之明成就一切瑜伽之悉地,故曰悉地。名之為大勝金剛者,以上經文稱為愛染王,而曰此名金剛王,頂中最勝名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
【經名】四卷,秦羅什譯。佛,住耆闍崛山大樹緊那羅王與其眷屬共詣佛,彈琴,使大眾及山川皆悉起舞。天冠菩薩問大樹何不成佛?大樹語以菩薩十二無滿足之法。大樹請問寶住三昧,佛答以修習生起八十種之寶,於世出世之寶,得自在。天冠問佛大樹云何以伎樂教化眾生?佛具答之。因應大樹之請,佛將大眾至香山,受彼供養。演說妙法,更還靈山,為阿闍世王等,說三十二種菩薩之法器。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日如來
【佛名】密教之本尊,梵名謂之摩訶毘盧遮那Mahāvaircana,摩訶者大之義,毘盧遮那為日之別名,故譯云大日。又,毘盧遮那者光明徧照之義,謂之徧照如來。又,云最高顯廣眼藏如來。大日經疏一曰:「梵音毘盧遮那者是日之別名,即除暗徧明之義也。然世間日則別方分,若照其外不能及內,明在一邊不至一邊,又唯在晝光不燭夜;如來智慧日光則不如是,徧一切處作大照明矣,無有內外方所晝夜之別。(中略)世間之日不可為喻,但取是少分相似,故加以大名曰摩訶毘盧遮那也。」演密鈔二曰:「毘云徧,盧遮那云光明照,為順此方云光明徧照。」金剛頂經義訣曰:「梵音毘盧遮那,此翻最高顯廣眼藏如來。毘者最高顯也,盧遮那者廣眼也,先有翻為徧照如來,又有翻為大日如來,此蓋略而名義闕也。」金胎兩部之大日各異。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窣堵波大吉祥菩薩
【菩薩】彌勒菩薩之異名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廣菩薩藏
【術語】大乘十二部經中方廣部之通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准提
【菩薩】准提觀音也。見准提條。梵Mahā-caṇḍi。
參照:准提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和尚
【術語】受戒之師,謂為和尚。和尚之年長德高者,稱為大。
【職位】西晉懷帝永嘉四年天竺之佛圖澄至,石季龍傾心事之,號為大和尚,見佛祖統紀三十六。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馬頭大士
【菩薩】馬頭觀音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聖曼殊室利童子五字瑜伽法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記五字文殊之修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悲咒
【經名】千手陀羅尼之別名。千手經曰:「若能稱誦大悲咒婬欲火滅邪心除。」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馬鳴菩薩大神力無比驗法念誦儀軌
【經名】一卷,唐金剛智譯。釋迦如來坐菩提樹下馬鳴菩薩白佛自說大神咒,使像末之貧窮獲大福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頓大
【術語】指華嚴經。頓為頓教,大為大乘教也。如般若經雖為大乘教,而為對於漸入之機說於小乘教之後者,則是漸教之大乘教也。華嚴經為佛於成道初,對於頓入之菩薩,頓說大乘教者,則為頓而大,故曰頓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曼荼羅
【術語】四種曼荼羅之一。圖畫彫刻諸尊之形體及形體者。此中具足五大故曰大秘藏記本曰:「大曼荼羅五大也,謂繪像形體等也,高廣之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聖金剛夜叉
【異類】五大明王之一,見金剛夜叉條。
參照:金剛夜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三大院
【術語】胎藏界之曼荼羅也。青龍軌,十三院具有之,現圖曼荼羅略四大護院而為十二院。其所以略之者,一說謂為四重總在故也。愚案十三院其數自與十三層之法界塔婆相應也。見現圖曼荼羅條。(CBETA註:疑為見現圖曼陀羅條)
參照:現圖曼陀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善利
【術語】大善大利也。善必具利。法華經信解品曰:「深自慶幸獲大善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馬大師
【人名】馬祖道一禪師也。見馬祖條。
參照:馬祖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九大士
【菩薩】與十九應身同。但此正指觀音也。日本慈覺大師顯揚大戒論偈曰:「文殊妙海菩薩僧,十九大士契聖眾。」
參照:十九應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攝受
【術語】佛之德號。謂佛以大慈悲攝受一切眾生也。讚阿彌陀偈曰:「稽首清淨大攝受。」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白華
【植物】又曰大白團華。梵語,摩訶曼陀羅華。四華之一。法華光宅疏一曰:「摩訶曼陀羅華者,譯為大白團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願船
【譬喻】佛之本願譬如船也。淨土傳曰:「菩薩乘大願船,住生死海,就此世界,呼引眾生上大願船。如是送至西方,如有往者,無不得生。」往生要集中本曰:「無量清淨覺經云: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乘大願船泛生死海,就此娑婆世界呼喚眾生,令乘大願船送著西方。若眾生有上大願船者,並皆得去,此是易往也。」案清淨覺經無此文,惟迦才淨土論下有之。龍舒淨土文二,引淨土傳而引此文,文少異。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慧書
【書名】二卷,集大慧禪師宗杲之書牘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教九部
【名數】對於小乘教之九部而立大乘教之九部。見九部條。
參照:九部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妙吉祥大教經
【經名】妙吉祥最勝根本大教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雄峰
【地名】百丈山之別名。碧巖二十六則曰:「僧問百丈:如何是奇特事?丈云:獨坐大雄峰。」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佛頂三昧
【術語】依大佛頂經之壇法誦佛頂咒之行法也。三代實錄一曰:「安置沙彌二十人於陵邊,晝夜結番修大佛頂三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光普照觀音
【菩薩】七佛八菩薩所說神咒經所說六觀音之一。天台以之為修羅道之能化。道邃六字經驗記,配之於十一面觀音。見六觀音條。
參照:六觀音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白衣
【菩薩】白衣觀音之修法也。見白衣條。
參照:白衣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辯才天
【天名】又曰:大辯天、大辯功德天、辯才天、大辯才功德天、辯天,作辨財者非也。又名美音天、妙音天、妙天音樂等。或為男天,或為女天,但以為女天者多。大日經疏五曰:「次北置薩囉薩伐底Sarasvati,譯云妙音樂天,或曰辯才天,次北并置其妃。」是各有妃,故為男天。同十七曰:「妙音是天名也,金光明云大辯天女,大辯謂后也。」是妙音乃男天之名,大辯乃其后之名。最勝王經大辯才天女品曰:「現為閻羅之長姊,常著青色野蠶衣,好醜容儀具有,眼目能令見者怖。」大隨求經上曰:「大辯才天女。」不空羂索經十五曰:「辯才天女。」此等皆為女天也。聰明而有辯才,故曰辯才天,能發美音而歌詠,故名美音天妙音天,為主智慧福德之天神,若供養此天則可得福與智慧云。大日經疏十曰:「美音天,是諸天顯詠美者,與乾闥婆稍異,彼是奏樂者也。」大日經義釋七曰:「美音天亦名辯才天,是諸天中歌詠美妙者,猶如毘首羯磨工於伎巧之類,非乾闥婆也。」最勝王經大辯才天女品曰:「若有法師說是金光明最勝王經者,我當益其智慧具足莊嚴辯說之辯。」又「若人欲得最上智,應當一心持此法,增長福智諸功德必定成就,勿生疑;若求財者得多財,求名稱者得名稱,求出離者得解脫,必定成就,勿生疑。」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虛空大菩薩念誦法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退大
【術語】退失大乘,墮於二乘也。如舍利弗遇乞眼婆羅門退大乘以至今日。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妙經
【經名】法華經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悲心
【術語】起信論所說三心之一。欲拔一切眾生之苦者也。論曰:「三者大悲心,欲拔一切眾生苦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悲弓
【雜名】悲智為一雙之法門,故以之配於左右手大悲以靜德為左手,大智以動德為右手。隨而以大悲配於弓。以大智配於箭。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悲生心三昧耶
【術語】彌勒菩薩慈悲所發生之三昧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恩教主
【術語】稱釋迦如來,於一切眾生,利他之恩德廣大,故曰大恩。為教法之主,故曰教主。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悲普現
【術語】謂大悲之觀音菩薩現三十三身。而普應眾機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道
【術語】道之名,通於因果。大乘道即佛果也。勝鬘經曰:「此究竟者入大乘道因。」同寶窟下末曰:「此名佛果為大乘道,與佛為因名大乘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悲壇
【術語】總言胎藏界之曼荼羅。以是自大悲胎藏流出三重之曼荼羅故也。別言北方羯摩部釋迦之曼荼羅。以是出現於濁世而攝化六道四生故也。聖財集下曰:「北方不空成就佛云者,大悲壇三界六道能化之釋迦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自在天子因地經
【經名】一卷,趙宋施護譯。佛,對目連等說大自在天子之往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金剛藥叉瞋怒王息災大威神驗念誦儀軌
【經名】一卷,唐金剛智譯,說金剛藥叉之念誦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青面金剛
【異類】夜叉王之一。見青面金剛條。
參照:青面金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八大金剛
【名數】八大金剛明王之略。又曰八大明王。大妙金剛大甘露軍荼利焰鬘熾盛佛頂經曰:「八大菩薩各現光明輪,各現作八大金剛。金剛手現降三世,妙吉祥現大威德,虛空藏現大笑,慈氏現大輪,觀自在現馬頭,地藏現無能勝,降一切蓋障現不動,普賢現步擲。」能現者菩薩之正法輪身,所現者明王之教令輪身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八大奈落
【名數】八大地獄也。奈落者,地獄之梵語。
參照:八大地獄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金剛理趣經
【經名】大乘金剛不空真實三摩耶般若波羅蜜多理趣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出像大悲懺法
【經名】千手千眼大悲咒行法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相看
【儀式】禪家接見闔山之大眾,謂之大相看。勅修清規月分須知曰:「十月初一日,方丈大相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相大
【術語】起信論所說三大之一。相者德相也。言真如之體,具無量無邊之性德也。起信論曰:「相大,謂如來藏,具足無量性功德故。」又曰:「復次真如自體相者,一切凡夫,聲聞緣覺,菩薩諸佛。無有增減,非前際生,非後際滅,畢竟常恆(是體大),從本以來,自性滿足一切功德。所謂自體有大智慧光明義故,徧照法界義故,真實識知義故,自性清淨心義故,常樂我淨義故,清涼不變自在義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日所現三菩薩
【名數】大日經一曰:「又現執金剛普賢蓮華手菩薩等像貌,普於十方宣說真言道清淨句法。」同疏曰:「執金剛對金剛智慧門降伏方便,普賢對如法身門寂災力便,觀音對蓮華三昧門增益方便,舉此三點則無量不思議妙用皆已攝在其中,故殊言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齋會
【行事】設齋食,供養僧之大法會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廣善巧方便經
【經名】四卷,趙宋施護譯。與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皆大寶積經第三十八大乘方便會之異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六大士
【名數】十六羅漢也。見羅漢條。
參照:羅漢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大天王
【名數】又名四天王,四王天。法華經序品曰:「四大天王。」詳見四天王條。
參照:四天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阿吒薄俱元帥大將上佛陀羅尼經修行儀軌
【經名】三卷,唐善無畏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六大天
【名數】天部中之主者,有十六位,謂之十六大天。見十六天條。
參照:十六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珠和尚
【人名】唐沙門慧海俗姓朱。建州人。依越大雲寺道智和尚受業。至江西參馬祖得悟。馬祖謂眾,越有大珠,圓明光透,自在無遮障處。眾中有知師姓朱者,迭相推識結契。時號大珠和尚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集經菩薩念佛三昧分
【經名】具名大方等大集經菩薩念佛三昧分,十卷,隋達磨笈多譯。與菩薩念佛三昧經同本。說念佛三昧之法。
參照:菩薩念佛三昧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志焚身
【故事】三國佛教略史曰:「大業五年,詔天下僧徒無德業者,並罷道還俗。寺院冗餘者,亦皆毀折。廬山沙門大志素服哭於佛前三日,誓捨身濟法。乃詣東都上表曰:願陛下興隆三寶,貧道當燃身以報國恩。帝許之,遂以布蜡纏身,於大棚上,端坐焚死。於是帝停前詔不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集月藏經
【經名】具名大方等大集月藏經。十卷,高齊那連提耶舍譯。收於六十卷大集經第四十六至第五十六。稱為月藏分。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般涅槃經論
【書名】一卷,天親菩薩造,元魏達磨菩薩譯。釋大涅槃經中迦葉菩薩所問之偈。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兩界兩部大日
【術語】謂金胎兩部之大日也。大日如來雖為理智不二之法身,而其智之妙用與理之妙用,別附名稱。金界之大日,住於智拳印,胎界之大日,住於法界定印。參照兩部條。
參照:兩部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沙門
【術語】佛之尊號。涅槃經十八曰:「佛世尊,常不變易,具足十力四無所畏,大師子吼,名大沙門大婆羅門。」
通名比丘。對於沙彌或外道而名為大。沙門者出家之都名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金色孔雀王咒經
【經名】一卷,失譯人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風大
【術語】四大之一。造作物質之四元素之一。動為性,長為業。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慈尊
【菩薩】謂彌勒菩薩。彌勒譯言慈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佛頂咒
【經名】見佛頂咒條。
參照:佛頂咒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聖歡喜雙身大自在天毘那夜迦天形像品儀軌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界外相
【術語】言結界之外面。於界結之標石書此四字。自此表內為攝僧界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文殊師利菩薩根本大教王經金翅鳥王品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佛在淨居天,金翅鳥王對文殊說真言密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大弟子
【名數】大小諸經中常見佛特說十弟子之第一:一、舍利弗,智慧第一。二、目犍連,神通第一。三、摩訶迦葉,頭陀第一。四、阿那律,天眼第一。五、須菩提,解空第一。六、富樓那,說法第一。七、迦旃延,論義第一。八、優婆離,持律第一。九、羅睺羅,密行第一。十、阿難陀,多聞第一。天台淨名疏曰:「今十子各執一法者,人以類聚,物以群分,隨其樂欲各一法門,攝為眷屬,雖各掌一法何曾不具十德,自有偏長,故稱第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八大靈塔
【名數】一迦毘羅城之龍毘尼園,二摩伽陀國之尼連河邊,三波羅奈城之鹿野苑,四舍衛國之祇陀園,五曲女城,六王舍城,七廣嚴城,八拘尸那城。見八大靈塔名號經,八大靈塔梵讚。
【名數】八大靈塔名號經曰:「一、佛生處,迦毘羅城龍彌儞園。二、成道處,摩迦陀國泥連河。三、轉法輪處,迦尸國波羅奈城鹿園。四、現神通處,舍衛國祇陀園。五、從忉利天下處,桑伽尸國曲女城,佛忉利天安居竟,自七寶寶階降下處。六、化度分別僧處,在王舍城,提婆達多作破僧,僧眾分離二處,佛化度之使歸一味處。七、思念壽量處,毘耶離城(譯言廣嚴),佛在此思念壽量,將入涅槃。八、入涅槃處,在拘尸那城。」又心地觀經言,佛放光,於光中現八大寶塔,與之大同小異。經一曰:「又此光中影現如來不可思議八大寶塔:拘娑羅國淨飯王宮生處寶塔;摩伽陀國伽耶城邊菩提樹下成佛寶塔;波羅奈國鹿野園中初轉法輪度人寶塔;舍衛國中給孤獨園與諸外道六日論議,得一切智聲名寶塔;安達羅國曲女城邊昇忉利天為母說法,共梵天王及天帝釋十二萬眾從三十三天現三道寶階下閻浮時神異寶塔;摩竭陀國王舍城邊耆闍崛山說大般若法華一乘心地經等大乘寶塔;毘舍離國庵羅衛林維摩長者不可思議現疾寶塔;拘尸那國跋提河邊娑羅林中圓寂寶塔。如是八塔,大聖化儀,人天有情所歸依,供養恭敬,為成佛因。」有趙宋法賢譯之八大靈塔梵讚一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六大國
【名數】見十六國王條。
參照:十六國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勢佛
【佛名】如來之德號。佛有大勢力,能斷眾生之煩惱,所謂大醫王也。法華經方便品曰:「以貪欲自蔽,盲瞑無所見,不求大勢佛及與斷苦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黑真言
【術語】「唵摩訶迦羅娑嚩賀。」見攝大軌。又,唵尼旨尾旨(降伏),惹嚩禮(自在),多囉伽帝(救度),莎訶。見真言鈔。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律師
【術語】說見律師條。大者,尊之之詞。
參照:律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日與釋迦
【雜語】台密謂大日與釋迦為同一佛,但有法身(大日)與應身(釋迦)之差,東密謂二佛別體,各具三身。守護國界守陀羅尼經九曰:「佛言:秘密主!我於無量無數劫中修集如是波羅蜜多,至最後身六年苦行,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大毘盧遮那。坐道場時,無量化佛猶如油麻徧滿虛空。(中略)是時諸佛同告我言:善男子諦聽諦聽!當為汝說,汝今宜應於鼻端想淨月輪於月輪中作唵字觀,作是觀已,於夜後分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金剛頂經一曰:「時一切如來滿此佛世界猶如胡麻,爾時一切如來雲集於一切義成就菩薩摩訶薩坐菩提場,往詣現受用身咸作是言:善男子!云何證無上正等覺菩提?不知一切如來真實忍諸苦行。(中略)一切如來異口同音告彼菩薩言:善男子當住觀察自三摩地,以自性成就真言自恣而誦。」是為明金剛界五相成佛之文,一切義成就菩薩者,悉達太子,即釋迦如來也。依已上此等經文,則台密諸師成立大日釋迦一體之義,其說頗盛。然東密依差別門謂大日釋迦,有各三身,釋迦之法身,為無相之空理,大日之法身,為六大平等之體性,故二身有天淵之別也。大日經六曰:「入薄伽梵大智灌頂即以陀羅尼形示現佛事,爾時大覺世尊隨住一切諸眾生前施作佛事,演說三三昧耶句。佛言:秘密主!觀我語輪境界,廣長徧至無量世界清淨門,如其本性表示隨類法界門令一切眾生皆得歡喜,亦如今釋迦牟尼世尊流徧無盡虛空界於諸剎土勤作佛事。」二教論下舉此經文曰:「此文明大日尊三身徧諸世界作佛事,亦如釋迦三身,釋迦三身大日三身各各不同應當知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法相大乘
【術語】法相宗為大乘教,故稱曰法相大乘。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六大力
【名數】佛趣阿耨達龍王之請,為說無欲之法,使諸菩薩修諸清淨行,當得此十六大力,調攝身心,而化諸眾生也。一、志力,菩薩心志,善總持一切諸佛所說之法,以化眾生,名為志力。二、意力,菩薩心意與佛之所行同。於諸眾生未度者願悉度之,名為意力。三、行力,菩薩能以精進之行,通達一切諸法甚深之法義,名為行力。四、慚力,菩薩能以慚愧之故,遠離一切罪業,興同起種種善法,名為慚力。五、強力,菩薩於一切障難中能堅忍而不為非行,名為強力。六、持力,菩薩於所受之法,悉能演說開導,而無遺忘,名為持力。七、慧力,菩薩有大智慧,照了諸法皆空,千億魔兵,不能惱之。名為慧力。八、德力,菩薩修無欲行,具諸功德,離諸染著,名為德力。九、辯力,菩薩有大辯力,於百千劫隨解諸法,所說無礙,名為辯力。十、色力,菩薩色相端正,若帝釋梵天及四天王至菩薩所,一見之頃,黯然無色,名為色力。十一、身力,菩薩之身,堅固清淨,猶如金剛,火不能燒,刀不能斷,於外道中最高特勝,名為身力。十二、財力,菩薩於眾珍寶隨所念願應時即至,名為財力。十三、心力,菩薩知諸眾生性欲,能一其心順而化之,名為心力。十四、神足力,菩薩化導眾生能以神通具足之力,即現神變,度脫之,名為神通力。十五、弘法力,菩薩於諸佛之法能廣為一切眾生宣說,使眾生聞之而不斷絕,信受奉行,等除眾苦,名為弘法力。十六、降魔力,菩薩修習禪定,承順佛旨,能伏眾魔,名為降魔力。見三昧弘道廣顯定意經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秘密三昧大教王經
【經名】四卷,趙宋施護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一大三千世界
【術語】一世界之中央,有須彌山,此四方之大海中有四大洲,此大海之外,以鐵圍山圍繞之,如是謂之一小世界。合一千一小世界,謂之小千世界,合一千小千世界,謂之中千世界,合一千中千世界,謂之大千世界。夫以一小世界為單位數,則一大千世界之數為一○○○○○○○○○也。其成立及破壞,無不相同。又為一佛所領之土。俱舍論十一曰:「千四大洲,乃至梵世,如是總說,為一小千;千倍小千,名一中千界;千中千界,總名一大千;如是大千,同成同壞。」一大千世界中含有小千中千大千三種之千,故一大三千世界,謂之三千大千世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慈氏菩薩所說大乘緣生稻稈喻經
【經名】與大乘舍黎娑擔摩經,了本生死經,稻稈經同本異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憨山大師全集
【書名】四十卷,明福善等錄。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風災
【術語】大三災之一。劫末起大風破滅至色界第三禪天之災厄也。見三災條。
參照:三災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一大車
【譬喻】以一大車譬法華之妙法。又云大白牛車。法華經譬喻品曰:「是時長者,見諸子等安穩得出,皆於四衢道中露地而坐,無復障礙,其心泰然,歡喜踴躍。時諸子等,各白父言:父先所許玩好之具,羊車鹿車牛車,願時賜與舍利弗。爾時長者各賜諸子等一大車。」見火宅條下火宅喻。
參照:火宅
參照:火宅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