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福力太子
【人名】往古眼力王最後之一子。生時有無量吉祥福德之祥瑞,因而名為福力。見福力太子因緣經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修得通力
【術語】三通力之一。見通條。
參照:通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本願力迴向
【術語】見迴向條。
參照:迴向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化導力
【術語】三力之一。見力字條。
參照: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通力
【術語】神通或業通之力用也。佛菩薩及外道仙人所得為神通,有五通六通之別,鬼神狐狸等所得為業通,以彼依業力所得故也。有三通力。見通條。
參照:通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願業力
【術語】大願力與大業力也。阿彌陀佛思惟五劫而建立之四十八願為大願,積累兆載永劫之六度萬行為大業。觀經玄義分曰:「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力者
【雜名】昔拘尸那城諸力士舁佛棺,因而諸山之輿夫謂之力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幻力
【術語】作幻化事之力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精進力
【術語】五力之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神力
【術語】又曰神通力。神為妙用不測之義,通為通融自在之義,力為力用之義。謂不測之妙力變,融通自在也。是在定慧,為定力所生屬於慧。在如來之四智五智,屬於成所作智。法華經序品偈曰:「諸佛神力,智慧希有。」參照通條。
參照:通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願力迴向
【術語】亦曰他力迴向。謂彌陀以本願力收因位之萬行,果地之萬德於名號內,與之於眾生也。行信,因果,往相,還相,皆自如來清淨之願心,迴施於眾生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根力覺分
【術語】與根力覺道同,分為八正道分。思益經一曰:「無漏根力覺分。」
參照:根力覺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定散自力
【術語】弘願他力之反對。對於他力大行之念佛,而定善散善為自力迴向之行業,故云。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根力
【術語】五根與五力。法華經譬喻品曰:「無漏根力覺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力
【雜語】五種之魔力也,即五塵是。止觀輔行八曰:「增一云:魔有五力,所謂五塵,佛聖弟子一力能拒,謂不放逸。」
【名數】三十七道品之一。信、精進、勤念、定、慧之五根增長,有治五障之勢力者:一、信力,信根增長,破諸邪信者。二、精進力,精進根增長,能破身之懈怠者。三、念力,念根增長,能破諸邪念者。四、定力,定根增長,能破諸亂想者。五、慧力,慧根增長,能破三界諸惑者。見法界次第中之下。智度論十九曰:「五根增長,不為煩惱所壞,是名為力。」又曰:「天魔外道不能阻壞,是名為力。」梵語出名義大集四一。
一、定力,一切禪定之力。二、通力,一切神通之力,是定力之結果也。三、借識力,色界二禪天以上,總無眼等五識,若有必用,則得以通力自由起初禪天之五識,謂之借識力。四、大願力,佛菩薩之大誓願力。五、法威德力,佛法之威德力。此五種之力,不可思議,非現比二量之境界,故唯識論中以之決一切諸法性相,獨不判此五力。宗鏡錄四十八曰:「有五力唯識不判:一定力,二通力,三借識力,四大願力,五法威德力。」又,一切通力中,中有之業通力最強,此五力亦不能遮止之,故謂之五力不可到。見三藏法數二十五。
【名數】說見本條。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勿力伽難提
【人名】應云蜜利伽羅,此云鹿難提,亦云喜,總言之名鹿喜。善見律曰:鹿杖沙門。鹿杖,其名也。沙門者,如沙門形,剃頭留少許周羅發,著壞色衣,一以覆身,一以置肩上。入寺依止比丘,拾取殘食以自活命。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力
【名數】佛及菩薩所具十種之力用也。說詳本條。
【術語】如來之十力也。一、知覺處非處智力,處者道理之義,知物之道理非道理之智力也。二、知三世業報智力,知一切眾生三世因果業報之智力也。三、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知諸禪定及八解脫三三昧之智力也。四、知諸根勝劣智力,知眾生根性之勝劣與得果大小之智力。五、知種種解智力,知一切眾生種種知解之智力也。六、知種種界智力,於世間眾生種種境界不同而如實普知之智力也。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如五戒十善之行至人間天上八正道之無漏法至涅槃等,各知其行因所至也。八、知天眼無礙智力,以天眼見眾生生死及善惡業緣無障礙之智力也。九、知宿命無漏智力,知眾生宿命又知無漏涅槃之智力也。十、知永斷習氣智力,於一切妄惑餘氣,永斷不生能如實知之智力也。出智度論二十五,俱舍論二十九。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慧力
【術語】五力之一。言智慧有能除煩惱之力用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力
【術語】觀法之力。止觀大意曰:如上諸境。並須觀力。而調伏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忍力
【術語】忍辱之力也。法華經序品曰:「又見佛子住忍辱力,增上慢人惡罵捶打皆悉能忍以求佛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論力外道
【雜名】有外道,自負論議之力最大,名為論力。止觀輔行十曰:「大論云:有外道名論力,自謂論議無與等者。其力最大,故云論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力無所畏
【術語】十力與四無所畏也。法華經方便品曰:「力無所畏,禪定解脫三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意力
【術語】求正覺之意思。無量壽經下曰:「意力願力。」同淨影疏曰:「求佛之心,名為意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修習力
【術語】二力之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力士移山經
【經名】一卷,西晉竺法護譯。增一阿含經八難品之別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信解智力經
【經名】一卷,趙宋法賢譯。說佛五力之信解法與十力之智力。十力如常。五力者信進念定慧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自在神力加持三昧
【術語】大日如來加持法界眾生有自在不思議妙力之三昧也。大日如來住於此三昧而現種種之身,說種種之法。此謂加持身說法。大日經疏一曰:「世尊往昔大悲願故而作是念:若我住如是境界,則諸有有情不能以是蒙益,是故住於自在神力加持三昧,普為一切眾生示現種種諸趣所喜見身,說種種性欲所立聞法,隨種種心地開觀照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平等力
【術語】如來之尊稱。以其具平等度一切眾生之力用也。贊阿彌陀佛偈曰:「虛無之身無極體,是故頂禮平等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宿命力
【術語】如來十力之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力王
【人名】昔有王曰大力,好施。有來乞者,則一切施與。帝釋欲試之,化為婆羅門,來乞王之身分。王以刀斷臂與之,無悔恨之心。大力王者今之釋迦佛,婆羅門者今之提婆達多是也。見菩薩藏經下,經律異相二十五。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巨力長者所問大乘經
【經名】佛說巨力長者所問大乘經。三卷,宋智吉祥等譯。佛為巨力長者說大乘之深法,長者得無生忍,求出家,佛為授記。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心力
【術語】以名佛之大智大用者。讚阿彌陀佛偈曰:「皆是法藏願力為,稽首頂禮大心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性力
【術語】十力之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漏盡力
【術語】菩薩十力之一。斷盡一切煩惱之力用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力尊
【雜語】如來具十智力故稱為十力尊。增一阿含經十三曰:「歸命十力尊,圓光無塵翳。」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業力
【術語】善業有生樂果之力用。惡業有生惡果之力用。有部毘奈耶四十六曰:「不思議業力,雖遠必相牽。果報成熟時,求避終難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如來神力品
【經名】法華經二十八品中第二十品之名。記如來為付囑深法於菩薩,現十種之神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那羅延力經
【經名】大華嚴長者問佛那羅延力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力士
【雜名】大力之士夫也。拘尸那城有力士之一族。長阿含經四謂之末羅。異譯之大般涅槃經下譯為力士。佛荼毘時,此輩舁棺槨。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天眼力
【術語】佛所得十力之一。佛所得之天眼也。為了了分明,無能壞無能勝者,故云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力
【雜語】力用也,梵語,麼攞Bala。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加力
【術語】佛菩薩加被之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力經
【經名】一卷,唐勿提犀魚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神力無礙用
【名數】一、多世界置一塵無礙用。二、一塵現多佛剎無礙用。三、眾海水置一毛孔往返十方不嬈眾生無礙用。四、多世界內自身中示現一切神通無礙用。五、一毛繫多金剛山持行十方令眾不怖無礙用。六、多劫作一劫力作多劫示現成壞差別無礙用。七、多世界現四大變壞不惱眾生無礙用。八、多世界三災壞時不損眾生無礙用。九、一手持多世界擲於界外不驚眾生無礙用。十、說一切剎同虛空令眾生悟解無礙用。見華嚴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阿力多柯
【衣服】Haritaka,衣名。阿毘曇經下曰:「阿力多柯衣者,織吉貝庸磨之多毛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力波羅蜜
【術語】十波羅蜜之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一體速疾力三昧
【術語】一體而具速疾力之三昧也。大日經疏一曰:「毘盧遮那,本行菩薩道時,以一體速疾力三昧,供養無量善知識,徧行無量諸度門。」大疏六曰:「一切如來一體速迅三昧者,謂入此三昧時,則證知一切如來,皆同一法界智體,於一念中,能次第觀察,無量世界海,微塵數等諸三昧門。知如是如是若干眾生,於彼三昧門中,應得入道。知彼善知識,已為若干眾生作種種因緣,未為若干眾生作種種因緣。或有眾生入如是法門,不可得超昇成佛,入餘法門,久遠稽留不得成佛。如是等種種根性不同,進趣方便皆亦隨異。乃至遊戲其中,次第修習出入超世間,於一一門,各得能成就無量眾生,故名一體速疾力三昧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福力太子因緣經
【經名】三卷,趙宋施護譯。諸苾芻共會,相謂何行業最多獲義利?阿難言色相行業(阿難容貌美故言),聞二百億言精進行業,阿尼樓陀言工巧行業,舍利弗言智慧行業(各就自己所得而言也)。以問佛。佛言其中智慧最勝。而修福因緣為極勝。因說福力太子之因緣證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力明
【術語】佛之十力與十明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力迦葉
【人名】Daśabalakāśyapa,又名婆敷迦葉,五比丘之一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力教
【雜語】佛有十力,故總稱佛教曰十力教。西域記七曰:「有十事違十力教。」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力生
【雜語】和尚之翻名也。見和尚條。
參照:和尚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如是力
【術語】法華經所說十如是之一。力者力用也,如十界之眾生各法,有力用功能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戒力
【術語】戒律之功力。持戒之功力。持五戒則生人間,持十善則生於天上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二力
【名數】一思擇力,二修習力。說詳本條。
【名數】自力他力也。為淨土門所談,以眾生自身之三學為自力,以彌陀之願力為他力,捨自力而歸他力,乃淨土門之至極也。略論曰:「一切萬法,皆有自力他力自攝他攝。」
一、思擇力,思擇正理而對治諸障之力也。二、修習力,修習一切善行而使堅固決定之力也。見華嚴經疏八。
有力無力也。為華嚴宗所談。論萬法之彼此相入以此二力。五教章中曰:「由有力無力義故有相入門也。(中略)自有全力所以能攝他,他全無力故所以能入自,他力自無力反上可知。」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密迹力士經
【經名】大寶積經四十九會中第三會,密迹金剛力士會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力波羅蜜菩薩
【菩薩】胎藏界曼陀羅虛空藏院二十八尊之一。梵云:波羅尼波羅蜜多,密號為勇力金剛,主如來之十力。肉色,著羯磨衣,右手捧荷葉,上有獅子,左手為拳,坐於赤蓮。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出生一切如來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經
【經名】一卷。趙宋法護譯。此明王能出生一切如來法眼徧照法界之大力,故名。明王者,陀羅尼之德名也。經中說陀羅尼及壇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僧[(丰*力)/石]
【人名】姚秦僧[(丰*力)/石],通六經及三藏,律行清謹,能振佛法。及姚萇偕有關中,盛弘大化。羅什入關,內外僧尼多動輒有過,於是姚興始以僧[(丰*力)/石]為僧正,使正綱紀。是為僧官之始。弘始末年沒於長安之大寺。壽七十。見高僧傳六。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苾力叉慕里迦
【雜語】Vṛkṣamūlika,譯曰樹下坐。飾宗記五本曰:「苾力叉暮里迦,此云樹下坐也。智論云:樹下思惟,如佛生時,轉法輪時,涅槃時,皆在樹下。行者隨諸佛法,常處樹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六力
【名數】力用有六種。
【名數】一小兒以啼泣為力。二女人以瞋為力。三國王以憍豪為力。四羅漢以精進為力。五諸佛以大慈為力。六比丘以忍辱為力。見增一阿含經三十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大力菩薩
【菩薩】金剛吼,龍王吼,無畏十力吼,雷電吼,無量力吼也。舊譯仁王經受持品曰:「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護持三寶者,我使五大力菩薩往護其國:一、金剛吼菩薩,手持千寶相輪,往護彼國。二、龍王吼菩薩,手持金輪燈,往護彼國。三、無畏十力吼菩薩,手持金剛杵,往護彼國。四、雷電吼菩薩,手持千寶羅網,往護彼國。五、無量力吼菩薩,手持五千劍輪,往護彼國。」新譯仁王經奉持品曰:「若未來世,有諸國王,建立正法護三寶者,我今五方菩薩摩訶薩眾往護其國:東方金剛手菩薩摩訶薩,手持金剛杵,放青色光,與四俱胝菩薩往護其國。南方金剛寶菩薩摩訶薩,手持金剛摩尼,放白色光,與四俱胝菩薩往護其國。西方金剛利菩薩摩訶薩,手持金剛劍,放金色光,與四俱胝菩薩往護其國。北方金剛藥叉菩薩摩訶薩,手持金剛鈴,放琉璃色光,與四俱胝藥叉往護其國。中方金剛波羅蜜多菩薩摩訶薩,手持金剛輪,放五色光,與四俱胝菩薩往護其國。」已上五菩薩為五佛之正法輪身,其教令輪身為五大明王,祭之有除盜難之利益。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是處非處力
【術語】佛十力之一。分別是非之理之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囗@力]
【雜語】物機出力之聲。碧嚴十則著語曰:「[囗@力]」字彙曰:「[囗@力],胡臥切,進船聲。」種電鈔曰:「玉篇牽船聲,今就騎虎,出力伎勢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伽那馥力刃
【人名】龍樹菩薩之梵名。見那伽閼刺樹那條。
參照:那伽閼刺樹那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根力覺道
【術語】五根與五力,七覺支與八正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阿嚕力迦
【真言】多羅觀音之真言也。阿唎多羅陀羅尼阿嚕力品曰:「唵,阿嚕力迦,娑縛訶。」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力偈
【雜名】說三力之偈頌也。見三力條。
參照:三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念力
【術語】五力之一。專念之力,能抗他之障礙,謂之念力。遺教經曰:「若念力堅強,雖入五欲賊中,不為所害。」普賢經曰:「念力強故,得見我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漏盡智力
【術語】十力之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善力
【術語】修善之力用。由善所得之力。無量壽經下曰:「常力,善力。」淨影疏曰:「依法正修,名為善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道力
【術語】自道體而生之力用得道,故由道發無畏之力用也。楞嚴經一曰:「阿難見佛,頂禮悲泣。恨無始來一向多聞,未全道力。」智度論二曰:「阿難聞是事,悶心小醒,得念道力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密迹金剛力士哀戀經
【經名】佛入涅槃密迹金剛力士哀戀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變化通力
【術語】見通條。
參照:通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力
【名數】大日經悉地出現品曰:「以我功德力,如來加持力,及與法界力,周徧眾生界。」以此偈中說三力故稱為三力偈:一、我功德力,即自身之修行,是自緣也。二、如來加持力,即如來之加持,是他緣也。三、法界力,自心所具之佛性,是內因也。此內外自他之因緣和合而成辦業事。大日經疏十一曰:「以我功德力故,以如來加持力故,以法界平等力故,以此三緣合故,則能成就不思議業也。」
一、慧眼力,明法藥也。二、法眼力,知病障也。三、化導力,應病授藥使得服行也。見止觀五。
一、佛威力,二、三昧力,三、行者本願功德力。見教行錄一。
【名數】一、佛之威力,二、三昧之力,三、行者之本功德力。此三力和合,能於定中見佛謂之般舟三昧。般舟譯作佛立。見止觀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願力自然
【術語】眾生往生,非由行者之思惟分別,乃依阿彌陀佛之本願力,自然即得往生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力金剛
【菩薩】位於胎藏界曼荼羅金剛手院第一行金剛薩埵前之使者也。梵云摩縛羅。譯言大力。為忿怒形,青色。左手執獨股杵。踏蓮花。又為香象菩薩之金剛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等力三昧耶明妃
【術語】即入佛三昧耶真言。大日經密印品曰:「爾時薄伽梵即便住於身無害力三昧,住斯定故,說一切如來入三昧耶徧一切無能障礙力無等力三昧耶明妃。」義釋十曰:「三力者,謂三世力,或是三平等也。無等力者,即此三力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神力
【術語】力用之不可思議者。神者不測之義。法華經曰:「有大神力,及智慧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佛入涅槃密迹金剛力士哀戀經
【經名】一卷,失譯人名。金剛力士哀戀不息,帝釋慰止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慈力王
【人名】往昔慈力王行十善,鬼神無食,以人皆持戒,時五夜叉來見王,王以身血施,令飽滿,而願若我當來成佛時,令汝得法食,且先度。慈力王即今釋迦牟尼佛,五夜叉即今五俱倫也。見賢愚經二,慈力王血施緣品。梵Maitrabala。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力者法師
【雜語】謂出家之身,以力業為事,好鬥,作奴僕事之墮落僧。如僧兵之徒是也。又單曰力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施色力經
【經名】食施獲五福報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六種力
【名數】見力條。
參照: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密跡金剛力士哀戀經
【經名】佛入涅槃密迹金剛力士哀戀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出生一切如來法眼徧照大力明王經
【經名】一卷。趙宋法護譯。此明王能出生一切如來法眼徧照法界之大力,故名。明王者,陀羅尼之德名也。經中說陀羅尼及壇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力大護明妃
【真言】又云無堪忍大護明。誦此真言者與如來等,具大力,能護持其身,故云大力大護。又,此真言,威光猛盛,如小兒之眼不堪烈日之光,故云無堪忍。大疏九曰:「爾時世尊。(中略)發普徧一切如來法界哀愍無餘眾生界音聲,說持明法句。若我所言誠實不虛者,其有誦持習令其勢力與我無異,故名大力大護明妃也。」同十三曰:「此名無堪忍大護,由彼威光猛盛,如初生小兒不堪初日之光,此亦如是。一切不能堪忍而睒奪之者,故名無堪忍大護,以此護真言之行者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靜力
【術語】靜慮即禪定之力也。圓覺經曰:「諸菩薩取極靜,由靜力故,永斷煩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慧眼力
【術語】三力之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緣力
【術語】助緣之力。對於因力而言。無量壽經下曰:「因力緣力。」慧遠疏曰:「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名為緣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勢力鬼
【異類】鬼道中之有勢力者。於諸鬼為最勝。所受富樂類於人天。如羅剎夜叉等皆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華嚴長者問佛那羅延力經
【經名】一卷,唐般若三藏譯。佛說那羅延力之量,比較佛力。因說為施食者得此佛力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他力
【術語】佛道有二力,自己所修之善根為自力,佛之本願力加被力為他力,此中一切諸佛為眾生雖有他力。而特以他力之一法,使眾生成佛道者。為彌陀如來一佛。以是為彼佛之本願故也,彌陀之本願曰唯願信我者往生我土,使成佛道,故捨自力而信彌陀者。與此本願相應,自成往生成佛之願果也。而此信心亦為依佛之本願而發者,即他力也,以他力之信心為他力所攝取也。淨土論中下曰:「他力為增上緣。」又曰:「如劣夫跨驢不上,從轉輪王行,便乘虛空遊四天下,無所障礙,如是等名為他力。」教行信證二曰:「言他力者,如來本願力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力士生地
【地名】拘尸那城有力士之一族。是彼之生處,故云力士生地。涅槃經一曰:「佛在拘尸那國力士生地阿利羅跋提河邊娑羅雙樹間。」涅槃經疏一曰:「力士生地者,人中力士力敵千人,凡三十萬共為群黨,無所臣屬,以法自持,亦不亂暴,即土人也,故言生地。」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舍利弗目連捔現神力
【傳說】智慧第一之舍利弗餘德勝於神力第一之目連。見增一阿含經二十七,智度論四十五,經律異相十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神力所持
【修法】見神變加持條。
參照:神變加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願力
【術語】誓願之力。亦曰本願力。陸遊詩曰:「香火徒勤願力違。」智度論七曰:「莊嚴佛界事大,獨行功德,不能成,故要須願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聞光力
【術語】聞光明之力也。聞阿彌陀如來智慧之光明,有超世希有之大願,攝取不捨之威神力而信之。即信彌陀之救濟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信力入印法門經
【經名】五卷,元魏曇摩流支譯。佛在普光法殿文殊師利請問清淨初地之法,佛以六十餘種之五法答之。次問普賢菩薩,云何諸佛無障礙智乃至無障礙身?普賢歎其難知難見。文殊再請,乃具答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佛入涅槃密跡金剛力士哀戀經
【經名】一卷,失譯人名。金剛力士哀戀不息,帝釋慰止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常力
【術語】菩薩十三力之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金剛力
【譬喻】喻強力也。是言金剛力士之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荷力皮陀
【術語】Ṛgveda,四吠陀之一。梨俱吠陀也。見韋陀條。
參照:韋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慈悲十力無畏起
【術語】謂諸佛如來之慈悲由十力與四無畏而起也。無量義經偈曰:「戒定慧解知見生,三明六通道品發,慈悲十力無畏起,眾生善業因緣出。」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力
【名數】一自力。世間之人,宿世有善根,不依他人之教誡,自能以精進勇猛之力發菩提心,名為自力。二他力。世間之人,或由他人之教誡,或依他人之感動,遂發菩提心,名為他力。三因力。世間之人,前世修習大乘之法,依其因力今生見佛及菩薩,而發菩提心,名為因力。四方便力。世間之人,於現世親近善友智識,聞其善巧方便之說法而發心,名為方便力。見地持經一。其中因力即自力,方便力即他力,但就人與法而分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密跡力士經
【經名】大寶積經四十九會中第三會,密迹金剛力士會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二宿因力
【名數】如來為今日眾生悲智雙行攝化之宿因有二種。即大願力(因位之誓願力),昔行力(因位之萬行力)也。華嚴經疏一曰:「一者大願力故。現相品云:毘盧遮那佛,願力周法界,一切國土中,恒轉無上輪。兜率偈云:如來不出世,亦無有涅槃,以大願力,示現自在法。諸會佛加,皆大願力。及餘諸文,成證非一。二者昔行力故,謂無量劫依願起行,行成得果,方能頓演。」云云。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一切如來入三昧耶徧一切無能障礙力無等三昧力明妃
【真言】入佛三昧耶真言之德名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自力信
【術語】十三信相之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佛十力經
【經名】一卷,趙宋施護譯,說佛之十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力無畏
【術語】力無所畏之略。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三力
【名數】一、因力,宿世之善根力也。二、緣力,善智識之教誨力也。此因緣和合,能起行。三、意力,如理作意之力也。四、願力,求菩提之力也。五、方便力,依法巧修之力也。六、常力,常依法而修之力也。七、善力,正修之善根力也。八、定力,修止成就之力也。九、慧力,修觀成就之力也。十、多聞力,多聞信正法之力也。十一、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力,成就五度之力也。十二、正念正觀諸通明力,成就正念正觀六通三明之力也。十三、如法調伏諸眾生力,如法調伏剛強眾生之力也。西方淨土之菩薩,具足此十三力,能自利利他。見無量壽經下,同淨影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擇力
【術語】以智慧簡別諸法之力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金剛力士
【天名】與金剛神,執金剛,持金剛,金剛夜叉,密迹金剛等皆同。執金剛杵護持佛法之天神也。楞伽經四曰:「金剛力士,常隨侍衛。」立於寺門兩脅之二王是也。大寶積經密迹金剛力士品記其宿世之事歷發願。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力士城
【地名】拘尸那城也。見力士生地項。
參照:力士生地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種種勝解智力
【術語】十力之一。明瞭眾生種種欲樂勝解之智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象力比丘
【人名】或名象首。又名法手。舍夷國有象首聚落,彼因稱名也。是釋種子。雜阿含經佛記云:此人犯三種非法,所謂慳貪愚癡瞋恚,當墮於地獄中。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他力念佛
【術語】對自力之諸行而言。念佛之行,為於佛方,成往生淨土之大功德,而與眾生者,故有此名。又對於自力念佛而言。謂念佛之功德,非欲迴向淨土而往生,乃於信心獲得上,自感謝佛恩之情念,而口稱佛名也。如真宗之念佛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神力
【名數】一、吐舌相。經曰:「現大神力,出廣長舌,上至梵世。」長舌者,不妄語之報也,故表法華經迹門之開權顯實,本門之開迹顯遠,所說真實,不為虛妄,而出廣長舌也。二、通身毛孔放光照十方。經曰:「一切毛孔放於無量無數色光,皆悉徧照十方世界。」是表佛慧之究竟也,初於序品中,放白毫光,照東之一方,表七方便之人初見一理,今本門既竟,放一切光,照一切土,能終初因,究竟佛慧故也。三、謦咳。經曰:「然後還攝舌相,一時謦咳。」謦咳為將語時之狀。又為通暢之相。表本迹二門之教通暢也。四十餘年秘隱真實,今得伸暢而無有遺滯,是我出世之大事通暢,故謦咳也。又以此法付諸菩薩,欲使導利後世之眾生,將語之,是故謦咳也。四、彈指。經曰:「俱共彈指。」是表隨喜也。天竺國俗,歡喜時為彈指。今七方便人同隨喜入於圓道,得圓道而增智,隨喜損生,隨喜受持諸菩薩真淨之大法。隨喜後世得無上之寶也。五、地六種動。經曰:「是二音聲徧至十方諸佛世界,地皆六種震動。」是表於住行向地等妙之六位動無明也。六、普見大會。經曰:「其中眾生天龍。(中略)諸四眾恭敬圍繞釋迦牟尼佛,既見是已,皆大歡喜。」是表諸佛之道同也。七、空中唱聲。經曰:「即時諸天於虛空中,高聲唱言。(中略)名妙法蓮華經,教菩薩法諸佛所護念,汝等當深心隨喜。」是表於未來此教法之被流通也。即四一之中之教一也。八、南無釋迦牟尼。經曰:「彼諸眾生聞虛空中聲已,合掌向娑婆世界,作如是言:南無釋迦牟尼佛。」是一示佛弟子,表四一中之人一。一表未來有人一也。九、遙散諸物雲聚而來。經曰:「以種種華香,(中略)珍寶妙物,皆共遙散娑婆世界。所散諸物從十方來譬如雲集,變成寶帳。徧覆此間諸佛之上。」是表檀波羅蜜於未來有行一也。十、十方通同。經曰:「於時十方世界通達無礙。如一佛土。」是表未來之理一也。見法華經如來神力品。問:何以知此十相表現意,復表將來之意?答曰:於下文「我以是神力,於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為囑累故,說此經功德。」觀之,表現表將,其義明矣。見法華文句十之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阿彌陀經不思議神力傳
【經名】此傳附於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之後。作者不詳。一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定力
【術語】五力之一。禪定之力用,能破諸亂想者。無量壽經下曰:「定力禪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信力
【術語】五力之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功力
【術語】勵力而勤善事也。觀佛三昧經六曰:「念佛功力,自然開悟。」六妙法門曰:「心慧開發,不加功力。」然則功力在我,我依念觀音之功力,得觀音利益也。然今人措我而直言觀音之功力,不動之功力等。此時之功力,如言利益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阿嚕力經
【經名】阿唎多羅陀羅尼阿嚕力品第十四之略。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宿住隨念智力
【術語】佛十力之一。知過去宿世之智力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法力
【術語】正法之力能除災伏惡也。維摩經佛國品曰:「法王法力超群生。」白居易文曰:「法力所攝,鮮不歸心。」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通力
【名數】三明也。見三達條。
參照:三達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神通力
【術語】唐華嚴經一曰:「如來自在神通之力。」見神通條。
參照:神通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口力論師
【流派】印度之外道,以虛空為萬物之真因者。或作因力論師,恐是寫誤。外道小乘,涅槃論曰:「外道口力論師說,虛空是萬物之因,最初生虛空,虛空生風,風生火,火生煗,煗生水,水即凍凌,堅作地,地生種種藥草,種種藥草生五穀生命,是故我論中說命是食,後時還沒虛空,名涅槃。」是也。至於口力之義,古來不見其說。或謂虛空生風,比諸口內發呼氣,故立此稱,此說似迂遠。恐以此外道計生命即為食,藉所謂口之力而活,故得其名耳。又見華嚴玄談八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力士額珠喻
【傳說】見額上珠條。
參照:額上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種神力
【名數】見神力條。
參照:神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種種界智力
【術語】十力之一。悉知種種不同之佛智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廣慧力
【術語】如來深廣之智慧力,即廣攝化眾生之光明力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他力宗
【流派】自力宗之對。勸他力往生之宗旨也。見他力條。
參照:他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二種神力
【名數】一令遠處見聞神力,佛在一處說法,以神通力使他方異土之眾生,皆得見聞也。二令各各見佛神力,佛在一處說法,能使一一眾生各自在佛前見說法,如日出而影現於眾水也。見智度論九。
一現身面言說神力,初地之菩薩,住於佛之神力,入於大乘照明三昧,入是三昧已,十方世界之一切諸佛,以神通力,為現一切身,當面說法也。二以手灌頂神力。初地之菩薩,得三昧神力,於千劫積集善根成就時,次第入於諸地乃至第十法雲地,住大蓮華微妙宮殿,坐大蓮華寶師子座,眾寶瓔珞,莊嚴其身,黃金薦蔔如日月光明。是時一切如來自十方來,就大蓮華宮殿座上,手以甘露灌其頂。見楞伽經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自力
【術語】他力之對。見他力條。
參照:他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與力不障
【術語】當其生而附與以力補助之,使無障礙,增上緣之一種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誓願力
【術語】佛在因位時興大願所誓。果得之功德力,全由因位之誓願所成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根上下智力
【術語】十力之一,明瞭眾生根機性情之上下不同,及得果之大小等之佛智力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口力外道
【流派】外道十一宗之一。以口譬太虛。謂萬物本為由一虛而生者。中論疏三本曰:「口力外道,計太虛能生四大,四大能生藥草,藥草能生眾生,此從無生也。」參照口力論師項。
參照:口力論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力明王
【明王】不動等之五大明王也。此五大明王為五大力菩薩之變身,故云五力明王。見五大力菩薩條。
參照:五大力菩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成就眾生力
【術語】菩薩十力之一。見十力條。
參照:十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一切如來入三昧耶遍一切無能障礙力無等三昧力明妃
【真言】入佛三昧耶真言之德名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願力信心
【術語】為如來本願力所與之信心。又為如來本願力所救之信心。對於名號信心而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智力
【術語】正智與神通力也。又正智之力用也。無量壽經上曰:「魔率官屬,而來逼試,制以智力,皆令降伏。」法華經普門品曰:「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世無比力真言句
【雜名】如來於十方三世,積集無量福德,一切事業不可破壞之無比力所生之真言句也。大日經二曰:「如巧色摩尼,能滿一切願,積聚無量福德,住不可害行,三世無比力真言句。」同疏九曰:「常編十方三世,以無量門植種種德本,無窮已時,住不可害行,即是於一切事業中皆悉不可留難不可破壞之義,故名三世無比力真言句。」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因力
【術語】於物之生正為原因之力。對於緣力而言。無量壽經下曰:「因力緣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善戒力
【雜語】持十善戒行者中,上品者與中品者由其功德,得生於天上,下品者能王於人中,有此功力,謂之十善戒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宿願力
【術語】宿願之力用也。觀無量壽經曰:「然彼如來宿願力故,有憶想者必得成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馬鳴菩薩大神力無比驗法念誦儀軌
【經名】一卷,唐金剛智譯。釋迦如來坐菩提樹下馬鳴菩薩白佛自說大神咒,使像末之貧窮獲大福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力莊嚴三昧經
【經名】三卷,隋那連提耶舍譯。佛由力莊嚴三昧出,說佛之十智。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力無等尊
【雜語】佛具十力三界無與等者,故稱十力無等尊。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阿嚕力
【真言】觀音真言「阿嚕力迦」之名。見阿嚕力經項。
參照:阿嚕力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種智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畢力迦
【物名】又作必栗迦,香名。譯曰目蓿香,又曰觸香。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經中曰:「必栗迦香,注云目蓿香也。」慧琳音義十二曰:「畢力迦,香名也。」同二十六曰:「此云觸香也。」梵Pṛkkā,Spṛkk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方便力
【術語】方便之力用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種神力
【名數】見通條。
參照:通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六大力
【名數】佛趣阿耨達龍王之請,為說無欲之法,使諸菩薩修諸清淨行,當得此十六大力,調攝身心,而化諸眾生也。一、志力,菩薩心志,善總持一切諸佛所說之法,以化眾生,名為志力。二、意力,菩薩心意與佛之所行同。於諸眾生未度者願悉度之,名為意力。三、行力,菩薩能以精進之行,通達一切諸法甚深之法義,名為行力。四、慚力,菩薩能以慚愧之故,遠離一切罪業,興同起種種善法,名為慚力。五、強力,菩薩於一切障難中能堅忍而不為非行,名為強力。六、持力,菩薩於所受之法,悉能演說開導,而無遺忘,名為持力。七、慧力,菩薩有大智慧,照了諸法皆空,千億魔兵,不能惱之。名為慧力。八、德力,菩薩修無欲行,具諸功德,離諸染著,名為德力。九、辯力,菩薩有大辯力,於百千劫隨解諸法,所說無礙,名為辯力。十、色力,菩薩色相端正,若帝釋梵天及四天王至菩薩所,一見之頃,黯然無色,名為色力。十一、身力,菩薩之身,堅固清淨,猶如金剛,火不能燒,刀不能斷,於外道中最高特勝,名為身力。十二、財力,菩薩於眾珍寶隨所念願應時即至,名為財力。十三、心力,菩薩知諸眾生性欲,能一其心順而化之,名為心力。十四、神足力,菩薩化導眾生能以神通具足之力,即現神變,度脫之,名為神通力。十五、弘法力,菩薩於諸佛之法能廣為一切眾生宣說,使眾生聞之而不斷絕,信受奉行,等除眾苦,名為弘法力。十六、降魔力,菩薩修習禪定,承順佛旨,能伏眾魔,名為降魔力。見三昧弘道廣顯定意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