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密因
【術語】首楞嚴經之經題曰:「密事密因修證了義。」如來之果德名秘密藏,入此秘密藏之因行云密因。又密者經所說之陀羅尼,是非凡小之所能知,故名密,密即因也。楞嚴經八曰:「亦名如來密因修證了義。」同義疏八中曰:「三世果人入秘密藏,以此為因,密之因也。又此大定行一切行,而非凡聖之所知,故名為密,密即因也。」
佛菩薩之本地也。佛菩薩之本地,秘而人不能明,故云密印。楞嚴經六曰:「我滅度後,勅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或作沙門白衣居士人主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婬女寡婦奸偷屠販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泄佛密因,輕言未學,唯除命終陰有遺付。」同義疏六下曰:「真聖利物終不可測,以承佛制不妄漏泄,此聖真因唯聖自證,故云密因。未學之前不可輕說,陰有遺付者不顯稱也。此開臨終密有表示,遺囑弟子,如求那屈指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真因
【術語】真實之正因也。教行信證三本曰:「證大涅槃之真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明正理門論
【書名】陳那著,唐義淨譯,一卷。與上同本。(CBETA註:與因明正理門論本同本)
參照:因明正理門論本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字生金剛
【術語】稱金剛薩埵之種子字也。其字體字者,為一切諸法之本因,故稱因字。此字變成五股之金剛杵,故云生金剛。瑜祇經曰:「因字生金剛,滿彼大空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
【術語】因明三支作法之一。謂推斷未決之宗義之理由也。例如某為中國人(宗),為南京人故(因)之論式中,某為中國人者,未決之宗義也。然依為南京人之理由,推斷此未決之宗義,於是生斷定某為中國人之結果矣。
造果者,即原因也。婆娑論百二十七曰:「造是因義。」大乘義章二曰:「親生義,目之為因。」二因、三因、五因、六因,各見本條。
參照:二因
參照:三因
參照:五因
參照:六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緣性
【術語】為諸法生起原因又為依託之性也。四緣性之一。大乘小乘,其解不同。(一)小乘於諸法之原因六因中,除能作因外,餘五因為因緣性。如此因緣性,義既通於六因中五因,故其意頗廣,且舉一例,如眼識之起,以有發識取境作用之眼根為因,所對之色境為緣而生。故眼根與色境,為眼識生起,有為因緣之性云。(二)大乘於六因中,唯以同類因為因緣之性,餘五因總為增上緣之性。詳言之,則同類因通於因緣性與增上緣性。餘五因唯為增上緣之性。因類因為引生等流果之原因,又名自種因。即過去之善法,於現在之善法為因,現在之善法,於未來之善法為因。惡法無記法亦然。如此諸法之親因緣種子,為因緣性,又熏生此種子之現行法,為種子之因緣性,更生後自類種子之前念種子,為後起種子之因緣性,畢竟離為諸法原因之種子,不可立因緣性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陀囉達婆門佛
【佛名】譯曰相應佛。見陀羅尼雜集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因陀羅觀
【術語】黃色方形之金剛輪,即地輪,謂之大因陀羅輪。於此中觀阿字,謂之大因陀羅觀。大日經疏十一曰:「言大因陀羅觀者,謂於金輪中觀故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緣覺十二因緣院
【堂塔】緣覺之人,於院內修習十二因緣觀,故名。往昔在祇園精舍之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苦陰因事經
【書名】佛說苦陰因事經,一卷,西晉法炬譯。即中阿含經中苦陰經下之別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金色童子因緣經
【經名】十二卷,趙宋惟淨譯。說佛滅後有大商主子身有金色光,名金色童子。阿難教化之之因緣。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有因論
【術語】立有實因而生實果是一種之邪見,謂之有因論。佛教由無生之本義破此有因論。四卷楞伽經四曰:「野馬犍闥婆,世間種種事,無因而相現,折伏有因論,申暢無生義。申暢無生者,法流永不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緣生
【術語】見無始無明條。
參照:無始無明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正因佛性
【術語】三因佛性之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因外道
【流派】同于無因論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緣依
【術語】謂一切諸法發生所親依者。唯識論規定諸心心所為有所依之法,舉三種所依,此即其中之一也。對於增上緣依及等無間緣依而言,謂一切諸法各自之種子也。一切有為法,皆依各自之種子而生起,若離種子之因緣,則決無生者。斯一切種子,為諸法之原因,又為諸法依生之所依法,故名之曰因緣依。成唯識論四所謂:「諸心心所,皆有所依。然彼所依總有三種:一因緣依,謂自種子,諸有為法皆託此依。離自因緣,必不生故。」即其事也。雖然詳究論文之意,因緣依之體,不止於種子,又熏生種子之現行法,亦因種子為因緣依。若單以種子為因緣依,則與瑜伽論等所云之種子依何異。故同論述記四,釋此論文,謂:「約識而論,唯種子識。今汎說諸有為法,皆託此依,據通依(因緣依)故也。一切有為法,無無因緣者。」瑜伽論之種子依,其名義限於種子生現行之一面,不能更示種子生種子及現行熏種子時互為因緣之義。故唯識論悉攝此等所依法,名為因緣依,以代瑜伽論所謂種子依。要之因緣依之語,有自體辦生本據之意,以狹義解之,與種子依同,為單指諸法之種子者。若以廣義解之,則生種子之現行法,并生後念種子之前念種子,亦為因緣依也。小乘不言種現等法,唯言心心所法,總依四緣,六因中除能作之一因,餘因皆為因緣之性云。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論
【術語】因明論也。大日經疏三曰:「聲論因論。」演密抄四曰:「因論因明也。」探玄記十二曰:「因論治邪見,以格量正理。」又,因於論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法展轉因果同時
【術語】相宗談萬法之緣起,第八識之種子,待眾緣和合而現行。是曰種子生現行。其種子與現行之因果,非前後異時,而全為同時。一方現行,正在現行,同時又直以種子薰於本識,是現行種子也。此現行薰習種子因果亦全同時。此種子為緣所扶,於同時生現行,現行又同時薰習種子,三者展轉為因為果,故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因
【名數】以四大種為能造之因,以諸色法為所造之果,是有五因:一、生因,生四大種所生之色,名為生因。二、依因,造色生已,而隨逐於大種如弟子之依於師,故名依因。三、立因,任持四大種所造之色,如持壁畫,名為立因。四、持因,使所造之色,相續而不斷絕,名為持因。五、養因,增長四大種所造之色,名為養因。此五因於六因中,為能作因之攝,於四緣中為因緣之攝。見俱舍論七。
一、生因,即惑業也。眾生依惑業而生此身,名為生因。二、和合因,與善法善心和合,與不善法不善心和合,與無記法無記心和合,故名和合因。三、住因,一切眾生依我痴我見我慢我愛之四大煩惱而得住,如家屋之依柱而得住,故名住因。四、增長因,眾生依衣服飲食等而長養其身,故名長養因。五、遠因,依父母之精血而生其身,如依憑國王而免盜賊之難,依咒力而脫傷害,是名遠因。見涅槃經二十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餓鬼因
【雜語】可為餓鬼之因緣也。楞嚴經八曰:「是諸眾生,非破律儀,犯菩薩戒,毀佛涅槃,諸餘雜業,歷劫燒然。後還罪畢,受諸鬼形。」止觀一下曰:「若其心念念,欲得名聞。四遠八方,稱揚欽詠。內無實德,虛比賢聖。起下品十惡,如摩犍提者。此發鬼心,行刀途道。」此通因也。若別別之因,則餓鬼報應經,佛說雜藏經,佛說鬼問目連經之三經詳說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因緣
【名數】十二因緣中由無明至有之十支也。不言生死之二支者,以其屬於未來也。故明過去至現在之因緣為十因緣。涅槃經曰:「十因緣法為生作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譬
【術語】因緣與譬喻。法華經方便品曰:「種種因緣,種種譬喻。」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謝因緣
【術語】禪宗住持之誨示,謂之因緣。開示後,對之大展三拜或九拜,謂之。謝因緣。見象器箋十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緣宗
【流派】大衍所立四宗之第一。見宗條附錄四宗項下。
參照:宗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邪因邪果
【術語】見四執條。
參照:四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福因
【術語】感福德果之業因也。即該稱布施等之善根功德。福力太子因緣經一曰:「若諸有情修福因,所獲福果又極勝。」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不落因果
【雜語】從容錄第八則曰:「有學人問:大修行底人還落因果也無?對他道不落因果。」砂石集一曰:「未聞耶,彼不落因果之一句既得五百生狐身。」百丈野狐之因緣也。見百丈條。
參照:百丈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十四過
【名數】因明三支作法中,因支上所顯十四種之過誤也。一,兩俱不成。二,隨一不成。三,猶豫不成。四,所依不成。五,共不定。六,不共不定。七,同品一分轉異品徧轉不定。八,異品一分轉同品徧轉不定。九俱品一分轉不定。十,相違決定。十一,法自相相違。十二,法差別相違。十三,有法自相相違。十四,有法差別相違。參照三十三過條。
參照:三十三過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因
【名數】一隨說因。於欲界色界無色界一切惑業繫縛之法,及不繫縛之法,隨其見聞覺知而起言說,是名隨說因。二觀待因。諸有情欲求三界有繫縛之樂,及出世間不系縛之樂,於彼之所緣或為求得,或為受用,觀彼而對此,是名觀待因。三牽引因。由淨不淨之熏習,三界善惡諸行,於可愛不可愛之趣中,牽引可愛不可愛之自體,是名牽引因。四生起因。三界可愛不可愛之一切惑業繫縛之法,各由自種生愛,能潤種種,為潤愛,由此而先所牽引之可愛不可愛自體生起,是名生起因。五攝受因。三界之惑業繫縛之法,及不系縛之法,悉為真實之見所攝受,是名攝受因。六引發因。欲界繫縛之善法能引欲界繫縛之諸勝善法,又能引色界無色界繫縛及不繫縛之善法,乃至無色界繫縛之善法,能引無色界之諸勝善法及不繫縛之善法,是名引發因。七定異因。三界繫縛諸法及不繫縛法,自性功能有差別,是名定異因。八同事因。由自性功能之和合,生三界繫縛之法及不繫縛之法,亦成辦和合,是名同事因。九相違因。三界繫縛之法及不繫縛之法將生時,若有障礙現前,則不得生,是名相違因,十不相違因,三界繫縛之法及不繫縛法將生時,若無他障礙,現前則便得生,是名不相違因。見瑜伽論五。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緣周
【術語】三周之一。見三周條。
參照:三周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瞋習因
【術語】十習因之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釋迦提婆因提
【天名】見釋提桓因條。
參照:釋提桓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息諍因緣經
【經名】一卷,趙宋施護譯。中阿含周那經之別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行果德
【術語】因位之修行與果上之功德也。六度四攝等,為因位之修行,四智三身十力四無畏等為果上之功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後世修因
【雜語】為後世往生善所而修之善因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光明名號因緣
【術語】阿彌陀佛以光明與名號之因與緣,普救眾生。眾生得往生彌陀之報土者,由於與以名號之因。其所以得名號之因者,由於名之計量。名號為能生之因,如父。光明為所生之緣,如母。名號與光明,乃眾生往生淨土之他力因緣也。信心為內因,故光明與名號為外緣。又信心為眾生心內所發之涅槃真因,而光明名號,乃自如來使外計量而起信心之因緣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出家因緣經
【經名】出家緣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過去現在因果經
【經名】四卷,宋求那跋陀羅譯。佛說過去於普光佛所,得授記,行生生菩薩之道。乃至於今生八相成道。示一一往因,中有與仙人論破冥諦及非想天之事。太子瑞應本起經,異出菩薩本起經與之同本。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陀羅世羅求訶
【地名】Indraśailaguhā,又作因陀尼羅勢羅窶訶,山名。法華文句一上曰:「因陀羅世羅求訶,此云蛇神山,靈鷲山五精舍之一也。」西域記九曰:「因陀羅勢羅窶訶山,唐言帝釋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過去因果經
【經名】過去現在因果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二因緣與四諦
【雜語】若但依生觀順觀二者,則十二因緣為苦集之二諦,即無明行愛取有之五支為集諦,餘七支為苦諦也。若依生滅二觀順逆二觀,則其生順二觀,為苦集之二諦,滅逆二觀為道滅之二諦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事因緣
【術語】一大事之因緣也。言佛出現於世而說法者,為因一大事之因緣也。云何為一大事?總言之。則轉迷開悟也。別論之。則法華為佛知見。涅槃為佛性。乃至無量壽經為往生極樂。法華經方便品曰:「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仁王經上曰:「大事因緣故即散百億種色華。」稱讚淨土經曰:「我觀如是利益安樂大事因緣說誠諦語。」天台仁王經疏上曰:「大事因緣為茲出世,顯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法華以佛知見為大事,涅槃以佛性為大事,維摩思益以不思議為大事,華嚴以法界為大事。今此般若以成佛因果為大事,名字雖別其義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九句因
【名數】因有九句之意。謂因於宗同品及宗異品,以關係之有無,而判其正不,有九種之別也:一同品有異品有,二同品有異品非有,三同品有異品有非有,四同品非有異品有,五同品非有異品非有,六同品非有異品有非有,七同品有非有異品有,八同品有非有異品非有,九同品有非有異品有非有。因明正理門論曰:「宗法於同品,謂有非有俱。於異品各三,有非有及二。」是也。因明入正理論疏卷上末釋之,謂「宗法云者,言為宗之法,即因是也。於同品,為宗同品。體即為同喻,言能立之因,於同品喻,成其三種:一有,二非有,三亦有亦非有也,於彼名為俱。此三種之因,於宗異品異法喻上,亦各有三:一有,二非有,三亦有亦非有也。於彼名為及二者。且同品有而為異品之三者:謂因於同品有,於異品亦有;於同品有,於異品為非有;於同品有,於異品為有非有也。如是因於同品非有,於異品亦有三:於同品有非有,於異品亦有三;故成九句」云。是即於同品為有,於異品有為有、為非有、為有非有;於同品為非有,於異品有為有、為非有、為有非有;又於同品為有非有,於異品亦有為有、為非有、為有非有;故成九句也。蓋因原為成宗者,故必以於宗同品有關係,於宗異品無關係為法。今九句之中有全分關係者,名為有;不有全分關係者,名為非有;一分關係一分不關係者,名為有非有;因之一三五七九之五句,即成不定之過;四與六,成相違之過;惟二與八,得為無過之因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戒果因緣經
【經名】鼻奈耶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異品
【術語】因明異喻所備之條件與因異品類也。例如內閣總理亦應守中華民國法律(宗),為中華民國人民故(因),如外國人(異喻),之論式中,外國人之異喻,與中華民國人民之因,全異品類是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中因
【術語】對東因之稱。見五轉條。
參照:五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因果外道
【流派】十種外道之一。計草木自生自死,人亦同之者也。見行事鈔下四之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同品
【術語】謂因明同喻所備之條件與因同品類也。例如內閣總理亦應守中華民國法律(宗),為中華民國故(因),人民如其餘人民(同喻),之論式中「其餘公民」之同喻,與「中華民國人民」之因,同一品類是也。
參照: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給孤獨長者女得度因緣經
【經名】佛說給孤獨長者女得度因緣經,一卷,宋施護譯。說長者女須摩提,嫁於滿財長者子,令其家供養佛僧,同悟道者。出於增一阿含經須陀品第三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二因緣經
【經名】聞城十二因緣經之略名。又為貝多樹下十二因緣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樹下思十二因緣經
【經名】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戒因緣經
【經名】鼻奈耶之異名,十卷,姚秦竺佛念譯。小乘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陀尼羅
【雜名】見因陀羅尼羅目多條。
參照:因陀羅尼羅目多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分可說
【術語】佛陀證悟之性海,為佛佛自知之法,不可言說,是曰果分不可說。然此不可說之果分,得於因人之機緣略說一分,是曰因分可說。因分者,其所現所說,皆為因位因人,故只謂是因位因人所知所了之分際也。五教章上曰:「地論云因分可說果分不可說者是也。」即十地論二所謂:「前言十地義,如是不可得說聞,今言我但說一分,此言有何義?是地所攝有二種:一因分,二果分。說者解釋,一分者是因分,於果分為一分,故言我但說一分。」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世因果
【術語】亘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而尋因果也。因果經曰:「欲知過去因者,見其現在果。欲知未來果者,見其現在因。」(古以此文為因果經之語而處處引之,但現在流通之經無此文)。涅槃經憍陳品曰:「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此生空過,後悔無追。」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徧行因
【術語】六因之一。見六因條。
參照:六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果經
【經名】過去現在因果經之略稱。別有佛說因果經一卷,羅什所譯,不入經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果中說因
【術語】見因中說果條。
參照:因中說果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陀羅尼羅目多
【雜名】Indranilamuktā,又作因陀尼羅,因陀羅尼羅,帝釋之青珠也。玄應音義二十三曰:「梵言因陀羅尼羅目多,是帝釋寶,亦作青色。以其最勝故,稱帝釋青。或解云:帝釋所居處,波利質多羅樹下地,是其寶故,名帝釋青。目多此云珠,以此寶為珠也。」慧苑音義下曰:「因陀羅尼羅,因陀羅,此云帝也,主也。尼羅,青也。寶中最尊第一,故曰青主也。」智度論十曰:「因陀尼羅,天青珠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捺女祇域因緣經
【經名】一卷,後漢安世高譯。柰女生於柰樹上,後通萍沙王而生耆域(又曰耆婆),耆域為世之名醫,能治種種之奇病,並出往昔之因緣。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論生論
【術語】因論而生論,自本論涉於支論之謂也。探玄記四曰:「後三品因論,別問別答。」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法界明因果鈔
【書名】一卷,日本日蓮撰。入大藏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等起
【術語】對於剎那等起而言。因等引起業之意。申言之,即表業及無表業,必於其前念,有善惡之心心所,因之而發。謂動機也。此有遠因等起,與近因等起之二種。遠因等起者,思惟之思,即思業,當於唯識所謂審慮思,決定思,謂豫思惟所作之事,間接為業之因也。近因等起者,作事之思,即思已業,當於唯識之動發勝思,謂隨思而為所作之事,動身發語也。所作業之三性別,由近因等起而判之。出於俱舍論及記第十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業因
【術語】善業為樂果之因,惡業為苦果之因者。成實論業因品曰:「業是受身因緣。」又曰:「萬物從業因生。」般舟讚曰:「門門不同八萬四,為滅無明果業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香火因緣
【雜語】古人盟誓。多設香火告神。故佛家謂彼此契合曰香火因緣。謂如結盟於宿世。故逾分相愛也。北史曰:「與主上有香火因緣,故相救援耳。」白居易詩曰:「香火因緣久願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有法差別相違因
【術語】四相違之第四。有法者,宗之前名辭,差別者,其前名辭裏面所含之別件,相違者,反對之意。凡狡黠之論法,於宗之前名辭,懷抱二種之意許,立者成立其一,希敵者不成立。今立者所陳之因,於宜關係之同品不關係,反關係於不應關係之異品,缺因之後二相,敵者因之卻為無過之因,是即有法差別相違因也。亦見因明入正理論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酬因感果
【術語】酬報因行而感得果報也。見因果條。
參照:因果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成假
【術語】諸法者,由因緣成立,故為假而非實。三假之一。成實宗所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光明童子因緣經
【經名】佛說光明童子因緣經,四卷,宋施護譯。說王舍城善賢長者之息,光明童子,依佛之證言在火中不死,遂成長,出家證果。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慢習因
【術語】見因條附錄十因十果項。
參照: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得度因緣經
【經名】給孤獨長者女得度因緣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妙色王因緣經
【經名】一卷,唐義淨譯。說佛昔為妙色王時,求法忘勞,捨妻子並自身,奉食於夜叉,依此因緣,今成佛,一切大眾至心聽聞法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相違因
【術語】十因之一。為法將生而障礙之使不生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人
【術語】因位之人也。為未到佛果以前修行者之總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果應報
【術語】善因者善果,惡因者惡果,有原因,則必有結果之應報也。慈恩傳七曰:「唯談玄論道,問因果報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優婆離因緣品
【經名】憂婆離之史傳。攝於佛本行集經五十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未了因
【術語】前生未了之因緣也。蘇軾詩曰:「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熏習鏡
【術語】四鏡之一。於真如體內具足一切之功德,而熏習眾生以為成佛之正因,如淨鏡現一切之影也。起信論曰:「二者因熏習鏡,謂如實不空。一切世間境界,悉於中現。不出不入,不失不壞,常住一心。」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了因
【術語】生了二因之一,因體有二種,如種之生芽曰生因。如燈之照物顯隱曰了因。因明大疏上曰:「因體有二:一生二了。如種生芽,能起用故名為生因。如燈照物,能顯果故,名為了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起世因本經
【經名】十卷,隋達摩笈多等譯。與長阿含經中起世經,佛說樓炭經,起世經同本。品次稍異。說世界之形狀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僧護因緣經
【經名】因緣僧護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相應因
【術語】六因之一。心王與心所互相應,以心王為因,而起心所,以心所為因,而起心王,故彼此相應,名為相應因。其相應之義,心王與心所有平等之義五種也。是云五義平等。俱舍論六曰:「由五平等共相應義立相應因。」又曰:「唯心心所,是相應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摩訶因陀羅
【人名】Mahendra,王子名。西域記作摩醯因陀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漏因
【術語】以無漏清淨之戒定慧證涅槃果,謂之無漏因。四諦中之道諦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緣生死
【術語】七種生死之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地獄因
【術語】墮於地獄之業因也。法華文句四曰:「普曜曰:十惡墮地獄。」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宿世因緣周
【術語】法華三周之一,對下類者說宿世因緣,誘證悟之說法也,即化城喻品之說法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玄門無礙十因
【術語】諸法何故事事無礙。一唯心所現故,諸法之本原,非有別種,為自唯一如來藏心緣起之差別法,故彼此必有可和融之理。二法無定性故,諸法為如來藏心之緣起法,原無一定之自性。故有彼此和融之理。三緣起相由故,緣起之法,不得單獨保體,必為相由而僅成體者,故隨而有可和融之理。四法性融通故,法性融通,故如性之事,亦有可融通之理。五如幻夢故,諸法之虛假無實,如幻夢,故有可和融之理。六如影像故,諸法緣起於一心界而不存在,如鏡中之影像,故有可和融之理。已上六因,就諸法自爾之德相。已下就業用之無礙而說因由。七因無限故,菩薩於因中修無限之因,故有至果必得無礙業用之理。八佛證窮故,佛者證窮真性,故如性業用亦無礙也。九深定用故,以深妙之禪定力故得業用之無礙。十神通解脫故,不思議之神通力,離物之羈束而為自在,故可得業用之無礙。見華嚴玄談六。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因三果
【名數】三種之因與三種之果也。一、異熟因異熟果,言今世所作善惡之因,於來世生果也。二、福因福果,言以布施持戒忍辱為因,於現在及未來世得自在之果也。三、智因智果,言以修習一切之智慧為因,故得證三乘及佛果也。出於瑜伽師地論。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地動三因
【名數】般泥洹經謂:「一者地依水,水依風,風依空,大風起時,水擾地動。二者得道之沙門及神妙之天現感應,故動。三佛成道時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緣因佛性
【術語】五佛性之一。見佛性條附錄。
參照:佛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因緣
【術語】見四種觀行條。
參照:四種觀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二因緣論
【書名】一卷,淨意菩薩造,後魏菩提流支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宿因
【術語】植於宿世之業因也,通於善惡。華嚴經七十五曰:「宿因無失壞。」求法高僧傳下曰:「宿因感會,今果現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明論
【術語】對於餘論部而明因明之論,謂之因明論。即正理門論,入正理論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福力太子因緣經
【經名】三卷,趙宋施護譯。諸苾芻共會,相謂何行業最多獲義利?阿難言色相行業(阿難容貌美故言),聞二百億言精進行業,阿尼樓陀言工巧行業,舍利弗言智慧行業(各就自己所得而言也)。以問佛。佛言其中智慧最勝。而修福因緣為極勝。因說福力太子之因緣證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佛因
【術語】得佛果之因。一切之善根功德是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伏惑行因
【術語】謂藏教之菩薩雖伏見思之惑,然修行三祇之因,惑未斷盡也。以斷此三界之惑,即不能再生於三界,化益眾生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集生緣
【術語】十六行相中之四行相。觀集諦之境而為四種之觀解。即觀集諦者迷因之惑業也,惑業者生苦果之因也,集積苦果而使現者集也,使苦果相續不絕者生也,助緣者使苦果成辦之緣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法自相相違因
【術語】因明四相違因之一。宗法由有法與法之二語而成,「聲」之語為有法,「無常」之語為法。其有法與法各有意許與言陳之二者,其言陳云自相,其意許云差別,今為法之言陳,故云法自相,然立者所說之因於所立之宗法中,法之自相相違反對,謂之法自相相違因。例如所謂「聲為常,所作性故,如虛空(同喻)如瓶等(異喻)。」所作性之因不轉於同品之常,而轉於異品之無常,故相違法之自相之「常,」而反生成立無常之過也。見因明入正理論。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緣釋義
【術語】三論宗四種釋義之一。見四釋條附錄三論四釋項。
參照:四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果皆空宗
【流派】外道十六宗之一。又云空見論。立無原因結果理,又世間一切法悉空之外道諸派總稱也。據義林章二謂諸邪見外道見行善者返生惡趣,行惡者返生善趣,便謂因果皆空,或總排撥一切空云。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金剛因字
【術語】金剛因菩薩種子滿字之稱。見瑜祇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九因一果
【術語】十界中前九界為因,後一界為果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如是因
【術語】法華經所說十如是之一。因,即習因也。下自地獄界,上至佛界,各習成善惡之性分,而如法生善惡之果,謂之如是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有因無果
【術語】外道四執之一。見四執條。
參照:四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二因
【名數】一、生因,本具法性之理則能發生一切善法,如穀麥等種,能生萌芽是也。二、了因,以智慧照了法性之理,如燈照物了了可見是也。見涅槃經二十八。
一、能生因,第八識能生起眼等之諸識,又為一切善惡之因,如穀麥等種為發生萌芽之因是也。二、方便因,眼等之諸識能為方便,引發第八識善惡之種,如水土以發生穀麥等萌芽之方便是也。見宗鏡錄七十一。
一、習因,如習貪欲,則貪欲愈增長,新譯曰同類因。二、報因,如行善惡之因,即得菩樂之報,新譯曰異熟因。見四教儀集註中。
一、正因,眾生本具之理性,正為成佛之因者。二、緣因,一切之功德善根資助智慧之了因,開發正因之性者。見涅槃經二十八。又有近因遠因,見大論。牽引因生起因,見瑜伽論。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因有果
【術語】三論玄義所明外道四執之一。見四執條。
參照:四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惡生王滅釋種往昔因緣
【本生】毘奈耶雜事九詳說之。興起行經上曰:「過去久遠世,於羅閱祇大城中時穀貴飢饉,(中略)其時羅閱祇有大村數百家,名曰吱越。村東不遠有池名曰多魚,吱越村人將妻子詣多魚池,止於池邊捕魚食之。時捕魚人採魚著岸上,在於陸跳。我爾時為小兒,年適四歲,見魚跳而喜。時池中有兩種魚:一種名麩,一種名多舌。此自相謂曰:我等不犯人,橫被見食,我等後世要當報此。佛語舍利弗:汝識爾時吱越村人男女大小不?則今迦毘羅越國諸釋種是,爾時小兒者我身是,爾時麩魚者毘樓勒王是,爾時多舌魚者今毘樓勒王相師婆羅門惡舌者是(即苦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圓果滿
【術語】修行之因具足而佛果之德圓滿也。心地觀經一曰:「三僧祇劫度眾生,勤修八萬波羅蜜。因圓果滿成正覺,住壽凝然無去來。」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骨節煩疼因緣經
【經名】說佛今生感受骨節疼之宿世因緣。攝於興起行經上。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諸法因緣生
【術語】見法身偈條。
參照:法身偈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緣僧護經
【經名】佛說因緣僧護經,失譯,一卷。五百商人入海時,請僧護為說法者。迨至海中,龍王乞僧護去授四龍子以四阿含經。商人還時,僧護自海出同還。途中相失。見地獄中五十六事。次至五百仙人處一宿濟度之。來見佛,問因緣。佛一一答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地動七因
【名數】佛將說法,而現地動,有七因。華嚴經疏六謂:「一為使諸魔怖,二為使眾生心不散亂,三為使放逸者生覺知,四為使眾生警悟,覺了微妙法相,五為使眾生觀佛之說法徧一切智,六為使根熟之眾生得解脫,七為使隨順而問正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有法自相相違因
【術語】四相違之第三。有法者,宗之前名辭,自相者,於其前名辭發表之事件,相違者,反對之意。即謂立者所設之因,望其宗之前名辭時,缺因之後二相,故不為成立其前名辭發表之事件之因,而反為可打消之之理由,遂至敵者即用其因,成立反對之宗者。見因明入正理論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因六果
【名數】見因條。
參照: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因陀羅座
【術語】又曰金剛輪座。方座也。大疏十七曰:「四方謂大因陀羅座也,金剛輪座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過現因果經
【經名】過去現在因果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因無果
【術語】三論玄義所明外道四執之一。見四執條。
參照:四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因陀羅壇
【術語】言金剛輪之方壇也。大疏八曰:「方壇名大因陀羅壇,是心王之義。」同二十曰:「此中方壇梵名摩訶因陀羅,是帝釋別名也,又則金剛輪別名也。」心王為諸法之所依。故以之名壇。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緣說
【術語】說經中事物由來之處。十二部經之一。見十二部經條。
參照:十二部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取因假設論
【書名】一卷,陳那菩薩造,唐義淨譯。論佛化眾生但依假施設之事而宣法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緣變
【術語】見二變條。
參照:二變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辟子佛因緣論
【書名】二卷,失譯,說波羅捺國王等八位辟支佛覺悟之因緣。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提梨
【天名】見因坻條。
參照:因坻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緣觀
【術語】觀十二因緣之道理而悟生死流轉之理也。由此觀而開悟者名緣覺。宋高僧傳曰:「接飛花墜葉,作因緣觀。」大乘義章十二曰:「因緣觀者,於彼生死十二因緣,分別觀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七轉第八互為因果
【術語】種子生現行,現行薰種子之法相也。見種子條。
參照:種子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緣輪
【譬喻】因緣運物如車輪,故云輪。因緣相繼生起而無限極故以輪為譬。
【術語】約阿等十二摩多於緣覺之十二因緣觀,稱為因緣輪。詳見義釋十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聞城十二因緣經
【經名】貝多樹下十二因緣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緣舞
【行事】以神佛之因緣為文句而舞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羅睺羅六年在胎往因
【傳說】玄應師之說如上所引。佛本行集經五十五曰:「羅睺羅,昔為國王時,有仙人犯盜戒,欲就王懺悔。詣王宮,王耽五欲,六日不見外人,以此因緣,今生六年在母胎也。」法華文句二曰:「往昔塞鼠穴,又不看婆羅門六日,由是緣故言覆障。」維摩經嘉祥疏二曰:「所以六年在胎者,從來言,過去墐塞鼠孔,故六年在胎。大論云:有仙人,入王國,轍飲王水取王楊枝。犯不與取,就王懺悔,治罪。王見即便入內,六日,五欲自娛樂,忘外仙人。仙人云:不應以此治我,以六日在內不出見仙人,故今生六年在胎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引發因
【術語】十因之一。見十因條。
參照:十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釋迦因陀羅
【天名】舊云釋提桓因。見釋提桓因條。
參照:釋提桓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諸因宿作宗
【流派】外道十六宗之一。謂現世所受之果報,由於過去之宿因,故於現在精進,則滅舊業,於未來不受惡果云。亦曰無慚外道。義林章一曰:「諸因宿作宗,謂離繫親子,亦云無慚外道,謂現所受苦皆宿作為因,若現精進,便吐舊業,由不作因之所害,故如是於後不復有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地動因緣
【雜語】智度論八曰:「佛何以故震動三千大千世界?答曰:欲令眾生知一切皆空無常故。復次如人欲染衣先去塵土,佛亦如是。先令三千世界眾生見佛神力,敬心柔軟,然後說法是故六種動地。」法華玄贊二曰:「勝思惟梵天經說有七因:一驚怖諸魔,二令時眾不起散心,三令放逸者而自覺悟,四令念法相,五令觀說處,六令成就者得解脫,七令隨順回正義。」(勝思惟梵天所問經論一取意之文)。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三相
【名數】因明三支作法中,因所必備之三個法則也。一,徧是宗法性。二,同品定有性。三,異品徧無性。蓋因以確立未決宗義之理由而名,故與宗及同喻之關係應必有,同時與異喻之關係須絕無。此因所以有三相之別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善因
【術語】為善根招善果之因者。本業經下曰:「善果從善因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報因
【術語】對習因之稱,報者果報也。感苦樂果報之善惡之因,謂之報因。新譯家謂之異熟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本因妙
【術語】本門十妙之一。謂佛最初成道時之智慧,修行,階位等妙不思議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信心正因
【術語】真宗又於前條。真諦門中分為二,謂之信心正因稱名報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緣釋
【術語】天台四大釋例之一。見四釋條附錄天台四釋項。
參照:四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諸法無因宗
【流派】外道十六宗之一。主張我及世間無因而起之無因外道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緣合成
【術語】森羅萬象,必自因(親因),與緣(助緣)而成,此二者相合而生結果,謂之因緣合成。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異因
【術語】異之原因。別途之原因。遺教經曰:「集實是因,更無異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陀羅網
【譬喻】是梵漢雙舉之名。單用漢語,則云帝網。即帝釋天之寶網。其網之線,珠玉交絡,以譬物之交絡涉入重重無盡者。通路記曰:「忉利天王帝釋宮殿,張網覆上,懸網飾殿。彼網皆以寶珠作之,每目懸珠,光明赫赫,照燭明朗。珠玉無量,出算數表。網珠玲玲,各現珠影。一珠之中,現諸珠影。珠珠皆爾,互相影現。無所隱覆,了了分明。相貌朗然,此是一重。各各影現珠中,所現一切珠影,亦現諸珠影像形體,此是二重。各各影現,二重所現珠影之中,亦現一切。所懸珠影,乃至如是。天帝所感,宮殿網珠,如是交映,重重影現,隱映互彰,重重無盡。」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勝因
【術語】殊勝之善因也。佛說無常經曰:「勝因生善道,惡業墮泥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陀羅尼羅
【雜名】見因陀羅尼羅目多條。
參照:因陀羅尼羅目多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因
【術語】俱舍論有六因,成實論因之立三因:一、生因,法生之時能為因者,如善惡業為苦樂報之因,即六因中之異熟因也。二、習因,如習貪欲而益長貪欲,即六因中之同類因也。三、依因如以六根六境為所依而生六識,即六因中俱用相應徧行之三因也。而六因中之能作因,即為四緣中之增上緣,故成實論不立之。說見釋籤十之一,補註十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蘭
【術語】蘭者偷蘭遮也。是為四重禁之方便。故云因蘭。見偷蘭遮條。
參照:偷蘭遮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陀羅王
【天名】大日經疏一曰:「因陀羅王者,帝釋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中有果宗
【流派】外道十六宗之一。又曰因中有果論。計因中常有果性之外道也。譬如禾因穀生而論其穀中既有禾性是也。參照外道條附錄十六外論。
參照:外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釋迦提婆因陀羅
【天名】見釋提桓因條。
參照:釋提桓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生天因
【雜語】可受生於天界之因業也。釋氏要覽引業報差別經曰:「具修增上十善得生欲界散地天,若修有漏十善,以定相應生色界天。若離色修,遠離身口。以定相應,生無色界。」又引正法念經曰:「因持戒不殺不盜不婬,由此三善得生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惡因
【術語】可招惡果之惡事種也。瓔珞本業經下曰:「是故善果從善因生,是故惡果從惡因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果歷然
【術語】因果之事實,顯而明白也。止觀義例上曰:「存諸教則因果歷然。」宗鏡錄十二曰:「一切即一,皆同無性。一即一切,因果歷然。」濟緣記一上曰:「妙有則一毫不立,真空乃因果歷然。」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二因緣
【術語】Dvādaśāiga Pratityasamutpāda,新作十二緣起,舊作十二因緣,又單名因緣觀,支佛觀。是為辟支佛之觀門。說眾生涉三世而輪迴六道之次第緣起也。一、無明Avidyā,過去世無始之煩惱也。二、行Saṁskāra,依過去世煩惱而作之善惡行業也。三、識Vijñāna,依過去世之業而受現世受胎之一念也。四、名色Nāmarūpa,在胎中心身漸發育之位也。名者心法,心法不能以體示之,但以名詮之,故謂為名。色者即眼等之身。五、六處Saḍāyatana,六處即六根,為六根具足將出胎之位也。此中有五位,見五意條。六、觸Sparśa,二三歲間對於事物未識別苦樂,但欲觸物之位也。七、受Vedanā,六七歲以後漸對事物識別苦樂而感受之之位也。八、愛Tṛṣṇā,十四五歲以後,生種種強盛愛欲之位也。九、取Upādāna,成人已後愛欲愈盛馳驅諸境取求所欲之位也。十、有Bhava,依愛取之煩惱,作種種之業,定當來之果之位也。有者業也,業能有當來之果,故名為有,十一、生Jāti,即依現在之業於未來受生之位也。十二、老死Jarāmaraṇa,於來世老死之位也。其中無明與行二者,即惑業之二,屬過去世之因,識名色六處觸受五者屬緣於過去惑業之因而受之現在果,是過現一重之因果也。又愛取二者為現在之惑,有則為現在之業也,緣於此惑業現在之因而感未來之生與老死之果,是現未一重之因果也。此為三世兩重之因果。依此兩重之因果,而知輪迴之無極。蓋既見現在之惑(愛取)、業(有),由現在之苦果(識乃至受)而生,則知過去之惑(無明)、業行亦從過去之苦果而生,既見現在之苦果(識乃至受)生現在之業(有),則亦知未來之苦果(生老死),生未來之業。上溯之,則過去之惑業,更從過去之苦果而來,下趁之則未來之苦果更生未來之惑業,過去無始,未來無終,此為無始無終之生死輪迴。辟支佛觀之,一以厭生死,一以知無常實之我體,遂斷惑業而證涅槃也。其中分別因與緣,則行與有之二支是因,無明與愛取之三支是緣。餘七支總是果,但果為還起惑業因緣之緣。故攝之於緣中,不別存果名,是曰因緣觀。
參照:五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華嚴經五周因果
【術語】法華經有三周說法,而華嚴經有五周因果:一所信因果,於第一會之二品(就六十經而云),明舍那之果德及其佛過去因人普莊嚴童子之因行。是明舍那佛之因果者,故謂之所信因果。以佛之因果為行者所信也。二差別因果,由第二會名號品至第六會小相光明品間有二十八品,此中前二十五品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差別之因,次三品明三德差別之果。因之云差別因果。三平等因果,第六會之餘普賢行品性起品之二品也。普賢行品圓融以上十信等之五十位說平等之因,性起品會以上三品,差別之果令歸於一法界之性起。因之因與果皆平等,故云平等因果。四成行因果,第七會離世間品之說也。此一品初明信住行向地之五行,後說八相成道。以此因行成此果行,故云成行因果。五證入因果,第八會之入法界品也。此一品有本末二會,於本會明佛自在現證入之果,於末會明善財童子證入法界之因。因之而曰證入因果。華嚴一經,僅五周因果之說而已。見探玄記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六因
【名數】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之因地六位也。大乘別教所立。
凡有為法之生,必依因與緣之和合,論因體,有六種:一、能作因,謂凡為生法,與以力者,又不作障害者,故此因有與力不障二種。與力者,法之生時,與勝力者也。眼根之生眼識,如大地之生草木,是為有力能作因。此有力能作因之因體,只限於有為法,不通於無為法。以無為法,為無作用,不向彼之生法而與力也。不障者,謂不妨他之生法,使他自在而生者也。如虛空之于萬物,是為無力能作因,故此無力能作因,通於一切之無為法也。此因所得之果,名為增上果。二、俱有因,為俱有果之因,故名俱有因。謂是必二個已上之法相依而生,如束蘆之相依,地等之四大種,生住等之四相是也。蓋四大種之生,必互相依而生,缺一不可也。是為同時俱有之法,互為因互為果者,此謂之互為果俱有因。此因所得之果,名士用果。三、同類因,謂同類之法以同類之法為因也。如善法為善法之因,乃至無記法為無記法之因。此同類之名,就善惡之性而立,非就色心等之事相,善之色蘊與善之識蘊相望,猶同類因等流果故也。蓋此因所得之果,乃等流果也。四、相應因,心與心所之法,必同時相應而生,故名相應法。就此一聚之心心所,以一望他,名為相應因,如彼之俱有因。蓋於俱有因中,特別開心心所之法而立此因也。故所得之果,以俱有因為例,稱為士用果。五、徧行因,是為由同類因,特開煩惱法而立者。蓋在見惑,苦諦下之五見及疑與無明,集諦下之邪見見取二見及疑與無明。徧生一切之惑,故名徧行因。是不過為同類因之一種,故所得之果,即等類果也。六、異熟因,是以惡與有漏善之二法為體,如以五逆之惡法,感地獄之報,以十善之有漏善,招天上之果,彼天上與地獄之果,皆非善非惡,但為無記性(惟一苦一樂),如此以善因惡因,皆感無記之果,因果異類而熟(一因惡果無記,一因善果無記),故因為異熟因,果為異熟果,俱舍論六曰:「因有六種:一能作因,二俱有因,三同類因,四相應因,五徧行因,六異熟因。」舊譯者,智度論三十二稱為相應因(相應因),共生因(俱有因),自種因(同類因),徧因(徧行因),報因(異熟因),無障因(能體因)。梵1 Kāraṇahetu,2 Sahabhūhetu,3 Vipākahetu,4 Saṁprayuktakahetu,5 Sarvatragahetu,6 Sabhāgahetu。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遍行因
【術語】六因之一。見六因條。
參照:六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異熟因
【術語】六因之一,謂善惡之二業也。善業感樂果,惡業感苦果,而苦樂之二果非善非惡而為無記法,是曰異熟。其異熟之因名異熟因。俱舍論六曰:「唯諸不善,及善有漏,是異熟因。異熟法故,何緣無記不招異熟?由力劣故,如朽敗種。(中略)為異熟之因,名異熟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六種因
【名數】見六因條。
參照:六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體
【術語】於因明為因之體者。即有法上所具之義,立者敵者共許之事件也。立聲無常之宗,聲論師及佛者共許同有,所作之義,是即因體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地倒者因地起
【雜語】迷悟不離心,倒與立不離地也。玄義六下曰:「若信若謗,因倒因起。如喜根雖謗,後要得度。」禪林類集正覺逸頌曰:「堪悲堪笑修山王,因地起兮因地倒。」宗鏡錄七曰:「如人因地而倒因地而起,一切眾生,因自心根本智而倒,亦因而起。」文句記十之中曰:「因謗墮惡,必由得益。如人倒地,還從地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揭陀尊者
【人名】十六羅漢之一,見羅漢條。
參照:羅漢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因十果
【名數】一婬習因。婬習交接,研磨不休,故有火光於中發動,二習交然,故有鐵床銅柱八熱地獄之報。二貪習因。貪習之心,往來計算,而發相吸,吸攪不止,則感水,積風為寒,結水為冰,故有寒冰地獄之報。三慢習因,慢習交凌而發相恃,憍縱馳騁,流逸不止,則積致惡毒,故有血河毒海灌吞之報。四瞋習因。瞋習交衝而發相忤,故心熱發火,鑄氣為金,此業所感,故有宮割斬斫等報。五詐習因。詐習交誘,而發相調巧偽之心,引起不止,此業所感,故有杻械鞭杖等報。六誑習因,誑習交欺而發相罔,誣罔不止,其心飛揚,如風揚塵,使人不見,故有騰擲飛墜漂淪等報。七冤習因,冤習交嫌而發衝恨,如陰毒之人,心懷毒惡,此業所感,故有投擲擊射等報,八見習因,見習交明邪悟諸業,各執己見,是非其事,而發違拒,故有勘問權詐拷訊推鞫等報。九枉習因。枉習交加而發誣謗,如讒賊之人枉屈良善,此業發現,故感拘押按捺迫蹙其體,瀝漉其血等報,十訟習因。諍訟交暄而發隱覆,如鑑照燭,不能隱藏,故有業鏡之火珠披露宿業對驗等報。見楞嚴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道
【術語】因者對果之語,為得果而修之道,謂之因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百身因
【術語】謂五百比丘各說自身所由生之原因也。依涅槃經三十五,五百比丘,對舍利弗各說身因,有比丘言我未獲得正解脫時,思惟無明即是身因,作是觀時,得阿羅漢果。某比丘言愛與無明為身因,得阿羅漢果。有比丘言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等為身因。次詣佛前,問其說正不正。佛答一一無非正說,且言欲界眾生,以父母為身因。又佛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西晉竺法護譯),前二十九品諸弟子各明其本爾之因緣,第三十品佛自說示過去之本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習因
【名數】感六果之十因也。見因條。
參照: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阿彌陀成道因果
【術語】密教之阿彌陀,為大日如來五智之妙觀察智所現,是於大日成道之外,不說阿彌陀成道之因果,說之者僅顯教之大乘而已。大乘教中說彌陀之成道者總有四處。其一者法華經化城喻品謂三千塵點劫之昔,有佛名大通智勝。其佛未出家時有十六王子,長名智積。聞父成佛,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為沙彌,求等正覺。佛聽之。於四眾中說法華經,說經已,入靜室住於禪定,八萬四千載。此時十六菩薩沙彌,各昇法座為四眾覆講此經,一一度數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眾生。爾時佛由三昧起普對四眾印可十六沙彌,使之歡迎供養。彼十六沙彌今皆成等正覺,於十方國土現在說法。其二沙彌於東方作佛,一名阿閦,在歡喜國,二名須彌燈。(中略)西方二佛,一名阿彌陀,二名度一切世間苦惱。(中略)第十六為釋迦牟尼佛,於娑婆國土成等正覺(取意)。其二者,悲華經二謂往昔過恒河沙阿僧祇劫有世界名刪提嵐。劫名善持,有轉輪王,名無諍念王。有一大臣名寶海,有子名寶藏。其後出家,成等正覺,遂號寶藏如來。寶藏如來為轉輪王廣說正法,王隨喜渴仰請如來及聖眾,供養三月。王有千子,長名不眴,第二名尼摩,千子亦供養過二百五十歲。勸寶海,梵王,千子及無量眾生令發菩提心。爾時如來即入三昧放大光明,現十方世界,或有世界五濁弊惡,或有世界清淨微妙。王白佛言:諸菩薩等以何業故取淨世界?以何業故取不淨世界?佛言:菩薩以願力故取清淨土,離五濁惡。復有菩薩以願力故,取五濁惡世。王言:我今欲真實行菩提,願不取不淨佛土,我發願,願成道時,世界中無有地獄餓鬼畜生,眾生皆金色,無有女人,等一化生,壽命無量,世界清淨,無有臭穢,餘佛世界,若有眾生聞我名,修諸善本願生我世界者,願其命終必定得生。唯除五逆與誹謗聖人破壞正法等(大要與平等覺經之廿四願同)。輪王發深願已,請佛授記。佛即告曰:大王,汝過西方過百千萬億佛土,有尊音王如來世界,清淨莊嚴,悉如大王所願。汝發此願,改汝字為無量清淨,彼佛入滅後三佛出現入滅,一經過恒沙阿僧祇劫入第二阿僧祇劫,此時世界轉名安樂,汝當於此時作佛,號無量壽如來。次又第一之不眴太子亦發大悲願,佛即授記曰:汝欲觀一切眾生生大慈悲心使住於安樂,故今字汝為觀世音。無量壽佛般涅槃後,彼土轉名一切珍寶所成就世界,汝成佛,號徧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來。次第二尼摩太子亦發大勢之願,佛即告太子,汝今所願,取大世界,如汝所願成佛,號善住珍寶山王如來,由汝取大世界故,字汝為得大勢至。(中略)第十一子各發願,佛隨授記(取意)。其三者,無量壽經上謂「過去久遠錠光如來出世,如是次第出世至五十三佛,名世自在王佛。時有一國王,聞佛說法,心懷悅豫,棄國捐王為沙門,號法藏,至佛所白佛曰:我發無上菩提心願,廣演經法,我當修行取清淨妙土,使我速成正覺,拔眾生生死苦本。爾時佛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國土麤妙,應其心願使悉覩見之。法藏具足選擇,攝取五劫諸佛清淨妙土,清淨妙行,於佛前建立四十八願。其第十八願曰: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者。其一一願皆誓不取正覺。爾時大千感動,天雨妙華,空中有聲讚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於是法藏於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積集無量德行,其願遂滿足成正覺,號無量壽佛,其世界名安樂,現在西方去此十萬億剎,由成佛凡歷十劫,今現在說法。」其四,觀佛三昧海經九說,於過去空王佛所三比丘共拜佛之白毫而成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陀羅宗
【流派】帝釋天造聲明論,能以一言含眾義,謂之因陀羅宗。大日經二曰:「如因陀羅宗,諸義理成就。」同疏七曰:「因陀羅者,是天帝釋之異名。帝釋自作聲論,能於一言具含眾義,故引以為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地
【術語】修行佛道之位也。對於成佛之位為果地或果上而名。圓覺經曰:「說於如來本起清淨因地法行。」楞嚴經五曰:「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又因於地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分
【術語】因之分齊也。對於果分而言。即普賢因人所知所了之境界也。具曰緣起因分,又曰因分可說。見因分可說項。
參照:因分可說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陀囉誓多
【天名】Indraceṭa,譯曰帝釋侍者。見陀羅尼集經十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緣起因分
【術語】對於性海果分而言。華嚴宗之語。原來如來之果海,不可稱不可說,隨機緣而起說,專為因人。因而其所說皆為因人所知所了之分齊,謂之緣起因分(因人者,因位之人,即等覺以還者)。五教章上曰:「緣起因分,即普賢境界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因
【術語】或指菩提心,或示諸法實相。大疏九曰:「所謂大乘因者,即是菩提心。」南岳止觀曰:「大乘因者,諸法實相。」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果不二門
【術語】十不二門之一。見十不二門條。
參照:十不二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內
【術語】因明與內明也。見因明條。
參照:因明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種十二因緣
【名數】一、剎那。是於剎那立十二支也。謂剎那之頃由貪行殺,有具十二支者,蓋貪是無明,思欲行殺,思是行,了別所殺之人,及其諸境之事,是識,與其識俱之色想行三蘊,是名色,名色是總,六處是別,別必在於總住,其所住之法即是六處,意處雖屬於過去而原為六處之攝,故說名六處。六處是根,合其餘識境而生之心所,是觸,領觸之心所是受,貪即是愛(即行殺之貪心),與貪相應之諸煩惱是取,依此所起之身語二業,是有,如是諸法之起,是生,其法熟變,是老,其法終滅壞是死。然則於剎那完具十二支也。二、連續,是十二支因果無間連續而起也。三、分位,是如前所釋,各於其起位而分別之也。故此緣起支,十二支各具五蘊。四、遠續,是依順後受及不定受業,而前分位之五蘊,隔越多生,從無始遠續之因果也。見俱舍論九。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一因
【術語】一個之原因也。俱舍論六曰:「一因生法,決定無有。」瑜伽論釋曰:「證得一因,即成佛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耆婆為醫王因緣
【本生】善見律毘婆沙十七敘,耆婆之本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一大事因緣
【術語】為一大事之因緣。文句四上曰:「眾生有此機,感佛名因,佛乘機而應,故名為緣,是為出世本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冤習因
【術語】見因條附錄十因十果項。
參照: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付法藏因緣傳
【書名】六卷,元魏吉迦夜等譯。記迦葉等二十四人之付法因緣。明教大師契嵩准於小乘之禪經慧炬之寶林傳等,作定祖圖正宗記,定西天之二十八祖,謂付法藏傳可焚云。見釋門正統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行果
【術語】大日經所說之三句義也。第一句菩提心為因,是因。第二句大悲為根,是行。第三句方便為究竟,是果。此三者,攝一切大小顯密之諸宗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苦因
【術語】苦之業因也。法華經譬喻品曰:「深著苦因,不能暫捨。」成實論六曰:「衣食等物皆是苦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似因
【術語】因明三似之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牽引因
【術語】十因之一。見因條。
參照: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陀羅微細境界門
【術語】十玄門之一,見玄門條。
參照:玄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宗因喻
【術語】因明之三支也。見三支條。
參照:三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明正理門論本
【書名】陳那菩薩造,唐玄奘譯,一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字金剛句
【術語】因字者,東方阿閦佛之種子,稱字。之字體訶,為因之義故也。金剛句者,此之種子變為五股金剛之形也。瑜祇經曰:「因字金剛句,發生猛利火,燒除眾不祥。」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妙因
【術語】絕妙之行因。菩薩之大行也。法華文句會本十曰:「妙因斯滿,極果頓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陀羅跋帝
【雜名】帝釋天所居之城名。菩薩念佛三昧分十曰:「彼天主王所居大城,名曰因陀羅跋帝。」經註曰:「隨名天主城,亦名帝幢。」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二因緣生祥瑞經
【經名】二卷,趙宋施護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賢愚因緣經
【經名】三卷,元魏慧覺等譯。為集賢聖凡愚之種種因緣事蹟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同類因
【術語】六因之一。舊謂之習因。如前念之善心為因,而後念之善心又起善業,前念之惡心為因,而後念之惡心又起惡業,各自同類之法對於同類之法為因者也。其果稱為等流果。俱舍論二曰:「同類因者,謂相似法與相似法為同類因,謂善五蘊與善五蘊展轉相望為同類因,染污與染污,無記與無記,五蘊相望,應知亦爾。」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一切流攝守因經
【經名】佛說一切流攝守因經之略名。後漢安世高譯。一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釋提桓因
【天名】又云釋迦提婆因提,釋迦因陀羅,釋迦羅因陀羅,賒羯羅因陀羅,釋迦提桓因陀羅,新云釋迦提婆因陀羅,釋迦提婆因達羅。梵音Sakra Kevānāmlndra,釋羅為名,譯曰能,提婆譯曰天,因陀羅譯曰主,又曰帝,即能天主。住於須彌山頂上,忉利天(即三十三天)之主也。略稱釋帝與帝釋。舊音之釋提桓因者,釋之一字寫釋羅,提桓之二字,寫提婆,因之一字寫因陀羅。智度論五十四曰:「釋迦秦言能,提婆秦言天,因提秦言主。」慧苑音義上曰:「釋迦者能也,因陀羅主也,言其能為天主。」慧琳音義二十五曰:「釋提桓因,具云釋迦提婆因陀羅,此云能仁天主。」觀音經義疏下曰:「帝釋是地居天主也,具云釋迦提桓因陀羅。釋迦言能,提桓只是提婆,提婆即是天,因陀羅名主,能作天主。」法華玄贊二曰:「梵云釋迦提婆因達羅,釋迦姓也,此翻為能,提婆天也,因達羅帝也,正云能天帝。釋提桓因云天帝釋俱訛例也,此在妙高山頂住,三十三天之帝王,過去字憍尸迦,此云璽兒,名阿摩揭陀,此云無害毒。即摩揭陀國過去帝釋修因之處,用為國名,彼國古名致甘露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俱有因
【術語】六因之一。俱時有之法,互為因,謂之俱有因。例如地水火風之四大。必四大相依而生者,彼為我之因,我為彼之因,恰如三叉之相依而立。是名俱有因。此法因果同時,故得相對而謂為俱有因。亦得相望而謂為互為果也。四大之中一大為因,則他三大為果,他三大為因,則此一大為果,以互為因者,必互為果故也。其果名稱為士用果。即俱有因之法,互為士用果,互為士用果者,必為俱有因之法也。俱舍論六曰:「若法更互為士用果,彼法更互為俱有因,其相云何?如四大種更互相望為俱有因。」梵Sahabhūhetu。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邪因外道
【流派】十種外道之一。見外道條附錄。
參照:外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釋迦提桓因陀羅
【天名】見釋提桓因條。
參照:釋提桓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二宿因力
【名數】如來為今日眾生悲智雙行攝化之宿因有二種。即大願力(因位之誓願力),昔行力(因位之萬行力)也。華嚴經疏一曰:「一者大願力故。現相品云:毘盧遮那佛,願力周法界,一切國土中,恒轉無上輪。兜率偈云:如來不出世,亦無有涅槃,以大願力,示現自在法。諸會佛加,皆大願力。及餘諸文,成證非一。二者昔行力故,謂無量劫依願起行,行成得果,方能頓演。」云云。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阿育王息壞目因緣經
【經名】一卷,苻秦曇摩難提譯。阿育王之息,曰法益(Dharma-vardhana),容貌甚美,王夫人欲姦之而不能,遂與姦臣耶奢(Yaśas)謀,抉壞太子兩目,此經為說其因緣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詐習因
【術語】見因條附錄十因十果項。
參照: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攝受因
【術語】十因之一。見因條附錄。
參照: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千佛因緣經
【經名】一卷,秦羅什譯。說現劫千佛之因緣。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羅睺羅出家因緣
【故事】未曾有因緣經曰:「佛在祇園精舍,遣目連至迦毘羅城,請羅睺羅於耶輸,舍利弗為和上,目連為教授師,度彼為沙彌。時年十五歲,淨飯王憐之。令童子五十人從之出家。」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二因緣真言
【真言】最勝王經長者流水品說之,又密咒圓因往生集亦說之。但與前不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拔業因種心
【術語】真言宗所立十住心之第五,緣覺之住心也。業者善惡之二業,因者十二因緣,種有無明,無明為一切煩惱之根本,故云種,即拔除惑(無明),業(業),苦(十二因緣)之三法而入涅槃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達羅大將
【天名】Indra,藥師十二神將之一。因達羅,譯曰帝釋。見大孔雀咒王經。見因陀羅條。
參照:因陀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耆域因緣經
【經名】奈女耆域因緣經之略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生起因
【術語】二因之一。依現世惡善之業因而起未來之苦樂果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緣因
【術語】緣者緣助,謂一切之功德善根,資助了因,開發正因之性,故曰緣因。二因之一。見涅槃經二十八,三藏法數六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正因
【術語】對緣因而言。正生法之因種曰正因。資助之力曰緣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種因緣
【名數】見十二因緣條。
參照:十二因緣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尼延
【雜語】見伊尼延條。
參照:伊尼延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生因
【術語】生果之因種也,如草木之種為草木之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金剛因菩薩
【菩薩】Vajrahetu,金剛界曼陀羅第一成身會中,位於西方月輪五尊中無量壽如來左方之菩薩也。司如來轉法輪之因德。秘藏記末曰:「左金剛因菩薩,肉色,左手拳,右手持輪。」聖位經曰:「毘盧遮那佛,於內心證彼金剛因轉法輪三摩地智,自受用故。(中略)成金剛因菩薩形,住觀自在王如來左邊月輪。」出生義曰:「就一切如來,轉大法輪智而生金剛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畜生因
【雜語】生於畜生趣之業因也。法華文句四曰:「普曜曰:觝突墮畜生。」釋氏要覽中曰:「辯意經云:有五事作畜生:一犯戒私竊。二負債不還。三殺生。四不喜聽受經法。五常以因緣艱難齋會。」止觀十曰:「無慚無愧,即畜生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因四緣
【名數】成實論以三因四緣為生心心所法。三因如前。四緣見緣條。
參照:緣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燈指因緣經
【經名】一卷,秦羅什譯。說燈指比丘在俗時,前後富福中間貧困之往昔宿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便釋
【術語】解本事之因釋他事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待因
【術語】十因之一。見因條附錄。
參照: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種因
【名數】見因條附錄。
參照: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
【經名】佛說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失譯。一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周因果
【名數】謂綜括華嚴經所詮之義理,有五周之因果也。一所信因果,二差別因果。三平等因果,四成行因果,五證入因果。說見華嚴經疏鈔玄談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斫迦羅因陀羅
【天名】又作賒羯羅因陀羅。帝釋名。見釋提桓因條。
參照:釋提桓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婬習因
【術語】十因之一。見因部十因六果條。
參照:十因六果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元因
【術語】佛本行論曰:「佛閔世人,慎勿造因。因緣生相,是為元因。遠因結遠果,近因結近果,善因結善果,惡因結惡果,無量因結無量果,歷劫消受。」按元因今作原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觸因
【術語】見二十五圓通條。
參照:二十五圓通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自在等因宗
【流派】外道計六宗之一。即摩醯首羅外道也。計世間之不平等,皆自在天所作,一切者皆從自在天生,皆由自在天滅。凡神論的要素,謂自在天之身有八分,虛空為頭,日月為眼,大地為身,河海為尿,山丘為糞,風為命,火為熱氣,而一切眾生為身中之虫也。又主張大梵,時,法,空,我等之變化。義林章一曰:「自在等因宗,謂不平等因者,計隨其所事即以為名,如莫醯伊濕伐羅等。或執諸法大自在天變化,或丈夫變化,或大梵變化,或時法空我等為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菩薩投身飼餓虎起塔因緣經
【經名】一卷,北涼法盛譯。與金光明經捨身品之事相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陀羅
【天名】Indra,本為雷雨之神。佛教當時之最高神,與梵天並稱。譯為天主者,由釋提桓因Sakradevendra也。又作因坻,因提,因提梨,因達羅等。譯曰天主帝。即帝釋天。玄應音義三曰:「因坻,直尸切,或言因提梨,或言因陀羅。正翻名天主,以帝代之,故經中亦稱天主,或稱天帝釋,並位之與名也。」
【神名】藥師十二神將之一。又作因達羅,印陀嚕。藥師七佛本願經念誦儀軌供養法曰:「藥叉大將因陀羅,其身紅色執寶棍,主領七億藥叉眾,誓願守護如來教。」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法差別相違因
【術語】因明四相違因之一。宗法中之法有自相與差別之二者,言語之表面云自相,言語裏所含之意許云差別(見法自相相違因條),今立者所說之因相違於欲其成立之法之言下意許,謂之法差別相違因。例如數論師對佛者謂「服等為他用,積聚性故,如臥具等。」「他」為立者之意許者,非如佛者之言謂五蘊和合之假我,即常一之神我也,因之雖於言陳自相之上用立敵相符之言物,而彼意許者,欲成立自宗之神我也。然彼諸說之積聚性之因,轉於同品之臥具等,而臥具等為假我之用物,非神我之用物,相違於欲立者成立之意許,於是生法之差別也。見因明入正理論。
參照:法自相相違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習因習果
【術語】新譯之同類因,舊譯云習因。新譯之等流果,舊譯曰習果。智度論謂之習因習果。習者習續之義。習續前念之善而起後念之善,乃至習續前念之無記而起後念之無記,前為習因,後為習果。通於一切之色心,通於善惡無記之三性。止觀八曰:「何名習因習果?答:阿毘曇人云:習因是自分因,習果是依果。又習名習續。自分種子相生,後念心起,習續於前,前念為因,後念為果。此義通三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賓頭盧住世因緣
【本生】法苑珠林四十二曰:「昔有樹提伽長者,造旃檀鉢著絡囊中,懸高象牙杙上作是言:若沙門婆羅門不以梯杖能得者即與之。諸外道知欲現神通,挑頭而去。賓頭盧聞是事白目連言:實爾不?答言實爾。汝師子吼中第一,便往取之。其目連懼佛教不肯取。賓頭盧即往其舍入禪定,申手取之。依四分律,當時坐於方石縱廣極大,逐身飛空,得鉢已還去。佛聞呵責:云何比丘為外道鉢(旃檀鉢非比丘宜持之物),而於未受戒人前現神通力?從今盡形擯汝,不得住閻浮提。於是賓頭盧如佛教勅往西瞿耶尼,教化四眾,廣宣佛法。閻浮提四部弟子思見賓頭盧白佛,佛聽還坐,現神足故不聽涅槃。勅令為末世四部眾作福田。其亦自誓三天下有請悉赴。」(依十誦律三十七,四分律五十一)。雜阿含經二十三賓頭盧自說曰:「世壽住舍衛國,五百阿羅漢俱。時給孤獨長者女,適在富樓那跋陀那國。時彼女請佛及比丘僧,時諸比丘各乘空而往彼,我爾時以神力合大山往受彼請。時世尊責我:汝那得現神足如是?我今罰汝,常在於世不得取涅槃,護持我正法,勿令滅也。」請賓頭盧經曰:「賓頭盧者字也,頗羅墮誓者姓也。其人為樹提長者現神足故,佛擯之不聽入涅槃,勅令為末法四部眾作福田。」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作像因緣經
【經名】佛說作佛形像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因佛性
【名數】見三字部三因佛性條。
【名數】涅槃經所說:一、正因佛性,離一切邪非之中正真如也。依之成就法身之果德,故名正因佛性。二、了因佛性,照了真如之理之智慧也,依之成就般若之果德,故名了因佛性。三、緣因佛性,緣助了因,開發正因之一切善根功德也。依之成就解脫之德,故名緣因佛性,金光明玄義曰:「云何三佛性?佛名為覺,性名不改,不改即是非常非無常,如土內金藏,天魔外道不能壞,名正因佛性。了因佛性者,覺智非常非無常,智與理相應,如人能知金藏,此智不可破壞,名了因佛性。緣因佛性者,一切非常非無常功德善根資助覺智開顯正性,如耘除草穢掘出金藏,名緣因佛性。」同記上曰:「正謂中正,了謂照了,緣謂助緣。緣資了,了顯正,正起勝緣。亦是正發於了,了導於緣,緣嚴於正。正起勝緣,相由既然非橫義也,一心頓具非縱義也,此妙因能剋妙果,俱名因者其義在茲。」此三佛性,又為空假中之三諦。因為空諦,緣因為假諦,正因為中諦也。輔行二曰:「三千即空性了因也,三千即假性緣因也,三千即中性正因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陀羅呵悉多
【植物】又作因達羅喝悉哆,因陀羅訶塞多。香藥名。金光明最勝王經七,舉香藥三十二味,其中第七所謂白皮者是也。或云是人參之一種。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能變
【術語】對於果能變之語而言。八識種子在第八阿賴耶識,種子生種子,念念相續之前因後果轉變。又,八識種子各生八識現行之轉變,此二種轉變謂之因能變,自其種子生之八識,各從自體分變現見相二分,謂之果能變。唯識述記二末曰:「因能變即是種子,轉變生果,果通種子及與種子,自類種子亦相生故。」同三本曰:「變有二種:一者生變,即轉變。變謂因果生熟差別,等流異熟二因習氣,名因能變。所生八識現種種相,是果能變,故能生因說名能變。二緣名變,即變現義。是果能變,且第八識唯變種子及有根身等,眼等轉識變色等是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中說果
【術語】於因上說果之論法。涅槃經三十七曰:「如來或時,因中說果,果中說因。如世間人,說泥即是瓶,縷即是衣,是名因中說果。果中說因者,牛即水草,人即是食。」智度論四十三曰:「知人日食數匹布,不可食,從布因緣得食,是名因中說果。如見好畫而言好手,是為果中說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帝釋宿因
【傳說】智度論五十六云:「問曰先言釋者是字,提桓因者是天主,今佛何以不言釋,乃命言憍尸迦耶?答曰:昔摩伽陀國中有婆羅門,名摩伽,姓憍尸迦,有福德大智慧。知友三十三人皆修福德。命終皆生須彌山頂第二天上,摩伽婆羅門為天主,三十二人為輔臣。以是三十三人故名為三十三天,喚其本姓,故言憍尸迦,或言天主,或言千眼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修
【術語】因地之修行(修行佛因之位為因地),又修行成佛之因也(本為修因,對於果證而顛倒其句耳)。慈恩傳序曰:「示之以因修,明之以果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位
【術語】修行佛因之位。自發心至成佛之間也。玄義六上曰:「果地圓極,非復因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有漏因
【術語】招三界果報之業因也。即五逆十惡五戒十善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迷悟因果
【術語】迷與悟之因果也。就四諦之法而言,迷妄之因為集諦,其果則苦諦也。證悟之因為道諦,其果則滅諦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光明王發心因緣
【本生】賢愚經大光明始發無上心緣品說,大光明王自外國得白象,付之象師,使其調養。不久象能調從。象師以白於王。王乃駕象出遊。象氣猛壯,見牝象,奔馳至深林,王因傷身垂死。以責象師。象師言我唯能調身。不能調心。唯有佛能調心。王聞之。踴躍發大菩提心。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八成立因
【術語】成立一個命題之八種因。即立宗,立因,立喻,合,結,現量,比量,聖教量也。阿毘達磨雜集論所說。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說因部
【流派】Hetuvādāḥ,說一切有部之別名。見說一切有部條。
參照:說一切有部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明門
【術語】因明之法門。是對於他法門而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撥無因果
【術語】撥者,絕也,除也,除遣為無其事,謂之撥無。撥無因果者,否定因果之道理也,是五見中之邪見也。地藏十輪經七曰:「撥無因果,斷滅善根。」楞嚴經九曰:「撥無因果,一向入空。」廣百論釋五曰:「若無善惡者,苦樂亦無,是則撥無一切因果。」俱舍論十七曰:「緣何邪見,能斷善根?謂定撥無因果邪見。」慧琳音義七十二曰:「左傳云:撥猶絕也。考聲云:撥卻也除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明入正理論
【書名】陳那之弟子,商羯羅主著,唐玄奘譯,一卷。明真能立,真能破,真現量,真比量,似能立,似能破,似現量,似比量之八門,而辯自悟悟他之兩益者。本論各家之註解如下:因明入正理門論述記一卷,唐神泰述,不全。因明入正理論疏三卷,唐交軌述,佚中下二卷。因明入正理論疏六卷,唐窺基撰。因明入正理論義斷一卷,唐慧沼述。因明入正理論義纂要一卷,唐慧沼集。因明入正理論續疏二卷,唐慧沼述,佚上卷。因明入正理論疏前記三卷,唐智周撰。因明入正理論疏後記三卷,唐智周撰,下卷不全。因明入正理論疏鈔略記一卷。唐智周撰。因明入正理論解一卷,明真界集解。因明入正理論集解一卷,明王肯堂集釋。因明入正理論直解一卷,明智旭述,相宗八要解第一。因明入正理論直疏一卷,明明昱疏,相宗八要解第六。因明論疏瑞源記八卷,鳳潭著。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因
【術語】對於果果而言。見果果條。
參照:果果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果撥無
【術語】否定因果報應之道理也。十輪經七曰:「撥無因果,斷滅善根。」廣百論釋論五曰:「若無善惡,苦樂亦無,是即撥無一切因果。」俱舍論十七曰:「緣何邪見能斷善根,謂定撥無因果邪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圓
【術語】可得佛果之因圓滿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坻
【天名】可洪音義一曰:「因坻,音遲,亦言因提。此云主,謂天主帝釋也。」見因陀羅條。
參照:因陀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修因感果
【術語】修善惡之因而感苦樂之果也。嘉祥大經疏曰:「法藏修因感淨土果。」靈芝小經疏上曰:「今經即以彌陀修因感果依正莊嚴不思議為所詮理。」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顯示因
【術語】六種因之一。一念之妄情生,必有所作善惡之業相,如燈之照物,顯然可見也。見入楞伽經二,三藏法數二十六。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九行因
【術語】觀無量壽經所說三業九品之行業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力
【術語】於物之生正為原因之力。對於緣力而言。無量壽經下曰:「因力緣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地倒者還因地起
【譬喻】譬逆緣即順緣也。大方等如來秘密藏經下曰:「迦葉!假有人天墜墮於地,墮大地已,還依大地而得起住。如是!迦葉!是眾生等,於如來所,生不善故,墮在惡道。墮惡道已,還緣如來,速得出離。云何名為緣如來?於如來所生慇重心。」大莊嚴經論二曰:「如人因地跌,還扶而得起,因佛得過愆,亦因佛滅。」付法藏傳五曰:「佛陀蜜多告曰:尼乾,如因地倒,還扶而起。汝若歸佛,此罪可滅。」法華文句曰:「其無善因,不謗亦墮。因謗墮惡,心由得益。如人倒地,還從地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修跋拏婆頗婆鬱多摩因陀羅遮閱那修多羅
【經名】Suvarṇaprabhāo-ttamendrarājāsutra,譯曰金光明帝王經。金光明玄義上曰:「真諦三藏云:修跋拏,此言金。婆頗婆,此言光。鬱多摩,此言明。因陀羅,此言帝。遮閱那,此言王。修多羅,此言經。都云金光明帝王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正因緣
【術語】對外道說邪因緣而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
【經名】一卷,後漢安玄,嚴佛調共譯。說斷生死應念十二因緣。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結跏趺坐因由
【雜語】智度論七曰:「諸坐法中,結跏趺坐,最安穩不疲極,此是坐禪人坐法。(中略)此是禪坐,取道法坐,魔王見之,其心憂怖。(中略)見畫跏趺坐,魔王亦愁怖,何況入道人,安坐不傾動。」嘉祥法華義疏二曰:「結跏趺坐,是諸佛常坐之法。作此坐者,身端而心正也。」行事鈔下之三曰:「薩婆多云:加趺坐者,將正心故。」秘藏記鈔四曰:「結跏趺坐,其形方形也。方形主不動轉德,故入道時殊用此坐法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源
【術語】對果而謂為因,對末而謂為源也。華嚴經疏四曰:「因該果海,果徹因源。」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龍樹出家因緣
【故事】龍樹傳云:龍樹生於婆羅門種,一切經書道術,無所不通。有契友三人,相共至術家,學隱身法,於王宮中為淫樂。王悟之,閉諸宮門,使數百力士以刀斬空。三人者即死,唯龍樹依王頭側得免,是時始知欲為眾禍本。入山詣一佛塔,出家受戒(付法傳亦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業
【術語】因者有親生結果之力,業者為生果助緣之所作,即因與緣。此二相和而諸法生。大日經二曰:「諸法無形像,清澄無垢濁,無執離言說,但從因業起。」大日經疏十九曰:「因如鏡,業如身,對鏡而影現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陀羅勢羅窶訶
【地名】又作因陀羅世羅求訶,因沙舊,因陀羅窟。帝釋石窟也。在中印度舊王舍城東方六哩之山上。見因陀羅世羅求訶條。
參照:因陀羅世羅求訶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能作因
【術語】六因之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明
【術語】五明之一。梵名醯都費陀Hetuvidyā,屬於論理之學科。立宗因喻三支作法而為言論之法。例如「聲無常(宗),為所作性故(因),如瓶等(喻)。」此三支中,以因支為最要,故云因明。因明大疏上本曰:「明此因義,故曰因明。」釋尊以前,足目Akṣapāda仙人創之。至佛滅後,大乘論師陳那完成之。其書名因明正理門論。見因明大疏上本。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果
【術語】因者能生。果者所生。有因則必有果。有果則必有因。是謂因果之理。佛教通之三世說善惡應報之義。觀無量壽經曰:「深信因果,不謗大乘。」止觀五下曰:「招果為因,剋獲為果。」十住毘婆娑論十二曰:「因以得知,得者成就。果者從因有,事成名為果。」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自在天子因地經
【經名】一卷,趙宋施護譯。佛,對目連等說大自在天子之往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提
【天名】又作因坻。見因坻條。
參照:因坻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桓因
【天名】釋提桓因之略。帝釋天也。見釋提桓因條。
參照:釋提桓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二因緣異名
【雜語】一名十二重城。五句章句經曰:「一切眾生常在長獄,有十二重城圍之,以三重棘籬籬之。」三重棘籬即三界,又名三世,十二重城即十二因緣也。一名十二率連。增一阿含經四十曰:「佛自看比丘病,因責諸比丘言:汝為何事而出家耶?為畏王等故欲捨十二率連。」三世繫續,故名率連。一名十二輪。輔行三之三曰:「十二輪者,大瓔珞文,展轉不窮,猶如車輪。」按文在本業,非大瓔珞,今檢大瓔珞未見此文。一名十二棘園。妙玄二本曰:「亦名十二重城,亦名十二棘園。」是依五句章句經棘籬之語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緣
【術語】一物之生,親與強力者為因,疏添弱力者為緣。例如種子為因,雨露農夫等為緣。此因緣和合而生米。大乘入楞伽經二曰:「一切法因緣生。」楞嚴經二曰:「彼外道等,常說自然,我說因緣。」長水之楞嚴經疏一之上曰:「佛教因緣為宗,以佛聖教自淺至深,說一切法,不出因緣二字。」維摩經佛國品註:「什曰:力強為因,力弱為緣。肇曰:前後相生因也,現相助成緣也。諸法要因緣相假,然後成立。」止觀五下曰:「招果為因,緣名緣由。」輔行一之三曰:「親生為因,疏助為緣。」
梵語尼陀那之譯意。十二部經之一。又云緣起。參照尼陀那條。
參照:尼陀那
四緣之一。因即緣之意。此非因與緣各別而論,親因即名為緣。俱舍論七,謂:「因緣者,五因之性。」六因中,除能作因,餘五因雖總為因緣,而唯識論七唯名同類因為因緣。六因、四緣及十二因緣,各詳見本條。
參照:六因
參照:四緣
參照:十二因緣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摩醯因陀羅
【人名】Mahendra,譯曰大帝。阿輸迦王之弟。有罪,王欲刑之,乃請王寬七日,使進王之珍羞,每一日使守者唱曰:已過一日,餘有六日。乃至至第七日,遂證聖果。後至錫蘭始傳正法。西域記八曰:「無憂王有同母弟,名摩醯因陀羅,唐言大帝。」同十一曰:「僧伽羅國,先時唯宗淫祠。佛去世後第一百年,無憂王弟摩醯因陀羅,捨離欲愛,志求聖果。得六神通,具八解脫。足步虛空,來遊此國。弘宣正法,流布遺教。」以上西域記摩醯因陀羅之記事,乃阿育王弟帝須之事迹,與王子摩呬陀之事迹混同為一者,誤也。蓋得罪於王而出家悟聖者為帝須。若夫至錫蘭之布教者,第三結集後各地有傳道師派遣之事,王子摩呬陀,將法來此島。史迹昭然。無挾疑之餘地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內二明
【術語】因明與內明也。內明亦五明之一。委悉內典之學科。詳五明條。
參照:五明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人因
【術語】為人生原因之行為也。生享尊貴者,施惠普廣,敬禮三寶及長者,忍辱不瞋,柔和謙下,博聞經戒故也。又布施貧窮,持戒不犯十惡,忍辱不亂精進勸化,一心奉孝盡忠,故具大富,長壽,端正,威德。受卑賤之生者,憍慢,剛強,不恪,放逸,不禮事三寶,盜竊以為生活,負債不返納故也。至誠不欺,誦經護戒,使人遠惡就善,不求人之長短,則口氣香潔,身心安樂,為人所稱譽,決不受誹謗。至誠無而欺人,於眾中罵詈說法者,見諸同學輕蔑,不見他事而作過為鬥亂兩舌,則常受誹謗及憎惡,形醜惡而心意不安,常懷恐怖。勇猛,憶念,梵至三勝生於人天。釋氏要覽曰:「人因。(中略)由先造增上下品身語意妙行,故生人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自類因果
【術語】同類因等流果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二種因果
【名數】分四諦為二種之因果:一、世間因果,苦諦為果,集諦為因。二、出世間因果。滅諦為果,道諦為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相
【術語】阿賴耶識三相之一。意言為萬法原因之相。蓋第八阿賴耶識,攝持一切種子,能為萬法生起之原因也。成唯識論二曰:「此能執持諸法種子令不失故,名一切種,離此餘法能徧執持諸法種子不可得故,此即顯示初能變識所有因相。」即是。八識之因相,實有六因十因等種類,獨執持種子令不失之義,於他為不共之相,故取之為第八識之因相也。蓋因相之義,具通於依持因與生起因之二意。今唯以持種之特用為因相者,解之於狹義也。若於廣義言之,則第八識中攝藏之諸法種子,亦可名為因相。何則?以種子正為現起諸法之親因緣法故也。故唯識論述記四,謂:「三相,皆唯為現行之識,雖所生義別,而實無廣狹,實通現種。」然論文專以現行之第八識明為因相者,以種子之相,微細而隱故耳。就中若就現行識而言,則因者依持之義,即執持種子為諸法原因之意。又就種子識而言,則因者生起之義,即能為生起諸法原因之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曼陀羅
【術語】胎藏界之曼陀羅也。是對於金剛界之曼陀羅而言。金剛界者,為顯修得之智之法門,故配於果。胎藏界者為示本有之理之法門,故屬於因。因而復配之於東西,胎藏界之方,謂之東曼陀羅,金剛界之方,謂之西曼陀羅。見金剛曼陀羅大鈔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誑習因
【術語】見因條附錄十因十果項。
參照: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了因佛性
【術語】三因佛性之一。了達正性之覺智也。見三因佛性條。
參照:三因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