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唐三藏
【人名】玄奘三藏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金剛菩提三藏
【人名】金剛智三藏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金剛智三藏
【人名】金剛智,名。梵名跋曰羅菩提Vajrabodhi,三藏者尊稱。南印度摩賴耶國人。婆羅門姓。年甫十歲,於那爛陀寺依寂靜智出家,三十一歲往南天竺,時龍智(龍樹菩薩之弟子),年七百歲猶在,就之,七年承事供養,受學一切密教。尋遊師子國登楞伽山。聞支那佛法盛,唐玄宗開元七年達廣州,翌年至東都。勅迎於慈恩寺,尋徙薦福寺。於所住立大曼荼羅壇以度四眾。一行禪師,不空三藏,皆其弟子也。同二十年八月十五日於洛陽廣福寺入寂,壽七十一,諡曰灌頂國師。師為真言宗八祖之第五,於東夏則謂之始祖。見貞元釋教錄,宋高僧傳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不空三藏
【人名】見不空條。
參照:不空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明三藏法數
【書名】五十卷,明朝一如等集註。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藏學者
【術語】指小乘之學人。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慈恩寺三藏
【人名】玄奘三藏嘗住大慈恩寺,故有此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密家三藏
【名數】謂大毘盧舍那金剛頂經二百卷,蘇婆呼經根本部等一百七十卷,菩提心摩訶衍經等十一卷也。金剛頂經為經藏,蘇婆呼經為律藏,摩訶衍經為論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耳三藏
【人名】唐代宗時,有西天之大耳三藏到京。云得他心慧眼。帝勅使與忠國師試驗。三藏方見師,便禮拜而立於右邊。師問曰:汝得他心通耶?對曰:不敢,師曰:道老僧即今在什麼處?曰:和尚是一國之師,何得卻去西川看競渡?師再問汝道老僧即今在什麼處?曰:和尚是一國之師,何得卻在天津橋上看弄猢猻?師第三問語亦同前。三藏良久而罔知去處。師叱曰:這野狐精他心通在什麼處?三藏無以對。見傳燈錄五忠國師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波頗蜜多羅三藏五教
【名數】一、四諦教,阿含經也。二、無相教,般若經也。三、觀行教,華嚴經也。四、安樂教,涅槃經也,謂說常樂。五、守護教,大集經也,謂說守護正法。見華嚴玄談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藏教
【術語】天台所立四教之一。指一切之小乘教。佛入滅之年,大迦葉等結集經律論之三藏,而為該收小乘一切之教理者,故呼小乘謂之三藏教。大乘亦有三藏之別,然非如小乘之三藏,部帙整然而分之者,因以之為一摩訶衍藏,與彼小乘之三藏二者對峙。此智度論之意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真諦三藏
【人名】西印度優禪尼國人,梵稱波羅末陀Paramārtha。又曰拘那羅陀Guṇarata。梁大同十二年三十餘歲來支那,受武帝好遇,會逢國難,往北齊,赴東魏,流離間,述金光明經,攝大乘論,唯識論等譯,及世親傳等著二百七十八卷。大建元年正月十一日寂。歲七十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三藏
【術語】依智度論之意則三藏為小乘之特稱,而大乘為一修多羅藏。依攝大乘論之意,則大乘中亦有三藏,華嚴經等為經藏,梵網經等為律藏,阿毘達磨經等為論藏(阿毘達磨經此土不譯唯識論中往往引之),然是為一修多羅藏之分類,故名之為總部之三藏。小乘之三藏,稱為別部之三藏。玄奘譯世親攝論釋一曰:「此中三藏者:一素怛纜藏,二毘奈耶藏,三阿毘達磨藏。如是三藏下乘上乘有差別故則成二藏:一聲聞藏,二菩薩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書名】十卷,唐慧立本等撰。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迦膩色迦王結集三藏
【故事】王以如來涅槃後第四百年應期撫運,王風遠被,殊俗內附,機務餘暇,每習佛經,日請一僧,入宮說法。諸師各異其說,王頗惑於去就,以問脅尊者。尊者曰:如來去世歲月逾邈,師資部執,自致矛盾,不如及今隨自宗而結集三藏。王聽之,精選其人,得四百九十九人,皆阿羅漢也。後得世友菩薩以為上座,充為五百人。以迦濕彌羅國四周皆山為要害之地,物產豐饒,迦膩色迦王,率諸阿羅漢至此國,建立伽藍,使結集三藏。三藏各十萬頌,總為三十萬頌,稱九百六十萬言,是大毘婆沙論也。王遂以赤銅為鍱,鏤寫論文,以石函緘封,建塔而藏於其中,命藥叉神守衛其國,不使外出,求習學者,使就中受業。見西域記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書名】十卷,唐慧立本,彥琮箋。玄奘三藏之傳記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勒那三藏
【人名】勒那跋提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藏法師
【術語】通稱則為法師之美稱,特稱則指唐之玄奘三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藏法數
【書名】具名大明三藏法數,五十卷,明一如等撰。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出三藏記集
【書名】十五卷。梁僧祐撰。列記經律論三藏之經目及翻譯之同異序跋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小乘三藏
【術語】四部之阿含經等為經藏,四分五分十誦律等為律藏,六足發智論等為論藏。此三藏之根本皆佛說,於佛入滅時分部帙而結集者。佛所說之大乘,義理之分際遠異於小乘,故於別處結集之而單名摩訶衍藏Mahāyānapiṭaka,以對小乘之三藏。是智度論之意也。智度論百曰:「如摩訶迦葉於耆闍崛山中集三藏,佛滅度後文殊師利彌勒諸大菩薩,亦將阿難集是摩訶衍。(中略)三藏是聲聞法,摩訶衍是大乘法。」法華經安樂行品曰:「貪著小乘三藏學者。」天台據之,於四教之中呼小乘教為三藏教。然於小乘宗之中如經量部不許佛說之論藏。謂論藏者如來滅後弟子之所說。故世親於俱舍論之初敘有部宗之義曰:「離擇法定無餘能滅諸惑勝方便,由惑世間漂有海,因此傳,佛說對法。」此依經量部之意示論藏之佛說,非己所信,故置傳字者。因而眾賢於正理論之初痛駁之。今案結集小乘之三藏以三藏為小乘之別名,雖在佛滅後,而佛在世時,其教法中既有三藏分別之存在,其證文不一。智度論百曰:「佛在世時無有三藏名,但有持修多羅比丘,持毘尼比丘,持摩多羅迦Mātṛka比丘。」(摩多羅迦論藏之異名也)。毘奈耶雜事十四曰:「緣在室羅伐羅城,時有苾芻名毛血。(中略)見佛說法於三藏經說地獄苦。」同十八曰:「三藏經中有疑處除我更無能答者。」同三十四曰:「賊言:聖者仁是三藏。持經律論耶?苾芻亦同前答。(中略)佛言汝等苾芻善閑經律論。」此等皆佛在世之事也。因是可知佛在世已有三藏之名矣。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明三藏聖教目錄
【書名】明永樂年間勅行藏經之勘校寫錄,翻刻於南北兩京,此北藏之目錄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畏三藏
【人名】善無畏三藏之略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燉煌三藏
【人名】與燉煌菩薩同。
參照:燉煌菩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密教三藏
【術語】日本以東寺為密場。置五十比丘習密教三藏。三藏者。大毘盧遮那金剛頂經等二百卷密修多羅也。蘇婆呼經根本部等一百七十卷密毘奈耶也。菩提心,訶摩衍等十一卷密阿毘曇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迦葉結集三藏
【故事】見摩訶迦葉條。
參照:摩訶迦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小三藏
【術語】合論大小乘而立三藏:一聲聞藏,二緣覺藏,三菩薩藏也。見阿闍世王經下,嘉祥法華義疏十。又,一聲聞藏,二菩薩藏,三佛藏也。見釋氏要覽中。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撰三藏及雜藏經
【經名】撰集三藏及雜藏傳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慈恩寺三藏
【人名】唐法相宗之開祖,玄奘三藏,住大慈恩寺,因名慈恩寺三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藏
【名數】謂大小乘各經律論也。
【術語】Tripiṭaka,經律論也。此三者,各包藏文義,故名三藏。經說定學,律說戒學,論說慧學。因之而通三藏達三學者,稱為三藏。特為真諦玄奘等翻譯師之稱號。其梵名一一列之於下。一、素呾纜藏Sūtrapiṭaka,舊曰修多羅藏,譯曰綖,聖人之言說,能貫穿諸法,如綖之貫花鬘,故喻之以綖。然經者訓常訓法,以聖人之言而名之。且經之持緯恰具綖之義,故譯家易綖以經。二、毘奈耶藏Vinayapiṭaka,舊作毘尼藏,譯曰滅。滅三業過非之義。別名優婆羅叉,譯曰律,毘奈耶之教能詮律,故別名謂之律。三、阿毘達磨藏Abhidharmapiṭaka,舊作阿毘曇藏,新譯曰對法,以對觀真理之勝智而名。舊譯無比法,亦稱勝智而謂為無比。此藏生對觀涅槃之無比勝智,故名阿毘達磨。別名優婆提舍,譯曰論,論諸法之義。此藏所詮論諸法之性相,而生勝智,故別名為論。此三藏有三種:一、小乘之三藏,二、大乘之三藏,三、大小之三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