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品懺悔
【術語】往生禮讚曰:「懺悔有三品:上中下。上品懺悔者,身毛孔中血流,眼中血出者,名上品懺悔。中品懺悔者,徧身熱行從毛孔出,眼中血流者,名中品懺悔。下品懺悔者,徧身徹熱,眼中淚出者,名下品懺悔。」
【名數】見懺悔條。
參照:懺悔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住行道品經
【經名】菩薩行道品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品
【術語】梵語跋渠Varga,此翻品,品類之義,聚類同者為一段,稱為品也。又品別之義,彼此章段,義理差別,故名品。法華文句一曰:「品者,中阿含云跋渠,此翻為品。品者,義類同者聚在一段,故名品也。」同嘉祥疏一曰:「品者,外國名跋渠,此稱為品。品云品別,明義各異,故稱為別。二者品類,以其明義各有部類故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分別功德品
【經名】法華經二十八品中第十七品之名。佛於前品說本門之法華,一會之大眾,聞之得種種之功德利益,分別功德品者,即分別其功德之淺深不同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七科道品
【雜名】三十七之助道品分七種,謂之七科道品。見三十七道品條。
參照:三十七道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七品
【雜名】謂法華經也。法華經為八軸二十八品而成,故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舍利代用品
【雜語】舍利既有米粒之名,則可以米為舍利。又如意寶珠金輪咒王經曰:「若無舍利以金銀琉璃水精馬腦玻璃眾寶等造作舍利。(中略)行者無力者,即至大海邊,拾清淨砂石即為舍利。亦用藥草竹木根節造作舍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壽量品
【經名】如來壽量品之略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品
【名數】法華經分別功德品就如來滅後之弟子,說五品之功德。得此五品功德之位,圓教之八位,為第一之五品弟子位。同圓教之六即位,為觀行即之位。天台大師,現登此位云:一、隨喜品,聞實相之法而信解隨喜者。經曰:「若聞是經而不毀訾,起隨喜心,當知已為深心解相。」二、讀誦品,更讀誦法華而助觀解者。經曰:「何況讀誦受持之者。」三、說法品,自說內解而導利他人者。經曰:「如來滅後若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四、兼行六度品,兼修六度而助觀心者。經曰:「況復有人,能持是經,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五、正行六度品,正行六度而自行化他,事理具足,觀行轉勝者。經曰:「復能清淨持戒。(中略)利根智慧,能答問難。」見四教儀註下,三藏法數二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捨身品
【經名】金光明經四有捨身品,說過去摩訶羅陀王之第三子摩訶薩埵為餓虎捨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空品
【經名】舊譯仁王經第二品之名。此品廣說諸法皆空之理,中有十八空之法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懺悔品
【經名】金光明經一曰:「懺悔品。」金光明最勝王經二曰:「夢見金鼓懺悔品。」妙幢菩薩,夢金鼓出大音聲而說懺悔之偈頌。次日述之於佛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
【經名】又曰:大方廣佛華嚴經續入法界品,一卷,唐地婆訶羅譯。是本經入法界品中之一分自天主光天至有德童女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經
【經名】一卷,秦羅什譯長行,隋闍那崛多譯偈頌。即法華經第七卷,(七卷本)普門品之別行,世所謂觀音經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藥王菩薩本事品
【經名】法華經二十八品中第二十二品之名。說藥王菩薩往昔為供養法華燒身燃臂之本事因緣。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九品彌陀
【圖像】阿彌陀佛之尊形,有九品之別也。此為九品往生之機類所感見,故其尊形亦有九品之異。其說基於觀無量壽經。經言九品往生之人,感彌陀來迎之相,有差別也。後世遂於印契等,說九品之別。隋唐之世,似既有其說。觀夫往生禮讚所謂五山毫獨朗寶手印恒分者,其為述彌陀寶手印契從於各品而不同,可知也。日本所傳唐本阿彌陀九品曼荼羅,於中臺安上品上生之阿彌陀佛,於八華安置上品中生以下之八品阿彌陀佛云。其手印古今不同。古圖來迎阿彌陀尊之手,皆作安慰攝取之一印。是合於授手迎接之經文。新圖則上上上中下上之三品,作轉法輪之印。上下中上之二品,作安慰攝取之印。作攝取之印則可。如輪印,密家雖有其說,然不如安慰攝取之為親切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淨行品
【經名】菩薩本業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小品經
【經名】羅什譯。十卷,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譬喻品
【經名】法華經二十八品中之第三,出於經之第二卷。說火宅之喻。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八十一品思惑
【名數】如上所言,見惑者頓斷之,思惑者漸斷之。漸斷之者聲聞乘為鈍根故,分十惑為九地之九品而分斷之也。九地者欲界五趣地為一,於此加色界之四禪地與無色界之四空處而為九地也,九品者此各地之思惑,為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乃至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之九品。故為八十一品。既斷見惑之聖者為預流果,更進而斷初地之一品乃至五品為一來向,斷六品已,為一來果。以有下三品之欲惑,尚一往來於人天故也。次後方斷下三品之惑為不還向,既斷已,謂之不還果,以不再還生於欲界故也。次後漸斷上二界八地之七十二品為阿羅漢向,正斷終,為阿羅漢果。阿羅漢者譯曰不生,以既斷盡八十一品之思惑不再受生於三界故也。見俱舍論十二。
【名數】見思惑條。
參照:思惑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頓證毘盧舍那法身字輪瑜伽儀軌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說四十二字之字輪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異品一分轉同品遍轉不定
【術語】因明三十三過中,屬於因之過名。為因異喻一分通,同品全分通者,以其一分通於異喻使宗不定也。見入正理論,因明大疏上。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禪行三十七品經
【經名】一卷,後漢安世高譯。明少時修三十七科之道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妙莊嚴王本事品
【經名】法華經二十八品中第二十七品之名。說妙莊嚴王之本事來歷,故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賢行願品
【經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之略名。即四十華嚴經之第四十卷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藥王菩薩品
【經名】藥王菩薩本事品之略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度世品經
【經名】六卷,西晉竺法護譯。即華嚴經離世間品之異譯。度即離之義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添品法華
【經名】添品妙法蓮華經之略。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下品中生
【術語】同上經曰:「下品中生者,或有眾生,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盜現前僧物,不淨說法,無有慚愧。(中略)遇善知識,以大慈悲為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中略)有化佛菩薩迎接此人,如一念頃,即得往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一品經
【雜名】經之全部有由多品合成者。分一品而書寫之,名曰一品經。各經均可書寫其一品。而其例則由書寫供養法華經為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異品
【術語】因明異喻所備之條件與因異品類也。例如內閣總理亦應守中華民國法律(宗),為中華民國人民故(因),如外國人(異喻),之論式中,外國人之異喻,與中華民國人民之因,全異品類是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賢品
【經名】普賢菩薩勸發品之略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同品
【術語】謂因明同喻所備之條件與因同品類也。例如內閣總理亦應守中華民國法律(宗),為中華民國故(因),人民如其餘人民(同喻),之論式中「其餘公民」之同喻,與「中華民國人民」之因,同一品類是也。
參照: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中品
【雜語】中等之品類。如淨土教有中品往生,密教有中品悉地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供養十二大威德天報恩品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說地天水天等十二天之供養法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品相好
【名數】一上品相好。如華嚴教主微塵數之相好是也。二中品相好。如觀經所說彌陀八萬四千之相好是也。三下品相好。如法華金光明經等教主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之相好是也。見觀經妙宗鈔下。
【名數】見相好條。
參照:相好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九品上
【雜語】九品往生中之上品上生也。見九品條。
參照:九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品悉地
【名數】悉地譯言成就。言三密之行業相應而成就妙果也。有三品而各異生處:一上品悉地,生於密嚴國土。二中品悉地,生於十方之淨土。西方之極樂亦在此中。三下品悉地,生於諸天修羅宮等。見真言廣名目六。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下品
【術語】往生彌陀淨土之人有九種類,其中之下三種曰下品。見次條。(CBETA註:見下品上生條)
參照:下品上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信解品
【經名】在法華經二十八品中第四經之第二。信者聞人言而不疑也,解者悟解於自心內也。此一品為譬喻品中第二之領解段。中根之人初聞方便品之法說,雖虛心信受,然未能悟其意,世尊為於上譬喻品廣引三車一車之譬,而說會三歸一之旨。於是須菩提,迦旃延,迦葉,目連四大聲聞,始領悟其旨,欲述其領悟之旨,說長者窮子之譬,述華嚴,阿含,方等,般若,法華五時之教門,自彰其領悟之處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九品安養之化生
【雜語】安養者極樂之異名。化生者極樂之往生有胎生與化生二種,而九品之往生人,盡化生於蓮花中。是生於邊地疑城(極樂之中)者,於宮殿之中,為胎生也。見胎宮條。
參照:胎宮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思惑品數
【雜語】小乘有十,大乘有十六。小乘之十者,於欲界有貪瞋痴慢之四,於上二界各有貪痴慢之三,合而為十。大乘之十六者,於欲界有貪、瞋、痴、慢、身見、邊見之六惑,於上二界各除瞋,而餘五惑,故合為十惑。又合欲界之六惑而為十六惑。唯識論九曰:「煩惱障者,謂執徧計所執實我,薩迦耶見而為上首,百二十八根本煩惱,及彼等流諸隨煩惱,此皆擾惱有情身心,能障涅槃,名煩惱障。」故合見思,則小乘為九十八,是謂之九十八隨眠。大乘為百二十八,是謂之百二十八根本煩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金剛頂經曼殊室利菩薩五字心陀羅尼品
【經名】一卷,唐金剛智譯。說五字文殊之修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金剛頂降三世大儀軌法王教中觀自在菩薩心真言一切如來蓮華大曼荼羅品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由梵本之金剛頂經抄譯第二大品降三世觀音之曼荼羅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賢菩薩勸發品
【經名】法華經二十八品中第二十八品之名。法華之終,普賢菩薩由東方來,於末世之行者勸發法華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字母品
【經名】文殊問經字母品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瑜伽金剛頂經釋字母品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釋遏阿等五十字門之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品十惡
【名數】上品之十惡,墮於地獄道,中品之十惡,墮於畜生道,下品之十惡,墮於餓鬼道。見止觀一之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如來神力品
【經名】法華經二十八品中第二十品之名。記如來為付囑深法於菩薩,現十種之神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弟子品
【經名】維摩經之品名,第三品也。如來聞維摩居士病於毘耶離城遣五百弟子順次問疾,諸人各陳昔日為居士受屈,不堪問疾而辭,因此名為弟子品。
法華經第四卷所說五百弟子授記品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菩薩十住行道品經
【經名】一卷,西晉竺法護譯。華嚴經十住品之別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品
【經名】大品般若經也。
【雜名】經卷之略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不輕菩薩品
【經名】常不輕菩薩品之略稱。法華經二十八品中第二十品之名。說不輕菩薩之行事者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要品
【名數】法華經二十八品中第一方便品,第二安樂行品,第三壽量品,第四普門品。是法華一部之主要,故稱曰四要品。此四品即教行體用之四也。方便品開顯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之教法,是教也,安樂行品示法華行者所修之一心三觀行法,是行也,壽量品顯久遠本覺之佛身,是體也,普門品示佛陀自在之應化,是用也。即依一乘之教法而修一心三觀之行法,依此行法而證得本覺之佛身,由此佛身之本體,而示現種種之應化也。法華文句記一曰:「方便安樂,壽量普門,並是本迹之根元,此經樞鍵。」又此四品,如其次第,為發心修行菩提涅槃之四點。見雜談集七。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九品往生
【術語】行業有差別,故往生彌陀之淨土有九品。但九品之往生,常生於蓮華之中。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行五品位
【名數】於上示觀行即之位,成就五品之功德,故云觀行五品之位。五品者法華分別功德品所說:一、隨喜品,二、讀誦品,三、說法品,四、兼行六度,五、正行六度也。天台大師居於此位云。四教儀曰:「依教修行,為觀行即五品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住心品
【書名】入真言門住心品之略,大日經品名,明真言行者之心相。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優婆離因緣品
【經名】憂婆離之史傳。攝於佛本行集經五十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文殊問經字母品第十四
【經名】一卷,不空譯。文殊師利問經字母品之別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四十二字觀門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具出經文及梵字四十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二品生死
【名數】一無餘死,阿羅漢也。二度於死,阿那含度欲界之死也。三有餘死,斯陀含往還於欲界之人天也。四學度死,須陀含之見道諦也。五無數死,八忍八智之人也。六歡喜死,學禪一心之人也(念佛一心之人亦是也)。七數數死,惡戒之人也。八悔死,凡夫也。九橫死,孤獨窮苦之人也。十縛苦死,畜生也。十一燒爛死,地獄死也。十二飢渴死,餓鬼也。見十二品生死經。
【名數】見生死條。
參照:生死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妙音菩薩品
【經名】法華經二十八品中第二十四品之名。說妙音菩薩之因行果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智心品
【術語】唯識宗謂菩提有四智相應之心品。見四智條。
參照:四智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說不可思議品
【經名】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方便品
【經名】法華經二十八品中第二品之名。說三乘方便,一乘真實者,故名。又維摩經第二品之名。敘維摩居士以種種方便化益眾生,且以方便而現疾於毘耶離城,故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須菩提品
【經名】摩訶般若鈔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阿闍世王品
【經名】文殊師利普超三昧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異品徧無性
【術語】因明學之語。於體當具三義中之第三義,謂因必望於宗之異品即異喻之物,具宗義徧無之性也。見入正理論因明大疏上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門品經
【經名】一卷,西晉竺法護譯。大寶積經第十文殊師利普門會之異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兼行六度品
【術語】觀行五品之第四。修正觀之外兼行布施等六度之位。見五品條。
參照:五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九品惑
【名數】又作九品煩惱。即貪,瞋,慢,無明四種之修惑,就麤細而分為上中下等九品也。蓋三界總有九地。欲界四禪及四無色是也。其中欲界具四種之修惑,四禪及四無色,除瞋而有三惑。然於其一地中,將此等修惑,總分為上上乃至下下九品,故九地合有八十一品。名之為八十一品之修惑。通於有漏無漏之兩斷,凡夫亦得斷其中之下八地七十二品。若就聖者言之,則於修道位,斷欲界之前六品者為第二果,全斷欲界之九品者為第三果,斷上二界之七十二品者為第四果。又斷此一品,每各有無間解脫二道,稱為九無間九解脫是也。參照九無間道條。
參照:九無間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九品往生阿彌陀三摩地集陀羅尼經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說九品往生之差別且教陀羅尼。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字咒品
【經名】金剛頂經瑜伽文殊師利菩薩法一品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行願品
【書名】大方廣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之略稱。出於四十華嚴經卷第四十。說普賢菩薩之十大願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正行六度品
【術語】觀行位五品之一。見五品條。
參照:五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曼殊五字心陀羅尼品
【經名】具名金剛頂經曼殊室利菩薩五字心陀羅尼品,一卷,唐金剛智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動尊一字出生八大童子秘密法品
【經名】聖無動尊一字出生八大童子秘密法品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寶塔品
【經名】具云見寶塔品。法華經二十八品中第十一品之名。為證明法華所說,多寶如來之寶塔,忽自地涌出。一會大眾悉見之。品中敘此事。故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經名】羅什譯。十卷,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聖無動尊一字出生八大童子秘要法品
【經名】一卷,大興善寺翻經院述,稱為八大童子儀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戒品
【術語】戒之品類。五戒,十善戒等。梵網經下曰:「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
明戒之篇章名。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是梵網經中之一篇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異品遍無性
【術語】因明學之語。於體當具三義中之第三義,謂因必望於宗之異品即異喻之物,具宗義徧無之性也。見入正理論因明大疏上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上品下生
【術語】九品淨土之第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護國品
【經名】最勝王經六有四天王護國品,金光明經二曰:四天王品。又仁王經下有護國品。皆說其經流布之所,有四天王守護其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上品蓮臺
【術語】往生極樂之三輩中,上輩生者之化生為七寶池中七寶之大蓮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說法品
【術語】觀行即五品之第三。圓頓之行者,在觀行即之位,說法化人,化功歸己,而觀解轉增進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下品上生
【術語】觀無量壽經所說九品往生之一。經曰:「下品上生者,或有眾生作諸惡業,雖不誹謗方等經典,如此愚人多造眾惡,無有慚愧。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讚大乘十二部經首題名字。(中略)智者復教合掌叉手稱南無阿彌陀佛。(中略)隨化佛後生寶池中。」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法師功德品
【經名】法華經二十八品中第十九品之名。明五種之法師,道力增逸,得六根清淨之功德者也。故名曰法師功德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界品
【術語】俱舍論一部九品之第一。此品明諸法之體性,故名界品。界者性之義也。俱舍光記一曰:「界者性也,性之言體也。此品明諸法體,以界標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小品
【術語】釋氏辨空經。詳者為大品。略者為小品。今謂短篇文字曰小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化城喻品
【經名】法華經第三之終說化城之喻之品名也。化城者,一時化作之城郭也。其喻意以一切眾生成佛之所為寶所,到此寶所,道途悠遠險惡,故恐行人疲倦退卻,於途中變作一城郭,使之止息,於此處養精力,遂到寶所,佛欲使一切眾生到大乘之至極佛果,然以眾生怯弱之力,不能堪之,故先說小乘涅槃,使一旦得此涅槃,姑為止息,由此更使發心進趣真實之寶所也。然則小乘之涅槃,為一時止息而說,是佛之方便也。文曰:「譬如五百由旬,險難惡道,曠絕無人,怖畏之處。若有多眾,欲過此道至珍寶處。有一導師,聰慧明達,善知險道通塞之相。將導眾人,欲過此難。所將人眾,中路懈退。白導師言:我等疲極,而復怖畏,不能復進。前路猶遠,今欲退還。導師多諸方便,(中略)於險道中,過三百由旬,化作一城。(中略)是時疲極之眾,心大歡喜,歎未曾有。(中略)爾時導師,知此人眾既得止息無疲倦,即滅化城,語眾人言:汝等去來。寶處在近,向者大城,我所化作,為止息耳。」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道品
【術語】道法之品類,有三十七科。為至涅槃之道法,故曰道,品類差別,故曰品。見三十七道品條。無量義經曰:「三明六通道品發。」台家立四種。
參照:三十七道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涌出品
【經名】從地涌出品之略名。法華經二十八品中第十五品名。說釋迦如來久遠所教化之無量大菩薩自地下涌出,以為說釋迦壽量之緣由,即本門法華之序分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賢聖名字品
【經名】菩薩瓔珞本業經之品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毘那夜迦誐那缽底瑜伽悉地品秘要
【經名】一卷,唐含光記。記大聖歡喜天之秘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九品往生經
【經名】同上。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提婆品
【經名】提婆達多品之略。見提婆達多品條。
參照:提婆達多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九品往生阿彌陀經
【經名】九品往生阿彌陀三摩地集陀羅尼經之略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行願品疏
【書名】十卷,清涼大師澄觀著。世云貞元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授記品
【經名】法華經二十八品中之第六品,依迹門三周說法中譬喻之說法,以中根之迦葉等四大聲聞迴小向大,佛對此四人說當來作佛現前授記之品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阿毘遮嚕迦儀軌品
【書名】具名大方廣曼殊室利童真菩薩華嚴本教讚閻曼德迦忿怒王真言阿毘遮嚕迦儀軌品第三十一。唐不空譯,一卷,說諸調伏之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妙莊嚴王品
【經名】妙莊嚴王本事品之略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妙音品
【經名】妙音菩薩品之略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俱品一分轉不定
【術語】因明三十三過中屬於因之過,六不定之一。又略名俱分不定。即於因用宗同品並宗異品有一分關係之法之過失也。例如聲論師對於勝論師謂「聲為常(宗),無質礙故(因),如虛空,如極微(同喻),如瓶,如苦樂感情(異喻)。」此時無質礙之因,其義於同喻一分之虛空雖有,而其一分之極微則無。又異喻一分之苦樂感念等雖有,而其一分之瓶則無。因而謂為分轉。此中異喻一分之苦樂感念等,以因之義存在,使宗不定也。見因明入正理論,因明大疏中末,瑞源記五,三十三過本作法中。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九品
【名數】九種品類之意。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也。感,智,機,行等,皆分此等九種之品類,謂為九品惑等。而於淨土教亦然。觀無量壽經所說上品上生乃至下品下生,為九品,又名九輩。其往生稱為九品之往生,其來迎稱為九品之來迎,其佛稱為九品之彌陀,其往生之土稱為九品之淨土等。淨影謂四地至六地之菩薩,為上品上生之人。初二三地信忍之菩薩,為上品中生之人。種性以上之菩薩,為上品下生之人。又小乘前三果之聖者,為中品上生。見道已前之內外二凡,為中品中生。見道已前之世俗凡夫,為中品下生。又下品三生皆為大乘始學之人。未可辨其階降。故唯隨於過之輕重,以分三品。天台以習種至解行之菩薩,為上品之人,外凡十信已下,為中品之人,今時悠悠之凡夫,為下品之人。嘉祥亦如淨影,謂上上品之無生,為七地,上六品之機,為大小乘之聖人。善導則反之。謂九品悉為凡夫。上品三人,為遇大之凡夫,中品三人,為遇小之凡夫,下品三人,為遇惡之凡夫。以凡夫亦可遂上六品之往生也。其行法及得果,據觀經言之,則上品上生者,發三心,又慈心不殺,修諸戒行,誦讀大乘方等經典,修行六念,往生即時悟無生法忍。上品中生者,雖不必受持誦讀方等經典,而必善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往生已後,經一小劫,得無生忍。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經一小劫,住於歡喜地。中品上生者,持五戒八戒等,不造眾惡,即時得阿羅漢道。中品中生者,持一日一夜八戒齋,又持沙彌戒具足戒,威儀無缺,往生即得須陀洹,經半劫成阿羅漢。中品下生者,孝養父母,行世之仁慈,命終時,聞阿彌陀佛之本願及國土之樂事,經一小劫成阿羅漢。下品上生者,雖不誹謗方等經典,而多造眾惡,無有慚愧,命終時,聞大乘十二部經之首題名字,又稱南無阿彌陀佛,除多劫之罪,經十小劫入於初地。下品中生者,毀犯五戒八戒具足戒,偷僧祇物,不淨說法無有慚愧,命終時,聞阿彌陀佛之十力威德,罪滅往生,經六劫而華開,發無上道心。下品下生者,造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命終時,至心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經十二大劫而華開,發菩提心。是也。蓋此等九品之行法,與觀經所說之三福,為開合之異,雖一往配之於各品,而實則各品之行,亦皆通於各品,成九九八十一品,又更成無量無數品也。又此九品與無量壽經所說之三輩,有開合之異說。曇鸞,淨影等,謂三輩九品,全為開合之不同,彼之上輩,即此之上品三生,中輩即中品,下輩即下品云。諸經說九品者甚多。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發下品十善心
【術語】十種發心之一。眾生念念起勝他之心,行下品之十善,植修羅道之種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門品
【經名】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之略名。法華經二十八品中第二十五品也。為觀音菩薩說普門圓通之德者,故名普門品。示現三十三身普使一切眾生圓通於佛道也。法華科註八曰:「普門即圓通之門也。」嘉祥法華義疏十二曰:「普門者,普以周普為義,門覺開通無滯之名,能通道令物悟入,故稱為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阿彌陀九品曼荼羅
【圖像】淨土曼荼羅之一種。於開敷之八葉蓮台中央,安上品上生之阿彌陀佛,其周匝之八葉,安八品之彌陀,內院之四隅,圖法利因語之四菩薩,第二院圖十二光佛,四攝外四供,第三院圖二十四菩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品成就
【名數】與三品悉地同。
參照:三品悉地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毘那夜迦誐那鉢底瑜伽悉地品秘要
【經名】一卷,唐含光記。記大聖歡喜天之秘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異品
【術語】因明學與宗義相異之品類曰異品,即用於異喻者。入正理論曰:「異品者。謂於是處。無其所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上品中生
【術語】九品淨土之第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品具
【雜語】三衣六物等種種之道具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勸持品
【經名】法華經卷第五,第十三品之名。品之前半說諸菩薩比丘等奉佛命受持法華而弘通之,品之後半,佛更說諸菩薩勸人受持弘通,故云勸持品。前半為持,後半為勸持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續入法界品
【經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品塵沙
【名數】言塵沙之惑,有上中下之三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藥王品
【經名】藥王菩薩本事品之略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嚴王品
【經名】妙莊嚴王本事品之略名。出於法華經第八卷。記妙莊嚴王夫人淨德,使其二子淨藏淨眼勸父王詣佛所聽聞法華經之往古事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中品中生
【術語】淨土往生九品中之第五。見九品條。
參照:九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二十八品
【名數】法華經一部有二十八品。經論之篇章謂之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品弟子位
【術語】天台所立,圓教八位之第一。修觀行即五品之行之位也。是為外凡,故曰弟子。見五品條。
參照:五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經名】法華經第二十五品之名。說觀世音菩薩開周徧法界之門而濟度眾生者,河西王沮渠蒙遜之代,使別行此一品,稱為觀音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九品潤生
【名數】三界九地俱生之煩惱(即修惑)各有九品。其中欲惑九品之修惑,有潤七生之作用,因而建立一來不還之二果。斷之終,則為一來果。斷之已,則為不還果。九品七生相對,則上三者為四生,中三者為二生,下三者為一生。更分別之,則上上為二生,上中,上下,共為二生。如中三品亦然。中上為一生,中中,中下,共為一生。下三品亦然。下上品為半生,下中品,下下品,共為半生。因而可隨惑之強弱,而知潤生之勢力增減。此一生者,人天各一生,半生者,又曰小生。人或天之一生也。故為十四生。更分別生有與中有,則為二十八生。以七之數等,故謂為七生。猶言七葉樹七處善。問第六識相應俱生之煩惱,自無始即在一切有情身中,潤生無窮,何限七生耶?答曰:是惟謂入於聖位而俱生之煩惱勢力,非言以前,入於見道,則其身成就無漏之聖道,故俱生之煩惱,押於彼聖道。勢力僅限七生也。見了義燈一、俱舍光記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勸發品
【經名】普賢菩薩勸發品之略。法華經第八卷,第二十八品之名。說普賢菩薩自東方來,以種種勝事獎發持經人之心。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囑累品
【經名】明囑托弘通本經之品名。在法華維摩經等諸法,但諸經之囑累品,例在經末,法華在二十八品中第二十二,慈恩家以為編次之誤,天台家不然之。各有一理。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品弟子經
【經名】一卷,吳支謙譯。言在家弟子有上中下三品。而功德罪業不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地品
【經名】華嚴經之品名。六十華嚴第二十二品,八十華嚴第二十六品,詳說十地菩薩之修業。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行願品疏鈔
【書名】又云行願品隨疏義記。六卷,宗密著。解行願品疏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九品大衣
【衣服】大衣即僧伽梨有三位九品之別。薩婆多毘尼毘婆沙四曰:「又僧伽梨,下九條,中十一條,上十三條;中僧伽梨,下十五條,中十七條,上十九條;上僧伽梨,下二十一條,中二十三條,上二十五條。下僧伽梨二長一短,中僧伽梨三長一短,上僧伽梨四長一短。」古來所通行者其間上上品之二十五條,下上品之十三條及下下品之九條衣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迦葉菩薩品
【經名】涅槃經篇章名,佛與此幼童迦葉菩薩問答,發揚佛性常住之深義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九品覺王
【佛名】阿彌陀佛也。是九品淨土之教主。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品類足論
【書名】阿毘達磨品類足論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九品行業
【名數】為往生彌陀淨土之九種修行。觀經十六觀中,下三觀說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同品定有性
【術語】因之三相之一。凡為宗因喻三支中之因者,必具宗同品喻體上定有之性,例如立無常之宗,以所作性為因,以瓶為同品之喻,決定於此同品之瓶上應有因之所作性之義。若無之,則斷因喻之關係,不能得因體同喻之助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一品
【術語】經中之篇章曰品。梵曰跋渠Varga,巴Vaggo,譯作品。別之義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隨喜功德品
【經名】法華經卷六第十八品之名。明佛滅後聞法華經而隨喜者之功德廣大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十品無明根本
【名數】天台宗所說。即覆障吾人使不得證見中道實相道理之無明本惑,有四十一品也。於所謂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之四十一位而斷破之者。其中於等覺位所斷之無明,稱為元品之無明,乃一切無明之根本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中品上生
【術語】淨土往生九品中之第四。見九品條。
參照:九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如來壽量品
【經名】法華經二十八品中第十六品之名。四要品之一。說釋迦如來既於久遠之昔成佛,其壽量無數無量不可思議,此稱為開迹顯本,一經中於此始開八相成道垂迹之化身,而顯久遠實成之本身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品法門經
【經名】一卷,趙宋法賢譯。經說法有四品類:一界法,六界十八界等也。二處法,十二處也。三緣起法,十二緣起也。四處非處法,道理非道理也。了此四品類,則為智人,不了則為愚人。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常不輕菩薩品
【經名】法華經二十八品中第二十品說常不輕菩薩之因緣,故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百弟子授記品
【經名】法華經卷四第八品之名,此品說下根之弟子,授成佛之記別者。受記別之弟子,總有千二百人,分之為二段,初先授記於富樓那一人,後總授記於餘人。然則自人數上言之。應言為千二百弟子授記品也。惟其千二百人中五百人皆為有同一名號之如來。又此五百人一同有立述領解等之特殊事。故特揭五百為品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藥草喻品
【經名】法華經二十八品中第五品。見藥草條。
參照:藥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隨喜品
【經名】法華經所說觀行五品位之第一。見五品條。
參照:五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易行品
【書名】龍樹造,十住毘婆沙論第五卷中之品名。至初地不退位之道,有難易。易行品示其易行之道,別說阿彌陀佛之救濟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讀誦品
【術語】台家所立觀行即五品之第二。至心讀誦妙經以助內觀之位也。止觀七曰:「善言妙義,與心相會,如膏助火。是時心觀益明,名第二品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品沙彌
【名數】一、七歲至十三,名驅烏沙彌。律,小兒出家,阿難不敢度,佛言若能驅食上烏者聽度。二、十四至十九,名應法沙彌。正合沙彌之位,以其五歲依師調練純熟,堪於進具故也。三、二十至七十,名字沙彌。本是僧之位,以緣未及,故稱沙彌之名字。見行事鈔下四。
【名數】一、下品沙彌,自七歲至十三者,名為駈烏沙彌。二、中品沙彌,自十四歲至十九者,名為應法沙彌。三、上品沙彌,二十已上者,名為名字沙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經名】四十卷,華嚴經之具名。但常為四十卷中最末一卷之別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陀羅尼品
【經名】法華經品名。在第八卷,說藥王菩薩及四天王十羅剎女等各擁護持經者之神咒。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音品
【經名】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之略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不輕品
【經名】常不輕菩薩品之略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上品上生
【術語】九品淨土之第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九品淨土
【術語】又曰九品淨剎,九品安養,九品蓮臺。有九品差別之淨土也。願往生之人,有九品之別,故所生之極樂淨土,亦有九品之殊。其說雖基於觀無量壽經。而彼經但謂眾生之機,有九品之別,各修其品之行者,有來迎之真化,華開之遲速,悟道之早晚。實未明言極樂有九品之別。惟據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三及支謙之阿彌陀經下,則說與九品開合不同之三輩往生。謂其上輩者,直往生淨土,住於空中七寶舍宅,且去阿彌陀佛為近。中輩及下輩者,不得直至佛所,道見彌陀國界邊自然七寶城,縱廣各二千里者,止於此,居五百歲,出而至阿彌陀佛所,聞法亦不開解,住於地上之舍宅,且去佛甚遠云。是即說三輩人所生之土,有中邊優劣之殊者也。若據無量壽經下,則其明三輩往生之文中,不言所生之處有異同。而別至末段,說疑惑者,生於邊地,處於百由旬或五百由旬之宮殿,五百歲中,不見佛聞法。是為邊地不攝於三輩者,與前二經不同。然淨土有中邊之說,則彼此無異。又九品往生阿彌陀三摩地集陀羅尼經,別有九品淨土之說。文曰:「無量壽國,在九品淨識三摩地,是即諸佛境界,如來所居。三世諸佛,從是成正覺,具足三明,增長福慧。其九品境界:上品上生真色地,上品中生無垢地,上品下生離垢地,中品上生善覺地,中品中生明力地,中品下生無漏地,下品上生真覺地,下品中生賢覺地,下品下生樂門地,是名曰九品淨識真如境。」又「若有眾生,欲往生如是九品淨土,奉視十二圓妙(即十二光佛),日夜三時,稱如是九品淨土名,讚十二光佛號,即永出三界火宅,定生真如,離有漏,永入無漏。」是蓋為密教一種之所說,與淨土家所謂九品不同之處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忿怒王儀軌品
【經名】大方廣曼殊室利童真菩薩華嚴本教讚閻曼德迦忿怒王真言阿毘遮嚕迦儀軌品第三十一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功德天品
【經名】金光明經二所出。功德天女說供養念誦自己者,與以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添品妙法蓮華經
【經名】八卷,隋闍那崛多,達摩笈多共譯。多用什師之譯文,變其品之前後。但添羅什本之不足,即提婆達多一品,並藥草喻品中生育之一喻,故云添品。普門品中之後偈,羅什本云本來有提婆品,嘉祥,天台,慈恩謂其無,今從後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入法界品
【經名】華嚴經之末品說善財童子證入法界理之始末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聖歡喜雙身毘那夜迦天形像品儀軌
【經名】一卷,唐善無畏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種道品
【名數】台家就三十七品之道品立四種。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功德品
【經名】法華經有分別功德品,隨喜功德品,法師功德品之三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下品下生
【術語】同上經曰:「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是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中略)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授學無學人記品
【經名】法華經二十八品中第九品之名,聲聞乘四果中預流、一來、不還之三果云學人,阿羅漢果云無學人。此品記法華迹門三周說法中之因緣周,由於彼等聞往昔之因緣,初迴小乘心,發無上菩提心,佛於彼等授當來必當作佛之記別,故謂之授學無學人記品,常略名人記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人記品
【經名】授學無學人記品之略稱。法華經二十八品中第九品之名。說學無學之聖人授與成佛之記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十二品無明
【名數】為天臺圓教所斷之無明也。於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之四十二位各斷一品之無明也。見四教儀集註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見惑品數
【雜語】小乘俱舍立八十八,大乘唯識立百十二。八十八者於一切煩惱中貪、瞋、痴、慢、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禁戒取見之十惑,名為本惑,餘悉名隨惑。此中小乘貪瞋痴慢之四,通於見修二斷,疑與五見者,唯見斷也。此見斷之十惑,就所迷之諦理而差別為八十八使也。又大乘貪、瞋、痴、慢,與身見、邊見之六,通於見修二斷,餘四者唯見所斷也。即苦集滅道之四諦為所迷之真理,迷其真理而起,於欲界為三十二,於色界為二十八,於無色界為二十八,通三界而為八十八也。欲界之三十二者,先迷於苦諦之理而起十惑:一身見,以五蘊假和合之苦果迷執為常一之我見也。二邊見,以為此我體死後常住,或以為死後斷絕,各執一邊也。三邪見,此現在之身對於過去業因之果報撥無道理也。四見取見,迷執前三見為正見也。五戒禁取見,迷執現在苦身作種種邪戒苦行,為此身生於人天樂處之因也。六貪,愛以前五見為可者。七瞋,瞋以前五見為非者。八痴,不知五見之理非也。九慢,以五見為是而生慢心也。十疑,疑苦諦之理也。以上十惑中五見與疑,直以諦理為所迷,故謂為親迷之惑。他之貪瞋痴慢四者,以其五見為所迷,故謂為疏迷之惑。此親疏之十惑為迷於欲界苦諦真理而起之煩惱,故入於見道,觀欲界苦諦時,一時斷之。次,迷於集諦之理而起七惑。前十惑中除身邊戒之三見。集諦者業因也,無以業因而迷執我體者,故無身見,無身見故無邊見。戒禁取見,為非人天之業因而謬為人天之業因者,雖有迷於集諦之理而起之道理,然實際外道修種種戒禁時,迷執其現於吾身上,自以其苦行之身為人天之生因,故攝之於苦諦,而不入於集諦。其七惑中第一邪見,撥無惑為生死之因之道理也。第二見取見,迷執其邪見為正見也。第三疑,疑集諦之理也。其他貪瞋痴慢四者以前三惑為所迷而起,如前之苦諦下,次迷於滅諦之理而起有七惑,如集諦下。滅諦者,涅槃也。撥無無涅槃者,邪見也。以此邪見為正見者見取見也。疑涅槃而無決定之信者,疑也。以此三見為緣而起者,貪瞋痴慢之四也。次迷於道諦之理而起,有八惑。於前之七惑加戒禁取之一。有一類外道,修無想定誤為入涅槃之正道,是由迷於道諦之理而起之非道計道之戒禁取見也。餘七惑如集諦例。已上總為欲界之三十二惑。然色界與無色界各有二十八者,於四諦下之惑各除瞋之一故也。上二界為定地非如欲界之為散地,故不起如瞋恚之麤動煩惱。於已上三界通計四諦下之惑而為八十八也。於見道十五心之間斷之,故云八十八使之見惑。見俱舍論十九,止觀五下,大乘義章六,同十六,四教儀集註中,七十五法。大乘之百十二者,欲界之四諦下各有貪、瞋、痴、慢、疑、身、邊、邪、取、戒之十惑,合為四十。於色界無色界之各四諦下各除瞋(上界總無瞋毒)為九惑,故合為八九七十二。即合欲界之四十而為百十二。唯識述記九末曰:「見所斷欲界四十。上界各三十六。」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二品生死經
【經名】一卷,劉宋求那跋陀羅譯。說自聖至凡之生死有十二品之不同,以勸誡人。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九地九品思惑
【名數】三界九地,各有九品之惑,合為八十一品之惑。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百弟子品
【經名】見五百弟子授記品條。
參照:五百弟子授記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欲界九品惑
【名數】見九品惑條。
參照:九品惑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德行品
【經名】無量義經之品名,品中明阿羅漢與菩薩及佛之德與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最後品無明
【術語】最極微細之無明也。就生起之次第而謂為無始無明,根本無明,元品無明等。就伏斷之次第而謂為最後品無明。七帖見聞七曰:「約流轉初無始無明云也。又元初一念無明云也。是即法性都忽然念起,名為無明。迷始一念無明也。又還滅門時斷惑終故最後品無明云也。又終品無明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品聽法
【名數】聽法有上中下三品。上品以神。中品以心。下品以耳。見法苑珠林。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順中論義入大般若波羅蜜經初品法門
【書名】順中論之具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品四善根
【名數】聲聞,獨覺,佛三乘之善根也。此中聲聞與部行獨覺之二者,轉於煗,頂,二善根已生之位,而得無上正覺也。彼若得忍,則無成佛之理,何則,彼已超脫惡趣故不能為利物化生往於惡趣也。煗頂忍之三者,轉得為獨覺,以彼不須利生之化用故也。其次麟角獨覺與佛,於煗等四善,無移轉之理,蓋以彼由煗等善根乃至成菩提,而成一座故也。俱舍二十三曰:「轉聲聞種性,二成佛三餘。麟角佛無轉,一坐成覺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福九品
【名數】經之序分說三福,正宗分之末開之為九品。即十六觀中下三觀也。觀經玄義分曰:「從日觀下至十三觀已來,名為定善,三福九品名為散善。」同序分義曰:「如來方便顯開三福,以應散動根機。」選擇集末曰:「九品者,開前三福為九品業。」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品經
【經名】大品般若經也。
【雜名】佛經之卷帙較多者。白帖曰:「陳後主在東宮,令徐陵講大品經義,名僧自遠雲集。」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同品
【術語】於因明宗之所立均等之品類名同品,即同喻也。入正理論曰:「所立法均等義品,說名同品。如立無常,瓶等無常,是名同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阿毘達磨品類足論
【書名】六足論之一。佛滅後三百年,世友尊者造,唐玄奘譯,十八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布字品
【經名】大日經三十一品中第十七品之名。說迦佉等之種子,布置於自己之身分,而成妙觀。演密鈔九曰:「布字品者,布謂安布,字即字門。謂此從迦佉乃至暗噁等,一一皆是入法界門。字即門,故曰字門。行者將一一字從唯下齶上乃至頂,十字處分明安布,心常現前如是行者,即得名為成等正覺,乃至名為一切智者,故曰布字品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梵網戒品
【書名】梵網經之異名。今之梵網經為梵網經中菩薩心地戒品之一品,故稱云梵網戒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十七道品
【名數】又名三十七品,三十七分法,三十七菩提分法。道者能通之義,到涅槃道路之資糧,有三十七種。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是也。維摩經佛國品曰:「三十七道品,是菩薩淨土。」自誓三昧經曰:「善權隨時,三十七品具足佛事。」法界次第中之下曰:「道者能通義,品者品類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金剛頂經釋字母品
【經名】瑜伽金剛頂經釋字母品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阿修羅說五念處三十八品
【傳說】世界初成時,住須彌頂亦有宮殿,後光音天下,如是展轉至第五天,修羅瞋,便避之,無所住,遂下生於地,又嫉佛之說法,佛為諸天說四念處,修羅則說五念,佛說三十七品,則說三十八品,常為曲心所覆。見止觀二之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受持品
【經名】仁王經八品中之第七品,此品中正明十三法師受持般若,又使他人受持,故名受持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品題
【術語】經論中品目之名稱。經題之對。如云壽量品,易行品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二十二品
【名數】謂三十七道品中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之二十二種也。以此皆在見道之前而分之。仁王經上曰:「二十二品,十一切入。」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序品
【術語】經中一部之序之部分也。
法華經二十八品中之第一品,先現六瑞,而起眾疑,因眾之疑而使彌勒向文殊問其緣由,文殊說過去所見證言其當說法華。以為一經發起之由序,故名序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法師品
【經名】法華第十品,為說五種法師功德及弘經方法之品,故謂之法師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品學法
【書名】一卷,劉宋求那跋陀羅譯。說曰:一戒行備具,二多知經法,三能化度人,是號真學,上品也。純行五戒,號承法,中品也。但持四戒(五戒中之前四者),號依福學,下品也。一持身所護法,二持供養法,三持同學法,號散持,外品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提婆達多品
【經名】法華經卷五最初之品名。記釋迦如來往昔為聞法華經,奉事今提婆達多前身阿私仙人之事。又記提婆達多今雖為三逆罪,在無間地獄,然後來成佛,號天王如來,及八歲龍女依文殊菩薩之化導,於南方無垢世界現身成佛。於一經中為功德最勝之經文。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九品安養
【界名】往生極樂者,有九品之差別,故言九品之淨土,九品之安養等。見九品條。
參照:九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品般若經
【經名】羅什譯之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有二十七卷本與十卷本二經:一曰大品般若經,一曰小品般若經。嘉祥法師吉藏有大品經義疏十卷,缺卷二,又有大品經遊意一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安樂行品
【書名】法華經品名。文殊菩薩問於五濁惡世安樂修行妙法之道。佛說身安樂行,口安樂行,意安樂行,誓願安樂行之四種安樂行。法華經四要品之一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元品無明
【術語】又名根本無明,無始無明。迷於中道實相之理者,名為無明,其無明有淺深麤細之別。故天台之別教分之為十二品,圓教分為四十二品,其中最微細深遠之元本品類,謂之元品。是一切眾生所迷之元初根本,故名根本無明,此無明與真如之無始皆為無始,故名無始無明。然則此元品無明,為無始生死之根元也。若斷了而一念即成佛之位也。見無始無明條。
參照:無始無明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三品
【術語】謂淨土論所說女人,根缺,二乘之三體與名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元品能治
【雜語】退治元品無明者,等覺智歟,妙覺智歟。昔有開善莊嚴之諍。開善法師言妙覺智斷,引勝鬘經無明住地,其力最大。佛菩提智之所能斷之文。莊嚴師言等覺智斷。引大經有所斷,名有上士。無所斷,名無上士之文。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中品下生
【術語】淨土往生九品中之第六。見九品條。
參照:九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異品一分轉同品徧轉不定
【術語】因明三十三過中,屬於因之過名。為因異喻一分通,同品全分通者,以其一分通於異喻使宗不定也。見入正理論,因明大疏上。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菩薩心地品
【經名】梵網經之品名。此如經題亦為喻,大士之要用,如人身之有心,能統萬事。見天台菩薩戒經疏上。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信五品
【名數】台家之名目。佛為明法華之功德,於分別功德品,約在世之弟子,明四信之功德,約滅後之弟子,明五品之功德。四信者:一一念信解,二略解言趣,三廣為人說,四信深觀成也。五品者:一隨喜品,二讀誦品,三說法品,四兼行六度品,五正行六度品也(此五行品類差別,故名品,非篇章之名也)。此四信與五品為同體異名,但在世者,無色塵之經卷,故缺讀誦品之一云。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聖歡喜雙身大自在天毘那夜迦天形像品儀軌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文殊師利菩薩根本大教王經金翅鳥王品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佛在淨居天,金翅鳥王對文殊說真言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