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顯無邊佛土功德經
【經名】一卷,唐玄奘譯。華嚴經壽量品中如來自說之一段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種佛土
【名數】唯識論十以自性身、自受用身、他受用身、變化身為四佛身,而佛土亦有四:一法性土、二自受用土、三他受用土、四變化土也。此中法性土,為無色無相之理土;自受用土,為實佛自託之報土;他受用土,為對於初地已上菩薩示現之淨土;變化土,為示現於地前菩薩及二乘凡夫之佛土。因之而此中有淨土有穢土(義林章佛土章)。台家亦建立四種之佛土。見四土條。
參照:四土
【名數】見佛土條。
參照:佛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見諸佛土願
【術語】四十八願之第四十。使諸人見淨土莊嚴之願。無量壽經上曰:「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意欲見十方無量嚴淨佛土,應時如願於寶樹中皆悉照見,猶如明鏡覩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佛土
【名數】對於唯識論所說之三佛身,定三佛所居之國土:一、法性土,自性身之土,即真如之理也。此身土與體雖無差別,然相性不同,故以能知之覺相為佛(即身),以所知之法性為土。二、受用土,即報身受用之國土。為與大圓鏡智相應之淨識所變現,盡未來際而相續,以無漏之色為體。此中有自受用土與他受用土二種:自受用土如上,他受用土者,依平等性智之大慈悲力,對於初地已上之菩薩,變淨土者。亦以無漏之五塵為體。三、變化土,即變化身所居之土也。依成所作智之大慈悲力。應初地以下乃至一切之凡夫。或現淨土,或現穢土者,見義林章七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佛土
【術語】佛所住之國土,佛所化之領土也。有淨土、穢土、報土、法性土等之別。法華經方便品曰:「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大乘義章十九曰:「安身之處號之為土,約佛辨土名為佛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文殊佛土嚴淨經
【經名】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嚴淨佛土經
【經名】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二種佛土
【名數】一真土,真佛之住處也。二應土,應佛之住處也。大乘義章十九曰:「佛土或分為二,唯真與應。自所託名之為真,隨他異現說以為應。」
一真佛土,同於上之真土。二方便化身土,同於上之應土。日本見真大師以此二土分別西方彌陀之淨土。見教行信證五六。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方佛土
【雜語】猶言大千世界。法華經方便品曰:「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萬億佛土
【界名】極樂世界也。阿彌陀經曰:「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一佛土
【術語】與一佛世界同。往生論曰:「於一佛土,身不動搖,而徧十方,種種應化。」
參照:一佛世界
同一佛土。即彌陀之淨土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佛土嚴淨經
【經名】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文殊師利佛土莊嚴經
【經名】二卷,西晉竺法護譯。大寶積經第十五文殊師利授記會之別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佛土
【名數】見四土條。
參照:四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種佛土
【名數】佛地論七,立法性土、受用土、變化土,如其次第,以為法性身、受用身、變化身之住處。此中法性土為理土,而受用變化之二土為事土。又法性受用之二土唯為淨,而變化土通於淨穢。大乘義章十九曰:「一法性土,二實報土,三圓應土。」與前異名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