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聚懺悔經
【經名】具名大乘三聚懺悔經。一卷。隋闍那崛多譯。菩薩藏經之異譯。說隨喜勸請迴向三聚之懺悔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聚經
【經名】佛,為比丘說至惡趣法,至善趣法,至涅槃法之三法聚。由一而增至十。攝於長阿含經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聚教
【術語】三聚戒之教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聚戒
【術語】一攝律儀戒。受持五八十具等一切之戒律者。二攝善法戒。以修一切善法為戒者。三攝眾生戒。又云饒益有情戒。以饒益一切眾生為戒者。是華嚴梵網占察瓔珞等經,瑜伽唯識等論所說。此三者積聚,故云三聚。戒有大小,十戒二百五十戒等為小乘戒,十重四十八輕戒三聚戒等為大乘戒。又有在家出家之別。五戒八戒為在家戒,十戒二百五十戒為出家,三聚戒。為道俗通行戒。即大乘之菩薩無論出家在家,皆受之也但在家之菩薩,凡受此三聚以為心者,謂之通受。出家之菩薩,其初別受攝律儀戒,即二百五十戒及十重等(攝律儀之中有一切大小之戒),是名別受。次乃總受之三聚也。此通受之有二種:一者從他得,唯對於師而得。二者自誓得,唯於佛像前以善心自誓而得。皆不要白四羯磨之作法也。唯識論九曰:「戒學有三:一律儀戒,謂正遠離所應離法。二攝善法戒,謂正證應修證法。三饒益有情戒,謂正利樂一切有情。」
【術語】三聚淨戒之略,見戒條。
參照:戒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聚淨戒
【術語】三聚之戒法,無垢清淨,故云淨。同三聚戒項。
參照:三聚戒
【術語】見戒條。
參照:戒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聚圓戒
【術語】謂三聚戒一一具三聚戒而圓融無礙也。就殺生戒而云,則離殺生之惡,是攝律儀,為長慈悲心是攝善法,為保護眾生是攝眾生。八宗綱要上曰:「此三聚亦圓融行故,三聚互攝。諸戒融通,如不殺生即具三聚。乃至一切諸戒皆爾,隨持一戒具三聚。」參照戒條。
參照:戒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聚
【名數】以三聚該收一切眾生也。一、正定聚,必定證悟者。二、邪定聚,畢竟不證悟者。三、不定聚,在二者中間有緣證悟,無緣不證悟也。此三聚之義通於大小乘,小乘之俱舍論十曰:「正邪不定聚聖造無間餘。」預流向已上之聖者為正定聚,造五無間業者為邪定聚,在此二者中間修七方便之行者為不定聚。大乘之三聚有多義,智度論八十四曰:「能破顛倒者名正定,必不能破顛倒者是邪定,得因緣能破不得則不能破是名不定。」是通相說三聚,未判其位也。依起信論之所說,則十信已前之凡夫不信因果,為邪定,十住已上為正定,十信之人為不定性。此為實大乘之義。權大乘之相宗,則依智度論之說意,不因位而制之,依彼宗所立之五性而立之。即無種性之人為邪定,不定種性之人為不定性,菩薩定性之人為正定。又依釋摩訶衍論之一說,則十聖為正定聚,三賢為不定聚,自餘之凡夫為邪定聚。是亦權大乘之意也。圭峰之起信筆削記三曰:「權教以無種性人為邪,以菩薩為正,以不定性人為不定。終教以一切異性為邪,三賢為正,十信為不定。」探玄記三曰:「若依地論,見道已上,方名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