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法華三昧會
【行事】修法華三昧行法之法會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觀三昧
【術語】觀自在菩薩之三昧也,即是普眼三昧。入此三昧時,即能於念念之中以普眼徧觀,具足明了,故名普觀三昧。見大日經義疏七。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散疑三昧
【術語】離一切疑結之定心也。見智度論四十七。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門世界三昧門
【術語】普眼三昧門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一莊嚴三昧
【術語】觀得諸法一昧相之三昧也。見智度論四十七。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純真陀羅所問如來三昧經
【經名】純真陀羅所問如來三昧經之異名。
【經名】三卷,後漢支婁迦讖譯。與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同本。純真者,神人之義,陀羅者,緊那羅之訛略,即神人緊那羅。此雖為通釋,而實則純為屯Druma(樹),真陀羅者Kinnara之音譯也。
參照: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蓮華部三昧耶印
【印相】見十八道條。
參照:十八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妙行三昧
【術語】百八三昧之一。智度論四十七曰:「妙行三昧者,即是畢竟空相應三昧。乃至不見不二相,一切戲論不能破。」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風奮迅三昧
【術語】起猛烈之風分散支體之三昧也。止觀一曰:「阿難河中入風三昧,四派其身。」同輔行曰:「尊者默然即入三昧,名風奮迅,分身四派。」法華文句二曰:「於恒河中入風奮迅三昧,分身為四分。」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金剛喻三昧
【術語】真言以五相修行稱為金剛喻三昧。金剛界儀軌曰:「空中諸如來,彈指而警覺,告言善男子:汝之所證處,是一道清淨。金剛喻三昧,及薩婆若智,尚未能證知,勿以是為足。應滿足普賢,方成最正覺。」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住三昧
【術語】百八三昧之一。觀諸法無常無住之禪定也。智度論四十七曰:「無住三昧者,是三昧名無作三昧。住是三昧中,觀諸法念念無常,無有住時。」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超越三昧
【術語】凡禪定淺深次第為四禪四無色及滅盡定,出入皆以順此次第為法。例如散心之人,不能直入四無色定,必先入初禪定,順次而入第四禪,後入四無色之初定也。又出定不得直出,必逆次依此次第。是乃聲聞人之法也。然佛及深位之菩薩不必用此次第,得由散心直入滅盡定,得由滅盡定直出散心,謂之超越三昧。智度論八十一曰:「問曰:超越三昧不得超二。又不從散心而入滅盡定。答曰:大小乘法異,不超二者。小乘法中說,菩薩無量福德,智慧深入禪定力故,能隨意超越。」但依小乘有部之說,則許超前二果。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童子三昧經
【經名】三卷,隋闍那崛多譯。為方等般泥洹經前六品之別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種三昧
【名數】見三昧條。
參照:三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一三昧
【術語】一行三昧之略。惟專心思一事,不顧其他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極祕三昧
【術語】即大日如來自證之法界體性三昧也。祕藏寶鑰下曰:「毘盧遮那世尊,入於一切如來一體速疾力三昧,說自證之法界體性三昧。言:我覺本不生,出過語言道。諸過得解脫,遠離於因緣。知空等虛空,如實相智生。已離一切暗,第一實無垢。解云:此頌文約義廣,言浮心深,而非難說。又有百字輪十二字等之真言觀法三摩地門及金剛界三十七尊四智印之三摩地,即是大日如來極祕之三昧,文廣不能具述。」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宿王戲三昧
【術語】法華十六三昧之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師子奪迅三昧
【術語】師子奮迅時,開張諸根,身毛皆竪,現威怒哮吼之相。佛入此三昧。則奮大悲法界之身,開大悲之根門,現應機之威,使外道二乘之小獸懾伏,故名為師子奮迅三昧。探玄記十八曰:「從喻為名。謂如師子奮迅之時。諸根開張。身毛皆竪。現其威怒哮吼之相。令餘獸類失威竄伏。令師子兒增其雄猛。身得長大。今佛亦爾。一奮大悲法界之身。二開大悲之根門。三竪悲毛之先導。四現應機之威。吼法界之法門。令二乘諸獸藏竄聾盲。菩薩佛子增長百千諸三昧海及陀羅尼海。如是相似。故以為喻。」梵Siṁhavikrīḍita-samādhi。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佛立三昧
【術語】般舟三昧,此翻佛立三昧。此三昧成就,則見十方諸佛立於其前也。般舟三昧經曰:「有三昧名十方諸佛,悉在前立。」止觀二曰:「此法出般舟三昧經,翻為佛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定心三昧
【術語】觀佛三昧之異名。一心稱佛之名號曰口稱三昧。觀念淨土之依正二報,曰觀佛三昧,或定心三昧。觀佛之目,對於口稱之名號而言。定心之稱,對於口稱之散業而言。此定心口稱之兩三昧,總為念佛三昧。觀念法門曰:「若得定心三昧及口稱三昧者,心眼即開,見彼淨土一切莊嚴,說無窮盡。」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佛三昧經
【經名】佛說觀佛三昧海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雲門塵塵三昧
【公案】「僧問雲門:如何是塵三昧?門云:鉢裏飯,桶裏飯。」見碧巖五十則。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護身三昧耶
【術語】十八道之一。被甲護身法之印與明也。見十八道條。
參照:十八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越喜三昧
【術語】耶輸陀羅女所入之三昧也。依此三昧而生種種之歡喜,並使一切眾生歡喜,故名越喜三昧,越乃超越無比之義。見耶輸多羅條。
參照:耶輸多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般舟三昧經
【經名】三卷或一卷,後漢支婁迦讖譯。大方等大集賢護經之舊譯也。由賢護菩薩之請而說佛立三昧之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師子遊戲三昧
【術語】八三昧之一。譬如師子之搏鹿,自在戲樂,佛亦入此三昧,迴轉此地,使六反震動,故名師子遊戲三昧。又佛名人師子,師子遊戲三昧者,佛遊戲三昧也,佛入此三昧時,使此大地有六種震動,使一切地獄惡道之眾生,皆蒙解脫,得生於天上。見智度論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攝大乘論現證三昧經
【經名】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三昧大教王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去三昧
【術語】百八三昧之一。智度論四十七曰:「得此三昧,不見一切法來去相。」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昧耶戒壇
【術語】行授三昧耶戒式之道場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莊嚴王三昧
【術語】法華妙音品所說十六三昧之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賢三昧耶印真言
【雜名】密教所傳普賢菩薩之印與真言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塵塵三昧
【術語】於一微塵中入一切之三昧,謂為塵塵三昧。華嚴經賢首品偈曰:「一微塵中入三昧,成就一切微塵定,而彼微塵亦不增,於一普現難思剎。」碧巖五十則曰:「僧問雲門:如何是塵塵三昧?門云:鉢里飯,桶裏水。」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寶王三昧
【術語】念佛三昧之美稱也。念佛者即三昧中之至寶,故名寶王三昧。大集經菩薩念佛三昧分九曰:「善男子善女人!雖能以上一切世界盛滿七寶眾具,供施一切眾生,功德雖廣,然故不及前善男子善女人等聞此三昧寶王名字。」寶王論下曰:「法華三昧者,念佛三昧也。是以如來名此勝定為三昧寶王,為光明藏。為除罪珠,為邪見燈。」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莊嚴三昧經
【經名】三寶感應錄下引此經舉馬鳴龍樹二菩薩之本地。此經藏中無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威光大菩薩三昧耶
【術語】大日如來出生南方金剛光菩薩之三摩地也。見金剛頂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金剛部三昧耶
【印相】十八契印之一。見十八道條。
參照:十八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一切如來入三昧耶遍一切無能障礙力無等三昧力明妃
【真言】入佛三昧耶真言之德名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文殊三昧
【術語】發無相妙慧之三昧也,此智慧為文殊所具,故名文殊三昧。大疏五曰:「悉是文殊三昧,故經云侍衛無勝智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颰陀劫三昧經
【經名】賢劫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種金剛三昧
【名數】智度論四十七,說百八三昧中,三種之金剛三昧。初曰金剛三昧,通達諸法之三昧也。中曰金剛輪三昧,輪者攝持之義,為攝持他諸三昧之三昧也。後曰如金剛三昧,金剛喻定也。說如上。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聖正三昧
【術語】三三昧之一。見三三昧條。
參照:三三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念佛三昧寶王論
【書名】三卷,唐終南山飛錫撰,開二十門而勸贊念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現色身三昧
【術語】菩薩得此三昧,則得現種種色身化益眾生,故名普現色身三昧。如妙音觀音之現諸身,即依此三昧之力用。法華經名曰現一切色身三昧。同經妙音菩薩品曰:「華德菩薩白佛言:世尊是妙菩薩,深種善根,世尊住何三昧,而能如是在所顯現度脫眾生?佛告華德菩薩:善男子!其三昧名現一切色身,妙音菩薩住是三昧中能如是饒益無量眾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遊戲三昧
【術語】傳燈錄曰:「南泉扣大寂之室,頓然忘筌,得遊戲三昧。」三昧,梵語,專心也。諸佛菩薩,以專心救濟眾生為遊戲,故云。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佛三昧海經六譬
【名數】示念佛三昧之勝德以六譬:一,長者閻浮檀那紫金之喻。二,王寶印之喻。三,長者如意珠之喻。四,仙人善況之喻。五,力士髻珠之喻。六,劫末金剛山之喻。見往生要集下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私呵三昧經
【經名】私呵昧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極寶三昧經
【經名】二卷,西晉竺法護譯。佛入無極寶三昧召集十方菩薩,舍利弗與十方來之菩薩及文殊師利問答法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昧耶經
【術語】同鈔曰:「三形幢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力莊嚴三昧經
【經名】三卷,隋那連提耶舍譯。佛由力莊嚴三昧出,說佛之十智。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相三昧
【術語】三三昧門之第二。又云無相解脫門。見三三昧條。
參照:三三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淨天眼三昧
【術語】五種三昧之一。見三昧條。
參照:三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佛頂三昧
【術語】依大佛頂經之壇法誦佛頂咒之行法也。三代實錄一曰:「安置沙彌二十人於陵邊,晝夜結番修大佛頂三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佛華嚴三昧
【術語】見華嚴三昧條。
參照:華嚴三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一切如來普賢摩訶菩提薩埵三昧耶
【術語】大日如來東方金剛手菩薩出生之三昧耶也。見略出經註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悲生心三昧耶
【術語】彌勒菩薩慈悲所發生之三昧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昧耶界
【術語】言三昧耶之法門也。密教之總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三昧
【術語】是為舊稱,新稱云三三摩地,譯曰三定,三等持,就能修之行而名之。仁王經謂之三空,此就所觀之理而名之。十地論謂之三治,此就所斷之障而名之。此三昧有有漏無漏二種:有漏定謂之三三昧,無漏定謂之三解脫門。解脫即涅槃,無漏為能入涅槃之門也。猶如有漏曰八背捨,無漏曰八解脫也。三三昧之義:一、空三昧與苦諦之空,無我,二行相相應之三昧也。觀諸法為因緣生,無我無我所有。空此我我所二者,故名為空三昧。二、無相三昧,是與滅諦之滅,靜,妙,離,四行相相應之三昧也。涅槃離色聲香味觸五法,男女二相,及三有為相(除住相)之十相,故名為無相。以無相為緣,故名為無相三昧。三、無願三昧,舊云無作三昧,又云無起三昧。是與苦諦之苦,無常,二行相,集諦之因,集,生,緣,四行相相應之三昧也。苦諦之苦,無常及集諦可厭惡,又道諦之道,如,行,出,四行相如船筏之必捨故總不願樂之,故以之為緣,謂之無願三昧。又於諸法無所願樂,則無所造作,故謂為無,名為無起。但苦諦之空無我二行相與涅槃之相相似,非可厭捨,故無願三昧中,不取之也。法華經信解品曰:「世尊往昔說法既久,我時在座,身體疲懈,但念空無相無作。」無量壽經上曰:「超越聲聞緣覺之地,得空無相無願三昧。」同下曰:「住空無相無願之法,無作無起觀法如化。」智度論十九曰:「於三界中智慧不著,一切三界轉為空無相無作,解脫門。」同二十曰:「涅槃城有三門,所謂空無相無作。(中略)行此法得解脫,到無餘涅槃,以是故名解脫門。」俱舍論二十八曰:「空謂非我,無相謂滅四,無願謂餘十,諸行相相應,此通淨無漏無漏三脫門。」大乘義章二曰:「言無願者,經中或復名為無作,亦名無起。(中略)此三經論名解脫門,亦名三治,亦名三空義,或復說為三三昧門。三脫三昧經論同說,三治一門如地論說。言三空者,如仁王經,言三脫者就果名也。三障對治,故名三治。言三空者就理彰名,三三昧者,就行名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歡喜三昧
【術語】於諸法生歡喜之禪定也。智度論四十七曰:「歡喜三昧者,得此三昧者,於法生歡喜樂。」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清涼三昧
【術語】斷一切憎愛之念使為清涼之三昧也。大集經十四曰:「有三昧,名曰清涼,能斷離憎愛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首楞嚴三昧五名
【名數】涅槃經二十七曰:「首楞嚴三昧者,有五種名:一者首楞嚴三昧。二者般若波羅蜜。三者金剛三昧。四者師子吼三昧。五者佛性。隨其所作,處處得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坐禪三昧法門經
【經名】二卷,僧伽羅剎造,秦羅什譯。明治婬欲瞋恚等之法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奴僕三昧
【術語】諸尊諸明王等使者辨事之三昧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千日光三昧定經
【經名】最勝問菩薩十住除垢斷結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等目菩薩所問三昧經
【經名】又名普賢菩薩定意經,三卷,西晉竺法護譯。即華嚴經之十定品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集經菩薩念佛三昧分
【經名】具名大方等大集經菩薩念佛三昧分,十卷,隋達磨笈多譯。與菩薩念佛三昧經同本。說念佛三昧之法。
參照:菩薩念佛三昧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昧耶戒
【術語】授傳法灌頂以前所授之作法也。三昧耶有不違越之義,故於通戒,初上座,次驚覺鈴作法,歸命,運心懺悔,歸依,發心遮難,請師,羯磨及楊枝打,塗香,花鬘,燒香燈明,齒木,金剛線,金剛水是也。諸儀軌訣影一曰:「密教修行,先三摩耶戒,初門也。今修四度加行終,傳法灌頂之時,初受三摩耶戒者,末世也。何則?所謂三摩耶戒者,以三種之菩提心為戒也。住於根本三摩地之心,而非三平等則之心,則行法不成就故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願無願三昧
【術語】同無願無願解脫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放光三昧
【術語】百八三昧之一。放種種色光之三昧也。智度論四十七曰:「放光三昧者,常修火一切入故,生神通力。隨意放種種色光,隨眾生所樂。若熱若冷,若不熱不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六時三昧
【儀式】六時勤行之三昧修法也。念佛懺法等,一心勤佛事,謂之三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秘密三昧大教王經
【經名】四卷,趙宋施護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昧耶會
【術語】言金剛界九會曼荼羅之第二會也。此會三十七尊,賢劫十六尊,外金剛部三十天,共有七十三尊。皆畫其三昧耶形。如大日為塔,寶生為五股杵,金剛歌為箜篌。杲寶抄曰:「三昧耶曼荼羅,言其體,則諸尊手所執持之器杖印契也。世間國王立法令,印璽了,則萬人不違越之,王不自毀破之。今亦如是,諸尊之本誓,正顯於印文,而成五股刀蓮等,於手中持之,則天魔破旬不敢違越之。若眾生見彼三昧耶形,而信其本願,如法修行,則若智者福隨所願而必與之,誠秘密三昧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等三昧
【術語】普者普徧,等者齊等也,住此三昧則普見一切諸佛,故名普等三昧。無量壽經上曰:「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於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諸佛。」悲華經謂之徧至三昧,分陀利經謂之普至三昧,莊嚴經謂之普徧三摩地。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逆順三昧
【術語】於順逆諸法得自在之禪定。智度論四十七曰:「得此三昧,於諸法中逆順自在。」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昧耶智
【術語】在密教為佛智之稱,此有總別二者:一、總名五佛之智,而解之則金剛智以平等之義而譯為平等性智。不空譯理趣經之三昧耶智,金剛智譯理趣經以為平等性智也。又不空取本誓之義,譯為誓智。謂此智如顯教不許自得自證,必就灌頂佛受之。是佛之本誓也。不空譯之理趣經曰:「薄伽梵,成就特勝一切如來金剛加持三昧耶智,已得一切如來灌頂寶冠,為三界主。」金剛智之理趣經曰:「薄伽梵,妙善成就如來金剛住持平等性智種種希有殊勝功德,已能善獲一切如來無上法王灌頂寶冠,過三界。」不空之理趣釋上曰:「三昧耶智者誓也,亦曼荼羅也。勿令將來最上勝者不從師受,而專意自受者也。是故得知修最上乘必須師受三昧耶,然後可修行也。」二、別名於五智中之第三平等性智。金剛頂經一序:「一切如來平等智三昧耶。」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空三昧
【術語】三三昧之一。智度論五曰:「觀五蘊無我無我所,是名為空,知一切諸法實相。所謂畢竟空,是名空,是名空三昧。復次十八空,是名空三昧。」就因而言,則為三三昧。就果而言,則為三解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實相三昧
【術語】行空無相無作之三三昧也。智度論五曰:「有人行空無相無作,是名得實相三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頂三昧
【術語】百八三昧之一。智度論四十七曰:「觀頂三昧者。入此三昧中。能徧見諸三昧。如住山頂悉見眾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如來三昧耶
【術語】阿闍梨所傳曼荼羅徧知院之一尊也。畫如來頂相為其標幟。大疏六曰:「三昧耶當作御頂相,如來頂相具攝一切功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佛覺三昧
【術語】依佛之加被而覺力如佛之三昧也,阿難得此三昧。法華文句一曰:「舊解云:阿難得佛覺三昧力,自能聞。」同記曰:「言佛覺者,只是佛加覺力如佛,故名佛覺。」往生要集中本曰:「應念願令我得佛覺三昧。」大部補註四曰:「準淨名疏云:舍利弗問經說,阿難修不忘禪,得佛覺三昧,以三昧力自能聞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文殊師利菩薩八字三昧法
【經名】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真如三昧
【術語】觀真如無相之理,而除妄惑之禪定也。起信論曰:「真如三昧者,不住見相不住得相,乃至出定亦無懈慢,所有煩惱漸漸微薄。」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秘密三昧耶戒
【術語】略曰三昧耶戒。又曰佛戒,一道戒,三世無障礙戒,密教戒律之名也。三昧耶為平等之義,以身語意之三業平等不二、為戒之本義,故曰三昧耶戒。異於顯教之諸戒,故曰秘密。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諸佛現前三昧
【術語】見十方世界諸佛,現顯自己前說法之三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心三昧
【術語】百八三昧之一。謂滅盡定及無想定無心之禪定。智度論四十七曰:「無心三昧者,即是滅盡定,或無想定。何以故?佛自說因緣入是三昧中,諸心心數法不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楞嚴三昧
【術語】Śūraṁgama-samādhi,首楞嚴三昧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火光三昧
【術語】即第四禪定。與火光定同。本行集經四十曰:「如來爾時,亦入如是火光三昧,身出大火。」
參照:火光定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首楞嚴三昧經
【經名】三卷,秦羅什譯。堅意菩薩,問三昧之法,佛唱首楞嚴之名廣說其字義,而現妙用。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佛母真三昧
【術語】三世如來自此三昧出生,故云佛母真三昧。楞嚴經六曰:「金剛王如幻不思議佛母真三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
【經名】七卷,宋法賢譯。大樂金剛為金剛薩埵之異名。有二十五品。說儀軌及實理。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昧耶經般若波羅蜜多理趣釋
【書名】一卷,不空譯。說本經字句一一理趣表法之義門。常略稱曰理趣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秘密王三昧
【術語】圓覺經五名之一。圓覺經所說之行法,甚深秘奧,而統攝萬行,故名秘密王。三昧者就所修之行法而名之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緣三昧
【術語】法華經所說十六三昧之一。滅盡定之異名。都滅一切識心而離所緣之禪定也。法華經嘉祥疏十二曰:「無緣三昧即滅盡定。」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首楞嚴三昧
【術語】Śūraṁgamasamādhi,見首楞嚴條。
參照:首楞嚴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華嚴三昧
【術語】佛華嚴三昧之略。以一真法界無盡緣起為理趣。達此理趣而修萬行,莊嚴佛果,謂之華嚴,一心修之謂之三昧。是華嚴大經及梵網經所說。無量壽經上曰:「得佛華嚴三昧,宣暢一切經典。」六十華嚴經三十七曰:「普賢菩薩,正受三昧,其三昧名佛華嚴。」瓔珞經曰:「我先於第三禪中,集八禪眾,說一生補處菩薩入佛華嚴三昧定百千億偈。」探玄記十七曰:「一釋名者,以因行華嚴成果相,令顯著故。二體性者,法界行門心海為體,以等持廣大無限量故。三明業用者有二:一依此顯說華嚴法,故無量壽經歎菩薩德中,言得佛華嚴三昧宣說諸佛經典。二依此顯示華嚴行,故上云:施戒忍辱精進禪,方便智慧諸功德,一切自在難思議,華嚴三昧勢力故。」淨影無量壽經疏曰:「如華嚴說,彼一三昧統攝法界,一切佛法悉入其中。」嘉祥無量壽經疏曰:「此三昧皆飾法身,故云華嚴。」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法華三昧行法
【書名】見法華三昧懺儀項。
參照:法華三昧懺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法華三昧行事運想補助儀
【書名】一卷,唐荊溪湛然撰。補助智者大師法華三昧懺儀之式法也。運想者,作香華等偈而運想供養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乘現證三昧耶
【術語】修秘密乘,現證法界體性智。謂之大乘現證。三昧耶者,本誓平等等之義也。金剛頂經上曰:「一切如來大乘現證三昧耶名一切如來心。」同疏曰:「修行秘密乘,現證本界體故名大乘現證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風輪三昧
【術語】五輪三昧之一。行者修禪定起相似智慧,如風之空而無礙,能動萬物而又破壞之。智慧無礙,發出世之善根,又破一切之煩惱,故有此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八名三昧
【術語】念誦八名普密陀羅尼經之勤行法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釋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覺意三昧
【書名】一卷,智者大師說。說覺意三昧之行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越三昧耶
【術語】如來之本誓名三昧耶,違越如來之本誓曰越三昧耶。漫授受秘法者之罪名也。不得傳授,私誦真言,又授未灌頂人以秘法,皆得越三昧耶之罪。又名越法罪。大日經四曰:「若異此者同謗諸佛菩薩,越三昧耶,決定墮於惡趣。」同十四曰:「不爾者即得越三昧耶罪,三昧耶者是自誓也。一切如來所立誓願,(中略)以方便故而立此法。是故猶如世間大王之教勅不可過越,為過者必獲重責也。觀智軌曰:「一一印契儀軌真言,應當於灌頂阿闍梨處躬親稟受。若不從稟受決擇,而專擅作者,是即名為越三昧耶,受及授者俱獲重罪。」參照越法罪條。
參照:越法罪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寶積三昧
【術語】如摩尼寶珠映徹一切,入此三昧者,能觀見諸法之本際,故名寶積三昧。寶積三昧文殊師利菩薩問法身經曰:「何故名寶積?佛言:譬如摩尼珠,本自淨好。復以水洗,置其平地。轉更明徹,無不見者。(中略)住是三昧中,無不見諸法本際,其有住者以為得印。」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安像三昧儀軌經
【經名】一切如來安像三昧儀軌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賢三昧耶
【術語】密教之普賢三昧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風三昧
【術語】具云風奮迅三昧。起大風之禪定也。止觀一曰:「阿難入風三昧,四派其身。」同輔行曰:「尊者默然即入三昧,名風奮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徧三昧
【術語】見普等三昧條。
參照:普等三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等至三昧
【術語】大日如來示現大悲胎藏曼荼羅莊嚴大會之三昧也。大日經入秘密曼荼羅位品曰:「爾時,大日世尊入於等至三昧。」義釋十二曰:「等至者,三昧之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空三昧
【術語】三重三昧之異名。空空三昧,無相無相三昧,無願無願三昧也。見三三昧條。大日經疏六曰:「空與不空畢竟無相而具一切相故,名大空三昧。」
參照:三三昧
稱百光偏照真言之暗字,演密鈔四曰:「行者止此十六位時,以十緣生方便證得暗字大空三昧,即是解了金剛項十六菩薩生,成等正覺也。」
云正覺三昧,以弩字為種子。大日如來之三摩地也。大疏四曰:「弩者大空三昧,如來住此大空三昧,無行無到,亦無去來,而能如其心量隨緣應現,故云等隨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覺有觀三昧
【術語】新云無尋有伺三摩地。三三昧之一。謂以空無相無作相應心將入二禪之時,覺知之心已亡,分別禪味之念猶在,一切定觀,皆悉正直。故名無覺有觀三昧。中間禪之禪定也。參照三三昧條。
參照:三三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世間三昧
【術語】真言之有相三昧也。見大空三昧條。
參照:大空三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眼三昧門
【術語】大日如來普門示現之諸大眾曰普門大眾,觀此普門大眾於一心,謂之普眼三昧門。大日經疏六曰:「若總觀如是普門大眾,一心住緣而不馳散,即是普眼三昧門。亦名普門世界三昧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圓通三昧
【術語】楞嚴會上二十五大士,各言法性圓通之三昧行。如以憍陳那之音聲為圓通三昧,以觀音之耳聞為圓通三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金剛三昧本性清淨不壞不滅經
【經名】佛說金剛三昧本性清淨不壞不滅經,一卷,失譯。說初修百三昧終入金剛三昧而成佛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現一切色身三昧
【術語】略稱普現三昧。如妙音觀音自在示現一切眾生色身之三昧名。法華經藥王品曰:「是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樂習苦行。(中略)得現一切色身三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月愛三昧
【術語】如月光可愛,以除人之熱惱,佛入此三昧,則放淨光,除眾生貪瞋之熱惱,故名月愛。涅槃經二十曰:「譬如盛夏之時,一切眾生常思月光。月光既照,鬱熱即除。月愛三昧,亦復如是,能令眾生除貪惱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火生三昧
【修法】為不動尊之三昧,由身出火焰者。底哩三昧耶經上曰:「不動亦自身徧出火焰光,即是本尊,自住火生三昧。」
「此真言行人,亦於諸尊若欲作降伏,即須自身作無動尊,住於火輪中,亦名火生三昧也。」義釋七曰:「囉字門,是毘盧遮那大忿怒之火,能燒一切世界,使灰燼無餘,今不動尊自此火中生,猶如軍荼利尊自執金剛之火中而生。」天神之權化,有自護摩之灰中化生者。見於印度古代之傳說。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寶處三昧
【術語】釋迦世尊之三昧也,世尊住此三昧而化現天部八部第三院之諸眾,施與功德之寶財於一切,故名寶處三昧。大日經疏十曰:「次釋迦入於寶處三昧,寶從彼出,名為寶處。(中略)佛入此三昧已,從其面門出種種光。光中現此真言,乃至普徧一切佛剎。」同義釋七曰:「已上皆是釋迦眷屬,寶三昧中一種法界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底哩三昧耶
【術語】Trisamaya,底哩者,三之義。佛部金剛部蓮華部三種之三昧耶也。希麟音義五曰:「底哩,此云三,謂此經中說三種三昧,即金剛蓮華佛部是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昧弘道廣顯定意經
【經名】四卷。西晉竺法護譯。佛,為阿耨達龍王說法。應其請。而入龍宮半月。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海印三昧
【術語】見海印條。
參照:海印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淨眼三昧
【術語】一心觀梵釋諸天之淨身名為淨眼三昧。大日經疏曰:「於梵釋諸尊解脫身一心不亂,名彼天淨眼三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師子頻申三昧
【術語】與師子奮迅三昧同。華嚴經六十曰:「入師子頻申三昧。」舊經作師子奮迅三昧。華嚴疏鈔六十曰:「頻申奮迅,俱是展舒四體通暢之狀。」見師子奪迅三昧項。
參照:師子奪迅三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言三昧耶
【術語】西方金剛語菩薩之三摩地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降伏四魔金剛戲三昧
【術語】佛住此三昧說降伏四魔之真言,金剛戲者,以佛之降伏四魔,乃佛之神通遊戲之一端也。大日經悉地出現品曰:「爾時毘盧遮那世尊,又復住於降伏四魔金剛戲三昧,說降伏四魔解伏六趣滿足一切智智金剛字句。」其金剛字句為之五字。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寶印三昧
【術語】百八三昧之一。觀法之實相,又入諸法無我,諸行無常,涅槃寂滅之三法印,謂之寶印三昧。見智度論四十七。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除一切蓋障三昧
【術語】見除蓋障三昧條。
參照:除蓋障三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解一切眾生語言三昧
【術語】法華經妙音品所說十六三昧之一。嘉祥法華義疏十二曰:「解一切語言三昧者,得此三昧解眾生語而為說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昧聲
【術語】伊等之十二摩多也。見悉曇章條。
參照:悉曇章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自誓三昧經
【經名】一卷,後漢安世高譯。如來獨證自誓三昧經之書譯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昧耶
【術語】Samaya,三昧耶之義甚多,時(一時佛在),會(大曾經),宗(顯宗論),平等,誓願,驚覺,除垢障也。秘藏記曰:「佛知眾生身中本來自性之理,與佛等無差別,而眾生不知己之本有本始兩覺與佛等,恒覆蔽於六塵煩惱而不能顯出,是故佛發悲願,垂我拔濟眾生如我之誓願。若有眾生歸依,則住於法界定自受法樂之如來驚覺,而不敢違越本願。影向行者之所以,真言印契加持護念。譬如國王自造法令不敢違犯,使他行之。眾生蒙佛之加持力,突破六塵之游泥,出現自心之覺理,如賴春雷之響而蟄蟲出地。知與佛等無差別者,是平等之義也。使如我而無異者。是誓願之義也,如來驚覺者,是驚覺之義也,眾生蒙佛之加持力而得益者,是除垢障之義也。如佛部,餘部亦同。如一佛,諸佛亦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自在神力加持三昧
【術語】大日如來加持法界眾生有自在不思議妙力之三昧也。大日如來住於此三昧而現種種之身,說種種之法。此謂加持身說法。大日經疏一曰:「世尊往昔大悲願故而作是念:若我住如是境界,則諸有有情不能以是蒙益,是故住於自在神力加持三昧,普為一切眾生示現種種諸趣所喜見身,說種種性欲所立聞法,隨種種心地開觀照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佛法普入道門三昧經
【經名】維摩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但空三昧
【術語】執於但空,不知不但空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光明三昧
【修法】法會名。光明真言法有顯密之二作法,密行之法,謂之光明三昧,顯行之法,謂之光明真言講。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極喜三昧耶
【術語】又名悅喜三昧耶,大三昧耶真實印,素囉多大誓真實印。即謂行者發菩提心,滅除諸障,既為金剛薩埵,觀自他無別,為同體大悲時,自住於無上歡悅之想也。大教王經一曰:「爾時薄伽梵復入極喜王大菩薩三昧耶,所生薩埵加持,名金剛三摩地,一切如來極喜三昧耶也。」普賢念誦儀軌曰:「應作是思惟:我身既成普賢菩薩,發是心,令無邊有情界成就解脫,於此三摩地中觀一切有情自他無別,為同體大悲。」即是也。金剛界降三世三昧耶會之降三世明王,住此三昧。手執大悲弓箭,是為其本誓,以堅固清淨菩提心之弓箭射元品無明之怨敵,大樂化他之大喜,無有間斷。是謂極喜三昧耶。若真言行者欲住此三昧,則結大誓真實印,二羽為金剛縛,忍願入掌而相交合,檀慧禪智四指面,相合如獨般金剛杵,以忍願觸心上,誦唵三昧耶斛蘇囉多娑怛鍐之真言。是表大悲之箭,射生死厭離之心也。由結此印而觸心故,金剛薩埵,徧入身心,速與成就,意欲希望,諸願皆得。又見蓮華部心念誦儀軌,普賢修行念誦儀軌等。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金光明三昧懺
【修法】金光明經所說之懺悔法也。與單名之金光明懺同。一心修其法,故與以三昧之名,稽古略四曰:「天台講宗知禮遵式,同修護國金光明三昧懺。」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堅固三昧
【術語】百八三昧之一。金剛三昧之異名。智度論四十七曰:「有人言:金剛三昧。是堅不壞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昧門
【術語】為種種三昧之差別。故曰門。菩薩所得之三昧為入於佛所具無量三昧之門戶。故曰門。見智度論二十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光三昧
【術語】普放光明照十方界之三昧也。大寶積經八十九曰:「得普光三昧具大光明。」華嚴經十定品說十大三昧中第一云普光三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開華三昧
【術語】觀音菩薩為開往生西方淨土人所宿之蓮花所住之三昧名。觀經定善義曰:「因大悲菩薩入開華三昧,疑障乃除,宮華開發,身相顯然。」傳通記一曰:「開華三昧者。菩薩威神,有開華德,從德立名,故云開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昧魔
【異類】十魔之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二種超越三昧
【名數】超入三昧,超出三昧之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一相三昧
【術語】禪定之名。六祖壇經曰:「若於一切處,而不住相,於彼相中,不生憎愛,亦無取捨,不念利益成壞等事,安閒恬靜,虛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超入三昧
【術語】見超越三昧條。
參照:超越三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月燈三昧
【術語】佛,對月光童子說一切諸法體性平等無戲論三昧之法門。因童子之名,稱為月燈三昧。即月燈三昧經之所說。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作三昧
【術語】同無作解脫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飲食三昧
【術語】五供三昧之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等等三昧
【術語】觀一切眾生等於無等之佛之禪定也。智度論四十七曰:「無等等三昧者,得此三昧,觀一切眾生皆如佛,觀一切法皆同佛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寂室三昧
【術語】見大寂定條。
參照:大寂定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賢三昧
【術語】普賢菩薩之修法也,有顯密二法,顯教即普賢觀經所說,以普賢菩薩為本尊,觀諸法實相之理,懺悔六根之罪障也,又云法華三昧。成此三昧,則普賢菩薩乘六牙白象,示現於道場。密教即普賢金剛薩埵念誦儀軌所說,身口意之三密相應,則現成普賢之身。名曰普賢三昧。
普賢文殊二大士為一雙之法門,普賢主一切三昧,文殊主一切般若,助佛之教化,故對於文殊般若而云普賢三昧。探玄記十八曰:「普賢三昧自在,文殊般若自在。」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淨妙華三昧
【術語】百八三昧之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重空三昧
【術語】有總別二名,別者單指重三三昧中第一,空空三昧之一,總者兼他稱無相無相,無願無願之二。見三三昧條。
參照:三三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昧火
【術語】傳法正宗記曰:釋迦以化期為近,乃命迦葉,以清淨法眼及金縷僧伽梨衣付汝。一旦往拘尸那城右脅而臥。泊然大寂。內之金棺。待迦葉至。而後三昧火燔然而焚。舍利光燭天地。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一行三昧
【術語】心定於一行而修三昧也。又名真如三昧或一相三昧。三藏法數四曰:「一行三昧者,惟專一行,修習正定也。」此有事理二種。理之一行三昧者。為定心觀真如之一理也。文殊般若經下曰:「法界一相,繫緣法界,是名一行三昧。(中略)入一行三昧者,盡知恆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起信論曰:「依是三昧故,則知法界一相,謂一切諸佛法身,與眾生身,平等無二,即名一行三昧,當知真如是三昧根本。」六祖壇經曰:「若於一切處,行住坐臥,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直成淨土,此名一行三昧。」次,事之一行三昧,即念佛三昧之異名。一心念佛也。文殊般若經下曰:「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應處空閑,捨諸亂意,不取相貌,繫心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見起信論義記下末,安樂集下,往生禮讚。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金剛輪三昧
【術語】三種金剛三昧之一。見金剛三昧條。
參照:金剛三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諍三昧
【術語】故住於空理與他無諍之禪定也。金剛經曰:「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離欲阿羅漢。」同略疏中曰:「無諍三昧者,以其解空,則彼我俱忘。能不惱眾生,亦能令眾生不起煩惱故也。」智度論十一曰:「舍利弗,佛弟子中智慧第一。須菩提,於弟子中得無諍三昧最第一,無諍三昧相,常觀眾生不令心惱,多行憐愍。」註維摩經三曰:「肇曰:善吉於五百弟子中解空第一,常善順法相,無違無諍。內既無諍,外亦善順群心,令無諍訟,得此定名無諍三昧也。」南岳著有無諍三昧法門二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悲三昧
【術語】含藏大悲功德之禪定也。佛菩薩住於此三昧而起大悲。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蓮華三昧
【術語】佛坐於法華妙蓮之理,謂為蓮華三昧。法華玄義七曰:「今蓮華之稱,非是假喻,乃是法華法門。法華法門清淨因果微妙,名此法門為蓮華,即是法華三昧當體之名,非譬喻也。」
清淨之菩提心,離一切之塵垢,故名。大日經疏四曰:「淨菩提心,於一切法都無染著,即名蓮華三昧。住此三昧者,乃至諸法空相亦不可得。」
法華三昧之異名。如蓮華三昧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一切如來摩訶菩提金剛堅牢不空最勝成就種種事業三昧
【術語】稱北方不空成就佛之三摩地。見攝真實經上。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百八三昧
【名數】佛大品般若經,摩訶衍品說百八種之三昧:「一首楞嚴三昧,(中略)百八離著虛空不染三昧。」智度論五曰:「般若波羅蜜摩訶衍品中略說則有一百八三昧,初名首楞嚴三昧,乃至虛空不染不著三昧,廣說則無量三昧。」同四十七曰:「百八三昧佛自說其義,是時人利根故,皆得信解。今則不然,論者重釋其義,令得易解。」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報生三昧
【術語】此為八地以上之法身菩薩常入三昧,住此三昧,則如人見色,不用心力,依此三昧之力自然作事,不加功用,其身之果報,現種種之形,生種種之功德,故云報生三昧。智度論五十曰:「經曰:云何菩薩常入三昧?菩薩得報生三昧故。論曰:得報生三昧,如人見色不用心力。住是三昧度眾生,安穩勝於如幻三昧。自然成事,無所役用。如人求財,有役力得者,有自然得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昧耶形
【術語】以佛菩薩內證之本誓為標幟者。不動明王之刀劍,觀音菩薩之蓮華,及諸尊之印相等。是四種曼陀羅之一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念佛三昧經
【經名】菩薩念佛三昧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奮迅三昧
【術語】師子奮迅三昧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塵三昧
【術語】無能勝菩薩之三昧也。依此三昧而離一切之塵垢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一體速疾力三昧
【術語】一體而具速疾力之三昧也。大日經疏一曰:「毘盧遮那,本行菩薩道時,以一體速疾力三昧,供養無量善知識,徧行無量諸度門。」大疏六曰:「一切如來一體速迅三昧者,謂入此三昧時,則證知一切如來,皆同一法界智體,於一念中,能次第觀察,無量世界海,微塵數等諸三昧門。知如是如是若干眾生,於彼三昧門中,應得入道。知彼善知識,已為若干眾生作種種因緣,未為若干眾生作種種因緣。或有眾生入如是法門,不可得超昇成佛,入餘法門,久遠稽留不得成佛。如是等種種根性不同,進趣方便皆亦隨異。乃至遊戲其中,次第修習出入超世間,於一一門,各得能成就無量眾生,故名一體速疾力三昧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常行三昧
【術語】常恒修念佛三昧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底哩三昧經
【經名】底哩三昧耶不動尊威怒王使者念誦法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昧佛
【術語】華嚴經所說十種佛之一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不空王三昧
【術語】大樂金剛不空三昧也。大日如來所入之三昧也。金剛頂經出生義曰:「住自受用身,據色究竟天,入不空王三昧,普集諸賢聖,削地位之漸階,開等妙之頓旨。」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方等三昧行法
【書名】一卷,隨智者說,門人灌頂記。說行方等三昧之儀軌作法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妙華三昧
【術語】百八三昧之一。智度論四十七曰:「妙華三昧者,如樹華敷開令樹嚴飾,得此三昧。諸三昧中開諸功德華,以自莊嚴。」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法律三昧經
【經名】一卷,吳支謙譯。佛於摩竭陀國說十二自燒,乃至為勇聲菩薩分別聲聞禪,緣覺禪,如來禪,五通仙人禪之不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智生三昧
【術語】大日如來說百光徧照真言之三昧也。義釋十三曰:「佛將說此真言導師,即住巧智生三昧。謂此三昧能生如來普門善巧智,故以為名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四種三昧耶
【名數】殺盜婬妄之四波羅夷也,是為諸佛不可越之戒法,故謂之三昧耶。大日經具緣品說此四波羅夷之偈,名為三昧耶偈。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口稱三昧
【術語】一心不亂,唱佛名也。又,依稱名之功而發得三昧,故謂之口稱三昧。三昧者,謂心性清澄如明鏡,以至能照萬像之位,且為得此位,心修行,亦曰三昧。蓋三昧之名,通於因果也。觀念法門曰:「若得定心三昧及口稱三昧者,心眼即開,見彼淨土一切莊嚴,說無窮盡。」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妙法印三昧
【術語】百八三昧之一。智度論四十七曰:「妙法名諸佛菩薩功德智慧,得是三昧得諸深妙功德智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昧印
【印相】入定印也。見定印條。
參照:定印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音三昧耶形
【術語】八葉之蓮華也。大日經疏十一曰:「蓮華者,以金作八葉蓮華等。此中持誦,若成即同觀音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盡三昧
【術語】百八三昧之一。知無盡法(即無為法)之禪定也。智度論四十七曰:「無盡三昧者,得此三昧,滅諸無常等相,即入不生不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破無明三昧
【術語】除一切蓋障菩薩淨除自他惑障之三昧也,又稱為金剛三昧,即第二轉之字也。見大疏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昧月輪相
【術語】月輪三昧之相也。月輪三昧即月輪觀也。佛菩薩之背光為此月輪觀成就之標幟也。見月輪三昧條。
參照:月輪三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昧地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一切如來諸法本性清淨蓮華三昧
【術語】稱大日如來所入西方妙觀察智大智慧門之蓮華三昧。由此而阿彌陀如來出生。見攝真實經上。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寶女三昧經
【經名】寶女所問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昧耶曼荼羅
【術語】Samaayamṇḍala,四種曼陀羅之一。以塔婆,寶珠,五鈷,刀劍等形,及印契,為諸尊內德之標幟者。三昧耶者,平等之義,內德外相平等之義也。亦釋本誓之義。表其尊之本誓也。秘藏記本曰:「三昧耶曼荼羅,尊等所執持器杖印契,平等義。」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不染著諸法三昧
【術語】文殊院之文殊,其左手持青蓮華,是不染著諸法三昧之標幟也。文殊無相之妙慧,不著諸法。故云不著講法。大疏五曰:「青蓮是不染著諸法三昧,以心無所住故,即見實相。」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菩薩念佛三昧經
【經名】六卷,劉宋功德直譯。念佛三昧即觀佛三昧,經中正觀品,正說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王三昧
【術語】又名三昧王三昧。又曰三昧王。三昧中之最勝者。首楞嚴定之異名也。放光般若經一曰:「其三昧名三昧王,一切三昧,悉入其中。」智度論七釋之曰:「云何名三昧王三昧?此三昧於諸三昧中最第一自在,能緣無量諸法,如諸人中王為第一。(中略)一切諸三昧,皆入其中,故名三昧王三昧。譬如閻浮提眾川萬流,皆入大海,亦如一切民人皆屬國王。」又選擇集下,以念佛為王三昧。坐禪用心記,以坐禪為王三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常坐三昧
【術語】法華四種三昧之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昧相應
【術語】謂密教使道理與事實適應也。深密鈔四曰:「三昧相應者,謂若本尊作慈悲之容,或身白色,應供白花,名三昧相應。若獻黃赤,名不相應,香等類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一切種妙三昧
【術語】得此三昧,則得以一切種之功德莊嚴吾身。見智度論四十七。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理盡三昧
【術語】照解極理之禪定也。新譯仁王經中曰:「為三界主,修不可稱不可說法明門,得理盡三昧。」同良賁疏中上曰:「照解離極,故名理盡。」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禪三昧
【術語】禪那與三昧。禪那譯思惟,三昧譯定,同體異名也。或以色界之所屬為禪,無色界之所屬為三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法華三昧懺儀
【書名】一卷,隋智者撰。取法華,普賢觀經,及諸大乘經之意,記修法華三昧之行法儀式。然此為宋人之刪定本,已失其真,題曰法華三昧行法者。是其真本,今日所用之法華懺法,即由此本抄出。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佛三昧海經
【經名】佛說觀佛三昧海經,十卷,東晉佛陀跋陀譯。以觀佛之相好及其功德為教者。海者譬三昧之功德深廣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非行非坐三昧
【術語】天台所立四種三昧之一。不關於行住坐臥之四威儀,通於一切之事,隨意起,而修禪定也。故復名隨自意三昧。止觀二曰:「非行非坐三昧者,上一向用行坐此既異上,為成四句,故名非行非坐。實通行坐及一切事,南岳師呼為隨身意,意起即修三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有覺有觀三昧
【術語】三三昧之一。初心在禪,曰覺。細心分別禪昧曰觀。以空無相無作相應心,入於初禪,則一切覺觀皆悉正直。故名有覺有觀三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位三昧
【名數】又曰五種三昧:一、世間三昧,有漏之四禪八定也。二、聲聞三昧,四諦之法也。三、緣覺三昧,十二因緣之法也。四、菩薩三味,六度萬行之法也。五、佛三昧,一佛乘之法也。五種三昧即為五乘,是胎藏界三重曼荼羅之總體,如來秘密加持之法門也。故各修其法而與理相應,則皆得到於佛地。大日經疏七曰:「若更作深秘密釋者,如三重曼荼羅中五位三昧,皆是毘廬遮那秘密加持,其與相應者皆同一生成佛,何有淺深之殊。」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垢三昧
【術語】佛菩薩清淨三昧之總稱。三昧者禪定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般舟三昧
【術語】Pratyutpannasamādhi,般舟,譯曰佛立。以行此三昧則諸佛現前故也。大集賢護經謂為思惟諸佛現前三昧。又譯言常行道。以行此三昧,期七日或九十日而不間斷修行故也。天台稱之為常行三昧(此時行為行旋之義,對座三昧法而言),四種三昧之一。止觀二曰:「常行三昧者,此法出般舟三昧經,翻為佛立。佛立有三義:一佛威力。二三昧力。三行者本功德力。能於定中見十方現在佛在其前立,如明眼人清夜觀星,見十方佛亦如是,故名佛立三昧。(中略)唯專行旋九十日為一期,(中略)九十日身常行無休息,九十日口常唱阿彌陀佛名無休息,九十日心常念阿彌陀佛無休息,(中略)若唱彌陀即是唱十方佛功德等。但專以彌陀為法門主,舉要言之,步步聲聲念念唯在阿彌陀佛。」般舟讚曰:「梵語名般舟,此翻為常行道。或七日九十日,身行無間,總名三業無間,故云般舟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慧印三昧
【術語】發生慧印之禪定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不空三昧大教王經
【經名】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昧父般若母
【雜語】智度論三十四曰:「般苦波羅蜜多是諸佛母。父母之中母功最重,是故佛以般若為母,般舟三昧為父。三昧能攝持亂心,令智慧得成,而不能觀諸法實相。般若波羅蜜能徧觀諸法,分別實相,無事不達,無事不成,功德大故,名之為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白縷三昧
【術語】五種三昧之一。見三昧條。
參照:三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莊嚴三昧
【術語】莊嚴王三昧之略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如來自誓三昧經
【經名】如來獨證自誓三昧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一生補處菩薩最勝大三昧耶像
【圖像】稱三十臂之彌勒菩薩。見彌勒條。
參照:彌勒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分修三昧
【術語】三三昧之一。不論定慧二者,修其一之三昧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智相三昧
【術語】生真實智慧之三昧也。智度論四十七曰:「得此三昧,見一切諸三昧中,有真實禪慧相。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如來獨證自誓三昧經
【經名】一卷,西晉竺法護譯。如來獨證自誓三昧者此時佛所住道場之名也。說出家之法,迦葉自誓而得戒。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蓮華部三昧耶
【術語】十八道之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寶聚三昧
【術語】百八三昧之一。入此三昧,則一切境土,悉為世寶,故名。智度論四十七曰:「寶聚三昧者,得是三昧,所有國土悉成七寶。」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理趣三昧
【術語】誦讀理趣經式。一心行此法,故名三昧。有顯密之二行。顯行者,讀玄奘譯之般若理趣分,密行者,讀不空譯之理趣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中間三昧
【術語】與中間定同。
參照:中間定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佛印三昧經
【經名】一卷,後漢安世高譯。佛在耆闍崛山入於三昧,光照十方,大眾雲集,彌勒舍利弗,問文殊以佛身所在,文殊使入三昧觀之,皆不能見。須臾佛現,乃問其義,佛言住於深般若佛印三昧故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成具光明三昧經
【經名】成具光明定意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佛境界莊嚴三昧
【術語】普賢菩薩之三昧也。大疏十謂佛境界是諸佛自證真實境界,非聲聞等所能及,如法華方便品中所說,莊嚴者,即是如來自證體,有無量德自莊嚴云。義釋七謂此佛境界,即是諸佛自證不思議平等心地之莊嚴,謂從大悲胎藏曼陀羅,普現色身,徧滿虛空法界,一時行菩薩行,莊嚴種種佛剎,成就一切眾生,隨起一種善根,皆具萬德,故名為普賢菩薩。普賢即是大日之圓因,而佛是圓因之果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水輪三昧
【術語】五輪三昧之一。水有潤漬生育與體性柔軟之二德。了此三昧則定水潤心,增長善根,身心柔軟,高慢之心,隨順善法。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曰:「行者修習禪定三昧于地輪中,若澄水輪,三昧即發。諸禪相種功德定水潤心,善根增長,即潤漬之義。由得定故身心濡軟折伏高慢,隨順善法,即柔軟之義。是名水輪三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慧印三昧經
【經名】一卷,吳支謙譯。與大乘智印經及如來智印經同本。為佛如來入智印三昧而說之經,故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投華三昧耶
【儀式】五種三昧耶之第二,即結緣灌頂也。胎藏界之諸尊有二百餘體,未知其中與我有往昔之宿緣者為誰,凡開悟得脫,依於宿世之結緣,故投華於曼荼羅界,當其所投之尊,知為吾本尊,乃念其尊,行其法也。是曰投華三昧耶,亦謂之結緣灌頂。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賢三昧耶印
【印相】是普賢如來(即大日如來)之三昧耶印也。瑜祇經曰:「普賢三昧耶,屈進力(左右頭指)如鉤,檀慧(左右小指)禪智(左右大指)合,是名彼大印。」是外五股印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道樹三昧經
【經名】私呵昧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願三昧
【術語】與無願解脫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金剛三昧
【人名】日本僧,為始入印度之人。段成式酉陽雜俎前集三曰:「國初僧玄奘,住五印取經,西域敬之。成式見倭國僧金剛三昧,言嘗至中天,寺中多畫玄奘屩及匙筋,以綵雲乘之。蓋西域所無者,每至齋日輒膜拜焉。」同續二有元和十三年金剛三昧遊蜀之記事。
【術語】如金剛能一切無礙,能通達一切諸法之三昧,名金剛三昧。涅槃經二十四曰:「菩薩摩訶薩修大涅盤得金剛三昧,安住此中悉能破散一切諸法。」智度論四十七曰:「金剛三昧者,譬如金剛無物不陷,此三昧亦復如是。於諸法無不通達,令諸三昧各得其用,如硨磲碼瑙琉璃唯金剛能穿。」楞嚴經六曰:「是諸大眾得未曾有,一切普獲金剛三昧。」
三乘行人最後斷一切煩惱,各得究竟之果之三昧也。又曰:如金剛三昧,金剛喻定,金剛定。智度論四十七曰:「如金剛三昧者,能破一切諸煩惱結使,無有遺餘。譬如釋提桓因手執金剛破阿修羅軍,即是學人末後心,從是心次第三種菩提:聲聞菩提,辟支佛菩提,佛無上菩提。」新譯仁王經上曰:「十力妙智,雷震法音,近無等等金剛三昧。」良賁疏上二曰:「金剛三昧者最後勝定,勝用堅固名金剛定。」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十二三昧聲
【雜語】十二摩多是女身,表三昧也。見悉曇條。
參照:悉曇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如金剛三昧
【術語】如金剛能貫通一切之事物以智慧通達一切諸法之三昧也。智度論四十七曰:「如金剛三昧者,得是三昧,以智慧能通達一切諸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心住三昧
【術語】百八三昧之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一切虛空極微塵數出生金剛威德大寶三昧
【術語】稱大日如來所入南方灌頂智大福德門之大寶三昧也。由此而出生寶生如來。見攝真實經上。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底哩三昧耶不動尊威怒王使者念誦法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說念誦三部不動使者之儀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淨藏三昧
【術語】法華十六三昧之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火焰三昧
【修法】又曰火光三昧,火生三昧等。佛曾為伏毒龍入此三昧,自身出猛火。釋氏要覽中曰:「長阿含云:佛在摩竭國毘陀山中,入火焰三昧。」又,諸羅漢入滅時,多入此三昧,灰燼其身。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蓮華三昧經
【經名】此經藏內無之。據日本諸書之說,則頗有來歷。如谷響集一曰:「台家經旨相承口訣中云:蓮華三昧經亦云無障礙經,具題云妙法蓮華三昧秘密三摩耶經。智證大師拔十卷中至要請來云。」鹿王禪院如意寶珠記曰:「茲有經其名云蓮華三昧經,震旦國中唯一部之經也。故震旦青龍寺法全阿闍梨,受此經於惠果和尚,和尚轉傳所受於大日如來之經也。弘法大師傳教大師入唐時,雖望傳斯經,不授之。法全及示寂,大聖文殊遣護法善神告法全:汝所秘之蓮華三昧經,無可授之器,願可授我?法全乃授之。昔日本西園寺前太政大臣孫竹園院禪師投三千五百兩黃金於大宋國,求此經。時清涼山竹林寺長老為五臺山修造替三千五百兩黃金,是時童子現來,開寶藏授蓮華三昧經。爾來今在我朝,天台山代代座主傳之為真言秘密法。」經中有歸命本覺心法身等偈文八句,說顯密之極旨。日本安然之菩提心義及教時義,盛引此文。弘法之異本即身義中題曰無障礙經,引此文。日本慧心之真如觀,亦題無障礙經,引此文。頃日新刊之日本續藏經第一輯第三套第五冊題為妙法蓮華三昧秘密三摩耶經,不空三藏譯,舉一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高峰觀三昧
【術語】以名佛所入之三昧,如上高峰十方而無高低,以住此三昧,觀十界眾生一相一昧故也。見大日經疏。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半行半坐三昧
【術語】天台所立四種三昧之一。或行道而誦經文,或安坐而思惟實相之三昧法也。法華經即依此三昧法而修行。三昧者,譯言定。使心定於其境止息妄念也。見三昧條。
參照:三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種三昧道
【名數】真言門之五種三昧也。詳教時問答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寶如來三昧經
【經名】二卷,東晉祇多蜜譯。佛說無極寶三昧經之別譯。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妙幢相三昧
【術語】法華經所說十六三昧之一。法華義疏十二曰:「妙幢相三昧者,入是三昧於諸三昧中最為尊長。譬如軍將得幢,表其大相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生行三昧
【術語】百八三昧之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破相三昧
【術語】百八三昧之一。觀一切諸法,悉如幻夢,不見一法之三昧也。智度論四十七曰:「破相三昧,得是三昧,不見一切法相,何況諸三昧相?即是無相三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字等相三昧
【術語】百八三昧之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等力三昧耶明妃
【術語】即入佛三昧耶真言。大日經密印品曰:「爾時薄伽梵即便住於身無害力三昧,住斯定故,說一切如來入三昧耶徧一切無能障礙力無等力三昧耶明妃。」義釋十曰:「三力者,謂三世力,或是三平等也。無等力者,即此三力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覺意三昧
【術語】能使諸三昧成無漏,與七覺相應之三昧也。智度論四十七曰:「得是三昧,令諸三昧變成無漏,與七覺相應,譬如石汁一斤能變千斤銅為金。」天台智者有釋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覺意三昧一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坐禪三昧經
【經名】坐禪三昧法門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慧炬三昧
【術語】法華經所說十六三昧之一。入此三昧,則發智慧之燈炬,照世之險難,故謂為慧炬三昧。法華嘉祥疏十二曰:「慧炬三昧者,如執炬夜行,不墮險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昧耶身
【術語】與三昧耶形同。但從佛身謂為身。法報應之三身。密教如其次第謂為種子,三昧耶,尊形之三身。塔婆,寶,珠,蓮華,五鈷等為大日之三昧耶身。當於顯教之報身。依通門,則一切之事物,盡為大日之三昧耶身,依別門,則以塔婆為大日之三昧耶身,乃至以蓮華為彌陀之三昧耶身等,各有別個之標幟。雜談集九曰:「密教之意,佛有三身:種子,三昧耶,尊形也。如次第為法報應三身。」
參照:三昧耶形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決了如幻三昧經
【經名】濡首菩薩無上清淨分衛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寶積三昧文殊師利菩薩問法身經
【經名】一卷,後漢安世高譯。佛入寶積三昧,自三昧起,與文殊問答法身不生不滅之深義,後舍利弗與文殊應答。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佛三昧
【術語】一心觀想佛之相好形色也。此三昧成就,則見佛之來現。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種三昧耶
【名數】見三昧耶條。
參照:三昧耶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毘首羯摩三昧耶
【術語】大日如來工巧之三摩地也。見瑜祇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威德三昧
【術語】百八三昧之一。發威德力之禪定也。智度論四十七曰:「威德三昧者,菩薩得此三昧,威德莊嚴。」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底哩三昧耶不動尊聖者念誦秘密法
【經名】三卷,唐不空譯。說念誦佛蓮金三部不動尊之儀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悲胎藏三昧
【術語】胎藏大日生出大悲胎藏曼荼羅之三昧也。大疏九曰:「如是三昧義,所謂大悲胎藏三昧也,此三昧是一切佛子之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釋名字三昧
【術語】百八三昧之一。能釋諸法名字之三昧也。智度論四十七曰:「諸法雖空,以名字辨諸法義,令人得解。」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現證三昧大教王經
【經名】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三昧教王經之略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莊嚴清淨藏三昧
【術語】是大日如來三世無礙力與如來加持不思議力之二力所依藏也。大日經三曰:「爾時世尊復住三世無礙力,依如來加持不思議力,依莊嚴清淨藏三昧。」義釋八曰:「如世間眾生種種身口意業皆依於心,毘盧遮那亦爾。一切三世無礙智力,一切神變加持不思議力,依莊嚴清淨藏也。」三世無礙力為自證,如來加持力為化他,莊嚴清淨三昧為字門菩提心之體,謂內證與外用之一切事業以為所依而轉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持本三昧
【術語】又名普載三昧。地神之三昧也。地為萬物之根本,故名本,能持本,故稱持本,能負載萬物,故名普載。大疏十曰:「地能持萬物,一切萬物依之生長,當知即是佛心。猶如來心能持萬物,深入持本三昧而說真言也。(中略)若人誦持修習,不久亦得如來心地也。(中略)此三昧名為普載三昧,以同大地故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伅真陀羅所問如來三昧經
【經名】三卷,後漢支婁迦讖譯。與羅什譯之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同本先出。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般舟三昧經
【經名】支婁迦讖譯之三卷,般舟三昧經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法華三昧
【術語】三諦圓融之妙理,分明現前,障中道之無明止息,謂之法華三昧。此法華三昧之名為法華經妙音菩薩品所說十六三昧之異名。法華三昧者,天台之意,三諦圓融為一實,譬之權實不二之花(花實為實,花瓣為權法),攝一切法使歸一實相也。嘉祥云於三一自在,長短無礙,謂之法華三昧。慈恩云:達於一乘之理也。文句記二曰:「實道所證一切名法華三昧。」法華文句記十曰:「此十六並法華三昧異名耳,隨義說之。」大部輔註十曰:「法華者,慈恩云:達一乘理。今謂三諦圓融名法,譬喻奇特名華。」嘉祥法華義疏十二曰:「於三一自在長短無礙,道法華三昧也。」佛祖統紀慧恩傳曰:「將於身倚壁,豁然大悟法華三昧。自是之後,所聞之經,不疑自解。」同智顗傳曰:「南岳嘆曰:非汝弗證,非我莫識。所入定者,法華三昧前方便也。」又欲證得法華三昧別設道場讀誦法華之行法,謂之行法華三昧。又曰修法華懺法。智者大師之法華三昧懺儀,荊溪之法華三昧行事運想補助儀各有一卷。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清淨三昧
【術語】法華十六三昧之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秘密主三昧
【術語】金剛部之三昧也。大疏六曰:「於金剛慧印一心不亂,是秘密主三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金沙輪三昧
【術語】五輪三昧之一。金沙為真實無著之義。修禪定斷見思二惑,起無漏智,無染無著,因是斷盡一切煩惱,得道果,故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龍奮迅三昧
【術語】此三昧之力,能如龍之奮迅,現勇猛之威勢也。正宗記龍樹章曰:「即入龍奮迅三昧,據身空中,如日輪相,然後復本座示寂。」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清淨解脫三昧
【術語】所住之三昧,無垢清淨,離一切之繫縛而自在,名曰清淨解脫三昧。無量壽經上曰:「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清淨解脫三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密教三三昧門
【術語】真言行者於行法之初中後為此觀。此三三昧為吽字之三摩地,吽字備三解脫之德也。大日經疏九曰:「此真言以最後吽字為體,具足三密解脫門,謂上有曩字空點,是大空義,即是空解脫門。本體是訶字,離因緣故,即是解脫門。下有鄔字三昧點,以本不生故,即是無作解脫門。如是三門,一切諸障所不能入。」秘藏記本曰:「於心月輪之觀,觀淨菩提心,除煩惱之心垢,明了見心之實相。此時生我物之想,起我見之執,故為除此執,即作空觀。我今所觀見之月輪為空,又恐為此反墮於空執,更宜作無相觀。更又觀我斯心所得之淨菩提心,已離造作之法,本來宛然而有之,本為我物,非今更求得者。如是亡願求之念,謂之無願。」此中前二釋為遮情之釋,後一釋表德釋也。然前二釋亦非無表德之義,空者一切諸法無礙涉入之義,無相者萬德輪圓無盡,無一別相之義也。今此觀法為遮行者之執,情以故前二者遮執情。迷情遮了,方顯性德其次第如此。同鈔四曰:「先於行法之初作之,次於行法之最中將入字輪觀時再作此觀,次於行法已,復作此觀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秘密三昧經
【經名】秘密三昧大教王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昧
【術語】梵音samādhi,舊稱三昧,三摩提,三摩帝。譯言定,正受,調直定,正心行處,息慮凝心。心定於一處而不動,故曰定。正受所觀之法,故曰受。調心之暴,直心之曲,定心之散,故曰調直定。正心之行動,使合於法之依處,故曰正心行處。息止緣慮,凝結心念,故曰息慮凝心。智度論五曰:「善心一處住不動,是名三昧。」同二十八曰:「一切禪定,亦名定,亦名三昧。」同二十曰:「諸行和合,皆名為三昧。」同二十三曰:「一切禪定攝心,皆名為三摩提,秦言正心行處。是心從無始世界來常曲不端,得此正心行處,心則端直,譬如蛇行常曲,入竹筒中則直。」止觀二曰:「通稱三昧者,調直定也。」大論云:「善心一處住不動,是名三昧。」大乘義章十三曰:「定者當體為名,心住一緣,離於散動,故名為定。言三昧者,是外國語,此名正定。」同二曰:「以心合法,離邪亂,故曰三昧。」同九曰:「心體寂靜,離於邪亂,故曰三昧。」同二十曰:「定者據行便息亂住緣,目之為定。就實而辨真心體寂,自性不動,故名為定。」新稱三摩地,譯為定或正受,等持等念。又曰現法樂住。定與正受。其義同前。平等保持心,故曰等持。諸佛諸菩薩入有情界平等護念彼等,故曰等念。是就利他業而釋之也。又現定中法樂,故曰現法樂住。正受之異名也。唯識論五曰:「於所觀境令心專注不散為性,智依為業。」探玄記三曰:「三昧此云等持,離沈浮,故定慧等,故名等也。心不散,故住一境,故名持也。」法華玄贊二曰:「梵云三摩地,此云等持。平等持心而至於境,即是定也,云三昧者訛也。」玄應音義三曰:「三昧,或言三摩提,或云三摩帝皆訛也。正言三摩地,此譯云等持。等者正也,正持心也,持謂持諸功德也。或云正定,謂住緣一境,離諸邪亂也。」菩提心義一曰:「梵云三摩地,唐云等念。入有情界,平等攝受而護念之者。」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觀自在大菩薩三昧耶
【術語】大日如來出生西方金剛法菩薩之三昧耶也。見金剛頂經。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降三世三昧耶會
【術語】金剛界九會曼荼羅之一。又作降三世三摩耶會。三昧耶者,本誓之意。表降伏三界主大自在天之本誓,故有此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頂生三昧
【術語】出生佛頂尊之三昧也。出生義曰:「如此又住頂生三昧而現頂生之身耳。」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三昧門
【術語】三解脫門之異名。見密教三三昧門項。
參照:密教三三昧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如幻三昧
【術語】達於一切諸法如幻之理之三昧也。又現作種種如幻之事之三昧也。圓覺經曰:「修習菩薩如幻三昧方便,漸次令諸眾生得離諸幻。」智度論五十曰:「如幻三昧者,如幻人一處住,所作幻事徧滿世界,所謂四種兵眾宮殿城郭飲食歌舞殺活憂苦等。菩薩亦如是,住是三昧中能於十方世界變化徧滿其中。」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法界胎藏三昧
【術語】周徧法界之大悲胎藏三昧也。大日經二曰:「住法界胎藏三昧,從此定起,說入佛三昧耶持明。」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法界三昧
【術語】觀見華嚴經所明一真法界之玄理之三昧也。配之於華嚴之三聖則為普賢菩薩之所得。又密教觀等五字謂之法界體性觀,一名法界三昧。蓮華部心軌曰:「結三摩地印,入法界三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超三昧經
【經名】三卷,西晉竺法護譯。文殊師利普超三昧經之略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法華經說三昧耶
【術語】經中說三種之三昧耶,自三部三身之三昧耶也,蓮華即蓮華部口業之應身三昧耶,寶塔為佛部身業之法身三昧耶,寶珠為金剛部意業之報身三昧耶。案寶塔為佛部,一地為金剛部,寶珠為寶部,蓮華為蓮華部,長者為羯磨部。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滅盡三昧
【術語】又曰滅盡定。滅盡六識心心所之禪定也。見滅盡定條。無量壽經下曰:「風觸其身,皆得快樂。譬如比丘得滅盡三昧。」
參照:滅盡定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滅憎愛三昧
【術語】百八三昧之一。智度論四十七曰:「滅憎愛三昧者,得是三昧。以喜法中不生愛,可惡法中不生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方等三昧
【術語】此為天台大師依大方等陀羅尼經制立之一種三昧行,與法華三昧皆為四種三昧中之半行半坐三昧。專行其法。而調直其心謂之三昧。止觀二及方等三昧行法詳記其儀軌作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三重三昧
【名數】與三重等持同。
參照:三重等持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覺無觀三昧
【術語】新云無尋無伺三摩地。三三昧之一。謂以空無相無作相應心入於二禪。乃至滅受想定,覺知之心,分別禪味之念俱亡。故名無覺觀三昧。二禪已上乃至非想地之禪定也。參照三三昧條。
參照:三三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寶鏡三昧歌
【書名】洞山大師所作。比心於明鏡也。會元十三洞山章曰:「因曹小辭,師遂囑曰:吾在雲嚴先師處,親印寶鏡三昧,事窮的要,今付示汝。」寶鏡才命論曰:「心徹寶鏡。」注曰:「夫心以鑑物,庶品不遺。洞徹幽明,同乎寶鏡。」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本三昧耶印
【印相】謂行法初之蓮華合掌也。無量壽儀軌曰:「二手蓮華合掌,誦淨三業真言。」秘藏記私鈔六謂行法最初所以作此印者,古相傳云:此印習為本三昧耶印,我等處胎內時所結之印也。為理智不二本地自證之體性,故名本三昧耶之印,出胎時,乃分兩手作拳,秘鍵所謂分手於金蓮場者,即此位,由此以後,出於化他門,作種種之事業也。仍於行法最初先結此印安住於理智不二之體性已,由此印開種種印契次第行之,為一座之行法。今相傳云:淨三業之印習為寶部之印,瑜祇經下有寶光淨三業。以此印習為如意寶珠形,由此寶珠出生種種法財,為一座之行法。凡南方寶部,為修行之方,故於行法最初作此印云。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遍三昧
【術語】見普等三昧條。
參照:普等三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陀羅尼三昧
【術語】Dhāraṇisamādhi,發無量陀羅尼之禪定名。智度論四十七曰:「得是三昧力故,聞持等諸陀羅尼皆自然得。」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重三三昧
【術語】又稱重空三昧。是舉前空空三昧之一以攝他也。若各別稱之,則為重空,重無相,重無願也。一、空空三昧,羅漢先以無漏智觀諸法之空無我,是名空三昧,更以有漏智觀前之空智為空相,厭捨之名為空空三昧。二、無相無相三昧,先以無漏智觀涅槃之滅靜妙離,名為無相三昧,更以有漏智觀盡滅此智之非擇滅無為靜相,而厭捨前之無相,名為無相無相三昧。三、無願無願三昧,觀如上苦集道三諦之苦無常等相,更厭捨之也。故總是有漏。俱舍論十八曰:「重二緣無學,取空非常相,後緣無相定,非擇滅為靜。」大乘義章二曰:「何故修此重空三昧?成實論言如人以杖燒尸,死屍既盡杖亦須燒。智亦如是,前用斷結,結患既亡,智亦須捨,故須修之。」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智慧光三昧經
【經名】漸備一切智德經之異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超日明三昧經
【經名】二卷,西晉聶承遠譯。佛因普明菩薩之問說超日明定,又隨諸菩薩之問而說諸法,終受日天子供養。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不受三昧
【術語】法華經普門品,無盡意菩薩奉佛勅以珍寶之瓔珞供養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不肯受之。天台解之云若約事而解,則無盡意奉佛命為供養,我未奉命,何可輒受,若就理而解,則是不受三昧廣大之用也。觀音義疏下曰:「不肯受者,事解者,無盡意奉命供養,我未奉命,那忽輒受,亦是事須遜讓。觀解者,不受三昧廣大之用,故無所受。」秘略要鈔九曰:「不受三昧者,畢竟空也,以一心三觀而空無不徧,即空之故不受有,即假之故不受空,即中之故不受二邊,雙照空假之故,亦不受中道。此非但空(藏通二教),非次第空(別教),正是圓空(圓教)也。此謂之不受三昧。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離相三昧
【術語】隸字也。攞者一切法相不可得之義,於此加三昧聲,即離相三昧也。大疏十曰:「羅是相,加此翳聲,即是三昧,離相三昧也,具一切相而離諸相。」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賢三昧耶印明
【真言】兩手外縛,竪二中指相合也。真言曰:唵(歸命)三昧耶(平等)薩怛鍐(入我我入)見真言句義鈔中。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一切如來入三昧耶徧一切無能障礙力無等三昧力明妃
【真言】入佛三昧耶真言之德名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種三昧
【名數】大日所說之五位三昧也。見五位三昧條。
參照:五位三昧
【名數】一一善知識於法門身真實相中,心住於緣,不生妄想戲論,是等持之義也。如入阿字門,一念法界,是毘遮那三昧也。於蓮華印,一心不亂,是觀自在三昧也。於金剛慧印,一心不亂,是秘密主三昧也。乃至釋梵之諸尊各於一法界門得自在,若於彼解脫身一緣不亂,名為淨天眼三昧。若於大悲藏雲海中,一心不亂,名為普眼三昧,亦名普現身三昧。見大日經疏六。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生空三昧
【術語】觀生空之理之禪定也。秘藏寶鑰中曰:「生空三昧,知神我之幻陽。」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安立三昧
【術語】定之名也。智度論四十七曰:「得此三昧者,一切諸功德善法中,安立牢固,如須彌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高出三昧
【術語】出生福德智慧之三昧也。智度論四十七曰:「高出三昧者,菩薩入此三昧,所有福德智慧,皆悉增長。諸三昧性,從心而出。」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隨自意三昧
【術語】台家四種三昧中,非行非坐三昧之別名。天台為成四句曰非行非坐,南岳就實而曰隨自意。隨意之起,即修三昧,不關於行坐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等集眾德三昧經
【經名】三卷,西晉竺法護譯。集一切福德三昧經之異譯前出。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量義處三昧
【術語】梵語Anantanirdeśapratiṣṭhāna samādhi。佛說法華前,先說無量義,次入此三昧也。無量者三乘五乘等無量法門即無量義也,義處為無量義之依處,即實相也,生無量法義依處之實相無相三昧,謂之無量義處三昧。佛既說無量義後,將說實相,於中間入此定,依所出之無量義故為無量義經之三昧,依所歸之義處,則為法華經之三昧,因而通於前後。法華文句二曰:「三道即三乘,四果即羅漢緣覺菩薩佛。此等諸法名為無量,實相為義處,從一義處出無量法,得為無量法入一義處。」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底哩三昧耶經
【經名】與底哩三昧耶不動尊聖者念誦秘密法項同。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普現三昧
【術語】普現色身三昧之略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句語三昧
【術語】於語句發妙悟,通達無礙也。三昧為梵語,一心專注之結果,得妙悟之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大空行三昧
【術語】不動尊之三昧也,以其真言字為體,之字體訶字,是一切行不可得之義。故云大空行三昧。大疏十曰:「吽者是大空行三昧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金剛三昧經
【經名】二卷,失譯人名。佛於靈山入金剛三昧說一乘真實之法。攝法華部中。註述有二種,金剛三昧經解四卷,明圓澄註。金剛三昧經通宗記十二卷,誅震述。
佛說金剛三昧本性清淨不壞不滅經之略稱。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念佛三昧
【術語】有二種:一、一心觀佛之相好,或一心觀法身之實相(此二者即觀想念佛),或一心稱佛名(稱名念佛),修行法,謂之念佛三昧。是因行之念佛三昧也。二、為此三種之因行所成,如心入禪定,或佛身現前,或法身實相。謂之念佛三昧。是果成之念佛三昧也。因行之念佛三昧謂之「修」,果成之念佛三昧謂之「發得」。觀無量壽經曰:「於現身中得念佛三昧。」又曰:「見此事者,即見十方一切諸佛。以見諸佛,故名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經七曰:「念佛三昧,則為總攝一切諸法,是故非聲聞緣覺二乘境界。」智度論七曰:「念佛三昧能除種種煩惱及先世罪。」
如法華三昧,二十五三昧,彌陀三三昧為法會勤行式之名。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月輪三昧
【術語】月輪觀也。佛祖統紀三十五曰:「十三祖龍樹於南天竺以法藏付迦那提婆,入月輪三昧蟬蛻而去。」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月燈三昧經
【經名】有二譯:一高齊那連提耶舍譯,十卷。一佛說月燈三昧經。一卷,劉宋先公譯。前經之一分。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正受三昧
【術語】三昧一譯正受。正受三昧者,梵漢雙舉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識身三昧
【術語】金剛頂經一曰:「阿婆頗那伽三摩地。」同疏二曰:「此經訣云:阿之言無。婆頗那迦者,識也。三摩地,平等持也。伽者,身也。應云無識身平等持也。入此定者,能治攀緣散亂等障。」是一切義成就菩薩未為五相成身觀前所住之三昧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法華三昧經
【經名】法華三昧經。一卷,劉宋智嚴譯,眾會欲問佛,佛放口光,徧照十方,即不見佛。大眾各入三昧亦觀察不可得。羅閱王辯通及女利行等來,佛由地涌出,坐蓮華之上。利行問佛,乃至得道與眾問答,諸女發心皆出家,王亦出家得授記。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無相無相三昧
【術語】同無相無相解脫門。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五佛頂三昧陀羅尼經
【經名】四卷,唐菩提流志譯,說五佛頂尊之陀羅尼。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日旋三昧
【術語】法華經妙音品所說十六三昧之一。嘉祥法華疏十二曰:「日旋三昧者,如天子乘日宮殿照諸眾生周而復始,舊經名日輪三昧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Studies
除蓋障三昧
【術語】真言行者入初地,初見法明道,斷除煩惱障等五障之三昧也。大日經一曰:「此菩薩住淨菩提心門,名初法明道。菩薩住此修學,不久勤苦,便得除一切蓋障三昧。」同疏一曰:「今此真言門修行諸菩薩以見法明道故,即生獲除一切蓋障三昧。得此三昧故,即能與諸佛菩薩同住,發五神通。」