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六大藥叉將
【名數】一達哩底囉瑟吒大將。二禁毘嚕大將。三嚩日嚕大將。四迦尾嚕大將。五彌覩吒大將。六哆怒毘大將。七阿儞嚕大將。八娑儞嚕大將。九印捺嚕大將。十波夷嚕大將。十一摩尾嚕大將。十二嬌尾嚕大將。十三真特嚕大將。十四嚩吒徒嚕大將。十五尾迦嚕大將。十六俱吠嚕大將。如是十六大將各有七千眷屬。見陀羅尼集經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六大賊
【譬喻】見六賊條。
參照:六賊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六大觀
【名數】在顯教,觀六大之空不淨也。在密教,觀六大之圓融無礙也。嘉祥仁王經五曰:「作六大觀,四大空識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六大黑
【名數】佛像圖彙三,謂一、比丘大黑,其本地大摩尼珠,為如來之標幟,僧形之大黑也(偽經之大黑天神圓滿陀羅尼經有本地之記)。二、摩訶迦羅大黑女,為大黑之后。三、王子迦羅大黑,為大黑之王子。四、真陀大黑,為施福之標幟,而持真陀摩尼。五、夜叉大黑,為降魔夜叉之標幟,而持金剛輪。六、摩迦羅大黑,即本體之摩訶迦羅,負囊持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密六大
【雜語】地水火者身密,風空者語密,識者意密。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輪六大
【名數】五輪者五大之異名。五大加識大為六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六大體大
【術語】六大無礙之義,六大為一切法之體性之義。見六大無礙條。
參照:六大無礙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六大
【名數】又曰六界。地水火風空識也。此六法周徧一切法界,而造作有情非情,故名為大。蓋非情為五大所成,而有情為六大所成也。此六大之義,雖涉于顯密而說之。然顯教之義,以欲知六大假和合而成一身,能成之六大,所成之一身,皆是生滅無常之假法而說之也。仁王經觀空品曰:「色受想行識空,十二入十八界空,六大法空。」同受持品曰:「比丘比丘尼,修行十善,自觀己身地水火風空識分分不淨。」大般若經二百七十三曰:「一切智智清淨,故地界清淨。一切智智清淨,故水火風空識界清淨。」瓔珞本業經上曰:「六大識空四大,一切法無自相無他相,如虛空故。」天台仁王經疏中曰:「阿含云:六王諍大,地謂我能載,水云能漂潤,火云能燒照,風云能生動,空云能容受。識云若無我者,色則敗壞,五雖大而識為王。故云:四大圍空,識居其中也。」
【名數】有三種:一、小乘之說。地水火風空識也,此因示人空,而分析一有情為六大者。中阿含四十七多界經,所說六界是也。俱舍論一曰:「六界是諸有情生所依。」二、大乘因示法空故說六大。是名徧到空。仁王經上曰:「色受想行識空,十八界空,六大法空,四諦十二因緣空。」同天台疏中曰:「六大名徧到空,阿含云:六王諍大,地云我能載,水云能漂潤,火云能燒照,風云能生動,空云能容受,識云若無我者色則敗壞。五雖大而識為主,故云四大圍空識居中也。」菩薩處胎經地神品亦有此說。三、密教因示諸法本不生之實體,故說六大。亦地水火風空識也。此六法本來自爾有實體,有實形,周徧法界,圓滿十方而不生不滅者也。參照六大條。
參照:六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六大法性
【術語】地等六大有相性之二面。凡眼所見者,惟其事相,事事差別而不相融。聖智所見者,為其法性一味平等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六大神
【名數】地等六大之神靈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六大煩惱
【名數】一,貪煩惱,染著為性,生苦為業。二,瞋煩惱,憎恚為性,不安與惡行之所依為業。三,痴煩惱,於諸理事迷闇為性,一切諸惑之所依為業。四,慢煩惱,恃己於他高舉為性,生苦為業。五,疑煩惱,於諸諦理猶豫為性,能障信心為業。六,惡見煩惱,顛倒推求之惡慧為性,能障善見而生苦為業。此惡見之中有五種:一身見,固執實我也。二邊見,偏執我之斷常也。三邪見,撥無因果之理也。四見取見,固執自己之惡見也。五戒禁見,固執非理之戒禁也。因而合之則為六煩惱,開之則為十煩惱。是為諸惑中之根本,餘惑以之為體為所依而生,故名之為本惑,亦名為根本煩惱。台家分之為利鈍之二使,前五煩惱為五鈍使,後五惡見為五利使。見唯識論六,百法問答鈔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密教六大
【名數】密教說六大之體性本有常住,即胎金兩部理智之二法身也。蓋密教不如顯教別立無相之真如,故法界之諸法,不過五蘊,即色心之二法,今開色之一而為五大,合受等四蘊而為一識大。此中五大為本有常住,凡聖一如,故為本有胎藏界之理法身,識有情智迷悟之別,故為始成金剛界之智法身。但色心本自不二,色即心,故五大即五智。心即色,故五智即五大。理法身固非頑迷無智,智法身固為常性不變,其種子色形等如圖。六大中識大之形色,密教謂心法有實之形色,其色白,其形圓。其證則引金剛頂經一:「我見自心形如月輪。」之說。謂凡夫所見,雖無隔歷質礙,然佛眼所見,則有周徧法界無礙自在之色。若不然,則不惟與顯教法身無相之說同,月輪之說亦無用矣。然日本台密以此月輪為偽相之譬喻,而心法不許有實之色形,與顯教同也。智證之金剛界瑜伽記曰:「本國僧中或執心有其形,即月輪是也。若不言有月輪同顯教法身言斷心滅之說,所以可云心法定有形。若不然,密教月輪之說無用。(中略)今言,此執與當文禪要違,故可以月輪為偽相喻。」案本國之僧者,日本之空海也,智證大師在唐時請決於法全和尚,和尚舉兩處之違文而非此說。當文者,金剛界儀軌所謂:「無體亦無事,即亦非月,由具福智故,自心如滿月」是也。禪要者,彼釋所謂:「偽想一圓明猶如淨月」是也。然天台二百題十一有心法形色之疑,而成立有形色。
參照:顯教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六大菩薩
【名數】四如來四親近之十六菩薩也,簡別於賢劫之十六尊,特稱為大菩薩。見十六菩薩條。
參照:十六菩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六大阿羅漢
【名數】即十六羅漢也。見羅漢條。
參照:羅漢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六大能生
【術語】大日經五秘密曼荼羅品,如來說發生偈,是由六大生四種法身,四種曼荼羅,三種世間,且示諸法常住也。偈曰:「能生隨類形,諸法之法相。諸佛與聲聞,救世因緣覺。勤勇菩薩眾,及人尊亦然。眾生器世界,次第而相生。生住等諸法,常恒如是生。」此中前之能生二字,是六大,隨類形已下諸句,所造之法也。於其所造句中,配四種法身與四種曼荼羅及三種世間之三種法也。見秘藏記末,同鈔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六大無礙
【術語】六大者,地水火風空識也。此六大之義,雖為顯密共通之法相,然論六大無礙者,則惟密教。無礙者,互相融通而無障礙,如光與光,六大互相融通也,自他之六大互相融通,是為六大之自性,法自爾之德,故云法性。即佛陀之身為六大所成,凡夫之身亦六大所成也,六大之自性,無礙平等,故佛之六大與眾生之六大融通而無間隔,入我我入也(是自他六大無礙之義)。又,地等之五大與識,為入我我入。故有情非情一體也。為此草木國土成佛之義亦成(是自之六大互無礙之義)。然凡夫自無始以間隔之情向於無所礙平等之六大,妄為間隔差別,而起彼此我他之見,故作業感生死之苦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六大士
【名數】十六羅漢也。見羅漢條。
參照:羅漢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六大天
【名數】天部中之主者,有十六位,謂之十六大天。見十六天條。
參照:十六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六大國
【名數】見十六國王條。
參照:十六國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六大力
【名數】佛趣阿耨達龍王之請,為說無欲之法,使諸菩薩修諸清淨行,當得此十六大力,調攝身心,而化諸眾生也。一、志力,菩薩心志,善總持一切諸佛所說之法,以化眾生,名為志力。二、意力,菩薩心意與佛之所行同。於諸眾生未度者願悉度之,名為意力。三、行力,菩薩能以精進之行,通達一切諸法甚深之法義,名為行力。四、慚力,菩薩能以慚愧之故,遠離一切罪業,興同起種種善法,名為慚力。五、強力,菩薩於一切障難中能堅忍而不為非行,名為強力。六、持力,菩薩於所受之法,悉能演說開導,而無遺忘,名為持力。七、慧力,菩薩有大智慧,照了諸法皆空,千億魔兵,不能惱之。名為慧力。八、德力,菩薩修無欲行,具諸功德,離諸染著,名為德力。九、辯力,菩薩有大辯力,於百千劫隨解諸法,所說無礙,名為辯力。十、色力,菩薩色相端正,若帝釋梵天及四天王至菩薩所,一見之頃,黯然無色,名為色力。十一、身力,菩薩之身,堅固清淨,猶如金剛,火不能燒,刀不能斷,於外道中最高特勝,名為身力。十二、財力,菩薩於眾珍寶隨所念願應時即至,名為財力。十三、心力,菩薩知諸眾生性欲,能一其心順而化之,名為心力。十四、神足力,菩薩化導眾生能以神通具足之力,即現神變,度脫之,名為神通力。十五、弘法力,菩薩於諸佛之法能廣為一切眾生宣說,使眾生聞之而不斷絕,信受奉行,等除眾苦,名為弘法力。十六、降魔力,菩薩修習禪定,承順佛旨,能伏眾魔,名為降魔力。見三昧弘道廣顯定意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