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法寶所立五時教
【術語】唐法寶約於機解之淺深,謂一代諸教,有五等之說時,亦名為五時教:一小乘教,二般若教,三深密教,四法華教,五涅槃教。又第二般若教以下,如其次第,亦名大乘教,三乘教,一乘教,佛性教。其所著一乘佛性究竟論說之。唯此書今僅存第三一卷,闕教判之章,不能知其詳細。惟略見於五教章通路記第五十而已。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一代五時佛法
【術語】天台宗區別釋迦一代之教法,為華嚴、阿含、方等、般若、法華涅槃之五時。四教儀曰:「以五時八教,判釋東流一代聖教,罄無不盡。」詳五時條。
參照:五時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劉虬所立五時教
【術語】晉武都山隱士劉虬,初分頓漸二教,以華嚴經為頓教,餘為漸教,漸教之中分五時。是唐土判教之嚆矢也:一、最初說提謂經,開五戒十善之人天教。二、成道後十二年中說阿含經等,開三乘差別之教門。三、佛成道後三十年中說般若經維摩經等,說三乘同觀之空理。四、佛成道四十年後八年中說法華經,辨明一乘。五、佛臨滅度時,一日一夜中說涅槃經,明悉有佛性、佛性常住之理。是最後究竟之說也。淨影痛破之。見大乘義章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教五時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涅槃宗五時教
【術語】三論玄義曰:「昔涅槃初度江左,宋道場等沙門慧觀,仍製經序,略判佛教。凡有二科:一者頓教,即華嚴之流,但為菩薩具足顯理。二者,始從鹿苑,終竟鵠林。自淺至深,謂之漸教。於漸教內開為五時:一、三乘別教,於阿含經等,別說四諦、十二因緣、六度,投聲聞緣覺菩薩之三機者。二、三乘通教,專說般若經通化三乘者。三、抑揚教,說維摩思益之諸經,而讚揚菩薩挫折聲聞者。四、同歸教,說法華經,使彼三乘歸於一極者。五、常住教,說涅槃經以明佛果之常住者。又此五教如其次第名為有相、無相、抑揚、會三歸一、圓常。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時
【術語】五時教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天台宗五時教
【術語】天台宗分別佛一代之說法為五時。第一華嚴時。佛成道後,三七日中說華嚴經之間。是依經題而與名。第二鹿苑時。說華嚴經後十二年中於鹿野苑等說小乘阿含經之間。是就地而與名。第三方等時。說阿含後八年說維摩勝鬘等諸大乘經。廣(方之義),談藏通別圓四教,均(等之義),被眾機之間。是就所說之法而與名。第四般若時。說方等經後二十二年,說諸部般若經之間。是依經題而付名。第五法華涅槃時。般若二十二年後,八年說法華經,一日一夜說涅槃經之間。是亦依經題而付名。荊溪之四教儀備釋曰:「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談,法華涅槃共八年,華嚴最初三七日。」此五時就經典之部帙而分之者。更立化儀之四教與化法之四教,分別此五時中之說法儀式與所說之教義。是台家所立之五時八教也。見八教條。
參照:八教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劉虯所立五時教
【術語】晉武都山隱士劉虬,初分頓漸二教,以華嚴經為頓教,餘為漸教,漸教之中分五時。是唐土判教之嚆矢也:一、最初說提謂經,開五戒十善之人天教。二、成道後十二年中說阿含經等,開三乘差別之教門。三、佛成道後三十年中說般若經維摩經等,說三乘同觀之空理。四、佛成道四十年後八年中說法華經,辨明一乘。五、佛臨滅度時,一日一夜中說涅槃經,明悉有佛性、佛性常住之理。是最後究竟之說也。淨影痛破之。見大乘義章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時八教
【術語】天台宗所立。以五時定釋迦一代說法之次第。以八教分別其說法之儀式(化儀之四教),與教法之淺深(化法之四教)。天台四教儀曰:「天台智者大師,以五時八教判釋東流一代聖教,罄無不盡。」見五時教及八教條。
參照:五時教
參照:八教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時教
【術語】釋迦一代說法之次第,區別為五時者。天台涅槃等所立,有種種之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